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蘭
【摘要】李碧華的小說詭譎迷人,場面奇特華麗,故事情節(jié)曲折婉轉,猶具特色的是其作品充滿視覺張力,這得益其小說中成功的意象營構,本文試圖解析小說《生死橋》中的某些意象。
【關鍵詞】意想;梨園
意象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中國古代詩歌多以意象取勝,詩中常有畫。中國傳統(tǒng)對意象的解釋實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本文所取意象,強調其隱喻和象征性,通過猜謎形式去尋找意象背后的隱喻暗示和象征意義,尋找表象與思想之間的神秘關系。
李碧華作品想象奇特,意象詭奇,情節(jié)曲折,成年往事或傳奇趣說在時空的的交錯中總能煥然一新,似新瓶里的成年釀酒又似新釀的酒盛在舊瓶中,總能醉人。近年,由她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總能叫好又賣座,可謂紅翻了天。電影以視覺為先,視覺意象營構的成功與否尤為關鍵,李碧華的作品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她構建的各種意象猶如散落的珍珠,那奇異曲折,永恒不變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就是串起這堆零落珍珠的金絲銀線。《生死橋》這篇小說恰如七彩的簾幕,意象分呈,現(xiàn)擇其一二試分析之。
《生死橋》講述動蕩亂世中三個戲子生生死死的悲歡離合。三個在北平賣藝的孩子—懷玉、志高、丹丹在天橋初遇,機緣巧合,老太監(jiān)為他們占卜命運:一個生不如死;一個死不如生;還有一個先死后生。七年后,三人再次相遇,兒時的情感由朦朧漸明:懷玉和志高都愛著丹丹,而丹丹愛的卻只有懷玉。懷玉懷抱成名之志,南下上海,背叛丹丹的愛情。丹丹追隨愛情來到上海,目睹懷玉的背叛,滿心怨憤,萌生報復之心,卻毀了自己。志高安于現(xiàn)狀,面對愛情的挫折,依舊平靜度日。人生就是一段生死橋,一個生不如死,一個死不如生,還有一個先死后生,相同的是:他們將來的那個人,都不是心中的那個人。就是在這一出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里,各種意象在隱喻和象征里書寫人物的命運。
一、梨園意象——寓意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梨園,本是中國唐代訓練樂工的機構,后世遂將戲曲界習稱為梨園界或梨園行,戲曲班子為梨園,戲曲演員稱為梨園弟子。
小說中的三個主人翁,先是賣藝,后都成為戲子,小說就是一出戲,戲子上演著戲中戲。李碧華以梨園為背景,敘述戲子的悲歡離合,任筆墨在人生與戲之間穿梭,《霸王別姬》里她撰了一個把人生當戲來活的程蝶衣,在這出《生死橋》里,她照樣是模糊了界限,這些無不是在折射出她某種淡然的人生觀——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梨園意象最能闡釋這種人生觀。
三個人,三種人生,在戲內也在戲外。在梨園中唱一出出他人之戲討乞生活,成就人生,五味俱呈;三個戲子,三種悲歡離合,臺上也是臺下。在一出出帝王將相,英雄美女的戲里唱出了各自的人生命運,終究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小說中梨園的場景頻頻出現(xiàn),隱喻著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所有的人都仿似戲中人,生活與戲相遇,分不清是戲還是人生。
唐懷玉的戲是一場追夢
唐家兩代買藝,貧窮如影隨形。父親把一切寄托在兒子身上,送兒讀書識字,巴望著懷玉做個讀書人,出人頭地,這是父親對兒子的夢想。
