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探尋理解發(fā)現(xiàn)

2010-05-30 10:48:04
譯林 2010年1期
關(guān)鍵詞:亡者悼念死者

王 磊

2009年1月15日,日本第140屆直木獎揭曉,曾兩度入圍決選的天童荒太以長篇力作《悼念之人》最終折桂。

天童荒太1960年生于日本愛媛縣,1983年明治大學文學系戲劇專業(yè)畢業(yè)開始創(chuàng)作電影劇本,后來認為“小說更能豐富地表達情感”而改寫小說,并屢獲大獎:《白的家族》(1986)獲第13屆野性時代新人文學獎,《孤獨的歌聲》(1993)獲第6屆日本推理懸疑小說大獎優(yōu)秀作品獎,《愛的病理》(1996)獲第9屆山本周五郎獎,《永遠是孩子》(1999)獲第53屆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迄今為止的作品多以反映“現(xiàn)代家庭問題”和“年輕人的心靈創(chuàng)傷”為主題,此次獲獎作品則進一步以死亡反觀社會為主題,贏得了普遍認可和高度贊揚。直木獎評委會認為其作品是一部“誠實、認真得令人窒息的好作品”,是“充滿著作家熱情和力量的奪人心魄的偉大作品”,是“和人生中最重要的生、死、愛這一古今中外藝術(shù)家都在挑戰(zhàn)著的主題進行惡戰(zhàn)苦斗,從中可以窺見作為修行者、求道者的作家影子的力作。它拓展了直木獎的廣度和深度”,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作品”?!冻招侣劇贩Q,在經(jīng)濟蕭條、事件頻出、戰(zhàn)爭不斷、個人價值與生命被嚴重輕視的殘酷現(xiàn)實面前,其作品彰顯了文學應有的姿態(tài),給身處動蕩時代的人們增添了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

作家在談到創(chuàng)作動機時坦言,2001年美國“9?11”事件和10月7日美、英空襲阿富汗對其精神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平日高唱人權(quán)、博愛的發(fā)達國家及國民對美、英的報復行為大都采取了默許的態(tài)度,聯(lián)合國也默認了在充斥著暴力的地區(qū),只有更加暴力之暴力的介入才可能有和平的到來。但事實已經(jīng)證明這種和平是極其脆弱的,昭示著不得不依靠暴力解決問題的人類極限的悲劇連綿不絕。雖然“9?11”事件被大肆報道并舉行了各種悼念活動,但10月7日空襲中喪命的無辜人們的悼念儀式不僅沒有舉行,就連他們的死亡事實也正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對此內(nèi)心充滿“絕望、不安、憤怒”的作家想到了“一位只會悼念之人”,認為平等悼念亡者和公平對待生者是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的,能夠堅持平等悼念亡者之人是當今社會最需要,也是最想表現(xiàn)的。當今社會已基本認可人之死是有輕重區(qū)別的,某些人的死會被輕易遺忘,也許原本就沒想銘記,而去追逐那些可以成為焦點之人的死。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名人之死大肆報道、普通人之死不予理睬的現(xiàn)實。對此現(xiàn)象,人們一方面認可,另一方面又心存疑問。如果平時所謂沒有價值之死不能和所謂大事件、事故死者同等受重視的話,歧視、虐待生者之事就不會杜絕。不能公平看待人之死的社會是不可能公平對待人之生命的,而又有誰會尊重看輕自己以及所愛之人的社會和個人呢?無論死者是誰,都有愛和被愛的權(quán)利,都是應該深深悼念的對象,這種想法一旦普及,人之生命就不會被輕易奪去。相反,如果個人的死亡被賦予了輕重差別,那么活著的人的生命也不免會被區(qū)別對待,這將和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恐怖事件等構(gòu)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平等對待死亡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呢?另外,人們最終的愿望之一是自己以及所愛的人不被遺忘。如果我們能夠把他們作為曾在這個世界上努力生活過的人而銘記在心的話,社會就會一點點改變,進而發(fā)生根本性改變。否則,我們的社會將會因我們的遺忘而扭曲變形。

