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敏(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梁啟超,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采西學”、宣傳新思想的宣傳鼓動家和啟蒙教育家,他用批判一切舊思想、舊風習的武器,完全是從近代西方文化思想武庫中搬過來的。然而,梁啟超向西方學習的眾多真理,又與其海外游歷活動密切相關(guān)??梢哉f,在多年的海外游歷活動中,與西人西學長期的接觸,使梁啟超對西人西學的認識不斷加深和改變,旅游過程中的細心觀察和思考總結(jié),最終促使他對西方的看法由國內(nèi)時期的點滴量變上升到海外游后的質(zhì)變。
梁啟超的海外游歷活動,對其西方觀演變的影響是廣泛的,《新大陸游記》中主要集中在:
梁啟超在美國游歷期間,使他有了直接接觸和研究西方社會、文化、政治、經(jīng)濟的機會。通過實地考察,讓梁啟超對西方國家的發(fā)展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如:1903年5月12日,梁啟超抵達紐約,開始了對美國的游歷。在《新大陸游記》中,記述和介紹了紐約的繁榮和美國的強盛。“商業(yè)者,位于美國凡百事物之第一位者也。故觀美國之菁英,于紐約焉可也。且紐約不徒為美國商業(yè)之中心而已,又實為全世界商業(yè)之中心點。然則觀20世紀全世界生存競爭之活劇,亦于紐約焉可也”,“夫美國者,今世界第一之資本國也。美國資本,殆占世界全部資本之半”,“從內(nèi)地來者,至香港、上海,眼界輒一變,內(nèi)地陋矣,不足道矣。至日本,眼界又一變,香港、上海陋矣,不足道矣。渡海至太平洋沿岸,眼界又一變,日本陋矣,不足道矣。更橫大陸至美國東方,眼界又一變,太平洋沿岸諸都會陋矣,不足道矣。”梁啟超這些說法,可謂將紐約的發(fā)達和繁榮景象、美國當時的強盛無比,做了生動切實的反映。
《新大陸游記》還記述到紐約的黑暗面。梁啟超認為,“天下最繁盛者宜莫如紐約”,其黑暗集中體現(xiàn)在貧富極為懸殊,“吾于紐約親見之矣。據(jù)社會主義家所統(tǒng)計,美國全國之總財產(chǎn),其十分之七屬于彼二十萬之富人所有。其十分之三屬于此七千九百八十萬之貧民所有。故美國之富人則誠富矣,而所謂富族階級,不過居總?cè)丝谒姆种弧敭a(chǎn)分配之不均,至于此極?!睆V大貧民過著艱難的生活,居住條件很差,衣食困難,犯罪者不少,賣淫者很多,過于早亡者與日俱增,比例太高。因而,他甚至認為,“觀于此,而知社會之一大革命,其終不免矣?!贝送猓浜诎狄脖憩F(xiàn)在勞動者的智力發(fā)展受到極大的局限。“觀各公司之制造工場,更令人生無窮之感。近世之文明國,皆以人為機器,且以人為機器之奴隸者也。以分業(yè)之至精至纖,凡工人之在工場者,可以數(shù)十年立定于尺許之地而寸步不移?!ひ酝庵聵I(yè)、他理想更無論矣。以是之故,非徒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而已,抑且智者愈智,愚者愈愚?!?/p>
美國之游,使得梁啟超對美國有了許多感性的了解和理性的認識,對資本主義世界有了深入的考察和判斷,促使他對美國的許多方面進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系列批評,其中有一部分批評接觸到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病,即使到今天也依然是正確的。
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梁啟超的觀點和態(tài)度是由固守到批判又轉(zhuǎn)而凝視。這是隨著他對西學接觸的程度不同而導致的,也可以說,是隨著梁啟超地理空間的不斷轉(zhuǎn)移而不斷變化的。
早在戊戌變法時期,梁啟超一方面大力宣傳西學,一方面堅決反對否定傳統(tǒng)文化的傾向。在《西學書目表后序》中,梁啟超發(fā)出了“中學將亡之為患”的警告。
到了日本,在大力宣揚西學的同時,更是潛心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但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封建性糟粕,如所謂“三綱”、對封建的道統(tǒng)、對服務于君主專制制度并養(yǎng)成國民奴隸根性的“數(shù)千年腐敗柔媚之學說”,采取更加嚴厲的批判態(tài)度。
美國之行,強化了梁啟超在歷史認知的層面上認識的西方文化的“富強”,但在價值選擇的層面則開始回頭凝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如梁啟超關(guān)于私德的看法,前后有所不同。1902年3月,他發(fā)表了《論公德》一文,認為公德私德皆不可缺,但由于中國一向“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闕如”,所以他特別強調(diào)公德。1903年10月北美歸來后,他又發(fā)表了《論私德》一文,轉(zhuǎn)而突出私德的重要性。這時,他認為“道德無所謂公私”,公德只不過是私德的擴大,“公德者,私德之推也”。他指出,中國之所以“公德”缺乏,實際上是由于“國民之私德有大缺點”,所以,“欲從事于鑄國民者,必以自培養(yǎng)其個人之私德為第一義”。梁啟超認為“私德”,就是中國社會所固有的以“克己”、“慎獨”等為特征的一系列個人道德修養(yǎng)。新型國民必須繼承、發(fā)揚這些中國社會所固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將其擴大,使之“一推”而為社會公德。
