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輝 周子韻 西寧市中醫(yī)醫(yī)院肛腸科(西寧 810000)
肛裂是指肛門內擴約肌表面的肛管上皮組織的全層裂開,局部表現(xiàn)為縱行的梭形潰瘍,往往反復發(fā)作、難以愈合,而逐漸形成慢性肛裂,是一種較為頑固和多發(fā)的常見病,以排便時疼痛明顯,便后疼痛可加劇,常伴有便秘及便血為特點,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筆者于 2005年3月,采用化腐生肌散與擴肛方法治療肛裂患者158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158例,男性90例,女性68例;年齡 15~76歲,其中 20~40歲青壯年發(fā)病最多,占總數(shù)66%;病程15~20年,以陳舊性肛裂患者居多。診療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Ⅰ期肛裂:肛管皮膚淺表縱裂,創(chuàng)緣整齊、基底新鮮、色紅,觸痛明顯,創(chuàng)面富于彈性。Ⅱ期肛裂:反復發(fā)作。創(chuàng)面不規(guī)則、增厚、彈性差,潰瘍基底紫紅色,有膿性分泌物。Ⅲ期肛裂:潰瘍邊緣發(fā)硬,基底色紫紅,有膿性分泌物。上端鄰近肛竇處肛乳頭肥大;創(chuàng)緣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瘺管形成。
治療方法 手術方法①取截石位或側臥為,肛周常規(guī)消毒,用 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②先一手食指輕輕納入肛內,待患者耐受后,再納入中指,然后納入另手食指及中指(注意:此時四指均以納入中節(jié)為度)。③擴肛:當四指中節(jié)均納入肛內后,兩手外旋分開,分別向肛門后外方用力,牽扯肛門后正中位。使?jié)兞芽诩由?深度達陳舊性潰瘍的基底,長度不超過 2厘米,以術者感覺后正中位肛管皮下組織有輕微斷裂感為度。④如果肛裂發(fā)生在肛門的前位,亦應在后位擴肛即可治愈。⑤術畢效果檢查,以兩指末節(jié)可順暢進入肛門為度,行肛管直徑測量。⑥創(chuàng)面滲血點及活動性出血點均要逐一結扎止血,創(chuàng)口內放置止血明膠或凡士林紗條,以無菌輔料,寬膠布加壓固定?;∩?紅升丹2.5g,硼砂 50g,麝香 2.5g,血竭 50g,生石膏 150g,朱砂50g,冰片25g。將諸藥研細末過篩和勻后備用。術后第二天可排便,便后溫水坐浴清潔肛門,然后用蘸藥油條置入肛2~3cm,敷料加壓固定。整個手術操作時間,一般 15min左右完成,每日換藥 1次,觀察療程 2周。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擬定。治愈:癥狀消失,裂傷或潰瘍愈合。好轉:癥狀明顯好轉,裂傷或潰瘍愈合不全或治愈后復發(fā),但癥狀較前為輕。無效:癥狀減輕,裂傷或潰瘍不愈合。
治療結果 本組Ⅰ期肛裂病人術后 10d內均愈合,Ⅱ期、Ⅲ期肛裂均在 15d內愈合,未發(fā)生不良反應。治愈 149例,好轉 9例,總有效率 100%。隨訪 1年無復發(fā)。
討 論 目前認為內括約肌痙攣是引起肛裂疼痛及不愈合的主要原因,降低內括約肌張力,使肛管皮膚血液供應恢復正常是治愈肛裂的關鍵。臨床上治療陳舊性肛裂常用側切術,其為閉合性手術,能較好地降低內括約肌張力,創(chuàng)口小,愈合快,術后瘢痕小,但該術式未切開皮膚及黏膜,斷端回縮較小,肛管松解不如后位切開徹底,還可能因引流不暢導致膿腫形成。而本研究采用肛裂的擴肛治療技術是在局麻下行肛門后正中位擴肛,使?jié)兞芽诩由?術者感覺后正中位擴肛肛管皮下組織有輕微斷裂為度徹底解決了這樣問題。如果肛裂發(fā)生在肛門的前位,亦應在后位擴肛既可治愈。肛裂合并哨兵痔、肛乳頭肥大、皮下瘺管等,一并常規(guī)手術處理。若創(chuàng)面滲血點及活動性出血要逐一結扎止血,創(chuàng)口內放置止血明膠或凡士林紗條,以無菌敷料、寬膠布加壓固定。后正中位擴肛可在直視下開放性地將肛門內括約肌松解,并將肛裂感染創(chuàng)面一并切除,降低了肛管張力,恢復了局部血液供應,促進肛裂愈合;此方法不僅縮小了切開,減少了出血,加快了創(chuàng)面愈合,還擴大了肛門開口,避免了肛門狹窄。術后配合中藥化腐生肌散,方中紅升丹、硼砂、麝香、血竭、生石膏、朱砂、冰片具有明顯的消腫止痛,收斂止血,去腐生肌之功效;以利于創(chuàng)面的早期愈合。
應用后正中位擴肛治療肛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防止盲目擴肛:是指擴肛時不在后位用力,卻隨意地在肛管四處用力,造成后位沒有達到治療標準,而其他部位卻出現(xiàn)裂傷。②防止暴力擴肛:是指擴肛時不按規(guī)定的雙指中節(jié)納入為度,而納入更多手指過度擴肛或突然發(fā)力,造成肛門失禁或造成會陰撕裂傷。③術后換藥時用蘸藥油紗條填塞創(chuàng)面,防止橋形愈合。
綜上所述,采用擴肛術配合中藥治療肛裂操作簡單,出血少,感染少,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低,可一次性根治肛裂。本研究結果充分證明,化腐生肌散與擴肛治療肛裂功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