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現(xiàn)代文學批評性校讀法的創(chuàng)立——解志熙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要旨說略

2010-04-11 03:52:34畢新偉
關鍵詞:讀法現(xiàn)代文學張愛玲

畢新偉

(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阜陽 236041)

現(xiàn)代文學批評性校讀法的創(chuàng)立
——解志熙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要旨說略

畢新偉

(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阜陽 236041)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者解志熙潛心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歷史問題和文獻問題,創(chuàng)立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批評性校讀法,對于矯治學術研究中過度闡釋、逞臆妄說的主觀主義批評,功莫大焉。近些年來,學界一直在反思文學批評中的西方影響問題,西方的理論有多少是為中國的文學量體裁衣而制成?在這樣的語境中,我們自然就會明白,解志熙的現(xiàn)代文學批評性校讀法的創(chuàng)立,意義確實是深遠的。

解志熙;現(xiàn)代文學;批評性校讀法;歷史分析

清華園聊寄堂主人解志熙,積十數(shù)年功力,心無旁騖,潛心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歷史問題和文獻問題,創(chuàng)立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批評性校讀法,對于矯治學術研究中過度闡釋、逞臆妄說的主觀主義批評,力莫大焉。讓學術成為學術,而不是成為什么沽名釣譽的干祿之具,是解志熙一以貫之的學術追求。

解志熙學術演進的路線

作為上個世紀80年代跨入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界的少年才俊,解志熙的學術起點相當高,第一本專著《存在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堪稱填補學術空白之作。它的意義不僅在于客觀翔實地論證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哲學性質和世界性質,而且也具有鮮明的當下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指向性,可以說是對新時期以來中國社會的存在主義熱作出的一個學術性總結。不可否認,存在主義哲學對于深化中國民眾的主體意識和個性意識,沖擊長久以來形成的狹隘的階級性、政治性人學觀念,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但存在主義作為一門深奧的、且內部觀點不一的非理性哲學,并沒有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中國大地植下根基,但卻開了花、結了果,以至于人人都談存在主義,卻不清楚什么是存在主義,更有甚者,竟有流為一任虛無、厭世的人生觀念成為時髦的趨勢,這就不足為訓了。

解志熙在存在主義哲學在中國已經(jīng)發(fā)生偏執(zhí)的情形下開始了他的學術清理工作,從存在主義哲學的存在本體論、實存狀態(tài)觀、自由選擇觀以及在世關系論等方面解析其哲學思想,既在“人的存在總是‘我的存在’,亦即人的存在具有個體的唯一性,不可重復和替代”①解志熙:《存在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22-23頁,臺灣智燕出版社1990年版(此書1999年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書名為:《生的執(zhí)著——存在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意義上論證其合理性,又充分注意到其悲觀、虛無的思想認識;在此基礎上解析存在主義對“在世”的承擔勇氣和對自由選擇的期許。存在主義思潮早在“五四”之前就已經(jīng)傳播到中國,為弄清其傳播路線圖,解志熙單辟一章分析現(xiàn)代中國哲學界和文學界的不同反應,條分縷析,考鏡源流。存在主義豐富了中國現(xiàn)代作家的現(xiàn)代性體驗,對現(xiàn)代文明中人的生存樣態(tài)作出了深刻的思考,魯迅、馮至、錢鐘書等均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就說明,存在主義其實是一種對人進行嚴肅思考的學說,如果以扮酷的形式把其庸俗化或作為日常生活的調味品,它的價值就喪失了。

起筆不凡的解志熙從一開始就特別關注歷史問題和文獻問題,他的學術研究追求歷史感,要論從史出,讓事實說話;而要讓事實說話,就必須重視文獻,作考鏡源流的工作。這在他的第二本專著《美的偏至》中表現(xiàn)得就更加清晰了。這本研究“中國現(xiàn)代唯美—頹廢主義文學思潮”的專著的形成,不用說既有純粹學術清理的原因,又有對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輕逸化或美其名曰藝術化傾向的回應。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中國體制改革而引進的市場經(jīng)濟一下子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毋庸置疑,80年代高揚的凝重的啟蒙理性已然失去了它的社會學根基,豐富痛苦的精神追求遭到了冷遇。過度重視物質享用,卻以美、個性或竟以藝術而名之,正是唯美其實已經(jīng)偏向頹廢的典型特征。一種思潮如果失度的話,它的合理性就很難找尋了。

