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
北京琉璃廠隆福寺各舊書店,以賣舊書著名于國內(nèi)。說者謂彼等雖出身市井,然凡一書也,內(nèi)容如何、著者如何、紙如何、版如何,知之極真,辨之極詳,看書索價,大有研究。且其對購書者之性情與身分,亦洞燭無遺。因知購者非此書不可,故高其價,寧可交易不成,而勿容易脫手也,予聞此言,亦頗韙之。傭書之余,輒好涉足書攤,以搜索斷簡殘篇為樂。至古色古香,整潔完好之書,則不敢問價。不但不敢問價,且亦不敢翻閱,明知商人以古董視之,多此一摩撫,亦殊無味耳。
然盤桓既久,則覺其閉門造車之定價,有時頗涉于不經(jīng)。稍稍與討論之,而漏洞愈多。茍欲某書,吾持以不屑之狀態(tài),略略論價,而其值又未嘗不可大讓。于是知彼等內(nèi)行之稱,究亦銀樣蠟槍頭耳,大抵彼等于書之研究,皆耳食與傳統(tǒng)之訓(xùn)練,初非自能辨白書之高下。
世人相傳曰名著,曰好書,彼即以為內(nèi)容佳矣。作者為翰林公為狀元公,彼即以為名作矣。版或精細(xì),紙或暗,彼即以為宋版明版矣(按近來偽造古版書者甚多)。至于書之是否為遺書,版之是否為絕版,茍未經(jīng)入道,彼不知也。而遺書與絕版大抵又不常經(jīng)人道,故真搜羅好書者,仍不乏在書上得便宜貨了。
新春廠甸開市,全北京小書商,遂各各列攤于海王村之東偏。計其攤,約在百數(shù)外,不啻為一舊書展會也。予每屆春節(jié)必在此處有數(shù)度之徘徊。經(jīng)驗所得,固知書商為不識貨矣,試數(shù)事證之。
(一)抄本書,亦彼等所珍視者也。有毛邊紙抄本兩冊,裝訂整齊,字則蠅頭小楷,亦楚楚有致。詢其價,則告以十元,予大笑。蓋所抄者非他,乃人家窗課,所選古文觀止、東萊博議等之文。
(二)清代文人筆記,雖已刻版,至今蕩然無存者,為數(shù)甚多。茍有殘篇,吉光片羽,自可寶貴。予無意中得乾隆年間某文人筆記續(xù)篇一本,約三四十頁,絕版書也。予度價必不小,姑聞之,則索值一毛五,予銅子二十四枚即得之。真是拿著蠟燭當(dāng)柴賣矣。
(三)有相術(shù)書一部,約十冊,予遇一老人持卷把玩愛不忍釋。詢價,告以十元,還四元而不售,老人怏怏去。越一日,一又遇老人在彼議價中,老人出六元,而書販非十二元不可,老人指袖而去。此書除此等人不售,雖存十年無人問可也,而竟交臂失之。
由是以言,則北京舊書者之負(fù)有盛名,一經(jīng)研究,技至此耳。于是知經(jīng)驗所得來之本領(lǐng),究不如書本上所得為佳也。(摘自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