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煒
大凡書店、書齋的命名,都有一定的含義,少年魯迅讀書處“三味書屋”中的“三味”,究竟是哪“三味”呢?又是什么意思呢?
“三味”指的是書三味,即經(jīng)味、史味、諸子百家味。源出唐人李淑的《邯鄲書目》:“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
古人把書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經(jīng)”部,即易、書、詩、禮記等十三經(jīng);第二類事“史”部,即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史書;第三類是“子”部,即諸子百家學說;第四類是“集”部,即各類論文。
李淑《邯鄲書目》所說的“書三味”的意思謂:讀詩經(jīng)的滋味,好像享受清純爽口的肉汁一樣;讀史書的滋味,好像享受豐盛的飯菜一樣;讀諸子百家學說的滋味,好像享受醬醋等鮮美的佐料一樣。
由此可知,書屋取名“三味”,寓意讀書可獲得廣博的知識,是快樂、美好的享受。清代學者法式姜的《書三味》詩中表達的,也正是這個道理:詩書該至道,子史闡修儒。會一精斯萃,分三味自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