出于這兩個理由,解志熙要解決的問題就相當多了。唯美—頹廢主義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思潮?它在何時傳入中國?又如何影響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針對學界已經(jīng)確診——“在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并未出現(xiàn)過一個唯美主義流派和純一的唯美派作家”[1]——的論斷,解志熙“在廣泛占有、深入研究材料的基礎上”[2]作出令人信服的反駁,清晰地勾勒出中國現(xiàn)代唯美—頹廢主義文學思潮的地形圖,亦對現(xiàn)代作家“跌入”、走出唯美—頹廢主義作出客觀的評析。頹廢主義藝術研究的國際專家瑪利安·高利克先生熱情洋溢地對解志熙的這一研究作出了高度評價。[3]唯美—頹廢主義既是一種文學藝術思潮,也是一種社會思潮,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人生觀念,通過對現(xiàn)代作家的人生觀念和文學創(chuàng)作在唯美—頹廢主義階段的解析,其實已經(jīng)讓人了解了這種思潮的中國特色。

盡管《美的偏至》鉤沉的文獻資料幾近于完備,但其實更出色的地方還在于歷史問題的辨析。首先是歷史的有無問題,在辨析了這個問題之后,接下來是歷史之有的呈現(xiàn)問題;當然這涉及到歷史哲學中實然與應然的關系,也就是如何看待當時歷史現(xiàn)實性的問題,有感于現(xiàn)實主義的歷史觀點與理想主義的歷史設想常有混淆,以至于論斷不是建立在實然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應然的基礎上,這就與歷史中的真實可能二致了,因此需要審慎對待。

1996年,解志熙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出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古典化”與“平常心”。他設問道:是否可以“把歷史還給歷史,讓學術成為學術,用平常的心態(tài)看待我們的學科,但用更嚴格的‘古典化’學術標準和研究方法來從事我們的研究工作?”回答是可以的,因為這樣會使現(xiàn)代文學研究“更具有歷史感和學術性”[4]?!岸浑y想象,按照這樣的標準,現(xiàn)代文學研究還有多么艱巨、細致和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操作起來也要比古典文學研究更難,因為現(xiàn)代文學的文化—知識背景要比古典文學復雜得多)——還有多少問題我們根本沒有觸及到,還有多少問題我們根本沒有說清楚,還有多少我們以為說清楚了的問題還有待于澄清……”[4]這樣迫切的言論顯示出“古典化”與“平常心”已成為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當務之急。

注重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歷史感和學術性,使解志熙觸及到了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根本問題,也即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古典化”問題,只有遵循古典化的學術標準和規(guī)范才會使現(xiàn)代文學研究成為真正嚴肅的學術。接下來,解志熙需要思考的就是到底什么是古典化的學術標準和規(guī)范了。

現(xiàn)代文學批評性校讀法的創(chuàng)立

經(jīng)過十余年探索,解志熙提出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學術標準和規(guī)范——批評性校讀法,《考文敘事錄》即是其理論方法和具體實踐的結集。

解志熙自述這種批評方法的建立從乃師彭鐸先生處獲益良多。彭先生治古漢語,不消說承繼的是清代漢學(又稱樸學)的治學傳統(tǒng)。訓詁文字、考訂名物為漢學特長,重視古籍和史料的整理、考訂和辨?zhèn)?。但彭先生又不拘泥于文獻的校理,從中發(fā)展出一種新的治學方法——“通過參校材料,對比地去分析問題”的治學方法,并將之命名為“校讀法”。[5]它的基本含義是通過不同典籍的比較對勘來了解詞義和文意。那么,適用于古代典籍的“校讀法”運用于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中是否當行呢?

