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軼鳳
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加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禁錮,高中生越來越不愿開口說話,不愿參與活動。面對這樣的群體,是消極適應還是主動出擊,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在教學中積累下來的一些做法,僅供參考。
一、善于激勵,工于評價
人人都期望自己受到別人的肯定,包括成年人。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出色表現(xiàn)及時的肯定是讓他們動起來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最可怕的是諷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學的發(fā)言與教師的想法不一致,教師當堂予以明確的否定,并表示出對該生的不滿,甚至讓他難堪,那么這位同學將永遠不會在你的課堂上主動提出或回答問題,也就是說因為你的一句話或一種態(tài)度你就失去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
我在教學中經常使用“你是我的老師”“你的表現(xiàn)讓我激動”“你有驚人的表達能力”“我很納悶,你怎么思考的那么深刻”“你提出了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能想到這一點,是很了不起的”這樣的帶有較強激勵性的評語。在適當?shù)脑u價中,每個學生都會躍躍欲試,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
這并不是說要一味的表揚激勵,對學生的錯誤視而不見,對學生發(fā)言中出現(xiàn)的明顯錯誤也要委婉的提出,在一次上課中,學生朗誦《再別康橋》時,把“漫溯”的“溯”字讀成了“shuò”,當時學生手里沒有教材,我就等到投影上出現(xiàn)這一句的時候提醒學生不要讀錯,這時學生已忘記了剛才是誰讀錯的了,只是記得這個字應怎樣讀。我想讀錯的那個學生肯定會很感激我,覺得我給了他面子,這不經意的等待,或許就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贏得了學生的支持。當然,只要批評得有理,學生也會欣然接受,關鍵是能否以誠相待,以心相交。那些以能夠當場指出學生發(fā)言中出現(xiàn)的“錯誤”為驕傲的人永遠不能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
通過適當?shù)募?可以實現(xiàn)“讓學生成為對教學有貢獻的人”這一較高的教育教學目標。
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語文教學不能以傳授知識為主,這已經成為語文界的共識。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必須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嘗試、體驗、感悟。只有讓學生融入到教學中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
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給學生留出提出問題的時間,然后在討論中分析解決問題。如能得出結論還要讓學生說出自己思考的過程,特別是那些很有價值的問題,更是不厭其煩的進行研討,害怕在研討中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度不論在什么時候都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跋嘈艑W生的能力”更應該成為我們的教育信條。
在教學《故都的秋》時,我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他們經過思考后,發(fā)現(xiàn):1、為什么故都的秋帶給作者的是那么多的傷感而他對故都的秋又是那么的依戀?2、課文倒數(shù)第二段去掉是不是更好?3、作者特別喜歡冷色調么?等十分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在教參上根本找不到的問題,卻正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學生真正理解了郁達夫與北平的特殊關系,了解了寫景與抒情的緊密聯(lián)系,走進了郁達夫的內心世界。鑒賞水平大有提高。課堂氣氛異?;钴S。
若不是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解決,教學將是何等的沉悶,教學效率也肯定會大大降低。
三、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坡度
如果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發(fā)言或活動,則必須注意問題的難度要適中,難度太大或太小,學生都會懶得動。我在教學《魯迅詩稿》序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從寫作的角度分析這篇文章的特點。而沒有問:“魯迅的詩歌和書法各有什么特點?郭沫若對魯迅的詩歌作何評價?文章認為應該怎樣學習魯迅?常見的論證結構有幾種?本課各屬于哪一種?”等等這樣一些學生懶得思考的問題。學生經過充分的思考后分別從文章語言的簡潔性、文章結構的完整性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分析過程中還特別強調了文章的這些特點對自己寫作的借鑒意義。有一位同學還仿寫了一篇古文,讀完之后,全班同學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
這一現(xiàn)象也告訴我們,所提問題不但要難度適中,還要盡量使問題完整集中,并給學生留下寬闊的發(fā)揮空間。
四、教師要有耐心、慢慢在讓學生動起來
沒有比學生更堅強的意志,是不能讓他們動起來的。關鍵時刻必須挺得住。當學生不想開口或不習慣開口的時候,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之后剩下的就是啟發(fā)和等待了。只要問題適當、時間充分、善于啟發(fā),學生很快就會奮起而參與。這時候教學就開始輕松愉快了。
此外,要讓學生動起來,還要注意保證所提問題的可思考性和新鮮度,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等,這里不必多說。
總之,要讓學生動起來,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現(xiàn)代教育教學思想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避免行為的盲目性,讓學生在我們肥沃的教育土壤上開出鮮艷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