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永青,曹 均,曹慶昌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yè)綜合發(fā)展研究所,北京 100097)
栗蘑又叫灰樹花,其子實體形似盛開的蓮花,扇形菌蓋重重疊疊,因而得名。野生的栗蘑發(fā)生于夏秋間的栗樹根部周圍及櫟、栲等闊葉樹的樹干及木樁周圍,導致木材腐朽,是木腐菌。栗蘑是珍貴的食、藥兼用菌,無論是干品還是鮮品都為人們所喜愛。栗蘑高蛋白、低脂肪,必須氨基酸完全,富含多種維生素,食味清香,肉質脆嫩。栗蘑具有極高的醫(yī)療保健功能,據文獻報導,栗蘑干粉片劑口服,有抑制高血壓和肥胖癥的功效。野生栗蘑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龍江、吉林、四川、云南、廣西、福建等省,北京板栗產區(qū)也可采集到[1-5]。北京郊區(qū)縣懷柔、密云等地板栗栽培面積較大,且板栗林具有寬敞的空間、優(yōu)越的栗蘑生長所需環(huán)境因子,修剪下的廢棄枝條能夠提供足夠的栗蘑菌棒制作材料,同時栗蘑產銷不但能夠直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夠為大都市鄉(xiāng)村休閑旅游增加采摘、種養(yǎng)等體驗式項目,使整個經濟能夠循環(huán)起來,對于農村經濟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本次栗蘑栽培試驗在北京市懷柔區(qū)九渡河鎮(zhèn)杏樹臺村進行,杏樹臺村屬華北經燕山山脈向內蒙古高原過渡的階梯地帶,全村海拔為200 m~1530 m,年平均氣溫6℃~8℃,夏季最高氣溫為35℃,冬季最低氣溫-29℃。日照時間長,光熱充足,全年日照時間平均約為2500 h,無霜期約160 d,平均降水400 mm~600 mm,年平均濕度42.8%。水資源比較豐富,且水質優(yōu)良,無工業(yè)污染。板栗是該村的主導產業(yè),全村有板栗面積3.34×106m2,人均擁有板栗268株,大部分為10年以上樹齡,正值盛果期,每年修剪下來的板栗樹枝多達280 t。具備天然的栗蘑生產條件,同時該村本身及周邊鄰村有可觀的鄉(xiāng)村旅游接待能力,與北京市區(qū)交通通達性較好。
根據栗蘑適宜出菇期確定菌袋生產期。北京地區(qū)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制備菌袋。4月開始栽培。如果生產量大,發(fā)菌室不夠用,可提前到10月利用秋溫發(fā)菌,栗蘑菌絲耐寒,菌袋可越冬貯存[6-9]。
2.1.1 備料
栗蘑栽培利用板栗樹的枝杈加工成的木屑(顆粒大小為3 mm~5 mm),作為栗蘑栽培的主要原料。粉碎后的栗木屑經暴曬處理,裝袋貯存?zhèn)溆?。主料是栗木屑、棉籽殼,要求新鮮、潔凈、干燥、無蟲、無異味、無污染。輔料可用麥麩、玉米粉、蔗糖等,節(jié)約成本,要求同主料。
2.1.2 配方、拌料
本次試驗采用的配方有2種:栗木屑45%、棉籽皮35%、麥麩10%、玉米粉5%、黃豆粉2%、糖1%、石膏1%、生長素1%,含水量調至60%;栗殼或栗苞(發(fā)酵軟化粉碎)17%、栗樹屑17%、棉籽殼34%、麥麩10%、玉米粉10%、糖1%、石膏1%、細土10%,含水量調至60%,pH值自然。
選擇好配方,按配方稱好原料,用拌料機按容量(一般每次拌50 kg干料)、按比例將木屑、棉籽殼、麥麩、石膏等倒進拌料桶,開啟拌料機,干拌3 min~5 min,將糖和促生素用熱水溶化,隨水一起分3次~4次加入,每加1次水,攪拌一會兒,水加足后,要拌得絕對均勻,無干料團,水分均勻一致。若無拌料機,可人工拌料,人工拌料先干拌3次~4次,再將糖和促生素隨水分次加入,來回拌3次~4次,加棉籽殼的料要用舊竹掃帚將棉籽殼打散、拌勻。隨意抓把拌好的料,用手緊握時指縫應有水滴,但不流出,這種狀態(tài)的混合料含水量約為60%左右。若培養(yǎng)料偏酸,可用5%的石灰水調節(jié)中和至5.5~6.5,培養(yǎng)料的pH值應掌握寧酸勿堿的原則,因為堿性會使菌絲生長受到抑制。