解志熙認為:“文學文本乃是由語言建構起來的意義結構,讀者和批評家對文本意義的把握,固然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與體會,卻不能脫離文本的語言實際去望文生義、胡思亂想、穿鑿附會,而必須有精讀文本、慎思明辨的功夫,并應比較觀聽作家在文本的‘話里’和‘話外’之音,才可望對文本的意義以至作家的意圖做出比較準確的體認和闡釋。就此而言,‘校讀法’在文學批評中尤其在文本批評和作家評論中是頗可以派上用場的?!闭f到底,就是“強調面對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文本,文學研究者在發(fā)揮想象力和感悟力之外,還有必要借鑒文獻學如??睂W訓詁學家從事校注工作的那種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治學態(tài)度與比較對勘、觀其會通的方法”。在這個意義上,解志熙提出了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批評性校讀法——“一種廣泛而又細致地運用文獻語言材料進行比較參證來解讀文本的批評方法或辨析問題的研究方法”,[5]18并認為是必要的且行之有效的。

批評性校讀法包含的意思有兩層:一、現(xiàn)代文學的文獻學考訂,計有輯軼、版本、考證、校注等;二、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客觀的歷史分析與解讀。先說第一個方面。需要對現(xiàn)代文學進行文獻學的校理,是因為“大量的現(xiàn)代文學文本累積了頗為繁難、亟待校注的問題,……對現(xiàn)代文學文本的校注不僅是必需的,而且?guī)缀跣枰獜念^做起”。[5]1解志熙從四個角度闡述了現(xiàn)代文學文本的校注問題。(1)文字訛誤的本校與理?!,F(xiàn)代文學文本基本上是依靠機器印刷的,由于作者提供的手稿書寫潦草、不規(guī)范甚至筆誤在所難免,加上印刷時校對的粗疏,致使初刊本或初版本留下訛誤,即便此后再結集、再版,也很少得到認真的校訂,這就需要從頭清理了。因難尋手稿且無更早的版本可依,版本校勘的方法也只能采用本校與理校的結合?!霸诒拘Ec理校中,所可借助的只有同一文本中的類似語句、同一作者的其他相關文本,再加上對上下文義的推斷。”[5]2文字訛誤其實不是小問題,而是關系到如何理解文章主題甚至是作家思想的大問題,不可等閑視之。(2)文本錯簡的校訂和舊文獻電子化的新錯版問題。機器印刷存在著排版的工序,在拼版時稍有疏忽就會造成錯簡,而印刷出來的文本在段落或篇章上也就文理不通了。更有甚者,不是個別語句的錯置而是整段、整塊以至整頁的失誤而成為錯版,那簡直讀起來不知所云了。利用掃描、照相等技術手段制成的現(xiàn)代文學電子文本同樣存在這樣的錯版問題。錯簡糾正的方法可以尋找其它版本與之對校,錯版則要注意頁面的顛倒,恢復其本來面目。(3)“外文”、“外典”及音譯詞語的校注?,F(xiàn)代文學最大的特點是大規(guī)模借鑒外來的文化和文學,尤其是吸收了西方的語言文學以及思想文化,這使得現(xiàn)代文學文本中充滿了“外文”和“擬外文”式的音譯詞匯,以及大量的“外典”(解志熙用此借指文本中涉及的外來文化),這成為現(xiàn)代文學文本校注的難點。由于現(xiàn)代作家在使用這些“涉外”名物的時候并不規(guī)范,所以清理起來頗為麻煩,其麻煩之處“一是由于作家拼寫的潦草和排印的誤認,現(xiàn)代文學文本中的外文常常有誤,令人茫然不知所云,這就需要從上下文尋找可資利用的線索來校訂之。二是注釋外典尤其是外國人名及其中文譯名時,常常會遇到人名相同或譯名相近而其實未必真是同一人的問題,這就需要校注者格外小心、仔細檢核”。[5]10為此,解志熙特意總結了一些“錯誤”的規(guī)律,以方便同仁的研究。(4)“今文”與“今典”的考釋。今文是借用來指現(xiàn)代文學文本中具有特定的語言習慣用法的詞語和句式,不能望文生義。今典概念來自陳寅恪,借指關于當時文壇以至國事的“故事”和“事跡”。今文有幾種存在形式:一是當年和現(xiàn)在都在使用但意義不一致的詞語,如“嚴重”其實指的是“嚴肅”。二是方言俗語的考釋。三是當年流行現(xiàn)在已很少使用的時髦詞匯,如“德律風”等。今典則有隱顯二種。對于今典的索解,只能先考證其“本事”,然后再釋義。今典的使用,常常關乎作家的文學觀念甚至人生觀念,對今典的考釋因而具有不可輕忽的學術意義。