出于上述考慮,作家中斷了和其他出版社的合作項目,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部力作的創(chuàng)作中。在7年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僅滴酒未沾以示對亡靈的哀悼和尊敬,還像主人公坂筑靜人那樣穿梭于死亡現(xiàn)場,把自己的思考和體驗每天不間斷記錄下來,“終于明白了離死亡如此接近是怎樣的感覺,也明白了活著的家人心中的那種空虛”。正因為這份感同身受的特殊經(jīng)歷,天童荒太希望用一部能體現(xiàn)作家存在意義的作品表現(xiàn)出來,并不斷反問自己的創(chuàng)作是否冒犯了他們,但“既然選擇了站在感到痛苦的人們的立場上寫作,自己的創(chuàng)作道路受到質(zhì)詢也是難免的事情”。從此我們可以看出作家真摯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人生態(tài)度。評審委員會委員認為他“具有直面現(xiàn)代社會黑暗之勇氣”,是“勝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具有魄力的文學冒險”,“為他從正面表現(xiàn)嚴肅主題的誠意和激情而嘆服”,“這種寫作志向是當代文學所必需的”。評論家加藤修認為“在向肯定差別方向發(fā)展的社會里,作品通過文學想象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張安全網(wǎng),作家積極求道的精神是當今社會的防腐劑”。

《悼念之人》敘述的是主人公坂筑靜人為了親臨死亡現(xiàn)場悼念死者而游走全日本的故事。作者從在排斥中逐漸產(chǎn)生共鳴的雜志記者蒔野抗太郎、一同流浪的殺夫犯奈義倖世,以及身患絕癥將不久于人世仍在翹首企盼主人公回家的母親坂筑巡子等三人的視角,觀照著善和惡、愛和恨、生和死、罪孽和寬容交織的漩渦中上演的一幕幕人間戲劇。

31歲的主人公坂筑靜人, 5年前辭去工作開始游走全日本悼念死者而被稱作“悼念之人”。他從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得知消息后,無論死者年齡大小、貴賤貧富都要親臨現(xiàn)場進行悼念。雖然有被警察多次當做可疑之人的遭遇,也被認為這是反社會、反道德的愛好,或者為了從死者家屬那里騙取錢財、看到死尸就興奮的變態(tài),已經(jīng)懷孕的妹妹因此遭到男友家的嫌棄和拒絕,父親也曾勸阻過他,但他依然如故。他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其實自己也并不清楚,“你們就認為我有病好了”。母親試圖從家庭環(huán)境和成長過程中找到些依據(jù):父親因在戰(zhàn)爭中親眼目睹了包括親人在內(nèi)的太多慘死場面而變得內(nèi)心懼怕,不愿和陌生人交流;溫厚寬容的爺爺因空襲失去了長子和許多學生生命感到“罪孽深重”而溺水身亡。母親曾擔心這些會給幼年時就極具同情憐憫之心的靜人精神上帶來太大打擊。外婆和舅舅的“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觀點,將母親由“多疑、內(nèi)向、消極”變成“健康、活潑、積極幫助別人”,靜人像他母親一樣,也成長為一個豁達并酷愛體育運動的活潑少年;中學時進入排球俱樂部,學習成績雖不十分突出,但在女生中頗有人氣;高三時在好朋友的影響下刻苦學習,如愿升入工科大學,因為陽光的他“與人的脆弱相比,更喜歡堅固的有規(guī)律運轉(zhuǎn)的機器”。大學畢業(yè)后就職于一家醫(yī)療器械銷售公司,并經(jīng)常到醫(yī)院做義工。這里太多的死亡使他認識到無論醫(yī)學、醫(yī)療器械如何發(fā)達先進,也有救助不了的死亡,深感自己無力、無助而開始意志消沉時本希望能得到好友的幫助,好友卻因過度勞累而溺死在自家浴缸里。為了逐漸忘卻選擇了拼命工作,可不幸的是在忙碌中竟把好朋友的一周年忌日也忘掉了。也許這次打擊是致命的,入院治療的歸途中看到路邊供奉的花束后便開始了例行的祈禱,活動范圍也擴大到了外地,并逐漸明白自己“并非是在祈禱死者的冥福,而是想要記住他們”,身患絕癥的母親為了兒子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愿望,默默支持著他的探尋旅程。

