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銘 張繼生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武術教學研究】
試論高校武術教學對學生武德的培養(yǎng)
李雙銘 張繼生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武德是武術在幾千年的實踐和發(fā)展中,習武者不斷從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營養(yǎng)和智慧,逐步形成的傳統(tǒng)道德準則。文章運用文獻資料研究方法,分析探討武德的主要內(nèi)容,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闡述了在武術教學中對當代大學生武德的培養(yǎng)及實施途徑。
武術教學 大學生 武德 培養(yǎng)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受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哲學、醫(yī)藥學、兵法學、倫理學以及審美觀、宗教觀念等影響,尤其是受到中國兩千年一直居于思想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浸染,因而帶有濃厚的儒家仁學色彩,它產(chǎn)生之日起就被列入中國的倫理之道。武術從1954年起成為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而且它是目前唯一在全國運動會和學校體育中立足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而“習武先習德”、“尚德不尚力”是中國倫理文化和傳統(tǒng)的社會道德觀念在武術文化中的體現(xiàn),也是武術文化中最直接、最理性的精華。目前高校學生中習武的人數(shù)占相當高的比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道德意識漸漸薄弱;新世紀對于加強大學生道德意識的教育尤為重要。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是挑起社會進步的棟梁,在大學生中進行武德教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武德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和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zhì)?!拔涞隆币辉~,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莊王言:“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這里的“武”,指的是軍事。由于軍事與武術是同根共源,交叉發(fā)展的,后來武術也就將“武德”納為己有了。我國人民歷來祟禮敬德。古人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薄笆坑邪傩?,以德為首?!笨鬃愚k學設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也以“德行”為首。因此,武術也一直將有無優(yōu)秀的品德作為追求的主要目標,讓它指引武術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一直置優(yōu)秀的品德于首要地位,讓它成為武術的靈魂;一直將有無優(yōu)秀的品德當作評價武林人物最重要的標準,激勵習武人士;一直用優(yōu)秀的品德為有力的武器,鞭撻武林中的不良風氣與敗類。武德是習武者的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品質(zhì)。它包含著以下十個方面的基本內(nèi)容:(1)武德高——愛國愛民,品德高尚。為武之道,以德為本。習武首先要重視武德的學習,要有好的思想品質(zhì),這是提高武技的前提;(2)武旨正——強身健體,衛(wèi)國防身。學習武術的宗旨要正確,練武是為了強健身體,掌握武技為人民服務,保衛(wèi)國家和人民安全,絕非恃藝為非作歹,損害群眾利益;(3)武紀嚴——不斗兇狠,遵規(guī)守紀。有了一定的武術技能,不能逞兇斗狠,無事生非,應該遵守各項法規(guī)制度,做遵紀守法的模范,并能夠主動同壞人壞事做斗爭;(4)武風良——尊師愛生,互研拳學。在武林同仁中,要形成一種老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互相尊重,共同研習武術的良好風氣,為武術的發(fā)展貢獻出一份力量;(5)武禮謙——抱拳行禮,謙和禮貌。無論習武者之間,還是與其他人之間,都應該以禮相待,有禮有節(jié),平易近人,謙虛誠懇,不能出口不遜,得意忘形,敗壞武德;(6)武志堅——意志堅強,百折不撓。武術,是一項內(nèi)容繁多,技術性較高的運動項目,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這就要求習武者有堅強的意志,不怕困難,立志為武術事業(yè)獻身;(7)武學勤——拳不離手,勤學苦練。要學習好武術,就應該拳不離手,堅持不懈地朝演夕練,勤學苦練。歷史上武術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勤學的結果,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好武術;(8)武技精——鉆研武技,精益求精?!八嚐o止境”,武術博大精深,內(nèi)涵豐富,非一朝一夕所能窮盡,必須刻苦鉆研,不斷進取,精益求精,才能使武藝精湛;(9)武儀端——舉止莊重,容端體正。習武者應該儀表端正,舉止文雅,表現(xiàn)出氣宇軒昂的精神風貌,不能衣裝不整,體態(tài)不端;(10)武境美——環(huán)境優(yōu)美,井然有序。練習武術,要主動保持練習場地、生活環(huán)境的衛(wèi)生,特別是訓練場地、衣物、器件等要擺放整齊,愛護公物,讓習武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優(yōu)美整潔。
3.1 發(fā)揚忠于國家和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歷代以來都被武林同仁們當作共同信仰的人生座右銘。民主革命的先驅(qū)者孫中山先生曾把武術精神歸納為“振起從來體育之技擊術,為務于強種、保國有莫大之關推而言之”的尚武精神。忠于國家民族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之一。歷代的仁人志士均視“寸寸山河寸寸金”、“甘心赴國憂”。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在武林人士身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xiàn)。數(shù)百年來許多武林豪杰在關鍵時刻紛紛挺身而出,為國家和民族的存亡甘灑熱血。