批評性校讀法的第二個方面是客觀的歷史分析和解讀。“由于‘校讀法’堅決反對脫離文本語言實際的望文生義之解、力戒游談無根的想當然之論,始終注意文本語言意義的解釋限度,因而它無疑有助于預防各種主觀主義批評的過度闡釋以至于逞臆妄說?!保?]19解志熙以自審的姿態(tài)講述了發(fā)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一件失誤的事情。套用他的話,這也算構成了批評中的“今典”了,姑且稱為“毛戴事件”吧。事情起因于陳建華先生發(fā)表于《上海文化》2007年第5期的文章《章秋柳:都市與革命的雙重變奏》,陳文認為茅盾通過塑造《追求》中章秋柳的形象,曲折地表達了對左傾政治“盲動主義”的質疑,而“盲動主義”的代表人物“不僅是指瞿秋白,恐怕也包括毛澤東”。而與毛澤東掛上鉤的是描寫章秋柳的一個詞匯,“她的光滑的皮膚始終近于所謂‘毛戴’”中的毛戴。解志熙認為有穿鑿附會之嫌,遂寫了《“毛戴”的影射問題——<章秋柳:都市與革命的雙重變奏>說文解字之疑義》辯駁,認為毛戴不是指毛澤東,而是外來語model(模特)的音譯。陳建華先生為此發(fā)表反批評文章,否認毛戴為model的音譯。之后,解志熙有意搜求與毛戴相關的文獻資料,才查詢出毛戴這個詞原來古已有之,乃“寒毛豎立”的意思。解志熙說:“回頭檢討,我的自以為是的武斷和陳先生的沒有根據(jù)的曲解,似乎都證明現(xiàn)代文學研究確實需要一點‘古典化’的治學態(tài)度和治學方法,比如在閱讀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過程中碰到‘毛戴’之類不大常見、不好理解的詞,也不妨借鑒文獻學家的‘校讀法’,認真翻檢辭書、比勘相關文獻,力求解釋的切當,即使一時難以解決,則存疑可矣,而切忌望文生訓、附會曲解。”①解志熙:《考文敘事錄——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校讀論叢》,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20頁。上引的“毛戴事件”見19—20頁。

批評性校讀法特別注重分析和解讀時的歷史還原,倡導回到現(xiàn)場、回到文本?!耙髮μ囟ㄎ谋镜纳舷挛募芭c其相關的各種文獻材料進行廣泛細致的參校、比勘和對讀”,[5]20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而回到現(xiàn)場,則是指要突破批評者應然的理想主義心理,實事求是地面對歷史。歷史應該是什么樣子與歷史實際是什么樣子并不是一碼事,“什么是歷史研究真正本己的問題?在我看來只有兩個:一是歷史現(xiàn)象的實際到底是什么樣的?在弄清了這個問題之后緊接著的第二個問題便是為什么歷史恰恰是這樣的?我以為除此之外的任何其他問題——例如歷史原本應該是怎樣的這類問題——盡管有其可以理解以至讓人同情的提問動機,但究其實都非歷史研究的本己問題?!保?]而實際上,持理想化的歷史態(tài)度進行研究的所在多有,只是有人不自知,有人卻有意為之。這樣的越位之思還常常以新的貌似深刻的面目出之,以奪人眼目,殊不知其在反歷史的道路上已走了很遠了。

現(xiàn)代文學批評性校讀法的應用

方法終歸是方法,不能僅僅是理論上的周密,而理論的周密在方法論上也是理所應當,更重要的是在批評實踐上的應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翻檢《考文敘事錄》,真可謂是考釋周詳、新見迭出,且客觀公允、令人信服。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解志熙拿出了一大批沉甸甸的“出土文物”——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的佚文,這既是在做拓寬現(xiàn)代文學研究領域的工作,又是在做重新評價現(xiàn)代文學作家、文學現(xiàn)象的工作。

