張 戰(zhàn),鄧 姿
(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院文史系,湖南長沙 410013)
論《國畫》的國民性批判主題①
張 戰(zhàn),鄧 姿
(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院文史系,湖南長沙 410013)
王躍文官場小說《國畫》是一部承接魯迅國民性批判精神的力作;作品中主人公朱懷鏡貌似堂皇的種種“官場智慧”中,隱伏的是嚴重的國民劣根性,這一灰色官員形象的塑造,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國民性的批判;在中國當代文學(xué)國民性批判主題日漸被懸置的背景下,《國畫》的國民性批判主題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國畫》;國民性批判;朱懷鏡形象
王躍文長篇小說《國畫》1999年 5月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初版,2010年 4月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再版。11年間風云變幻,白云蒼狗,其間曲折一言難盡。不管小說作者承不承認,自《國畫》始,王躍文就被稱為“中國當代官場小說第一人”,由《國畫》而開啟的中國當代官場小說一脈也已風生水起,蔚為大觀,成為中國當代文學(xué)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現(xiàn)象。作為中國當代官場小說的開山之作,《國畫》的文化意義和文學(xué)意義已有不少學(xué)者進行過充分的探討。然而,對于《國畫》的文化意義,大多數(shù)學(xué)者只著眼于《國畫》對官場生態(tài)的還原和揭露,對官場人性的挖掘和批判,卻鮮有人對《國畫》中表現(xiàn)出的對深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國民性批判予以關(guān)注。
國民性意指對一個民族國家性格的現(xiàn)代性表述。國民性批判的源頭始于清末,代表人物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實務(wù)家、學(xué)者梁啟超。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流亡日本,一方面基于對中國現(xiàn)實的思考,另一方面受日本思想家的啟發(fā),于 1901年寫出《中國積弱溯源論》,其中說:“愛國之心薄弱,實為積弱之最大根源?!倍唧w的表現(xiàn),“在于一,不知國家與天下之差別;二,不知國家與朝廷之界線;三,不知國家與國民之關(guān)系?!盵1]梁啟超認為,中國幾千年的專制統(tǒng)治,造成了中國民族的“貪鄙之性、偏狹之性、涼薄之性、虛偽之性、諂阿之性、暴戾之性、偷茍之性”。[2]從 1902年 2月到 1905年 2月,梁啟超歷時三年,在《新民叢報》連續(xù)發(fā)表《新民說》,提出欲建設(shè)新國家,必先改造國民性。由此,發(fā)起了一場改造國民性的思想啟蒙運動,啟蒙也便成為辛亥革命失敗后的中心話語。這一改造國民性的大旗,又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被陳獨秀和魯迅先生等新文化運動人士接過,而魯迅先生更是以自己堅實的文學(xué)理論和文學(xué)實踐,成為國民性批判的最堅韌、最深刻、最頑強的勇士。
1922年 12月 3日,魯迅在《〈吶喊〉自序》中寫道:“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3]1925年 3月 31日,魯迅又在給許廣平的信中說:“此后最要緊的是改革國民性,否則,無論是專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變換,貨色依舊,全不行的。”[4]1933年3月,魯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一文中寫道:“說到‘為什么’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我深惡先前的稱小說為‘閑書’,而且將‘為藝術(shù)的藝術(shù)’,看作不過是‘消閑’的新式的別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盵5]從《狂人日記》開始,魯迅便以小說和雜文的形式,活畫出四千年來國民愚昧麻木、隔閡冷漠的看客心理,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以及“遇見比他更兇的兇獸時便現(xiàn)羊樣,遇見比他更弱的羊時便現(xiàn)兇獸樣”的奴性人格。