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秀美 盧 萌(保定學院中文系, 河北 保定 071000)
詞,是一種特別適宜于抒情的詩歌形式,正如張炎《詞源》所說“: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婉”者,能曲盡其妙也。清代查禮的《銅鼓書堂詞話》也說“:情有文不能達,詩不能道者,而獨于長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钡牵煌脑~人因其情感特點或對情感的體驗甚至認識的不同,其詞所表達的“愁”或“恨”等有感人深淺之別,有的只是附著在紙面上的愁恨之情緒,正如清代金應圭在《詞選后序》中所說:“規(guī)模物類,依托歌舞,哀樂不衷其性,慮嘆無與乎情”,因此“……雖既雅而不艷,斯有句而無章,是為游詞”。有的則不同,其情感或來自作者的心靈深處,或源于對情感認識的深刻,最終震撼人心。王國維《人間詞話》尤其推崇情感之“真”,他說“:‘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尾徊吒咦?,先據要路津?無為守窮賤,長苦辛’,可謂淫鄙之尤。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詞人亦然。非無淫詞,讀之但覺其親切動人。非無鄙詞,但覺其精力彌滿??芍~與鄙詞之病,非淫與鄙之病,而游詞之病也?!雹傥宕~風可謂“香艷”,然而,正所謂“‘真’字是詞骨”,馮延巳與李煜正因其抒情之“真”而獨樹一幟,這是他們的共同之處;王國維《人間詞話》說:“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與中后二主詞皆在《花間》范圍之外,宜《花間集》中不登其只字也?!雹诙饲椤罢妗币彩堑么嗽u價的原因之一。但是因個人身世、身份、遭遇等不同,馮延巳與李煜詞之抒情畢竟有異,其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馮延巳與李煜香艷題材居多,但在詞中更多表現出的是他們的真情。馮延巳詞之“真”是人生的悲情本質在意味深長的描述中傳遞,李煜詞是人類的真摯情感在超越極限的抒發(fā)中流淌。
生處“金陵盛時,內外無事”之時代,身居“太平宰相”之高位的馮延巳悲情何來?細讀其詞,我們不難發(fā)現,他寫的悲情大多是一種“樂極生悲”之心境,是從表面平靜的生活中體味到一種悲的永恒,具有敏感性和深刻性,直接導致了其詞境的“深”,而這種深刻促使他在以詞抒情時自覺或不自覺地觸及到了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具有生活本質層面的“真”。
馮延巳一改之前其他詞人重在表面化地描寫人物的容貌服飾或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生活情節(jié),而是模糊時空和人物,走入最抽象卻最感人的心境意緒,以至于將情感空間無限擴大,常常寫出人生悲情的本質。如他的《醉花間》:“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笨此圃诿鑼懸环N美好的環(huán)境,并一直陶醉到“山川風景好,自古金陵道”,而一句“少年看卻老”使這種單純的風景延伸到人物的內心世界,觸及到人生短暫的本質,結尾所謂“別離多,歡會少”,更是一語道破人生之悲,為“相逢莫厭醉金杯”如此沉淪之狀,找到了一種深刻的情感基礎,為浮艷之情注入深沉的人生理解,此時情已非一時一己之情,而是人生之情的混沌境界,寫出情感的本質意義,含蓄曲折,綿延不斷,可謂情感之“真”,同時必然給人以“深美閎約”③之感?!儿o踏枝》更是如此,開篇就說“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接下來抓住可以延及人物此種本質情感的不特定而且典型的情景,即“常病酒”、“朱顏瘦”,進而再次寫“愁”之永恒,結尾“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則給人言已盡意無窮之感,表現了永恒之“愁”的不可排解,再次使人生之悲情上升到本質的高度。馮延巳詞正是用不特定之人與景,具體展現著人類較為普遍的一種本質意義上的心境與情緒,確為情感本質之“真”。如他多首《鵲踏枝》的開頭,“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幾度鳳樓同飲宴。此夕相逢,卻勝當時見?!薄盁郎毓饽軒自S?腸斷魂銷,看卻春還去”等,皆一語中的,寫出人生情感的本質意味。馮延巳的其他詞,或詞中,或更多在結尾,更是耐人尋味,如“蘆花千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山隔”(《歸自謠》),寫出了別后難見的本質真實;“款舉金觥勸,誰是當筵最有情”(《拋球樂》),寫出了歡宴之上人情冷暖之內在的真實;“和淚試嚴妝,落梅飛曉霜”(《菩薩蠻》),含蓄表達青春易逝的人生本質。因此,馮延巳抒情的真摯,雖然有時也表現為情感上的誠摯和熱烈,而更多的是他透過感情對于整個人生的深沉思索,表現的是一種人生悲情的本質之“真”。