解志熙用力最勤的地方是詩歌和小說。新的詩歌和詩論的發(fā)掘無疑豐富了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庫藏。現(xiàn)代詩論的整理和研究還沒有受到學界的普遍重視,基礎性的資料工作尚不完備,需要學者投入大量的學術熱情,解志熙可以說是起了個帶頭作用。為了使研究更嚴謹,解志熙從理論的意義上區(qū)分了“詩論”和“詩學”兩個概念的內涵:中國現(xiàn)代詩學是指現(xiàn)代詩論的理論造詣之所在,而中國現(xiàn)代詩論則指那些反映和表達了現(xiàn)代性詩學思考的文本文獻。也就是說,我們發(fā)掘詩論的目的在于探究其詩學思想。

解志熙認為宗白華1941年發(fā)表的《詩閑談》是他“五四”時期形成的“新形式詩學”的深入發(fā)展,在反對浪漫主義詩學的靈感論和情感論中闡發(fā)了“詩出于病痛,超脫于病痛”的“妙造”之說,或可稱為是積淀論。魯迅曾說,感情過于強烈的時候不宜寫詩,這是有道理的。而對劉延陵《詩神的歌哭》的分析,則發(fā)覺文學研究會內部其實是存在著不同聲音的。劉延陵認為在血與淚的文學之外,還要有愛與美的文學。解志熙分析道:“一般以為文學研究會是一個主張文學‘為人生’的社團、堅持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流派,仿佛鐵板一塊似的。其實,文學研究會主要成員雖然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也難免分歧,有時甚至存在著重要的分歧,并且其主要成員的文學觀念也在發(fā)展、變化之中,所以文學研究會也難免分化。”[5]49這不能不說是洞見。

新月詩人劉夢葦因早逝諸多詩文未能結集出版,在文學史上也無甚地位,總是被作為新月派的陪襯人,解志熙認為“這對于劉夢葦其實是不公平的”。對于這個被埋沒或說被遺忘的少年詩人,解志熙作了詳細的生平與遺作的考釋工作,不僅發(fā)現(xiàn)劉夢葦?shù)脑娮骷扔小袄p綿低吟愛與死”的一面,也有慷慨擔當而又不幸英雄氣短的悲壯之歌,而且高度評價了他的詩學主張。劉夢葦在《中國新詩底昨今明》中提出要對新詩進行“新的建設”,既要“創(chuàng)造中國之新詩”,又要“建設一種詩底原理的批評”。他的詩學主張是認為新詩運動以來幾乎把音韻格律全盤否定了,這是不可取的。他說:“我們既然在文字底意義的功用之外還發(fā)見了文字底聲音的價值,我們就得很有自信地兼顧并用。在我們底藝術作品里,為了美的理想,可以盡量地發(fā)展技巧,創(chuàng)新格律,番[翻]幾闕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新聲?!雹賱羧?《中國新詩底昨今明》,轉引自解志熙:《考文敘事錄——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校讀論叢》,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51頁。劉夢葦有一首名為《寶劍底悲痛》的新詩,解志熙認為它以整齊鏗鏘的“形式音節(jié)”啟發(fā)了聞一多和朱湘等向新詩形式建設的轉向,難怪朱湘要撰文為劉夢葦打抱不平,推許為“新詩形式運動的總先鋒”了。

近年來對詩人林庚的評價高漲起來了,當然了,一個有獨特追求的詩人也理應受到重視。不過,重視不等于不加分析地就戴上什么冠冕,論斷要符合實際才行。解志熙從30年代“錢獻之”、戴望舒與林庚的論爭中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詩學分歧,即新詩如何現(xiàn)代化的問題。圍繞林庚1936年出版的四行格律體詩集《北平情歌》,論爭開始了?!板X獻之”、戴望舒始終認為林庚是在以白話文做舊詩,這個“舊”不在體式方面,而在于詩的精神和情調上。戴望舒在《談林庚的詩見和“四行詩”》中說:“從表面上看來,林庚先生的四行詩是嶄新的新詩,但到它的深處去探測,我們就可以看出它古舊的基礎了?,F(xiàn)代的詩歌之所以與舊詩詞不同者,是在于它們的形式,更在于它們的內容。…而林庚先生的‘四行詩’卻并不如此,他只是拿著白話寫著古詩而已?!雹谵D引自解志熙:《考文敘事錄——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校讀論叢》,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44頁。戴望舒(“錢獻之”或為其化名)之撰文批評林庚,解志熙認為應該這樣來認識:戴望舒寫過《雨巷》后又否定了這首詩的寫作,可能是感覺這樣的詩“充滿了酷似晚唐五代婉約派詩詞的氛圍、情調、意象和意境,甚至連它的‘音樂的成分’也宛如婉約詞的格調。如此駕輕就熟的成功恐怕讓戴望舒覺得有些不值得、甚至自覺到有被舊詩詞俘虜?shù)奈kU?!保?]146順便說一下,30年代寫作有“古意”詩歌的不只林庚,何其芳也如此。這毋寧說成了一種傾向,所以戴望舒才會特別關注“拿白話寫作古詩”的問題。

