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是個下水道的觀察者,他說,下水道是個憤世嫉俗者,它控訴著世間的一切。
如今,南方暴雨成災,現(xiàn)代城市顯得尤其脆弱,我們通過來自廣州地下的控訴,看到了這個城市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城市的良心和智慧。與日新月異的地上世界相比,這個城市的地下世界更像一個積重難返的病人,而且被我們時常忽視。
政府9億元治理“水浸街”的效果,已被廣為質(zhì)疑。百年一遇的雨災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常年積弱。
事實上,廣州城遭受的“洗禮”,已經(jīng)不是哪一個城市的問題,它是中國城市集體面對的現(xiàn)代性難題,只是有些城市僥幸沒有碰上“歷史性的大雨”而已。中國近現(xiàn)代的城市進化史,大多一路表面光鮮地走來,而忽視真實的內(nèi)在。地下憂患的背后,實際上是城市靈魂的缺失,是城市在追求的價值上發(fā)生了偏差。
和羅馬人的馬克西姆下水道相比,我們城市的智慧相形見絀。公元前7世紀,伊特拉斯坎人為羅馬人修建了馬克西姆下水道。這個被譽為羅馬“最引人矚目的成就”在2500年后的今天,仍在投入使用。
正應了龍應臺的話,驗證一個國家和城市是否發(fā)達,一場雨足矣———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個小時,因為,“它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去發(fā)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你要等一場大雨才看出真面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