2.1.3 裝袋
選用耐高溫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脫袋覆土栽培的料袋較小,規(guī)格一般為18 cm×34 cm,厚0.05 mm,能裝濕料1 kg左右。裝袋時應將料面按平壓實,松手后指印能恢復,表面平滑無褶。培養(yǎng)料裝好后,在料中心扎1圓孔,方便接種后菌絲向下生長,最后套環(huán)加塞。裝料時注意撿出料中雜物如木棍、鐵釘?shù)龋悦庠鷫木?。裝好菌袋后要輕拿、輕放,袋口朝上,不能亂堆亂擠,防止菌袋變形或脫塞。
2.1.4 滅菌
一般農戶用常壓滅菌鍋,容積可大可小,視生產量而定。常壓滅菌鍋經濟實用,容量大,可自行建造,因滅菌溫度不高于100℃,基質中的養(yǎng)分不容易破壞。當點火產生蒸汽時,打開下面的排氣孔,排出冷空氣。當有直沖蒸汽排出時,即可關閉排氣孔,或保持少許排氣。待鍋內溫度升到100℃后,需連續(xù)保持8 h~12 h。使用時注意菌袋在鍋內不能擠壓,層與層間要用層屜或菌筐分開,便于蒸汽在鍋內均勻流通。
2.1.5 接種
接種是菌種生產最關鍵的一道工序,采用塑料接種帳,效果很好。塑料接種帳用寬3 m、厚0.5 mm的農用塑料薄膜制作。接種帳規(guī)格長3 m、寬3 m、高3 m,制作起來極為簡單,先剪取長13.5 m的塑料薄膜作為接種帳的圍墻,另取長3 m的薄膜作為帳頂。然后用塑料封口機或電烙鐵將2塊塑料膜沿邊封好,在帳的一側留有1條掩合的交接線,作為接種帳的門,供接種人員進出和通風排濕用,在接種帳4個頂角各系1條繩子,便于吊掛。
接種前先清理接種場地,再將接種帳吊掛起來,帳高2.5 m,余0.5 m折向帳內。然后將冷卻(溫度降到30℃)的菌棒搬入帳內,沿帳壁堆放,將塑料帳折起部分壓緊、壓實。帳中留1塊空地,放接種桌和工作人員走動。準備就緒后,關閉接種帳進行消毒。一般在接種前8 h,用必潔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劑密閉熏蒸4 h~6 h。接種時挑取蠶豆大小的1塊~2塊菌種,接入栽培袋內,要求菌種與培養(yǎng)料接緊。接種完畢后菌棒可就地培養(yǎng),用種塊直接封口,待菌絲團長到5 cm~10 cm后再摘帳。每次可接1000袋,接種時間5 h左右。
2.1.6 培養(yǎng)
接種后的栽培袋放入培養(yǎng)室后,要立于培養(yǎng)架上,保溫,室內濕度70%以下,避光培養(yǎng),日通風1次~2次。15 d后加強通風,30 d后菌絲長滿袋。表面形成菌皮,然后逐漸隆起,逐漸變成灰白色至深灰色,即形成原基,可進入出菇栽培管理。
2.1.7 栽培袋貯存
采用露地栽培的菌袋,發(fā)滿菌后若不到栽培季節(jié),可入庫臨時貯存,貯存最好在低溫下進行,-5℃~-2℃冷凍可存2個~3個月;0℃~3℃可存1個~2個月,10℃以上貯存不要超過1個月。貯存方式以層架直放為佳,因場地限制堆放貯存時應掌握堆放高度不超過1 m,堆放時袋口相對,形成一條通氣道。室內濕度大和溫度高時,要在堆垛口撒石灰粉以避免污染。貯存時還應防止鼠害,定期檢查室內溫度和菌絲變化。
利用板栗林地空間,仿野生出菇環(huán)境,栗蘑品質優(yōu),不需要投入較多設施,栗蘑從栽植到出菇結束需約5個月。北方春季清明節(jié)前后,一般當?shù)叵? cm向上地溫穩(wěn)定在10℃左右時開始栽培,各地可根據當?shù)貧鉁貤l件適時栽培。日光溫室栽培的可提前1個~2個月。
2.2.1 整地做畦
選好栽培場地后,挖東西走向的小畦,長3 m~5 m,過長不便管理且通風不好。畦寬50 cm,深25 cm~30 cm,畦間距80 cm,作走道及排水用。在畦四周筑成寬15 cm、高10 cm的土埂,以便擋水。挖出的深層土放一邊做覆土用。畦做好后暴曬2 d~3 d,以消滅病蟲害。栽培前1 d,畦內灌1次大水。水滲后在畦面撒少許石灰(以地見白就行),石灰不宜過多,否則影響土壤的pH值。撒石灰的目的是增加鈣質和消毒。