雜志記者蒔野抗太郎幼年時遭父親遺棄、中年時遭遇婚變,又親歷了社會上的許多陰暗面,使他產(chǎn)生了對人的極度不信任感,也造就了他放蕩的生活態(tài)度。在北海道偶遇靜人時對其平等悼念死者的舉動根本無法理解,“這究竟有什么用?”,“人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封存、遺忘的一些事情被他挖了出來,在某種程度上擾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心情……在這個世界上,人們已經(jīng)習慣并默認死是有輕重差別的,英雄、圣人的死和壞人的死是不能同日而語的”。一半出于獵奇心理,一半為了揭開靜人“虛偽的面紗”,他專門設立了一個網(wǎng)站搜集相關(guān)信息,并親自到靜人家里企圖搞清楚其目的,但并未遂愿。后來所經(jīng)歷的包括父親的死在內(nèi)的一系列死亡事件,使他產(chǎn)生了雖活在人世卻好像已被遺忘了似的“孤獨感”,且這種感覺愈來愈強烈。直到有一天,在嫖娼時因?qū)u淫女施暴而遭黑社會報復,即將被活埋在森林深處時,這種孤獨感達到了頂點,“對于活著的人來說,我只不過是一具死尸,一具無名的白骨死尸”。此時,他想到了靜人,也許只有靜人得知自己的死訊后能來悼念自己,“作為一個曾做過善事并努力生活過的唯一存在而記住我的吧”,并對靜人成為“悼念之人”的理由進行了推測和升華:也許有家庭、成長過程、心靈創(chuàng)傷等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因為對現(xiàn)實社會中充斥著的忘卻死者的罪惡感、對深愛的人的死遭受歧視和遺忘的憤怒、對自己有朝一日也將被當做無足輕重的死人對待的恐懼等情感積聚到快要爆炸的時候,使他成為了“悼念之人”。在世界其他地方,也許還有人像他一樣在平等悼念未曾謀面的亡者的同時,用充滿著愛和感謝的回憶永遠銘記住他曾經(jīng)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事實。其實,這也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

如果說蒔野抗太郎是通過偶遇、搜索、臨死體驗逐漸理解了靜人平等悼念死者舉動的話,另一個人物奈義倖世則是在和靜人一同流浪的旅途中,完成了“伴隨者→旁觀者→理解者”的心理歷程,并對“愛”的實質(zhì)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奈義倖世自幼年起就經(jīng)常感到恐懼,會突然感覺身后有不明的黑暗襲來,好像門上開著一個漆黑的洞,預感到自己將被拋棄在一個無人的世界里。這種不安的原因主要源于父母的不和。每天爭吵、辱罵,甚至打架,父母和睦的笑容從未在她的記憶中出現(xiàn)過。6歲,父母離婚時,母親不情愿地帶她到了姥姥家。也曾離過婚的姥姥和母親的關(guān)系并不融洽,被視為“累贅”的倖世不得不承擔起全部家務。夜不歸宿做起別人情婦的母親38歲時得病死了,她被迫輟學在咖啡店、飯店打工度日。在這樣不安、恐懼、缺乏愛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的倖世沒有被真正地愛過,也就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愛,過著放浪生活的她經(jīng)常被對方視為“殘渣”而遭毒打。22歲時,長她15歲的倉貫幫忙料理了自戕身亡的姥姥的后事,在凄然一人的恐懼和感恩心情驅(qū)使下,倖世同他結(jié)了婚。但好景不長,“毫無長處”的她遭到倉貫的嫌棄和暴打,不得不從家里逃了出來。這時遇到了不僅收留她,而且?guī)退蛡}貫成功離婚的甲水朔也。她也對甲水朔也表現(xiàn)出極度好感,并接受了他的求婚。雖然周圍強烈反對,但甲水朔也毫不動搖,并體貼入微地照顧她。有生以來第一次意識到從內(nèi)心喜歡一個人的感覺的倖世發(fā)誓,她可以為甲水朔也做任何事。就在這充滿著幸福感的日子過了不過十個月的某天夜里,甲水朔也冷靜地說道:“現(xiàn)在,就在這里你殺了我!”她起初認為這只是個玩笑而已,但甲水朔也并不善罷甘休,想了多種手段折磨她,還故意炫耀自己在外面搞女人,威脅說“你不聽我的請求,我只好找別的女人了……你會從我的心中永遠消失”。倖世終于感到自己體內(nèi)只能有稱之為“惡”的東西的存在,而且這“惡”是被“對他的愛所喚醒的”。終于,倖世刺死了甲水朔也。甲水朔也生前曾因種種博愛行為被人們稱為“菩薩轉(zhuǎn)世”,他為了減輕倖世的罪責,故意事先留下要殺了她,不能讓她活在世上的錄像,并在事發(fā)當日施暴于她,倖世因此只被判了4年監(jiān)禁。這些充滿著矛盾的甲水朔也的行為產(chǎn)生原因究竟是什么?愛究竟是善還是惡?在當年的現(xiàn)場,遇到了前來悼念的靜人,看到他的舉動以及簡短交流后,倖世感覺他應該知道這些。也許跟著他,就可以知道悼念、死亡、愛的實質(zhì),以及甲水朔也的真相,就能明白應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性命了。在跟隨靜人將近3個月的旅途中,看到他不僅平等地悼念死者,而且不問死因,也不對加害者表示憤恨、憎惡,其筆記上記錄的全是有關(guān)亡者愛和被愛、感謝和被感謝的事情,讀起來使人覺得人生中充滿著愛和感謝的他們依然活在這個世界上似的。對他這種行為,奈義倖世和甲水朔也的“幽靈”雖都感到好奇和不理解,卻也引發(fā)了他們之間一次深刻的思想交流。

