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民
(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北京 100034)
《攀古小廬收藏鏡銘》,系山東省日照市圖書館珍藏古籍,已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在第二次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中,該書被選中參展。展廳內滿目宋元珍本、稀世珍藏,這本小書顯得不太起眼。筆者有幸參與展覽籌備工作,近距離接觸到了這冊未曾出版過的稿本,比起擺放在玻璃展柜中,更加真切感受到古紙、古鏡的魅力。
這部書是清代金石學家許瀚未曾刊行的金石著述之一,為許翰手抄,并加有許翰鈐印,為其手書藏鏡的說明。
許瀚(1797—1866),字印林,一字元翰,室名“攀古小廬”,清山東省沂州府日照縣人,清代杰出的樸學家、??睂W家、金石學家、方志學家和書法家。
許瀚出身于讀書世家,曾祖許重行,太學生;祖父許賁,庠生;父許致和,貢生。許瀚自幼家境貧寒,父子兩代都以教書為業(yè)。道光五年(1825),許瀚科試第一,選拔為貢生。其時何凌漢為山東學政,非常賞識山東樸學之士。自此許瀚結識了何氏父子,與何紹基、何紹業(yè)互相以學問相切磋,學業(yè)日進。道光八年(1828),經(jīng)王引之推薦,進京在武英殿校錄《康熙字典》,歷時四年,因成果顯著被授予六品“州同”銜。許瀚在京有機會遍交當時的學者,看到公私收藏的大量圖書文物。他依靠這些有利條件,勤奮治學,在四十歲時已經(jīng)獨樹一幟,卓然成家。他的學術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訓詁學、金石學、??睍?,為后世留下大量的可資借鑒的著述。他??艜榷嗲揖?,今天能見到的尚有四、五十種,有重要學術價值。他的主要著作有 《攀古小廬文》、《攀古小廬雜著》、《經(jīng)韻》、《詩文集》、《古今字詁疏證》、《別雅訂》等。龔自珍《己亥雜詩·別許印林孝廉瀚》云:“北方學者君第一,江左所聞君畢聞。土厚水深詞氣重,煩君他日定吾文?!笨梢娫S瀚在道光年間的聲望。
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涉及許瀚的著述有如下幾部:
第二部 周禮注疏四十二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等疏;(唐)陸德明釋文;明嘉靖李元陽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本;許瀚批校。山東省博物館藏。
第二部 歷代石經(jīng)略二卷:(清)桂馥撰,稿本,桂馥跋;許瀚批校;大連圖書館藏。
第三部 說文解字均隸十二卷:(清)丁楙五撰,稿本;許瀚批校。山東省博物館藏。
第四部 (道光)濟寧直隸州志十卷首一卷:(清)徐宗幹,許瀚纂修,稿本。山東省圖書館藏。存八卷(一至三、六至九,首)。
第五部 攀古小廬金文集釋一卷:(清)許瀚撰,稿本。山東省博物館藏。
第六部 攀古小廬收藏鏡銘一卷:(清)許瀚藏,稿本。日照市圖書館藏。
第七部 攀古小廬瓦當文字不分卷:(清)許瀚撰,稿本。山東省博物館藏。
第八部 杜詩提要十四卷;(清)吳瞻泰撰;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在茲堂刻本;許瀚批校。山東省博物館藏。
由入選目錄可以看出,許瀚在??睂W、金石學方面有深厚的造詣。
《攀古小廬收藏鏡銘》共17頁,用紙捻裝訂,裝具為夾板,開本28.4×20.6cm。鏡銘共收古鏡拓本24種,拓本上有許瀚所題的跋及釋文。這部書吸引人之處,首先在于每頁書稿均為作者手筆,每幅拓本均為原拓;其次是拓圖的美觀清晰。每面銅鏡單獨拓一幅圖,潔白柔韌的薄薄宣紙上,花紋清麗雅致,頗有剪紙韻味。圖案多為圓形,沿圖案外邊緣約兩厘米處剪下,再點幾點漿糊,粘貼在襯紙上,或一紙一幅,或一紙兩幅,圖的旁邊,均有銅鏡的說明文字。說明文字后分別加蓋許瀚鈐印,有 “許翰”、“印林”、“許翰私印”等印。
許瀚所藏鏡銘,圖畫清晰,粗看各面銅鏡花紋相似,變化不大,仔細觀瞧,可知各有特色,有的鐫銘文一周,有的雕云龍紋,還有各種動物、花卉圖案,異常精美。加之許瀚工書法,其書法尊奉顏體,豐肥端莊,通勁遒健,書寫字跡俊美,說明文字或多或少,配以朱紅鈐印,使拓圖錦上添花,令人賞心悅目。
那么,許瀚生活貧困,又如何收藏到這些銅鏡呢?