李煜因其特殊的個性、身份和遭遇注定他與馮延巳不同,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④雖然,李煜在亡國之前寫的一些抒寫男女情愛之詞,常被人貶為倚紅偎翠、縱情聲色、享樂淫靡,但因李煜“不失其赤子之心”,寫的都是真情實感,其中不乏率直與純真。如“門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菩薩蠻》),寫出了懇切、認真、坦率以至一往情深,似一脈純情在流淌,真摯感人,這在頗諳人間冷暖與人情世故的馮延巳那里是看不到的。
王國維說:“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笾髦~,真所謂以血書者也。”⑤李煜亡國之恨的詞作更好地表現了特殊情感如“血書”般的真摯與奔放,在這類作品中,他的真情被突如其來的不得不追思的力量加強為更高度的激情,一種忍無可忍的痛與恨,使這種激情具有了很大的縱深度和擴張力。李煜這種熾烈而蔓延以及由此幾近深邃的激情直接傾注在他的作品中,使人被包圍,被浸染,與馮延巳“真”之發(fā)人深思、使人冷靜不同。馮延巳之情“真”,是在人生普遍意義層面上的展開,詞人本身可進可出,讀者最終陷入沉思;李煜之情“真”,則是對具體情感的極限抒發(fā),不僅使他不能自拔,使讀者也無法克制情感的波瀾,他有些抒寫亡國之恨的作品,可以說是“純粹的眼淚”,是真摯情感在自然流淌。
《禮·樂記》說:“亡國之音哀以思?!币环矫?,由于亡國,李煜由一國之“主”跌落為階下之囚,他失去了歡樂,失去了尊嚴,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如“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作者痛切的激情一瀉千里,因真“恨”而生“思”,即于哀感之中交織著對于往日生活的追念和思索,而馮延巳則是因其敏感、深刻而對情感產生本質意義上的思考,由“思”深而生“真”。還有李煜的“昨夜風兼雨”(《烏夜啼》)、“往事只堪哀”(《浪淘沙》)等,那種具體可數的悲和恨躍然紙上,純粹是真摯情感與真切感受的自然傾吐。另一方面,亡國之后,李煜作為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俘虜卻繼續(xù)大膽抒發(fā)亡國之恨,他無所顧忌之“真”也是其與馮延巳之“真”的一個區(qū)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是他對愁的極端抒寫,是他特殊情感的真摯而又自然的表現,正是因為情感的真摯濃烈,使他無所畏懼,最終為此付出了絕命的代價??梢?,胸中真情對李煜的沖擊已經到了欲止不能、忍無可忍的地步,因此,他的許多抒情名句,都好像是自然而然、天造地設,和感情本身一樣純凈,這和他的表現技巧是有關系的,但主要還是感情本身自然而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如胡應麟在《詩藪》中所說:“神動天隨,寢食都廢;精凝思極,耳目都融;寄言玄語,恍忽呈露?!迸c李煜之“真”相比,馮延巳抒情之“真”則更多走入普遍意義的層面,更為沉著。
本身詞的抒情性似乎更比詩要來得“純”,來得“細”,特別是五代小令,其抒情的細膩“、純粹”,令人嘆為觀止。而馮延巳詞,在這方面也毫不遜色。但前面已經說過,馮延巳詞與五代其他詞相比,不再停留在外貌形態(tài)的描繪上,如溫庭筠的“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等,而韋莊詞猶較多地保留著敘事成分的遺痕,馮詞則剔除了生活的具體細節(jié)和人物的具體容貌,專在人的“心境”上著力,這與他在情感上追求本質之“真”相統(tǒng)一。他的詞境,往往呈現出一片空迷離的情緒境界。如“香閨寂寂門半掩,愁眉斂,淚珠滴破胭脂臉”(《歸自謠》),其中“淚珠”與“胭脂”統(tǒng)一,表面是外貌描寫,實為痛苦、無奈心境之寫照。又如“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鵲踏枝》),這種時空跨度較大的描寫,雖細膩但重在心緒,結尾的“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鵲踏枝》),細細刻畫,卻在畫“心”,畫“神”,更有“神而化之”之妙。馮延巳詞這種細膩內在的描寫正是因為他內心充滿對人生普遍的悲情本質的思索,完全不同于李煜為了對個人獨有的自然真摯之痛與恨的傾吐,而形成的對情與景、人與物樸素自然的勾勒。
