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蔚 賀勁松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讀者意識原本是指作者在寫作過程中設定貼近讀者對象并設法與讀者建立及維持關系以便實現(xiàn)寫作目的的意識,或者指作者在寫作時時時刻刻想到讀者的需要并設法迎合讀者需要的心理因素。翻譯和寫作的類似之處在于其成果都有一定的讀者對象。針對不同需求、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其語言形式都會有所不同。因而讀者意識不論是在寫作中還是翻譯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往往更多的考慮原作者的表達意圖,而忽略了讀者的認知習慣,從而導致讀者的費解或誤解,無法實現(xiàn)語言的交際目的,最終導致翻譯活動的失敗。
譯事是一種三元關系(作者-譯者-譯文讀者),而不僅僅是作者和譯者的二元關系[1]。奈達認為評價譯本的優(yōu)劣要看讀者的反應是否與源語讀者的反應大致相同,翻譯就是交際,翻譯歸根到底是為讀者服務的,因而翻譯應以譯文讀者為中心[2]。這對于公示語翻譯這類實用翻譯更為重要。
公示語是指公開和面對公眾,告示指示、提示、顯示、警示、表示與其生活、生產、生命、生態(tài)、生業(yè)休戚相關的文字及圖形信息[3]。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世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和2010上海世博會的召開,來華觀光旅游、探親訪問、學習講學的外國人越來越多。為了方便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雙語(主要是漢英)公示語就變得非常必要。它是中國向世界展示、介紹自己的窗口,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發(fā)揮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公示語的英譯是以交際為最終目的的應用文體翻譯。英譯須以讀者為本。公示語譯文的受眾包括來中國參觀旅游、工作或學習的國外人士,他們大多缺乏有關中國語言、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背景知識,其文化期待不同于原文接受者。因此,譯文應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和思維模式,可以讓外籍讀者一看就懂,真正達到對外交流和宣傳的效果。公示語最直接的目的是在引起讀者注意的前提下,將信息傳達給讀者,并給讀者留下深刻的記憶,繼而讓讀者采取行動即按照公示語的指示去做,以幫助他們在中國更方便地學習、生活、工作和旅游。另外,公示語的受眾來自各行各業(yè)且受教育程度不等,譯文不能使用生僻難懂的詞匯和復雜冗長的句式,而應采用通俗規(guī)范的語言和簡單直接的句式。此外,由于公示語的傳播媒介是公共場所的標牌之類,空間有限,而且讀者在閱讀時往往具有臨時性,因此公示語的語言必須簡潔明了,以使讀者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迅速了解相關信息。翻譯者只有在翻譯時時刻考慮讀者的特點以及他們的需求和期待,才能真正成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認知橋梁,實現(xiàn)翻譯的交際功能。
公示語英譯不僅牽涉到來華人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影響著國際人士對中國的整體印象。然而目前中國各地公式語譯文質量不容樂觀。各種死譯、錯譯、誤譯比比皆是,貽笑大方。歸納起來,其翻譯失誤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語用語言失誤主要體現(xiàn)在單詞拼寫錯誤或不規(guī)范、用詞不當、逐字翻譯、中式英語等方面。如“柔弱的小草需要你的呵護”被譯成“Tender Grasses Need Your Cre”.這句話很明顯最后一個單詞拼寫錯誤,應該是“care”;另外“小心落水”被死譯成“Carefully Falls in the Water”(小心地掉進水里),叫人哭笑不得。其實按照譯語國家慣例,這句應譯成 “Keep off the Water”,這才能實現(xiàn)與原文的功能對等;社交語用失誤是指交際中因雙方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社交準則差異所造成的失誤。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語言有不同的社會規(guī)范和禮貌標準。如果不了解這些差異,就容易導致翻譯中的語用失誤。如某公共汽車候車亭告示“老年人優(yōu)先上車”被翻譯成“Old People Getting on First”.然而在英語文化中“老”字是需要避諱的,往往會用委婉語代替。因此此處最好使用“Senior Citizens First”,以體現(xiàn)對老年人的尊重與禮貌;另外,在商場我們通常會看到類似“賓客止步”這樣的標牌被翻譯成“Guests Stop”.雖然語法正確,但是語言過于生硬,不符合英語文化中的禮貌原則,規(guī)范的英譯是“Staff Only”。
