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琢
在稅源管理過程中,及時、全面、準確收集和整理稅源信息是首要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對所掌握的稅源信息進行深入分析,獲取下一步進行稅源控制管理的目標是稅源管理工作的關鍵。在新的稅收征管模式下,推進稅源精細化管理面臨一系列難題。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稅源信息和建立稅源分析技術方法體系是其中的難點。
1.重要性原則。對各項稅源管理工作進行梳理,在進一步明確各項稅源管理職能的基礎上,精心加工篩選,選擇對稅源管理有用的重要指標。
2.實用性原則。指標的設置要易于采集,分析方法易于掌握,與稅源管理工作密切相關。
3.開放性原則。建立的稅源分析指標體系要相對固定,但也可根據不同地區(qū)稅源實際進行相應調整。
4.信息化原則。指標設置應規(guī)定規(guī)范的信息來源、統(tǒng)計口徑和適用范圍,分析方法應建立相應的公式及說明和適用范圍,為利用計算機處理稅源信息創(chuàng)造條件。
1.按照稅源管理工作職能分類。稅源分析指標按照稅源管理流程可以分為:宏觀稅源分析指標體系、納稅評估指標體系、納稅檢查指標體系。宏觀稅源分析指標體系,指計會統(tǒng)部門進行宏觀稅源管理所需要的經濟、稅收及其相互關系的指標體系。稅源評估指標體系,指征管部門和各稅政管理部門進行納稅評估、政策管理等工作所需要的指標體系。稅源評估指標體系還可以根據管理部門的具體工作進行細分,也可結合納稅人分類體系進行細分。納稅檢查指標體系,指稅務稽查部門進行日常稅務稽查和專項檢查工作需要,對稅源信息進行進一步挖掘,提煉出廣泛適用的稅源信息指標。
2.按照稅源信息來源分類。稅源分析指標按照稅源信息來源可以分為基本指標、分析指標、數理統(tǒng)計技術指標?;局笜酥阜从扯愒礌顩r、未經加工的基本指標,包括宏觀稅源指標、納稅人戶籍指標、納稅人生產經營基本情況指標等。分析指標指根據稅源管理工作需要,利用對比分析等分析手段對稅源、稅收情況進行分析形成的指標,數理統(tǒng)計技術指標,指一些數理統(tǒng)計技術指標,如:標準差、離散系數、預警范圍等。
1.規(guī)范稅源管理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在稅源管理實踐中,有些稅務機關對新的稅收征管模式認識不足,仍片面理解或過分強調集中征收和重點稽查,忽視管理監(jiān)控職能,因此,當務之急,要加強對稅源管理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研究,為建立稅源分析指標體系及其分析體系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2.成立稅源分析指標體系研究機構。建立稅源分析指標體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成立稅源分析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體系研究機構,進行長期研究。稅源分析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體系研究機構的主要任務有:一是對稅源管理工作內容和職能進行調研;二是根據稅源管理實際工作,對稅源分析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體系進行長期研究,并定期下發(fā)到基層單位;三是對稅源管理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四是培訓稅源分析人員。
3.建立專業(yè)化的稅源分析人才庫。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稅款征收、稅源管理、稅務稽查三個方面的人員配比,把業(yè)務能力強、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能運用計算機進行綜合分析的人員充實到稅源管理崗位上來。要加強稅源管理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制定稅源管理人員的工作規(guī)范,加強對稅源人員的管理、監(jiān)督和考核。要注重提高稅源管理人員的財務會計水平和數據分析能力,開展學習型組織建設,加強業(yè)務學習和培訓,大力提倡和鼓勵在崗自學,努力建設一支門類齊全、素質優(yōu)良、結構合理的稅源管理人才隊伍。
4.建立稅源管理工作考核機制。推進稅源精細化管理,離不開先進技術手段的支撐,也離不開嚴格的考核檢查。一是要結合綜合征管軟件,通過優(yōu)化稅收征管組織、分解責任、重組流程,使部門職責、運轉環(huán)節(jié)、銜接程序、監(jiān)控方式和結果評價等全部標準化運行,并依據標準對稅源管理質量進行考核,做到稅源管理的日?;藴驶鸵?guī)范化。二是要通過各類技術手段及時有效發(fā)現和解決綜合征管軟件及電子報稅系統(tǒng)的各類運行問題,逐步建立綜合征管軟件及電子報稅系統(tǒng)運行質量監(jiān)控體系。三是定期對綜合征管軟件及電子報稅系統(tǒng)運行質量進行通報,同時制定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保障綜合征管軟件及電子報稅系統(tǒng)運行質量。四是要把稅源管理質量考核作為稅收征管考核的主要內容,改進和完善考核指標,采用人機結合的辦法,對稅源管理質量進行考核,以稅源管理質量的高低作為評判征管質量的主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