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當代雜文二百家》于十月中旬面世后,反響強烈,許多雜文作家、作者和讀者來信來電,紛紛撰文評述。本刊擬連續(xù)開辟專欄,遴選有代表性的文章刊布。本期發(fā)表四篇,歡迎同道與讀者朋友繼續(xù)不吝撰文評說。來信來稿請寄本刊上旬版編輯部,注明“筆談”字樣。
成信同志:
您好!《當代雜文六十年》我從《新文化報》、《雜文選刊》及《中國當代雜文二百家》書上整整讀了三遍。感慨良多!
《當代雜文六十年》是一篇堪稱當代雜文史綱的好文章。這篇序言把六十年來雜文的坎坷經(jīng)歷、發(fā)展脈絡(luò)、社會效應、文體嬗變、藝術(shù)價值以及不同時期雜文作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講得較準確,符合實際,全面系統(tǒng),論述精到,深刻明晰;特別是全文所分六章,突出要點,重在創(chuàng)新,信息豐富,褒貶到位。在全國雜文界定會引起反響。好久未讀到這樣的雜文理論評論了,這無疑是您多年的心血結(jié)晶。讀后,心息相通,感同身受,甚慰,甚慰!
我以為,在所有的文學體裁中,雜文因其以針砭時弊為主旨而離政治最近,當我讀到序言第五章的時候,一個過去不甚明晰的想法得到了印證:盡管雜文作家們十分敏感,但仍在更敏感的政治家之后。即是我們常說的,雜文的沉寂和興旺與政治形勢緊密相關(guān),只有獲得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支持與鼓勵,雜文作家才能大膽地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雜文作品。你在序言中說:“后三十年的常規(guī)雜文或直面現(xiàn)實、痛加針砭,或筆鋒辛辣、縱意而談”,何也?回想一下,那時的雜文還不是從揭批“四人幫”、控訴“文革”開始的?雜文作家怎么突然就有了那么大的膽量?還不是因為鄧大人等政治家提出了徹底否定“文革”。至此以后逐漸開放,直至當下雜文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還不是由于政治環(huán)境更為寬松和諧,民主政治建設(shè)的推進呀!
感慨良多,一時說不完,尚未來得及細讀全書,待有機會再談。
致
編安!
谷長春
12月3日晨
(谷長春:雜文作家,原中共吉林省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