本來新詩初創(chuàng)生的時候由于胡適的主張使得新詩的體式過于自由化,以至于詩與散文混淆不清,后來者予以糾偏是對藝術的承擔,林庚的格律體探索難能可貴。但是林庚在向著中國古典詩歌的體式和語言探索的時候,順帶也“復活”了古典詩歌的意境和情調,他的詩中滿蘊著田園生活的閑適和傷春悲秋的幽怨,即廢名所說的“晚唐的美麗”,從內容情調上來說其“現(xiàn)代”品格就要打折扣了。無論林庚怎么靈活地在格律體式上出新,他的意境和情調卻止步不前了,這也就是林庚的“執(zhí)迷”吧。

作為一個頗有成就的作家和批評家,沈從文近年來聲譽日隆,向其“希臘小廟”頂禮膜拜者絡繹不絕。自然沈從文也不是等閑之輩,一雙慧眼觀文壇確實看到了很多實質性的問題,比如評論卞之琳詩集《三秋草》的文章《三秋草》,就敏銳地發(fā)現(xiàn)30年代的現(xiàn)代派詩歌并非走著一致的路線,而是有著不容忽視的京海之別。解志熙提示這足以啟發(fā)我們去思考文學現(xiàn)象的同中之異或異中之同,并進一步闡述30年代文壇的錯綜分合,不僅左翼文學與自由主義文學分道揚鑣,就是各自陣營內部也非整齊劃一,而且左翼和自由主義群體雖然對立但也有聲氣相通的地方,這確實發(fā)人深省。

但沈從文的慧眼用在自己的一片風景上則不那么敏銳了,且不說《邊城》時期構造“鄉(xiāng)土神話”自有可以理解的原因,單說40年代他意識到自己追求的縹緲之后,努力想著改弦更張,卻最終流于困頓而未能東山再起,歸根結底還是他的人生觀念和創(chuàng)作觀念在制約著。解志熙根據(jù)沈從文的佚文《〈七色魘〉題記》等文章深入分析了沈從文40年代求變而未果的精神歷程,給惋惜沈從文未能再寫出好作品而歸咎于左翼的打壓者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說法。40年代的沈從文確實看到了現(xiàn)實的鄉(xiāng)土世界與他的文學的鄉(xiāng)土世界有巨大的差異,實際上在創(chuàng)作《邊城》時已隱隱感覺到了,后來的《長河》也就難以繼續(xù)田園牧歌的勝景。沈從文意識到了自己的困境,“決心開始一種更注重揭示農(nóng)民苦難現(xiàn)實境遇的新鄉(xiāng)土敘事之路?!保?]234這當然是值得贊賞和期許的,但沈從文實際上卻未能抵達這新鄉(xiāng)土敘事之路,倒真的讓人遺憾了。解志熙認為這和沈從文對革命和農(nóng)民的認識有關,沈從文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理解革命進而理解農(nóng)民的,他不明白革命乃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而是固守革命會毀掉他理想中的“禮俗”世界的認識,進而對于下層農(nóng)民“卑屈”、“悲慘”的命運就不再凝視了,因為他擔心下民被喚醒之后的革命之舉。