古鏡除飾面照容的功能外,在古代還用于男女傳情的信物,同時還是陪嫁,相互饋贈的禮品。另外,古人相信銅鏡能發(fā)光,具有辟邪消災,降妖鎮(zhèn)魔的功能。戰(zhàn)國時的銅鏡價值高昂,自劉邦建立西漢政權統(tǒng)一全國后,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鐵器的大量使用,使青銅顯得不那么珍貴,因此漢鏡不僅品種多,數(shù)量也大,從鏡銘上考證,有官鑄也有民間鑄的,有大量民間吉祥用語,可以認為已普及到一般平民家庭,價值可同日常生活用具。尤其是自唐代以后,銅鏡逐漸衰落,價值更加低廉。如此看來,許瀚所收藏的銅鏡,并不一定是價格高昂的藏品。有一幅題“唐點妝鏡”,旁注:“此鏡制絕精,深陿最難拓,此紙照臨暎,筆畫仍未甚全?!笨梢娝鳛榻鹗瘜W家,親自拓下鏡銘,并寫了說明文字。
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所收入的許瀚著述中,有三部稿本,山東省博物館所藏《攀古小廬瓦當文字》和《攀古小廬金文集釋》,以及日照市圖書館這部《攀古小廬收藏鏡銘》。前兩部書在《許瀚年譜》“許瀚著述知見錄”中均有記載,而《攀古小廬收藏鏡銘》在各種有關許瀚的文獻中則未見提及。此書中有一幅題為“漢袁氏鏡”,其中寫道:道光廿二年余得此鏡……,落款為道光廿五年十月。然無論在《許瀚日記》還是《許瀚年譜》中,與這兩年有關的章節(jié),關于鏡銘并未見只言片語的記述。這使人心有不甘的想到,也許這些拓本,僅是許瀚順手而記,在他為生活所迫的奔波忙碌中,這24面銅鏡的注解、題跋、拓本的剪貼,也許只是他不經(jīng)意的隨手所為,并沒有記載到他個人的“正史”之中。即便如此,流傳到今日,這本鏡銘作為日照市圖書館的收藏,已名副其實的成了館藏珍品。
據(jù)日照市圖書館介紹,這本 《攀古小廬收藏鏡銘》何時收藏進館,已不可考,該書在1974年日照縣圖書館從縣文化館分離時,縣圖書館接收的圖書中就已經(jīng)收藏。一種說法是“文化大革命”時期許瀚后人珍惜此書,又恐藏在家中容易被毀掉,故送到圖書館保存。還有一種說法是圖書館的老同志到廢品收購站舊書堆中收購來的。
遺憾的是,這部書至今還沒有刊印過。經(jīng)過百余年的歷史變遷,封面已破舊,字跡殘損,好在內容仍完好如初??吹焦ぷ魅藛T小心翼翼的清點完書稿頁數(shù),用夾板夾住,捆好,感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有幸再看到這部奇麗的古書。如果沒有國家珍貴古籍特展把全國各地的珍貴古籍集中展示,象《攀古小廬收藏鏡銘》這樣的古籍在收藏單位必定作為極為珍貴的收藏品,很難有機會讓世人一睹芳顏。這些珍貴的拓本能夠保存下來,實屬不易,如能翻印成籍,供世人欣賞研究,可使古籍重現(xiàn)新貌,煥發(fā)新的光彩。
[1]袁行云.許瀚年譜[M].濟南:齊魯書社,1983,11.
[2]許瀚著,崔巍整理.許瀚日記[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
[3]謝巖.穿越千百年的古書沉香.[2009-07-27]http://epaper.xplus.com/papers/hhcb/20080530/n91.shtml.
[4]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國發(fā)[2009]28號文件附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