[6]魯迅筆下的閏土、孔乙己、阿 Q、華老栓、祥林嫂、單四嫂、愛姑等等,這一系列的人物形像,真是活畫出了國人沉默的靈魂,其冷峻、精確和深刻的程度,可以說自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以降,無人能出其右。
實際上,國民性批判一直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母題。盡管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又有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xué),抗戰(zhàn)文學(xué),國統(tǒng)區(qū)、淪陷區(qū)、解放區(qū)文學(xué),救亡意識和階級意識時時成為現(xiàn)代文學(xué)的主流意識,但國民性批判主題仍頑強地或隱或顯存在于作家們的作品中。其中,尤以鄉(xiāng)土文學(xué)作家群、老舍、蕭紅等為代表。
新中國成立后,國民性批判主題在時代的風暴中暫時銷聲匿跡,不過臺灣的李敖、柏楊等人接過了國民性批判的大旗。新時期以來,以韓少功為首的“尋根文學(xué)”重新繼承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國民性批判的文學(xué)傳統(tǒng),韓少功更是以其代表作《爸爸爸》對魯迅的《阿Q正傳》作出了有力的回響。
但是,隨著社會商品化進程的日益加速,消費型文化日益泛濫,文學(xué)日益邊緣化,文學(xué)作品承載重大主題也愈來愈顯示出它的虛弱,對國民性問題的關(guān)注和思考以及怎樣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也愈來愈呈現(xiàn)出一種被懸置的狀態(tài)。
《國畫》自 1999年 5月出版,起印 5萬冊,3月內(nèi)又加印 5次,且時時斷貨,一時坊間洛陽紙貴。此部小說在初版后不到半年就在全國各大書店莫名消失,但在二渠道書店及地灘上卻仍以各種盜版暢銷。那么,《國畫》受到讀者熱捧的魅力何在?
誠然,《國畫》熱銷有中國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政治文化因素,有中國國民潛意識里對權(quán)利的崇拜與渴望因素,《國畫》也確實因為生動傳神地描畫出了一幅生存于權(quán)利或權(quán)利邊緣人物的眾生相,對他們的精神面貌及游戲規(guī)則,他們的權(quán)欲、情欲世界做了深微周嚴、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因而滿足了相當一部讀者對官場的窺視心理。也有人把《國畫》當成一部當今官場生存的實用“秘籍”,但是,更多的讀者看到的是這部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深沉的批判意識和憂患意識,以及對官場人性缺失的悲憫情懷。因為《國畫》,王躍文成為當代中國文壇最早超越道德標準寫官場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位把官場當作一種文化來寫的第一人。
不僅如此,《國畫》更是一部對中國國民性做出冷峻深刻批判的小說。
所謂國民性,即對一個民族國家性格的現(xiàn)代性表述。而在中國晚清以降的特殊語境下,國民性又偏指于國民的劣根性。如前所言,梁啟超先生把中國的國民性概括為“貪鄙之性、偏狹之性、涼薄之性、虛偽之性、諂阿之性、暴戾之性、偷茍之性”,而魯迅先生更以其文學(xué)創(chuàng)作深入解剖出國民性之愚昧、麻木、懦弱、奴性、看客心理及精神勝利法。但是,筆者以為,中國的國民性還有一個幾千年來就深深植根于民族個性中的特征,即趨利避害心理。一切愚昧、麻木、懦弱、奴性、精神勝利法及看客心理,無不源于其趨利避害的總原則。
