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珍
淺談淮海戲的“念白”
□李湘珍
“千斤白口四兩唱”,這是戲曲界老藝術家們常說的一句諺語,形容“念白”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性。
淮海戲從“打門頭詞”發(fā)展成為江蘇省主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應該說“念白”為其劇種的傳承、發(fā)展與普及和推廣,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淮海戲的流行地區(qū)、位于祖國的南北交匯之處,其語言特色既有南方柔美、軟綿等特點,同時又具有北方的剛烈與粗獷等風格。這種柔中帶剛,剛柔并濟的獨特語言魅力,使其劇種的表演藝術,歷經二百多年風雨而久演不衰。應該說淮海戲的語言(念白)特色,是很多觀眾喜愛她的主要原因之一。
淮海戲表演藝術中的“念白”,分“韻白”,與“本白”,“韻白”又分“大韻”和“小韻”,“本白”又分“散白”與“活口”。韻白高雅舒展,跌宕起伏,本白親切委婉,極具地域風情。這些語言念白在戲曲創(chuàng)作中的合理運用,既能表現出人物的富貧尊卑、文化高低、身份地位,同時也能表達出人物的喜怒哀樂和性格以及精神面貌?;春虻睦纤囆g家們,曾對淮海戲表演藝術中念白的重要性做了精確的總結,如“唱好唱,念難念”、“有字無音,觀眾不聽;有音無字,觀眾生氣”、“字音無情,著急死人,字音有情,動聽感人”、“會唱不會唱,就在引白上”、“鋤地莫留圍根草,唱戲務要把字咬”等等。這些諺語的形成,既是老一輩藝術家的經驗總結,也是對當代中青年演員的要求和期待。他們要求我們作為一名淮海戲的優(yōu)秀演員,不但要唱得好,更要念得好。戲曲的“四功”中所以有“念”,就說明念白在戲曲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性。
然而淮海戲一路走來至今,雖然有許多觀眾還很熱衷于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但是,我們當代的淮海戲表演藝術者們,卻很是讓我們的觀眾失望。究其原因,念白的自由化、不規(guī)范化、欠功力化是很多淮海戲的觀眾們感到頭疼的原因之一。
淮海戲的語言念白以“海鴿腔”為基礎,當中適當夾雜一些類似“京韻”的“韻白”,但是,這種韻白并不代表淮海戲念白中的主流,應該說在傳統(tǒng)戲中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口中合理地使用些韻白,能起到錦上添花與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是,如果不分人物的身份地位都去咬文嚼字,必然會搞得觀眾啼笑皆非?;春蛟诙嗄甑陌l(fā)展中,主要以創(chuàng)作當代人民生活的現代戲為主,這些現代戲中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與我們時代貼得很近的人物,沒有距離感,沒有陌生感,因此,這些劇中人物的語言念白,必須是現實的,真實的,可信的,要根據劇情發(fā)展和人物性格的要求出發(fā),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松弛有度。不能南腔北調,不古不今,不倫不類。
淮海戲流行于魯南、皖東、蘇北等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很多極具表演天賦的演員們也都為熱愛戲曲表演藝術而走到了一起。但是他們也都帶來了極具地方特色的鄉(xiāng)音,很多吐字與發(fā)音,離淮海戲語言念白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由于淮海戲表演藝術團體之間的交流不足,由于領導對淮海戲研究的組織力度不夠,由于劇團主抓藝術生產的干部工作手段不高和水平有限,淮海戲的語言念白已經變得與傳統(tǒng)要求相去甚遠,這不能不說是淮海戲發(fā)展中一件令人十分遺憾的事情。我認為淮海戲的語言念白急待規(guī)范化、統(tǒng)一化、準確化?;春虮硌輰I(yè)院團的業(yè)務領導們,應該在青年演員的基本功訓練中著重強調念白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性,并指派確有建樹的老一輩藝術家們進行傳、幫、帶,扎扎實實為推進淮海戲的發(fā)展做些具體的工作。淮海戲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間相互并不矛盾,普通話的不合理使用,定會喪失地方戲固有的美學特征?;春虻倪M步與發(fā)展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 李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