生活貧困壓抑,懷玉不甘屈服,想出人頭地,但和父親的想法卻不同:“懷玉不是這樣想。他喜歡彩聲。他喜歡站在一個俾倪同群的位置,去贏得滿堂彩聲。不是地攤子,不是天橋,飛離這臭水溝?!边@就是懷玉的夢想,夢想出人頭地,聲名顯赫,在他的眼里演戲成名成角就能實現(xiàn)夢想,他一頭扎進梨園,追逐自己的夢。梨園是夢開始的地方,戲開始的地方,也是人生開始地方。
懷玉的野心承載著對家庭的責任和對現(xiàn)實的不滿,他勤奮刻苦,卻不知不覺滑入熙熙攘攘的名利場。看到有錢學生穿黑色的無翻領的中山裝,“懷玉看在眼內,不無艷羨之情,好,我也要這一身”,這一不經(jīng)意的念想驅趕著懷玉的腳步漸行漸遠,從困厄的天橋賣藝生活走進姹紫嫣紅的戲里人生,但命運的腳步豈肯隨你,人生的一個不小心正是冥冥中命運的安排,漸行漸遠的腳步啟肯停歇。
天橋不是梨園,在天橋上的賣藝是雜耍,懷玉要的人生不在這里,心也不在這里,玩雜耍的懷玉不過是具行尸走肉,這也恰應了那句話“生不如死”,他的魂魄在戲園子里,“懷玉磨在他‘師父李盛天身后,看他勾臉,看得神魂迷醉似的”。說到底,他的魂魄在他成名立萬的夢里,墮入了欲望的十八層地獄,忘了真實的自己。
他不是程蝶衣,不會把人生當戲,戲是他放飛夢想的地方。剛入梨園,新的人生起步,就像他的第一出戲,他就是關平,人生和戲都剛起步的關平。功夫不負有心人,懷玉的戲越演越好,他還演關平,此關平卻非彼關平,《封神榜》里的英雄,此懷玉也非彼懷玉,他有了戲迷,被人尊為唐老板。
懷玉以為以為通過戲獲得的名利就是人生,他任由本我橫行,否定自我,否定愛情,在欲望的指引下,南下上海,背叛丹丹,最后,夢想毀滅,生不如死。
宋志高在戲里找到人生的安寧。
宋志高就是那先死后生之人,李碧華的筆觸對他較為寬容。志高是個真心生活的人,活在現(xiàn)實的窘困里,生存的困境使他無法觸及懷玉那般的夢想,沒有懷玉那般的欲望,沒有懷玉那般的名利心。沒有名利心的人生還能稱其為人生嗎?
志高的家庭如一塊黑布,那內里是刺人的恥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舞臺,而這舞臺讓志高顏面盡失,失去得太早太久,也就麻木了,習慣了名利缺失的生活,倒沒了缺失感,因為這虛假的不曾缺失,也就自然無太多渴求。
“對,我死都要當一個飽死鬼!要是我有錢,就天天吃烤白薯,把他一攤子的白薯全給吃光了”這是志高曾經(jīng)最大的渴求。當渴望只剩下基本的生存需求時,作為人,他還算活著嗎?在再次遇到丹丹以前,在某種意義上,志高其實不過一具行尸走肉,是死的。在遇到丹丹后,志高有了愛情的憧憬,有了尊嚴的需求,嫁母挽回自己那曾喪失的尊嚴。
曾經(jīng)對母親的不承認,其實是對自己的否認,這同樣象征著死。當愛情在他心里萌芽,生命之光也開始蘇醒。
志高的戲是從北平的天橋開始,無非為了生計,志高有天賦,他自自然然的表演,隨心所欲的學習模仿甚至創(chuàng)新,最后竟登了舞臺入了梨園,從破落的天橋走進了姹紫嫣紅的梨園。在人生與演戲上,志高未曾刻意,皆順其自然,唯一的目的是生活,就像自然界的花木,秋天就是結果的季節(jié)。志高順其自然地由人生入戲,覓到一方安寧,可謂先死后生最好的闡釋。
丹丹的人生——一出愛恨情仇戲
丹丹仿若受到命運的指引,那如命運使者般的黑貓打開了她命運的潘多拉之盒,她從此陷入愛恨的糾纏。
丹丹熱烈真切,愛開始了,就毫不猶豫地付出,感情一旦開始付出,就不會停步,除非有了依著,否則心就掏空。稚嫩的女孩在愛情里迷了眼迷了心,任自己一意孤行地放縱情感,卻不想想這情感何處憑托。
“懷玉回身一看,是一個女人。仿佛相片中見過,丹丹看不清是誰,只見她抱著一頭黑貓,紅袖在彩樓上招。一招,懷玉猛地推開自己,二話不說,揚長而去。丹丹仍是伸手一抓,大喊:‘不不不,你人走了,你的魂在我手上!我不放過你!”貓是怨恨的征兆。
愛不成,心生怨恨,恨蒙了心智,復仇竟成了丹丹的心靈寄托。到最后害人害己,只落個死不如生。
舞臺和人生交錯,生活和戲劇重疊,這是李碧華小說的一大特色,這是智者洞察人生的領悟,也是走過滄桑的女人回首人生的淡然,一如李碧華在寫小說中寫人生。
二 貓——寓意不祥的命運和孤寂的靈魂
文中多次出現(xiàn)貓的意象,仔細推敲竟覺得這意象蘊集無限的神秘和未知,仿似那冥冥中未知的命運化身為貓呼嘯而來呼嘯而去,一世凄涼。