以上種種語用失誤都體現(xiàn)了譯者對讀者感受的忽視。如果譯者在翻譯中能認真分析譯語讀者的語言表達習慣和文化規(guī)約,以及讀者自身感受,那么此類失誤將會大大減少。在翻譯中提高讀者意識,是提高翻譯質量的首要條件。
在翻譯中忠實于原文是基礎,而提高讀者意識,將讀者需要和期待放在第一位則是得體成功翻譯的關鍵。要提高公示語翻譯中譯者的讀者意識,筆者認為譯者應做到一下三點:
(一)熟練掌握譯語的的表達習慣。中英文的語言表達習慣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一味的對號入座、逐字翻譯將有可能使讀者一頭霧水,無法理會其公式語的真正含義和目的。例如:中文有一則流行的交通提示語“司機一滴酒,親人兩行淚”。這句話是典型的中文句子:行文工整,聲律對稱。其意圖是提醒司機們注意安全,不要酒后駕車。然而很多地方都按照中文的表達習慣將其翻譯成“A Drop of Wine for the Driver,Two Lines of Tears for the Family”。這個翻譯不僅沒有明確的表達原文的真實意圖,而且冗長啰嗦,不符合英文公示語簡潔明了的表達習慣。因此按照英語的文本特點可譯成“Don’t Drink and Drive!”直截了當?shù)貍鬟_了原文的意圖,而且譯文運用了英文中頭韻的修辭手法,讀起來朗朗上口,能夠使得譯文讀者與源語讀者獲得相同信息和相同感受;又如“貴賓候車室”,有些地方將其翻譯成“Distinguished Guests Wait for a Bus at the Place”,這個翻譯將原文中的名詞詞組譯成一個句子,同樣不符合公示語簡明扼要的特點,而且原譯文還給外國旅客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好像車站把旅客分成了幾等。我們可以將其試改譯成 “Reserved Waiting-room”?!皉eserved”是“distinguished”的委婉表達,同時多余的文字也被刪除了,更加簡潔明了,也符合公示語讀者的閱讀習慣。
(二)熟悉譯語與原語的文化差異。文化在翻譯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同文化的人們在社會背景、生活習俗和思維方式上都存在差異,這些差異都充分地體現(xiàn)在公示語的表達中。在翻譯時,如果不顧及譯語讀者的文化差異,就很容易造成翻譯的失誤。如“警告:此處有惡犬!”(Warning:Bad Dogs!)。我們知道在寵物盛行的西方國家,狗是忠誠、可愛的象征,若以 “bad dogs”稱呼,勢必給人不愉悅的感覺。其實“Beware of the Dogs”既能起到警醒的作用,也不至于引起愛狗人士的反感;又譬如有一名為“芳芳服裝店”的時裝專賣店店名被譯成“Fang Fang Fashion Shop”。在中國提起“芳芳”,人們往往會想到一個可愛的女孩形象,而英語中“Fang”卻指的是狗或蛇的毒牙,這樣的翻譯無疑讓外國的顧客望而止步。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譯文讀者的文化背景,我們應靈活一點將其翻譯成”Young Ladies Fashion Store”.
(三)照顧譯文讀者的感受。公示語最直接的目的是讓讀者在接收文字所傳達的信息的同時自愿的接受這些信息,并樂意做出相應的行動。因此,公示語的書寫和翻譯一定要多考慮讀者的感受和心理。不顧及讀者感受和心理的翻譯不但不能達到公示語原本的目的,反而會引起讀者的誤解甚至反感,因此在公示語的翻譯中,一定要多采用禮貌策略。一方面,禮貌的語言更能讓讀者接受;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反映中國國民的素質,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比如,“請勿踐踏草坪”就不要生硬地譯成“Do not tread on the meadow”,而用更委婉的表達法“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請勿大聲喧嘩”若翻譯成“Thank you for Keeping your voices down”就比“Do not Shout loudly”更禮貌,更能讓人樂意接受;又如“殘疾人奧運會”如譯成“The Disabled People’s Olympic Games”會使殘障人士感到不快,而譯成“Paralympics”則聽起來更加委婉。
公示語的翻譯實際上就是一種公共的跨文化交際。譯者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因此譯者應該在忠實于公示語原文意圖的基礎上,將讀者的認知和感受放在第一位。只有這樣才能改善公示語翻譯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公示語翻譯的交際功能,達到公示語翻譯的最終目的。
[1]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193.
[2]Nida,E.A.,Taber.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Leiden:E.J Brill,1969:24.
[3]呂和發(fā).公示語的漢英翻譯 [J].中國科技翻譯,2004,(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