甲水朔也認為,人和人世都充滿著欺詐、愚蠢和無聊,自己也不例外,那些被稱為“菩薩轉(zhuǎn)世”的所謂善舉只是出于可憐的自尊偽裝出來的。雖然人只不過是和草履蟲同樣無聊的生物,但為了傳宗接代而發(fā)達起來的腦子的副作用使我們恥于和草履蟲一樣,從而產(chǎn)生出為愛和工作而活、人是由神佛等神圣存在創(chuàng)造出來的等等愚蠢借口。其實人活著與愛和夢想毫無關(guān)系,只不過是細胞的本能、和原生動物一樣的細胞的貪欲的生命力而已。愛也只不過是對人或物的貪欲、執(zhí)著,神佛等則是做買賣的道具而已,得益于不得不依靠這些東西而活著的人類的脆弱。死就是細胞不能再生,尸體也只不過是一種“物”,但活著的人卻要用語言、物品裝飾它,妄想以此使死者永恒,并給其人生畫上等級、分出輕重。而且世上到處都一個樣,人們用華麗的美詞粉飾死者、崇拜天上的妄想、想從被和原生動物的死等同視之的恐懼中逃離出來,其原因大概是“害怕自己的死亡會被認為是毫無價值的”。“既然明白了這些,就不能夠普普通通地生和普普通通地死,難道沒有把人震得發(fā)暈、連命運也背叛了的死法嗎?而且還希望它是能證明神佛等只是一個彌天大謊的死法”,備受煎熬之后想到讓發(fā)誓愛自己一輩子,并約定可以為自己做任何事情的妻子殺死被稱為“菩薩轉(zhuǎn)世”的他。這樣的話,“神佛、命運都是始料未及的……無論什么神明的存在都是意想不到的”。甲水朔也將平生積壓下來的思想感情全部吐露出來,向社會、人類和神靈提出了抗議。

倖世認為自己是從心底愛著甲水朔也的,當然也希望得到他的承認,但是“直到最后他也沒有承認”,再加上不想把他拱手讓給其他女人,所以才按照他的意愿殺死了他。通過這個事件,倖世開始懷疑,自己真的愛他嗎?如果是真的,那么無論遭受到多大的憎惡也不應該殺死他,所以是不是愛的只是自己呢?愛是善嗎?那又為什么在愛的名義下,很多人被殺害了呢?

