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農(nóng)村辦(413100)曹滌環(huán)
1881年,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一生中的最后一本書——《植物土壤與蚯蚓》,盛贊了蚯蚓世家的巨大貢獻,說蚯蚓鉆土作穴,晝伏夜出,吞食土粒和排泄糞土,日積月累,年深月久,大量的蚯蚓糞土就成了疏松的地面肥土。達爾文指出:“這種低等動物對大地起著歷史性耕耘作用,別種動物是比不上的”。
在地球上生存著2500多種蚯蚓,我國有150種,平原地區(qū)每平方公里約有蚯蚓2萬多公斤。這個龐大家族的每個成員,每時每刻都在辛勤地耕耘著土地,可稱得上是不用喂料的“地下耕?!薄r球臼且环N雜食性動物,常在10厘米~30厘米深的土層中過著“隱居”的生活,蚯蚓的身體構造特別適合鉆土謀食,潛耕的本領很大,是其他任何動物不敢與之匹敵的。因此,有人稱它為活犁耙。據(jù)研究,每平方米有24條蚯蚓的土壤,蚯蚓孔要占總孔隙量的67%,在蚯蚓多的地方,土壤空隙的面積可增加8倍~12倍,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氣、熱狀況,對農(nóng)作物的生長發(fā)育極為有利。更值得稱道的是,蚯蚓的食道中能分泌多種消化酶,能將土壤中一些有機、無機成分轉化為容易吸收的化合物。蚯蚓一天的食物量大約是它體重的75%,糞粒排泄量又占總食物量的58%~80%,這是別種動物無法比擬的。它那鉆營消化的過程,就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過程。蚯蚓的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養(yǎng)分,還含有銅、硼、錳、鋅等微量元素,是肥效很高的顆粒肥。據(jù)達爾文統(tǒng)計,667平方米地如果有5萬條蚯蚓,1年就可獲得蚓肥18噸。英國生物學家薩切爾測定,生活在1公頃土壤中的蚯蚓每年排出的糞便中僅氮素就有100公斤。蚯蚓糞便還可以促進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動,如在蚯蚓多的土壤中,產(chǎn)生腐殖酸放線菌的含量比一般土壤多六七倍,這樣也就增加了土壤中的腐殖酸含量,加速了巖石風化,對改良沙地及貧瘠土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蚯蚓肉體雖然豐滿,但它對食物的要求并不高,果皮、蛋殼、紙屑等多種廢棄物,以及下水道的污物經(jīng)過堆漚發(fā)酵都是它的美味佳肴,因而它們又是保護環(huán)境的衛(wèi)士。1億條蚯蚓在1天中就可吞食40噸垃圾,還可以生產(chǎn)出20噸垃圾肥。人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蚯蚓耕耘過的土壤中栽培豌豆,比在普通土壤中栽培的增產(chǎn)2倍;蚯蚓耕作過的果園,可促進果樹早開花、早結果,成倍增加果實產(chǎn)量。
蚯蚓只講貢獻,不求索取,是人類的忠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