梁啟超被稱之為“宣傳西方文化的使者”,在國內(nèi)、日本、北美接受西學的不同經(jīng)驗,使其對西學的認識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戊戌變法時期,梁啟超對西學的了解是有限的,其學習西學的目的十分明確,即啟蒙國民、救亡保國。此時期梁啟超呼吁翻譯的西書是與政治變革相關(guān)的,他認為,西國章程之書最重要,其次是教材、政法書、史書、農(nóng)書、礦學書、商務書、哲學書等。
到日本后,梁啟超對西學有了深刻的認識,認識到西學是一種與“中學”有著極大區(qū)別的另一種文化類型。他發(fā)掘出了西學的根本精神在于自由、民主和理性,而這正是中國文化所缺乏的。這種精神體現(xiàn)在近代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從哲學、政治、經(jīng)濟到歷史、教育、法律等無不如此。西方學術(shù)思想和社會現(xiàn)實觸動了他,開啟了他前進的路程,使中國人向西方人學習由制度層面上升到了精神文明的層面。
美國游歷期間,梁啟超繼續(xù)介紹西方政治學,主要集中在對美國政府與政治常識的宣傳。但是,其在《新大陸游記》中寫道:“自由云,立憲云,如冬之葛,如夏之裘,美非不美,其如于我不適何”,認為共和不適用于中國。他甚至說:“今日中國國民,只可以受專制,不可以享共和?!贝偈沽簡⒊@一轉(zhuǎn)變緣由,除看到美國政治種種弊端,其共和制之特殊成因外,還在于他對中國國民的看法,即深感國民素質(zhì)之低劣,缺點之眾多,認為即使像管子、商君、克倫威爾等人生于今日之中國,“以鐵以火,陶冶吾國民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夫然后與之讀盧梭書!夫然后與之談華盛頓之事”。這種懷疑使他的政治關(guān)懷也發(fā)生了回復,由革命而保皇,宣揚所謂的“開明專制論”。
在近代中國,救亡圖存成為壓倒一切的時代課題,這種特殊的社會歷史背景決定了啟蒙思想家梁啟超的海外游歷活動具有強烈的政治功利性質(zhì)。
雖然梁啟超一生善變,其政治思想從維新到革命,從革命變到保皇,又從?;兽D(zhuǎn)而立憲。其追求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救亡圖存、尋求中國強國壯大之路的理想沒有變,只是各個時期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已。
《新大陸游記》是在中國最早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書之一。此時,梁啟超對于社會主義,有了進一步的看法。他認為,社會主義思潮是貧富懸殊的產(chǎn)物,“為勞動貧民所執(zhí)持”。其性質(zhì)與帝國主義“絕相反也”。甚至說,“社會主義為今日全世界一最大問題”。此外,他還將社會主義分為兩種,一種為“極端社會主義”,一種為“國家社會主義”。對于前者,他認為“今日之中國不可行,即歐美亦不可行,行其流弊將不可勝言”;對于后者,他卻以為“若近來所謂國家社會主義者,其思想日趨于健全,中國可采用者甚多,且行之亦有較歐美更易者”。在《新大陸游記》中,梁啟超明確指出:“蓋國家社會主義,以極專制之組織,行極平等之精神,于中國歷史上性質(zhì),頗有奇異之契合也。以土地盡歸于國家,其說雖萬不可行,若夫各種大事業(yè),如鐵路、礦務、各種制造之類,其大部分歸于國有。若中國有人,則辦此真較易于歐美。”雖然,這些看法存在一定的錯誤,但是其已意識到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否定,就不能不佩服他的遠見。
綜上所述,如果沒有這些海外游歷活動和社會交際活動,能否產(chǎn)生“這樣一個”梁啟超?馬克思曾經(jīng)認為,費爾巴哈晚年隱居偏僻的鄉(xiāng)村,是他思想未能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有了這些眾多的游歷活動,給梁啟超提供了觀察世界,了解社會,學習西方的絕佳機會,使他在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敢于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在東西方思想上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旅游對梁啟超西方觀演變的影響,誠如著名旅游人類學家湯普森所言,文化生成和變遷的關(guān)鍵表現(xiàn)在“經(jīng)驗”之中。經(jīng)驗包括人們在遇到諸如戰(zhàn)爭、抵御、經(jīng)濟危機等突發(fā)事件的情況下,不得不尋找新的生存和表達方式,比如權(quán)利的平衡、法律、經(jīng)濟甚至親屬制度,也包括因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的演變導致人們改變生活和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