對于倖世的疑問,靜人認為愛決不會源于完全的孤獨中,哪怕變得能愛自己也是因為她遇到了甲水朔也。假如愛的只是自己,當時她可以扔掉刀子逃離現(xiàn)場,去過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但是,倖世并沒有逃,也沒有顧忌將要為此而付出的代價,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獻了出來。甲水朔也一直不相信神佛的存在,因為神佛是能夠無償奉獻自己全部的存在的象征。這可能源于5歲時,媽媽——本應給他無償愛的人,卻拋下他所造成的心靈創(chuàng)傷至今未愈。從此以后,他變得強烈否定愛、否定神佛的存在,同時卻又強烈地希求得到。甲水朔也以幽靈的形式出現(xiàn),也是想讓倖世理解他最后的遺言——希望是你生的我,這句話的真正意義,即甲水朔也承認倖世像他理想中的媽媽那樣無償?shù)胤瞰I了自己的全部。所以,靜人認為兩人都是真愛對方的,“哪怕愛只是一瞬,也是善”,“不管甲水朔也善舉的真意是什么,許多人感激他是事實”,因此依舊會把他作為“善人”悼念。靜人的言行不僅使“怨靈”甲水朔也回到了“彼世”,也使倖世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了共鳴,找到了自己繼續(xù)生存下去的依據(jù)和方式,并真正懂得了愛的真諦是給予。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作為一個女人的存在致使靜人不能夠全身心投入悼念時,決定舍棄情戀離開他,因為還有許多人“比自己更需要他”。

在作家的筆下,甲水朔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即使沒有母親拋棄他的事情,早晚有一天他也會對現(xiàn)在的生死觀、神佛的存在投以疑問,這也應該是作家本人思想的轉(zhuǎn)述。他坦言“如果是在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性強的國家,也許就不可能這樣寫了”,因為“這些既有宗教并不是平等地悼念死者”。究其原因,日本哲學家、宗教學家梅原猛認為“基督教或佛教都是地球上產(chǎn)生龐大國家時出現(xiàn)的宗教。龐大的國家在其內(nèi)部有著嚴格的身份和階級”。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作者這種超越了宗教和政治的“平等對待死者”的生死觀以及對人的發(fā)現(xiàn),即“人們最終的愿望之一是自己以及所愛的人不被遺忘”在當代社會所具有的局限性。

靜人這種被認為“只摘取符合自己想法的片斷,虛構(gòu)起一個和事實不符的形象而要銘記在心”的言行是他在5年游走的旅途中逐漸形成的。剛開始的前兩年,由于感情深度投入致使自己和死亡重疊了起來,不堪精神重負病倒過也曾想自殺過,是母親的支持挽救了他。從第三年開始,意識到要銘記死者,但并不是死的悲慘、悲哀,而是死者積極的一面,并逐漸濃縮為“愛過誰、被誰愛過、因何事被感激過”,知道了這三點就可以把亡者作為不可替代的唯一存在而銘記在心,這便是他“悼念”的實質(zhì)含義。當然,有時全部知道這三點比較困難,也難免牽強附會和誤解,但“與其害怕不完美,不如把重點放在將他們銘記在心”。因為“無論是誰,在祈禱過去和遙遠地方的亡者時都不可能完全排除主觀和想象。在回顧過去的戰(zhàn)爭中的亡者時需要想象力,思考發(fā)生在外國的悲劇時也同樣需要想象力”。雖然對加害者也感到憤怒,但是他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做首先映入腦海的是事件本身或犯人,而不是亡者本人的人生價值,這樣一來反而沖淡了對亡者的記憶。所以,靜人努力壓抑住自己的感情,雖然這樣就不能和受害者家屬的感情同步而令他們感到不愉快。但傷害其感情并非自己的本意,為了能夠繼續(xù)悼念,靜人認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決定悼念受害者三次以后,也會對加害者進行悼念,哪怕加害者是根本沒有讓人發(fā)揮主觀想象余地、活著被世人唾棄、死了都遭人恨的惡人,因為“所有的人都曾有被人愛和感謝的歷史,即使回溯到小學、幼兒園也可以”,而且“我沒有裁定他人的權(quán)利,也沒有看透真相的能力。我的悼念只不過是個人行為”。這頗似日本作家有島武郎所強調(diào)的“生為人而不愛者,一個都沒有”的“本能的、抽象的愛”。當由于客觀原因,比如人死在幾千米的高山或是遙遠的海上等無法到達之地時,靜人只好認為和他們沒有緣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與自己能夠悼念的亡者之間就有了某種緣分。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并沒有把主人公塑造成一位“圣人”,他的悼念行為不僅幾乎不作道德判斷,而且沒有能力悼念所有的死者,同時像普通人一樣亦有彷徨、迷茫和七情六欲,對自己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也不能做出合理解釋。雖然蒔野抗太郎、奈義倖世、坂筑巡子三人從各自的角度試圖解讀出來,但都未真正做到。作家明確表示今后會進一步“探究作品中平等悼念死者究竟是怎樣一回事”,讓主人公探尋、發(fā)現(xiàn)自己的旅程繼續(xù)下去。