貓在傳說中,尤其是黑貓往往為邪惡和不祥的化身,西方人更是認為在13號和禮拜五見到黑貓為最不吉利。即使沒有這些傳統(tǒng)的民間說法,任自己凝神一想,想那綠幽幽的眼珠包裹在黑色的皮毛里,也會毛骨悚然一番,這形象在讀者的心里已播下了不祥的種子,那早已注定的未知人生就此鋪呈開來。
三人命運的糾結恰是由一只竄出的黑貓而起,正是這只與丹丹特別投緣的黑貓招引著丹丹,讓她走向他們,讓他們的命運從此纏繞,在動亂的人世演出一片愛海情天。
命運是李碧華小說的常見主題,更是千年亙古不變的話題,人人都想窺視究竟。好不容易軟語相求得了應許,王老公這個得窺天機的高人著他們一人一簽,那一刻命運仿若到了跟前,才見個模糊的影像,不期然情況突變:
“橫里有頭貓如箭在弦,隨地覷個空子,奔竄而出…… ‘哎呀!丹丹被這殺出重圍的小小的寂寞的獸岔過,手中若草丟到地上去。因她一閃身,挨到懷玉,懷玉待要扶她一把,手中若草丟到地上去。志高受到牽連,手中的著草也丟到地上去。
一時間,三人的命運便仿似混沌了。
‘又是它!丹丹眼尖,認得那是在萬福閣大佛殿上竄過的黑貓。——真是頭千方百計的貓。”
糾纏的命運總是彼此牽連而又磕磕碰碰,本就理不清剪還亂,哪堪那命運之神的捉弄,而那如劍在弦,奔竄而出的黑貓偏就是不祥之神,是那上帝的小小玩笑,地上的凡人就這樣不知所措的承受那命定的痛苦煎熬,命運還未來得及清晰就混沌了。那是三個人第一次面對自己的命運。
七年后,他們相約拜訪王老公,第二次叩問命運。王老公聲音里不帶任何的喜怒哀樂,向他們各自說著同樣的話;“你心里有人。你將來的人,不是心里的人?!崩畋倘A在這次問命過程中同樣給出了個貓的意象:
“貓,毛骨驚然地來了一聲‘嗅——的悲鳴,劃破了狼狽的靜默。里頭有一些古老而又詭秘的變異,不知誰給誰還債來?!?/p>
相同的答案開啟了不同的人生。李碧華的小說向來就是以男女的情愛為主頭戲。愛可以成全,愛可以毀滅,愛能生恨。如文中所言,“里頭有一些古老而又詭秘的變異,不知誰來給誰還債來?!睈矍槔镱^總是情債累累,還沒還清,還是不還卻不由自己說了算。
第三次問命時,那洞悉天機的老公公被他自己豢養(yǎng)的貓群啃嚙,只余白花的骨,那貓嗜主,恩將仇報。這時貓的象征意義同樣耐人尋味。
“貓兒負了王老公!
他那么愛它們,卻被反噬反擊,末了食肉寢骨,永不超生。他簡直是個冤大頭。得不到回報,他的回報是無情。
天下盡皆無情。”
王老公葬身愛貓腹中,那嗜主的貓閃爍著愛的光環(huán),這人世有多少人如王老公一般也葬身于自己的愛里?!疤煜卤M皆無情”,但始自有情。丹丹葬身于自己的愛情里,死不如生;金嘯天死在自己愛人的手中,懷玉因愛失了光明,雖生猶死;志高懂得懸崖勒馬,所以能先死后生。情永遠是小說道不完的主題,而意象的選擇可以千奇百怪,因為愛情本來就光怪陸離。
文中屢以貓來形容丹丹,貓和丹丹之間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才不!誰娶她來著?她是頭兇貓!”這一句話讓志高掉進情債的糾紛里,以兇貓來比喻丹丹實則隱喻這愛情的結局無非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丹丹的愛給了懷玉,她的溫柔為他綻放,在李碧華的小說里再兇悍的女人在愛情面前都溫順可憐。
“出了懷玉這房子,也在一帶送巡一下。先試踏出一腳,再上幾步,然后便東西來回地看,像一頭來到陌生下處的貓。連腳步也是輕的,生怕有踢它的頑童,不全因為傷?!币驗樯虾S袘延?丹丹獨身闖上海,丹丹連腳步都是輕的,像一頭溫順的貓,這時候,愛情還在憧憬中,一切都輕輕柔柔,如少女的心思輕不可觸。
丹丹的命運由貓引出,這貓如一縷孤魂游魄附在她身上,甚至篡奪了丹丹的心魄,一人一貓就這樣走完了生死橋,相伴而來相伴而去。李碧華在《生死橋》里營造一個貓的意象,同時處處以貓來比喻丹丹,其隱喻和象征不言而喻。
《生死橋》中諸多意象,每一個意想都能拉條線出來,彼此糾纏,一張意象的網(wǎng)鋪呈開來,講故事的人就在網(wǎng)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