2.2.2 脫袋排放
從上口用小刀縱向劃開薄膜袋(先取下頂蓋),然后用手撕開袋。如發(fā)現(xiàn)有雜菌斑,要用另一把小刀將雜菌塊挖除干凈,挖下的雜菌塊放在1個專用桶或袋內,做遠離菇場深埋處理。脫過袋的菌塊應直立排放畦內,菌塊之間要挨緊,做到上平,排完菌塊后要及時覆土,覆土時應先把四周填完(畦壁用塑料薄膜襯上,以防雜土入畦),再向畦面覆土,覆土時要盡量將菌塊間隙填滿,厚度約1 cm~2 cm,然后用水管向畦內噴水,使土濕透,不要用大水,防止菌塊浮起。等水滲透后,菌塊縫隙出現(xiàn),再覆第2層土,把縫隙填滿后,菌塊上覆土約1 cm~1.5 cm,再用水淋濕,外不露菌袋即可,然后搭蓋小拱棚,罩膜,覆草簾壓牢。
2.2.3 出菇管理
出菇前棚內掛溫濕度計,以便更好地了解棚內溫度、濕度變化。早春由于溫度較低,不能及時出菇,要每隔7 d~15 d向畦內灌1次水。
經過20 d~35 d左右溫濕度適宜的地下培養(yǎng),菌絲開始扭結形成菇蕾,一般溫度高,覆土薄,畦淺的出菇早,相反則出菇遲,原基形成后要注意增加畦內濕度,加強通風,增強光照。出菇期菌塊含水量保持在55%~65%,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注意通風換氣,原基形成后對氧氣需求量迅速增加,此時應注意加大通風量,通風會降低空氣相對濕度。通風時間每次0.5 h左右,每天2次~3次,無風或陰天時可通風1 h。原基形成后,一般棚上草簾斜放(放在南面,北面露著),透光以棚里面能看書報程度即可。栗蘑的生長溫度范圍大多為14℃~34℃,最適溫度為22℃~26℃,當棚內溫度超過30℃時,就應采取調控措施,一是增加噴水次數(shù),二是加蓋遮陰物,三是加強通風,還可以在草簾上噴水以降低環(huán)境溫度。為防止栗蘑菇體沾染沙土,原基分化后可在菇體周圍擺放一些小石子(小石子之間應有2 cm左右的空隙,使用前需用石灰水做滅菌處理)。
總體而言,栗蘑生長所需環(huán)境因子情況如表1所示,北京郊區(qū)的板栗林絕大部分能夠達到要求。
表1 栗蘑生長適宜環(huán)境條件
栗蘑從原基出現(xiàn)到采摘的時間,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溫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溫度適宜的條件下,一般18 d~25 d可以采摘。應根據子實體生長狀況來定,一般八成熟就可采摘。
采摘標準一是觀察菌孔,幼嫩的栗蘑菌蓋背面潔白光滑,成熟時背面形成子實層體,出現(xiàn)菌孔。栗蘑采摘以剛出現(xiàn)菌孔,尚未釋放孢子,菇體達到七八分成熟時為采摘最佳時期;二是觀察菌蓋邊緣,光線充足時,栗蘑菌蓋顏色較深,可以觀察到菌蓋的邊緣有一輪白色的小邊,當小邊白色變得不明顯,其邊緣稍向內卷時,即為適宜采摘期。適時采收,栗蘑香味濃,肉質脆嫩,商品價值高。采摘時注意不能損壞栗蘑根部下方,且采前不要灌水。栗蘑采摘后用小刀將菇體上沾有的泥沙或雜質去掉,輕放入筐,撿凈碎菇片,清理好畦面。畦內2 d~3 d不要澆水,讓菌絲恢復生長。3 d后澆1次透水,繼續(xù)按出菇前的方法管理,過15 d~30 d出下潮菇。栗蘑全部出菇結束后,需要做好場地處理,清理出所有的廢棄菌棒,做遠離菇場處理,并對出菇場地進行滅菌消毒,以備來年繼續(xù)栽培使用。
2.4.1 診斷
一般來說北京郊區(qū)栽培栗蘑,雜菌病害有木霉、青霉、毛霉或根霉等感染培養(yǎng)料或菇體,生理病害有栗蘑腐爛病、鹿角菇或空心菇等,蟲害有煙灰蟲、蛞蝓、鼠婦。
2.4.2 防治
(1)物理防治
選擇新鮮、潔凈、無蟲、無霉、無變質培養(yǎng)料,用前露天日光暴曬3 d~4 d,利用紫外線殺菌消毒。生產培養(yǎng)中嚴格無菌操作,調節(jié)好溫度、濕度,加強通風換氣,定期交叉噴灑消毒藥品,保持空氣清新和濕潤。注意栽培場地要選在衛(wèi)生、水電、通風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避開低洼、畜禽舍廁和垃圾場,清除四周雜草,廢料、污染物要深埋。