中國國民的趨利避害心理,當然也基于人性中的本能。但是,它更是基于中國幾千年的專制統(tǒng)治,也基于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從春秋戰(zhàn)國時代到辛亥革命,中國人無不生活在“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與“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中活著的中國人,又怎么可能有超于利害之上的道德是非呢?盡管中華民族亦不乏孟子所謂“取義成仁”的志士,不乏為理想而奔走奮斗的勇者,但就其普遍的國民而言,所謂識時務(wù)者為俊杰,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成為大多數(shù)人的生存必要和生存原則。為了生存,人們往往對惡的東西特別寬容,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便可化解掉許多人心中的道德審判和道德內(nèi)疚。如此,中國的國民性怎么不會是愚昧、懦弱、麻木、冷漠,奴性十足而又自欺欺人呢?即便眼前有人正在吃人,只要自己能暫時不被吃,就可以抱著胳膊安心充當看客。
深究《國畫》的思想內(nèi)涵,其對國民劣根性的挖掘和批判是很深刻的。《國畫》的主角是朱懷鏡。這個人物,用王躍文自己的話來說,是一個“灰色人物”。王躍文曾在他的隨筆集《我不懂味》中這樣評價朱懷鏡:“我覺得朱懷鏡這個形象遠遠超越了簡單的道德審美意義。我并沒有刻意將他寫成一個清官或貪官、好官或庸官,如果非要下個道德判斷,朱懷鏡即使不是壞人,也是灰色的中間人物。盡管他確實沒有完全喪失知識分子的良知,對社會、對官場、對人生、對自己也不缺乏反省。朱懷鏡想做些好事,在可能的情況下也能做些好事,他對朋友、對親情、對愛情大體是真誠的,但他所做的一切卻是以不損害自己的利益為前提。朱懷鏡不主動做壞事,但如果事情雖然并非光彩,卻能給自己帶來利益,他往往又是順水推舟或順手牽羊,利己又不傷人的事,何樂而不為?往更深處探尋,恰恰這種看似偶然的機遇,實則是朱懷鏡內(nèi)心之主觀選擇。”[7]可以說,王躍文在《國畫》中表現(xiàn)出的國民性批判,集中體現(xiàn)在朱懷鏡形象的塑造上。
朱懷鏡是一個在中國現(xiàn)實官場中頗具所謂“官場智慧”的人。他并不有意作惡,卻因為其敏銳的觀察能力,非常善于審時度勢,巧妙將自己的一切人脈資源,摶成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勢。于是,他順利從一個頗不得志的市政府辦公廳的副處長,在一年多的時間成功實現(xiàn)三級跳,成了手握實權(quán)的財政廳副廳長。朱懷鏡最根本的處世原則是懂得趨利避害,在可能的條件下謀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實現(xiàn)。
我們不妨仔細考察一下朱懷鏡的性格心理。在他貌似堂皇的種種“官場智慧”中,隱伏著嚴重的國民劣根性。
對上,朱懷鏡有一種根植于內(nèi)心深處的奴性。哪怕是面對只比他高半級的頂頭上司處長劉仲夏,都處處表現(xiàn)出逢迎巴結(jié)。小說開篇非常巧妙。一場心不在焉,五味雜陳的球賽,就像推動朱懷鏡命運的第一只手,開始造成一種可以讓朱懷鏡運作的勢,這就是劉仲夏通過朱懷鏡向李明溪索畫。為了得到李明溪的畫,朱懷鏡軟硬兼施,既有對老友毫不客氣的數(shù)落,又有對自己官場中尷尬處境的訴說,以博得李明溪對自己的同情。不諳世故的李明溪哪里是朱懷鏡的對手?果然,聽了朱懷鏡的訴苦之后,李明溪說:“如此說來你還真的很痛苦?我原來只以為你有些無聊哩?!盵8]18殊不知,朱懷鏡的所謂痛苦,也無非是在官場中不能得志,抑屈無法伸頭的痛苦罷了,并不是什么關(guān)于抱負理想的痛苦。但是,花這么大的氣力只是為了討好劉仲夏,一方面確實因為現(xiàn)實官場中的無奈,另一方面也確實有朱懷鏡的奴性心理做祟。
至于對待能夠直接改變自己命運的柳秘書長和皮市長,朱懷鏡簡直成了他們的家奴。深夜給柳秘書長和皮市長家送保姆,陪皮市長打牌,進寺廟燒香,為皮市長兒子皮杰高價賣掉天馬娛樂城不惜變相向自己的情人施壓。皮市長一個眼神,一句看似毫不相關(guān)的話,朱懷鏡都能心領(lǐng)神會,不但竭盡全力充當驅(qū)馳,而且受寵若驚,以深入了權(quán)力核心人物的隱私圈子為榮。他原本是為巴結(jié)柳秘書長設(shè)法從李明溪那里拿到了《寒林圖》,卻靈機一動地送給了皮市長?;氐郊依?朱懷鏡有一段自我反省:“香妹的嘖嘖聲讓朱懷鏡猛然間想到為什么不把這畫留下來自己收藏著呢?這畫現(xiàn)在就價值不菲,今后還會升值??勺约焊鞠攵紱]想過要自己留下來,只一門心思想著送人??梢娮约旱降资莻€奴才性格?!盵8]425反省歸反省,想到的卻還是利益。當然,當奴才的前提是能得到好處。而朱懷鏡在可以給予他現(xiàn)實利益的權(quán)力人物面前,潛意識里是以做奴才為榮的。
