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特生
我們做好人好事。很在乎別人的反應,希望在世間留下好名聲。費財費力不打緊,犧牲性命也不打緊,最重要是人們永遠記得我。
一位隱居美國多年的老人家臨死前還記掛著:不知道我的喪禮會不會很冷清?在乎別人的看法,好處是融入社會,懂得與人相處。但久而久之,個人的特質消退。以前中國的大家族,不容許有個人性格,人人遵照傳統(tǒng)禮儀規(guī)矩辦事,你有異議,就是離經叛道。人只是社會大機器的小螺絲釘。
個人主義抬頭后,人不甘于被埋沒。個人才華要發(fā)揮,管它別人怎樣看我,總之,我是我。我對人好,不是因為期待人家對我回報。在現(xiàn)實世界,你怎樣對人,并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只會徒增不必要的痛苦。所以樂于助人。只因幫助的過程令我快樂。你不領情、不回報,我都不介意。
話是這么說,個人主義已經流行大半個世紀,但許多人仍然在為別人的看法而活著。人家說我好,我就認為自己還不錯。連自己的婚姻都在乎家人朋友是否同意。我們不敢有主見,太有性格,朋友就不見了。
我們害怕寂寞,害怕被群體遺棄。內心的不安讓我們寧愿喪失自我,做一顆小螺絲釘。雖然沒什么成就感,但起碼安全。強調自我價值,喊喊口號很爽,也很能滿足自己的優(yōu)越感,但愿意甘心為理想奮斗的人沒幾個。因為當人不了解你、排斥你的時候,你要付出孤獨的代價。強者都是孤獨的,這世上沒有幾個真正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