李煜詞因其感情的自然真摯,多以白描的手法,用樸素的語言,準確地刻畫出細致的內心活動,而且情景交融,形象鮮明。如“背燈惟暗泣,甚處砧聲急”(李煜《菩薩蠻》),不如“香閨寂寂門半掩,愁眉斂,淚珠滴破胭脂臉”(馮延巳《歸自謠》)刻畫細膩,是粗線條勾勒,卻顯得十分自然。馮延巳通過細膩的描寫,寫出靜中之動,情感更為內斂,最終轉向內在真實的深入;李煜則寫得自然直接,形象鮮明,是真摯情感的彌漫。李煜的“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子夜歌》),“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望江南》),“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相見歡》)等,都是用樸素的語言,進行白描,表達了真摯自然的情感。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雹揆T延巳與李煜的詞都是五代詞抒情的典范,必然有情與景之關系的種種表現,而且因其情“真”的不同,二人的景語有十分明顯的區(qū)別。馮延巳詞常常表現為含蓄景語中的深沉思索,不僅不是表面化的描繪,而且是人物心境的連接或延續(xù);李煜詞的景語則多是達到極限的比喻,是在全心傾注地抒發(fā)無限真摯的情感。
王國維說:“人知和靖《點絳唇》、圣俞《蘇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南鄉(xiāng)子》)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雹摺凹氂隄窳鞴猓疾菽昴昱c恨長”正是馮延巳含蓄景語的代表。透過一“濕”字,可以感覺時間流逝的悄然不覺,不僅將芳草置身于無情的時光之下,而且“年年”一詞更是強化了青春不斷被侵蝕,而愁恨卻不斷加劇,使情感空間陡然擴大,耐人尋味,發(fā)人深思,為結尾“負你殘春淚幾行”的情感表達做了含蓄而強有力的鋪墊。
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雖然也以草喻恨,則較為直接,但同樣表達了震撼人心的真摯情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李煜將比喻極限化,無限化,如“更行更遠還生”,人活著必然行走,行走是不斷的,“春草”是不斷的,“離恨”也是不斷的。葉嘉瑩說李煜詞是“純真深摯感情的一種全心傾注”⑧,看來他如此極限的比喻正源于此,也用于此。李煜類似的景語在他的詞中隨處可見,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令》),“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等,常以無邊無際、無頭無緒之物為喻體,以景喻情,使人在被感動被震撼之余,有言已盡而情無限之感。而馮延巳的景語則比喻與寄寓統(tǒng)一,如“河畔青蕪堤上柳”(《鵲踏枝》),“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鵲踏枝》),“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謁金門》)等,更多的是以景寓情,極盡深刻,使人在玩味之余,有言已盡而思無窮之感。
總之,馮延巳和李煜作為五代詞人中的佼佼者,對于他們的抒情,王國維稱:“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雹嵊终f“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評價都很高,說明他們在不同的生活層面上都抒發(fā)了真實的情感,不僅沒有陷入游詞之列,而且對一代甚至后代詞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他們又因境遇、個性等的不同,首先其抒情之“真”有別,抒情的方法上也表現出較大的不同,值得鑒賞。
①②④⑤⑥⑦⑨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 袁行霈、羅宗強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⑧ 王運熙、葉嘉瑩等撰寫:《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
[1][宋]張炎:《詞源》,見《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
[2][清]查禮:《銅鼓書堂詞話》,1934年版。
[3][清]金應圭:《詞選后序》,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宋]陳世修:《陽春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5][明]胡應麟:《詩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