也不能說沈從文就不關心農(nóng)民了,事實上他心目中的農(nóng)民是另一類人?!毒G魘》就寫到了一戶農(nóng)民:“房子好,環(huán)境好,更難得的也許還是這個主人。一個本世紀行將消失、前一世紀的正直農(nóng)民范本?!薄盾平h的熊公館》更詳細描寫了擁有大量土地之家的生活情境,那確實是尊卑有序、主仆一家的和諧情景。與沈從文情投意合的是這種傳統(tǒng)的鄉(xiāng)紳生活,既然私淑了“上民”,“下民”就不能顧及了。解志熙因而總結道:“他之所以逡巡不前、欲進還退,即在于他雖然認識到了占中國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民的悲慘命運及其現(xiàn)實根源,但他隨即就發(fā)現(xiàn)倘若他如實地去揭露和表現(xiàn)這一切,那必然會在客觀上帶來動搖現(xiàn)存社會秩序、呼應‘人民革命’的效應,而動搖現(xiàn)存社會秩序乃是他的根深蒂固的‘農(nóng)民的保守性’所不能贊同的,‘人民革命’則是他所秉持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保守性’所深為憂慮而且難以接受的。所以,說了歸齊,沈從文激昂地為農(nóng)民請命之后,卻終于悄然放下了激昂的諾言而未能在創(chuàng)作上‘有以自見’,歸根結底就是為此?!保?]241—242

《考文敘事錄》的最后一篇是論說張愛玲的《亂世才女和她的亂世男女傳奇》,這篇6萬字之多的文章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壓卷之作,足以改變“張學”的研究格局。自夏志清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中高度評價張愛玲以還,港臺和海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者紛紛看好張愛玲,上個世紀90年代起,這些研究開始影響著內地張愛玲研究的走向,談她的人生則譽為風華絕代,談她的文學則有堪與魯迅比肩的說法,佩服之中夾雜著艷羨的情結,仿佛不寫篇關于張愛玲的文章就不算研究現(xiàn)代文學了。而趨之若鶩、一窩蜂地扎堆進“張學”,其實是很不理智的,大有把張愛玲奉若神明的危險。

但是不能不承認張愛玲在40年代的上海灘大紅大紫確與她的個性才情有關,解志熙相當深入地解析了張愛玲的人生境遇和文學創(chuàng)作。出身貴族之家的張愛玲不但沒趕上貴族的多少風光,反倒讓處在“家敗”途程中的她拜領了這類家族衰敗時通常會帶給下一代的內傾敏感的性格,這使她在無愛的家庭生活中尋找到了文學以解脫或慰藉她的孤獨。愛與關懷的缺失讓她較早看到了人的自私和脆弱,刺激她早熟,推動她自立。而緊接著“家敗”體驗的是“世亂”的經(jīng)驗,時常感到“惘惘的威脅”,“在無形中成長為一個疏離于家國、游離于社群、淡然于責任的孤獨個人”。[5]350于是,咀嚼著這些創(chuàng)傷性經(jīng)驗的張愛玲就用生花妙筆把亂世情懷敘述得婉轉低回、雅俗共賞了。

解志熙總結了張愛玲小說雅俗共賞的原因:抓大放小、俗事文講、凡中求奇、參差對照幾個方面,構成了“反傳奇的傳奇”的敘事特色,并認為“張愛玲把傳統(tǒng)的才子佳人的言情—艷情傳奇成功地轉換為現(xiàn)代的癡男怨女的心性—情結傳奇?!保?]361張愛玲的敘事確實是引人入勝的,這就非常適合被搬上銀幕。其實,張愛玲的小說本身就深受美國好萊塢影片的影響,解志熙分析了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與《亂世佳人》和《蝴蝶夢》之間的關系,認為《傳奇》里的作品不少都打有好萊塢的羅曼司美學趣味的烙印,這也使得張愛玲的小說在某個層面上散發(fā)出了媚俗的氣息。她的小說愈到后來媚俗的氣息愈濃,以至于解志熙說:“說了歸齊,張愛玲還是被其有意媚俗的男女傳奇敘事趣味給帶累了。”[5]368

