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夏天,我隨《秘筑中巴公路》電視攝制組巴基斯坦采訪團一行,從新疆烏魯木齊陸路出發(fā),穿越帕米爾高原,出紅其拉甫口岸,沿中巴公路一路拍攝中巴公路的歷史與現(xiàn)狀的大型紀錄片,并采訪巴基斯坦境內(nèi)的洪扎王府、吉爾吉特中國烈士陵園、尕米拉大橋、伊斯蘭堡,以及民間藝術(shù)博物館、中巴公路總部KKH博物館、貝布托藝術(shù)館、費薩爾清真寺和佛教圣地塔克西拉等。而對塔克西拉的采訪,終于成行了我多年去佛教文化發(fā)源地考察的夙愿。
此次實地拜訪,我除了對巴基斯坦的地理風貌、風土人情以及歷史文化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而且加深了對犍陀羅藝術(shù)局部區(qū)域特色的感性認識,同時還對新疆佛教文化藝術(shù)與異域文化的今昔聯(lián)系和差異又擴展了新的視角。
我們于6月25日乘車從喀什出發(fā),越過世界屋脊,進入巴方境內(nèi)。巴基斯坦境內(nèi)的道路真可謂飛速直下,穿梭在落差懸殊的深山峽谷之中,道路兩旁山體陡峭、河流深沉、冰川刺目、白云滿目。
進入巴基斯坦北部山區(qū)的第一站是古勒米特,這里至今居住著洪扎王的子孫,山寨的“圖騰”就是高聳直觀的山巒標志。當我把天外的祟山峻嶺與洪扎部落山民聯(lián)系起來的一剎那,才猛然醒悟巔峰之境與佛教須彌之間的審美本原究竟是什么。
沒想到第二天我們到達北部山區(qū)的部落山寨,正是洪扎王的新宅和舊府。這里堪稱人間仙境,冰峰儀仗,高臺故居,花果滿園。杏、桃、蘋果、葡萄、桑子、核桃等果樹漫山遍野,尤其是滿枝掛果的櫻桃真是令人垂涎。難怪洪扎享有水果、寶石之鄉(xiāng)的美譽。此外,這里長壽老人居多,據(jù)說主要是與此地居民世世代代食用各種杏子做成的食物有關(guān)。
當年秘筑的中巴備戰(zhàn)公路全長613公里。走過了平坦直線的柏油路,我們又乘上了巴方司機駕駛的日本車狂奔,一路上仰觀海拔7000米以上的8座雪峰,從來沒有如此體驗過崇高至美的大山大水以及峻嶺險灘。
喀喇昆侖公路是中國援助巴基斯坦的重大建設工程。中方援助路段北起中巴邊界紅其拉甫山口,南至巴基斯坦塔科特大橋(現(xiàn)名“友誼橋”),1966年至1978年分兩期建成,終使天塹變通途,在世界公路建筑史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兩國的建設者們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以青春、熱血之軀。鑄就了中巴友誼,僅吉爾吉特烈士陵園就安葬了中方88位英靈。
巴基斯坦雖然是穆斯林國家,但這塊土地曾經(jīng)是古代印度的西北部地區(qū),佛教歷史文化非常悠久。世界四大文明故國均依賴于大河的養(yǎng)育,獨具魅力的印度文明同樣依靠印度河的恩賜。而印度河上游與吉爾吉特河的匯聚點,就在巴基斯坦境內(nèi)。
從巴基斯坦舊都拉瓦爾品第驅(qū)車去佛教圣地塔克西拉,我們先參觀了博物館的陳列,然后實地考察著名的佛教遺址達摩拉吉卡。塔克西拉,梵文作Takshashila,舊譯咀叉始羅、竺剎尸羅、塔克沙希拉等,是古印度西北部歷史名城,現(xiàn)距拉瓦爾品第西北約35公里處,位于印度河東面,杰盧姆河西邊,克什米爾山脈的南邊。古代這里曾是商道交匯之地。史料汜載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期,塔克西拉是印度河和杰盧姆河之間最大的城市,唐玄奘也記載:“地稱沃壤,稼穡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氣序和暢?!彼?,塔克西拉在古代犍陀羅的各個時期基本上是其首府要地,故建筑遺址豐富。這里出土的上萬件遺物,揭示了這個地區(qū)從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這1000年鮮為人知的歷史信息。
塔克西拉素以阿育王建造的大佛塔、甲,蝴佛教學術(shù)中心、灰泥佛像誕生地,以及中國名僧朝拜圣地等佛教歷史文化古跡而聲譽卓越,
塔克西拉之所以在佛教文化遺產(chǎn)中地位顯赫,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應該和阿育乇與塔克西拉的特殊因緣有關(guān)。達摩拉吉卡這個被譽為阿育王建造的大佛塔,正是旁遮普地區(qū)最重要的佛教紀念物,并且是塔克西拉最古老、最大、最醒目的佛教遺跡,當?shù)厝朔Q其為吉爾托普(ClairTopo)。起這個名字的緣由是以前有探寶者曾在其佛塔中間挖了一條大縫,“吉爾”就是裂縫的意思。英國約翰·馬歇爾爵士1913年發(fā)掘了這座佛塔后認為,其年代不會早于阿育王時期,但也不會晚于公元前1世紀中葉。至于說佛塔的風格是否屬于孔雀王朝還很難確定,至少大塔于公元1世紀上半葉曾經(jīng)毀于一次地震。
其實,佛教徒真正對佛塔的崇拜始于阿育王(公元前272-237年),雖然200年之前佛陀滅度后分封的遺骨及供養(yǎng)的8個城鎮(zhèn)的佛塔已為當時的信徒所敬仰,但是,自從阿育王把那8座佛塔中的7座打開后又把塔內(nèi)佛祖的舍利分發(fā)給他的領(lǐng)土內(nèi)所有的重要城鎮(zhèn)時,每一份遺骨上建起的雄偉大塔就成為所有伽藍的核心建筑。阿育王在其父親頻頭裟羅在位時就在塔克西拉任總督,由此,專家推測該佛塔極有可能就是從阿育王那里獲得的一份遺骨的供養(yǎng)建筑。
從塔克西拉返回途中,我們又參觀了題材簡練、風格古樸的洪扎——哈爾代基什巖畫,那些古老的巖畫頗具中亞地區(qū)的特點。除了動物圖形、多種文字以外,其中還摻雜了許多佛教題材的形象。另外,有一條題為“大魏使谷魏龍今向迷密使去”、約在公元444~453年之間的直書銘刻漢文題記非常珍貴。
這次考察,使我又進一步認識到佛教文化理念的博愛、和諧與平等。而且,即使現(xiàn)在的佛教還仍然保留著早期佛教作為一種探討民生、研究真理的思想品質(zhì),那么,塔克西拉、白沙瓦、克什米爾、于闐、龜茲、長安等曾經(jīng)的先進文化學術(shù)中心,從釋迦牟尼的原始教義(十二因緣、四圣諦、八正道)到唐玄奘、窺基倡導的法相宗,從原始佛教的阿含經(jīng)典到學富五車及不同版本的大藏經(jīng),佛教作為一種最不像宗教的宗教(實質(zhì)是學術(shù)思想體系的積累),至今仍保持著健康的生存態(tài)勢,這的確讓佛教文化的研究者深思。
(史曉明:大學教授郭有德:電視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