應該說,作品正是通過靜人這位普通人的“怪異”行動以及周圍的一幕幕人間戲劇,給我們身體內(nèi)部的麻木部分以強烈沖擊,促使我們深刻反思在戰(zhàn)爭和恐怖事件延綿不斷、只顧自己而對他人越來越漠不關(guān)心的現(xiàn)代社會里,個人的價值與生命究竟有多重?人們最需要的是什么?也許作品深刻的主題以及強烈的時代感、現(xiàn)實意義和社會意義正是其獲獎的原因所在。

雖然輿論以及十位評審委員會中的五位委員認為其作品缺少娛樂性,但天童荒太表示,“讀者的要求千姿百態(tài)。一般來說,熟悉的戀愛小說、推理小說讀起來確實可以讓人感到愉快,能滿足此要求也是職業(yè)作家的能力之一。但我所追求的是向讀者提供一種不同的審視人和社會的新視角和新發(fā)現(xiàn)……原本就不認為純文學和娛樂性之間有矛盾的我,最基本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希望自己能夠傳達給讀者富含哲學主題以及社會問題意識的娛樂性,而且堅信這樣也完全可以成就為娛樂性。當然,我也希望把作品、表現(xiàn)方式等上升至藝術(shù)頂點,但并非為了被稱作藝術(shù)而作,而是相信這樣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具上乘質(zhì)感的娛樂性。所以,我不認為嚴肅、深刻的作品對大眾作家是把雙刃劍,我決意堅持到底”。因此,他此次獲獎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原本涇渭分明的日本純文學與大眾文學愈來愈相互靠近、相互滲透的趨勢。

(王磊: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郵編:453007)

猜你喜歡
亡者悼念死者
沉痛悼念張慶林教授
心理學報(2022年5期)2022-05-14 09:01:18
沉痛悼念何魯麗同志
團結(jié)(2022年2期)2022-05-05 13:00:16
滑輪
ORGANIZED GIVING
沉痛悼念周常林先生
尋根(2018年5期)2018-10-16 09:19:44
雪夜醉酒暴亡者
走近“死者之臉”
奧秘(2016年2期)2016-03-23 21:47:01
“亡者”歸來
卷宗(2016年1期)2016-03-21 08:57:00
李昌鈺:替死者講話
海峽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24
沉痛悼念黃榮波同志
大江南北(2016年8期)2016-02-27 08:22:45
莱州市| 云霄县| 唐山市| 康定县| 含山县| 伊金霍洛旗| 合作市| 垦利县| 桓仁| 侯马市| 内乡县| 洛扎县| 高碑店市| 垣曲县| 双江| 五寨县| 东乌珠穆沁旗| 公安县| 建平县| 米泉市| 新丰县| 靖江市| 图木舒克市| 涞源县| 合作市| 陆川县| 惠安县| 北川| 闸北区| 平果县| 前郭尔| 塔河县| 鹤峰县| 旬邑县| 吉林市| 杭锦后旗| 天门市| 平度市| 霍林郭勒市| 唐山市|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