(2)藥劑防治
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規(guī)定,不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科學使用農藥,注意施藥濃度、方法和時間,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要交替使用,以延緩病菌和害蟲的抗藥性,提高防效;允許使用高效、低毒農藥,每潮最多使用2次,施藥后距采菇期間隔10 d以上。
對2008年和2009年試驗地林下栽培的栗蘑作了經濟效益分析,結果見表2~表4。
表2 栗蘑林下栽培基礎物料投入及成本
表3 2008年~2009年北京懷柔杏樹臺村栗蘑產量
表4 栗蘑林下栽培效益分析(667 m2)
從表2可以看出,林下栽培每667 m2基礎物料成本為11900元,主要是栽培菌袋和搭建輔助設施小拱棚的投入。結合產量及售價,可得出目前在北京地區(qū)林下栽培栗蘑的每畝純收益9100元,這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增加了農民收入,且充分利用了果樹生產廢棄物。
北京郊區(qū)縣尤其是板栗主產區(qū)有得天獨厚的栗蘑生產條件,嚴格按照栗蘑栽培技術要求,產量可觀。通過2年的生產試驗,北京郊區(qū)縣目前栗蘑林下栽培每畝純收益高達9000元。同時也認識到,目前,在北京地區(qū)栗蘑生產規(guī)模還很小,在市場上也很難見到有栗蘑銷售。生產出來的栗蘑一是零售給鄉(xiāng)村旅游接待餐館,這部分售價較高;二是配合旅游,做成采摘等項目,售價也高。因此,在未來擴大生產規(guī)模,栗蘑進入北京普通老百姓的餐桌的同時,應該加強栗蘑栽培菌袋生產工藝研究,降低投入成本,控制好產中環(huán)節(jié),提高栗蘑產量和質量,還要做好產后的采收和貯運工作。最終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栗蘑生產過程中一些關鍵環(huán)境因子的定量研究需要做進一步的工作。
[1]潘崇環(huán).新編食用菌生產技術圖解[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9.
[2]陳士瑜.灰樹花與楊樹菇生產全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4.
[3]張一帆,曹均.循環(huán)農業(yè)[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
[4]暴增海,馬桂珍.栗蘑的生物學特性及開發(fā)利用[J].河北林學院學報,1993,12(4): 360-363.
[5]楊志斌,徐向陽,胡云三.利用板栗副產品生產食用菌技術的研究[J].湖北林業(yè)科技,2005,134 (4):27-28.
[6]卜慶梅,王淑芳,黃清榮.灰樹花脫袋覆土立埋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yè),2007(8):23-24.
[7]張連合,尹立紅,王隨心.栗蘑人工栽培須把握好 “五關”[J].中國食用菌,2003, 22(5):27-28.
[8]冉祥春,朱志剛.營養(yǎng)及環(huán)境因子對灰樹花生長的影響[J].浙江食用菌,2008,16(3):20-22.
[9]許會才,王衛(wèi)國,侯啟昌,等.灰樹花固態(tài)培養(yǎng)料成分和原料的帥選與優(yōu)化研究[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8(3):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