但是,朱懷鏡對于他生活中與他勢力相當,甚至比他弱小的人,他是能利用就利用,能壓服就壓服,有時,甚而是冷漠、麻木的。朱懷鏡視為摯友的兩個人,一個是李明溪,一個是曾俚。但面對李明溪,朱懷鏡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他的畫做為巴結(jié)逢迎上司的階梯。他趁李明溪神志不清,幾乎是一灘爛泥的時候,拿走那幅市價不菲的《寒林圖》,“朱懷鏡客氣話都顧不上說,只拍拍李明溪的肩,叫他好好休息,就告辭了?!币驗樗淖笫殖鲩T時拍了李明溪的肩,“碰著了那暴露而冷硬的肩胛骨,就像觸摸到了骷髏,叫他很不舒服。他禁不住勾攏幾個指頭在掌心擦了擦,想擺脫這種不祥的感覺。”[8]422這里,我們看到的朱懷鏡對待李明溪的態(tài)度,全然不顧好友身心的病痛,除了利益,還有生怕給自己帶來不祥的嫌惡。
對曾俚的理想堅持,朱懷鏡并不認同。朱懷鏡為給張?zhí)炱鏀[平烏縣假桃種案造成的不良影響,找曾俚要他撤掉準備發(fā)在幾家報紙的稿子。他也意識到,他和曾俚已經(jīng)是兩個世界的人了。為了達到目的,朱懷鏡可以說是使盡威逼利誘,最后還是利用曾俚對自己感情的看重,用苦情計成功。當張?zhí)炱嬉驗闉蹩h送乞丐翻車事件再找朱懷鏡時,朱懷鏡親自趕到烏縣找到曾俚,一會兒變一副面孔,軟硬兼施,達到目的。而他對曾俚在現(xiàn)實壓力下,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堅持的痛苦,卻是不以為然的。對烏縣乞丐翻車事件中無辜死難的幾十條人命,朱懷鏡的表現(xiàn)則是冷漠麻木。在朱懷鏡心里,只有現(xiàn)實,沒有真理。
對待自己的妻子香妹的痛苦,朱懷鏡則表現(xiàn)出一種漠然。而對他的情人玉琴,雖然他貌似深情,但在玉琴出事之后,與玉琴在痛苦中云雨一番。明知玉琴很有可能馬上就會被抓,他卻“沒有心力想得太多”,“朱懷鏡不知道,他正酣然大睡的時候,梅玉琴已被檢察院的人帶走了。”而朱懷鏡卻并不吃驚,“只是心里莫名其妙地緊張,似乎自己也會有什么麻煩?!盵8]641朱懷鏡對用情最深的人都是如此,更惶論其他。
事實上,朱懷鏡對現(xiàn)實中的灰暗丑惡已經(jīng)麻木了。只要事不關(guān)己,他就可以完全是一副看客心態(tài)。小說中幾次寫到市政府前有上訪群眾,朱懷鏡每次都是避而遠之。
但是,朱懷鏡畢竟良知沒有完全泯滅。所以,他也每每有反省、自責,也有自我鄙視和慚愧的時候。第一次與按摩女發(fā)生性關(guān)系后,他也站在無人的電梯里大叫,稱自己“不是東西”。他也曾在無人的深夜街頭淚水縱橫,痛哭流涕。但是,很快他就能給自己找到心理解脫與安慰,用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麻醉自己,義無反顧縱身于官場博弈之中了。
與魯迅先生在小說中對國民劣根性批判相比,王躍文無疑是傳承了魯迅這一文學(xué)精神的。魯迅筆下塑造的最能代表國民性的形象是知識分子和農(nóng)民兩個系列。在《吶喊》與《彷徨》兩部小說集中, 25篇小說,寫知識分子題材了占了 14篇。魯迅筆下的四銘、孔乙己、呂緯甫是他著力刻畫的三類知識分子的代表,他們身上都有其不同的國民性表現(xiàn)。四銘的道貌岸然,孔乙己身心被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而不自覺,呂緯甫的孤獨頹廢等等。但是,我們可以說,王躍文長篇小說《國畫》中朱懷鏡形象的塑造,是魯迅筆下揭示國民性特征知識分子形象的新發(fā)展。
朱懷鏡是一個知識分子,但他是社會轉(zhuǎn)型期間已經(jīng)市儈化的知識分子。在他的身上,既沒有了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救世情懷,也沒有了呂緯甫曾經(jīng)有過的奮斗與掙扎,有的只是建立在所謂面對現(xiàn)實基礎(chǔ)上的逐利。我們且看他游走官場,為自己每一次的心機成功和利益實現(xiàn)而沾沾自喜,趨利避害成為他做人的最高原則和最冠冕堂皇的理由。由此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切國民劣根性似乎都成了不可避免的,可以理解和可以原諒的。甚至在許多讀者的心目中,朱懷鏡竟成了一個好官,好人。細究其中的原因,也許現(xiàn)實力量的過于強大,生存于官場這一特定生態(tài)圈中的種種無法明言的規(guī)則的無法扭逆,以至于不想壞而不得不壞,至少無法好。甚至,這是不是因為王躍文《國畫》如此真實而深刻地描繪出了國人的集體無意識,或曰國民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表現(xiàn),而獲得了如此廣泛的認同呢?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幾乎是令人驚心動魄的。