如抗擊匈奴的李廣,抗擊金兵的岳飛,抗擊倭寇的戚繼光,抗擊英國侵略者的關天培,以及滅洋的義和團眾,均出身于武林,他們是杰出的民族英雄,在抵御外族入侵,維護國家統(tǒng)一等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從反抗外國和外民族侵略的角度看,中華武術培養(yǎng)和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從國內(nèi)和本民族來看它培養(yǎng)的就是中華民族剛強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當代“自強不息、為國爭光”,除了包括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外,還應具有以下三層含義:首先,習武之人應知法守法、勤奮好學、樂于助人,遵守社會法律與道德秩序,積極維護我國社會安定、民族團結及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正常發(fā)展。其次,在當今大力提倡弘揚我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口號下,我們應對武術中優(yōu)秀、精粹的文化傳統(tǒng)進行發(fā)掘與整理,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起到推波助瀾之功效。第三,在武術對外交流、傳播中弘揚我國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同時力爭在各類國內(nèi)、國際性比賽中爭金奪銀,揚我國威,振我民族之魂。
3.2 培養(yǎng)能夠維護正義、講究誠信的良好社會責任感
武術運動是在嚴格的規(guī)則約束下進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動,應教育學生遵守規(guī)則、遵守紀律、辨別是非、尊重事實,能夠在一定的情況下,表現(xiàn)自己的正義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憎分明的人格精神。武德一貫褒揚的見義勇為、舍生取義即是武林重義輕利的最高體現(xiàn)。有了這種精神,即使慷慨赴死、從容就義,也在所不惜。從《史記·游俠列傳》中的游俠,到近代揭竿而起赴國難的義和團,無一不是如此。他們以自己的社會理想、道德理想、人格理想實踐了自己的精神信仰。武德是以儒家仁學為中心的,由于“信”在儒家思想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因此,“信”在衡量武林人士的道德標準中是很重要的一條標志?!靶攀刂Z言”、“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守信用,重承諾”成為中國武林的傳統(tǒng),“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成為武林俗尚。重義守信是武林人士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主要途徑。它是武功與個人品格的綜合體現(xiàn)。這種行為的本身包含有勝負和抗暴意識,意味著對社會不平的反抗,對邪惡勢力的懲罰,同時,它也包含著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包含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大學生要在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在困難面前不畏艱難,在利益面前舍己為公,在同敵人搏斗時奮不顧身、敢于獻身,面對邪惡敢于伸張正義。另外,大學生應該信守諾言,為人民辦實事。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當代大學生的神圣而又平凡的本色??梢钥闯觯亓x守信對武林人士和大學生都有同樣重要的作用,不論武林人士或者大學生,都應該做到信守諾言維護正義。所以,在加強大學生道德建設時,我們可把中華武德中的重義守信引進并加以正確運用。一方面要教育他們以正義為重,敢維護正義,掃除邪惡。另一方面,要教育他們把“信”作為自己人生道德的一條準則,上至國家、單位,下至朋友、同事,要信守諾言、言行一致。
3.3 培養(yǎng)尊師重道、立身正直的個人優(yōu)秀品質(zhì)
尊師重道在中國武術文化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意義?!白饚煛敝傅氖亲鹁磶煾甸L輩,虛心求教;而“道”的含義有三層:其一,是習武之人自身的涵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其二,是師徒之間傳承的武技、理論;其三,是習武之人要遵循的練功養(yǎng)生之規(guī)律。習武者必須要在提高自身道德涵養(yǎng)的前提下,接受師傅的傳授認真探索練武的規(guī)律,在師傅長輩的指點下循序漸進。武術界各門派的師門規(guī)矩歷來甚嚴,要求凡在本門習武之人,習武之前必先修其門規(guī);當然這些門規(guī)在各門派之間形式上差別很大,但并沒有質(zhì)的差別。在當代,也就是學生對老師要有禮貌,在武術的教學過程中要遵循武術禮節(jié),同時教師與學生要以科學的方法來指導與訓練。尊師重道、重德尚義是武林人士,也是體現(xiàn)武術社會價值的重要方式,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主要途徑,是武功與個人品格的綜合體現(xiàn)。
所謂“立身正直”,是指品格高尚、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正氣凜然,不為權勢所屈,不為利益所動,不為美色所惑。在當今,學武之人應不為利益所誘惑,重利輕義;不為黑惡勢力做幫兇,做出危害社會人民財產(chǎn)安全的事來。尤其在當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就業(yè)壓力,培養(yǎng)學生“立身正直”的品格,這對學生步入社會后的發(fā)展非常重要。
4.1 教師應將武德教育列入教學計劃
全面推進武術教學的基本條件就是將武術技術和武德教育一起抓,開設武德教育課是進行武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武術教師要把武德教育課與技術課擺在同等的位置上。通過武德教育課程,使學生了解中華武德的傳統(tǒng)內(nèi)涵與現(xiàn)代內(nèi)涵,明確習武的真正目的,樹立正確的習武觀念,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并使學生在了解武德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的同時,發(fā)揚尚武崇德的精,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另外,要將學生武德操行按照一定比例的分值列入專項考核標準中,對學生的思想表現(xiàn)、學習、訓練等方面進行評價,給予武德操行評分。
4.2 通過武術教師起表率
由于歷來習武中所形成的崇尚師傅權威和尊嚴的傳統(tǒng),加上武術教學與其它教學相比更具直觀性,所以在武術教學中教師言行的表率作用極為重要。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吧斫讨赜谘越獭保湫g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具備了正派的武德、武風,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否則,教師不僅喪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資格。
4.3 通過武技傳授來滲透
