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梅
文字與文字是不一樣的。有些文字密度很小,即使占有龐大的體積,依然輕盈,輕巧。有些則在很小的體積內積聚了很大的質量,拿在手里,放在心中,都如此沉重。很難以此去區(qū)分文字的高下。如同天地間不同密度的物質組成了如此遼闊的宇宙,不同密度的文字,使文學世界呈現(xiàn)出如此豐富的層次、形態(tài)。
但個人的寫作和閱讀是可以有偏好的。比如落葉,有人偏愛其在空中輕盈的旋轉,有人則喜歡看它在泥土中逐漸濕重,清晰的葉脈逐漸模糊。它將一生中所有的陽光、風霜、雨露,與濕潤溫暖的泥土糅合,經(jīng)歷漫長的發(fā)酵醞釀,化成來年枝頭的無數(shù)新碧。
《漂泊手記》的作者和讀者,無疑屬于后者。
安妮·麥珂爾斯是一位真正的詩人。《漂泊手記》是她的第一部小說,此前她有兩部詩集問世:《橙子的重量》《礦工的池塘》,均深受好評?!娙藢χ柟馀e起的那個橙子有多重?礦工的池塘是黑色的嗎?
沒有機會讀到麥珂爾斯的詩。不過不必過于遺憾?!镀词钟洝?就是一部出色的長詩。用情節(jié)和人物支撐起的,是詩,而非小說。這是詩人和小說家的區(qū)別:詩人用一切文體寫詩。
小說的結尾講述了一個故事:
當你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你有過一個心愛的小碗,碗心印著花。你一心想吃完所有的東西,好看到空碗里盛滿了花朵。
前一句是小說,后一句則是詩。小說的敘述是為了引出詩。
我們閱讀這部小說,也如同一個稚氣的孩子,急匆匆地咽下紛繁的情節(jié)和人物,只為看到那空碗里無比美麗的花。
其實那花始終都在,作為紛繁而乏味的日常生活的背景。背景往往比前景更重要。一層層地去除無關緊要的前景,也是在一層層地深入生活的內核。
許多藝術家的一生就是如此:遠離無關緊要的世俗生活,深入生命的內核——深邃而廣闊的內心。留給我們的,只有無比孤獨又無比沉靜的背影。那背影,漸漸融入背景。
“仔細觀察,記下你所看到的一切,設法把美變成需要,設法使需要變成美?!睙o法遠離世俗的我們,或許可以從中尋求到一種生活準則。
每次旋開速溶咖啡罐,她總要對它的香氣贊賞半天。每折一下新洗的亞麻布,她總要停下來深吸它的芳香。她吃店里買來的糕點時,能慢慢品上半天,好像那是上帝親手烤出來的。每次她買了新東西回來——通常不過是件必需品(比如一塊布被補得不能再用,非得替換了)——時,她總是愛撫著它,好像那是第一流的上衣或者第一流的長襪。
你匆匆咽下的東西里,開滿了花:它們由有形或無形的花孕育而成;它們濃郁或清淡的香開出了神秘的花;它們繽紛的顏色本身就是花;當你咬開一個蘋果時,它那微小而完整的水系,在你的齒間,濺出晶瑩的水花。
在沒有盡頭的漂泊中,美如同一個小小的花碗,盛起深沉的安寧。但花碗是易碎的。何處可以放置這如此美麗又如此脆弱的花碗呢?
答案如此簡單:愛。
“如果你學會了去愛一個地方,那么有時你也能學會去愛另一個地方。”
原來的地方消失了,我們對它的愛卻還在;這種愛是最強的黏合劑,它粘連生活的碎片,重建一個牢固的家園。
某種深摯的愛,是我們通往世界的入口;是我們觀察和思考的方式,是我們生活的方式。
我們漫長而復雜的一生,通往的是生命的來路——孕育生命的愛。正如最復雜的問題,通向的往往是最簡單的答案。
想想吧,堅硬的巖石像開鍋一樣咕咕冒泡,整座高山突然間化成一片火海,或是慢慢地被雨水吞噬得像咬得一塊一塊的蘋果……
想想最早的向光性植物,每個動物的第一口呼吸,第一批結合在一起沒有分裂再生的細胞,人類的第一例生殖……
最初的武器是手、指甲和牙齒,接著是石頭和從樹上折下的樹枝 ,然后是火和火焰……
一座島嶼的存在,不是表明一種成功,就是表明一次失敗;要么是島嶼自己扯斷同大陸的聯(lián)系,獲得自由,要么就是扯的時候用力過猛,把自己弄得孤零零的。后來,島嶼逐漸成長起來,它們將自己的不幸化成德行,學會了忍受和寬容同大陸分離時留下的不規(guī)則的海岸線和崎嶇的礁巖。終于,它們獲得了上天的恩典,有了自己的風采:島上有了青草,有了被潮水愛撫著的海灘。
還有什么詩能比這更有詩意?
整個宇宙是一首恢弘的詩,用最神秘的語言寫成。只有那些最幸運的人,才能讀懂它們。如果他們愿意費點心力替我們作些翻譯,則是我們莫大的幸運了。
或許整部小說所做的,也就是替我們翻譯了一首詩:一首關于孤島如何成長的詩。愛和美孕育出豐盈的詩意,化成隨風輕輕搖曳的青草,還有可以撫平一切漂泊印記的潮水。
(《漂泊手記》,[加拿大]安妮·麥珂爾斯著,孫咸銳、高寧、周曉陽譯,張沖校,譯林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