僅僅從這一點來說,《國畫》的警世意義就不容忽視?!秶嫛分斜憩F(xiàn)在朱懷鏡身上的國民性批判,以及這一主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傳承和發(fā)展,是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知識分子不能不思考的問題。
[1]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第 5卷 [M].中華書局,1989: 14,18.
[2]梁啟超.新民說·敘論[M]//梁啟超文選:上.夏曉紅,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102-114.
[3]魯 迅.吶喊·自序[M]//魯迅全集:第 1卷.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417.
[4]魯 迅.魯迅景宋通信集·八[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22.
[5]魯 迅.我怎么做起小說來[M]//魯迅全集:第 4卷.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0:512.
[6]魯 迅.華蓋集·忽然想到[M]//魯迅全集:第 3卷.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60.
[7]王躍文.我不懂味[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168.
[8]王躍文.國畫[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黃聲波
On the National Character Criticism ofChinese Painting
ZHANG Zhan,DENG Zi
(Chinese and HistoryDepar tment,Hunan FirstNormal College,Changsha 410013)
Officialdom novelChinese Paintingis a national character criticis m masterpiecewhich carrieson the critical spirit ofLu Xun.In the novel,protagonist Zhu Huaijing has variousofficial intelligence,actually he embodies a serious negative national character.The gray image expresses the author’s national character criticis m.When China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suspends the theme of national character criticism,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Painting can not be neglected.
Chinese Painting;national character criticis m;Zhu Huaijing Image
I207.67
A
1674-117X(2010)04-0009-04
2010-03-19
張 戰(zhàn)(1963-),女,湖南長沙人,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和兒童文學(xué)研究;
鄧 姿(1971-),女,湖南雙峰人,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