“崇武尚德”是所有習武者必須遵循的準則。所以武德的教育要貫穿于武技教授之中。通過武術基本功和套路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刻苦頑強、永不自滿的品質(zhì)。在散打教學中要鼓勵雙方,勇字當頭,敢字當先,鍛煉學生勇敢無畏的精神。通過讓學生相互“喂手”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引導學生養(yǎng)成講禮守信的良好習慣。
4.4 通過武術禮儀來體現(xiàn)
武德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成套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一些特定的造型等外在動作的形成而加以培養(yǎng)的。這種行為規(guī)范,就是“禮儀”,它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教育作用。為此,在武術教學中應注重加強武禮的傳授和規(guī)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其方法,明確其涵義,還要善于利用師生問候、遞接器械以及輔導、練習、考核等渠道,使學生養(yǎng)成應用武禮的良好習慣,做到動則功夫到家,靜則修養(yǎng)有素,行則彬彬有禮。
4.5 通過德育環(huán)境來暗示
“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暗示教育效果,往往是一些明示性的德育所不能比擬的”。為此,首先要擺正武德教育的位置,把武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中。其次要對武術教學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規(guī)范和標示。比如制定系統(tǒng)的武術教材,嚴格規(guī)定武術習練場地和服裝要求,制定統(tǒng)一的演練禮儀等,進而通過這種強制性的外在約束,在人們心中形成一種“見物思武,見武而明德”的條件反射。另外要注意課堂氣氛的民主,營造精神愉悅的課堂氛圍。最后在教學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種現(xiàn)代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比如利用網(wǎng)絡、多媒體播放相關影片,介紹相關書籍等,指導學生從中吸收有益的東西。
武德作為習武者所應具備的一種美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指導人們共同的武術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規(guī)范,并滲透在習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術發(fā)展的先決條件,是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文武雙全、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新型建設人才的先決條件,也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條件。由于高校學生群體的特性,在武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武德教育,對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具有重大的意義。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要對傳統(tǒng)武德進行價值轉(zhuǎn)換,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武德的灌輸和培養(yǎng),塑造學生完美人格,使之更好的服務于國家與社會。
[1]張繼生.中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王 崗.禮:中國武術文化的內(nèi)核[J].搏擊·武術科學,2008(3).
[3]朱瑞琪.淺談武德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1999(1).
[4]王 靜.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武德的影響[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5(6).
[5]朱漢民.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導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
[6]周 明.重構現(xiàn)代武德內(nèi)涵的必要性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2).
[7]楊中平,張云涯. 加強高校武術專業(yè)學生武德教育的措施[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12).
[8]郭小晶,陳郴良.高校武術教學中武德教育的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8(1).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Morality in College Wushu Teaching
Li ShuangmingZhang Jisheng
(College of P.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100)
Wushu morality is formed in thousands years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Wushu,and practitioners drawed the nutritions and intelligence from Chines excellent traditonal culture,and gradually form the traditonal moral rules.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ontent of Wushu morality,and combin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the study explores the practical ways for developing Wushu morality in college Wushu teaching.
Wushu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Wushu morality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0)03—0063—03
1.李雙銘(1 9 7 8~),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
2.張繼生(1 9 6 9~),男,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