關注張愛玲者都知道1944年傅雷和張愛玲之間的論爭。起因是張愛玲連載于《萬象》雜志的長篇小說《連環(huán)套》,傅雷(化名迅雨)發(fā)表《論張愛玲的小說》批評《連環(huán)套》“走上了純粹趣味化的路”,張愛玲撰文《自己的文章》反駁,同時胡蘭成也撰文《評張愛玲》為其助陣。解志熙從這次論爭中看到了關乎民族命運和個人命運的政治問題,他認為張愛玲的“安穩(wěn)的人生”的訴求,在客觀上響應了胡蘭成依靠日本軍界在政治上搞的“國民和平運動”,這可是有關大節(jié)的問題,不容忽視。解志熙還認為,張愛玲發(fā)展求個人現(xiàn)世安穩(wěn)的亂世生存哲學實際上把“人的文學”引到了茍全性命于亂世的“妥協(xié)主義”的歧路上了。這怎不讓人驚訝呢?歷史就是這樣,粉飾不得。

結語

自王國維、魯迅他們啟開了現(xiàn)代中國的文學批評以來,西方的哲學、社會學、文化學、歷史學、精神分析學、以及文學批評等一直在影響著現(xiàn)代中國的文學批評。近些年來,學界一直在反思文學批評中的西方影響問題,西方的理論有多少是為中國的文學量體裁衣而制成的呢?于是,人們慨嘆何以沒有中國本土的現(xiàn)代的文學批評。在這樣的語境中,我們自然就會明白,解志熙的現(xiàn)代文學批評性校讀法的創(chuàng)立,意義確實是深遠的。

[1]解志熙.美的偏至——中國現(xiàn)代唯美—頹廢主義文學思潮研究[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7.

[2]支克堅.序[M]∥美的偏至——中國現(xiàn)代唯美—頹廢主義文學思潮研究[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

[3]瑪利安·高利克.中西文學對峙中的頹廢主義[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9(1).

[4]解志熙.“古典化”與“平常心”——關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若干斷想[C]∥和而不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片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解志熙.考文敘事錄——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校讀論叢[M].北京:中華書局,2009.

[6]解志熙.深刻的歷史反思與矛盾的反思思維——從支克堅先生的革命文學研究說開去[C]∥和而不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片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On the Gist of Xie Zhixi’s 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BI Xin-we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xiàn)uyang Teachers College,F(xiàn)uyang236041,China)

Xie Zhixi,a scholar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has long devoted himself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and document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and has thus invented the method of critical reading and revision,which is highly conducive to redressing the criticism of subjectivism characterized by excessive interpretation and irresponsible statements in the academic research.In recent years,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witnessed reconsiderations on the impact of western theories in literary criticism as well as on the number of western theories tailored to Chinese literature.In such a context,it is well aware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thod of critical reading and revision by Xie Zhixi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Xie Zhixi;modern literature;the method of critical reading and revision;historical analysis

I 206.09

A

1674-5310(2010)-05-0061-06

2010-07-17

畢新偉(1972-),男,河南平玉人,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畢光明)

猜你喜歡
讀法現(xiàn)代文學張愛玲
九月雨
“0”的讀法和要領
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第三只眼——評季進、余夏云《英語世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綜論》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42
百分數(shù)的意義和讀法、寫法教學設計
新課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35
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多重視角下的鄉(xiāng)土敘事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9
張愛玲在路上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9
端木蕻良:草原文學在現(xiàn)代文學中發(fā)聲
講授到接受:中國現(xiàn)代文學課程“互動式”教學的再思考——兼及現(xiàn)代文學教學改革新路徑的探析
濃度直讀法快速測定低鈉鹽中的鉀
食品科學(2013年14期)2013-03-11 18:25:12
彰化县| 常山县| 鹿邑县| 莱西市| 太谷县| 宜良县| 芜湖县| 江达县| 青川县| 喀喇沁旗| 苍山县| 梁平县| 新兴县| 连平县| 青川县| 百色市| 措勤县| 久治县| 夏河县| 荔波县| 南雄市| 宜章县| 吉水县| 中超| 三门峡市| 庐江县| 威信县| 和平县| 乐东| 饶平县| 房山区| 泰安市| 雅安市| 巴林左旗| 建瓯市| 内江市| 独山县| 大足县| 龙陵县| 安仁县|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