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莉
(山西省太原市國營林場,山西 太原 030000)
油松,松科,松屬,拉丁名: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別名東北黑松,為中國特有樹種,廣泛分布于北方地區(qū),以陜西、山西、河北等山地為其分布中心,是營造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的重要常綠針葉樹種。其材質堅實、耐腐朽、紋理直、抗壓力大,可用于建筑、家具、礦柱、電桿、枕木等。油松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
形態(tài)特征:喬木,高達30m,胸徑約1.8m余;樹冠在壯年期呈塔形或廣卵形,在老年期呈盤狀傘形。樹皮灰棕色,呈鱗片狀開裂,裂縫紅褐色。上枝粗壯,無毛,褐黃色;冬芽圓形,端尖,紅棕色,在頂芽旁常輪生有3~5個側芽,葉兩針1束,桿3針1束,長10 cm~15 cm,樹脂道5~8或更多,邊生;葉鞘宿存。雄球花橙黃色,雌球花綠紫色。當年小球果的種鱗頂端有刺,球果卵形,長4 cm~9 cm,無柄或有極短枘,可宿存枝上達數(shù)年之久;種鱗的鱗背肥厚,橫脊顯著,鱗臍有刺。種子卵形,長6mm~8mm,淡褐色有斑紋;翅長約1 cm,黃白鬼,有褐色條紋。子葉8~12?;ㄆ?~5月。果次年10月成熟。
生態(tài)習性:為陽性樹種,深根性,喜光、抗瘠薄、抗風,在-25℃時仍可正常生長。位居泰山海拔1 400m處的其名景觀樹“望人松”即為油松,終日風吹霧漫,始終生長良好。但怕水澇、鹽堿,在重鈣質的土壤上生長不良。
突出特點:陽性樹種,深根性,抗瘠薄、抗風,在-25℃時仍可正常生長。
園林用途:松樹樹干挺拔蒼勁,四季常春,不畏風雪嚴寒。適于作油松伴生樹枝的有元寶楓、櫟類、樺木、側柏等。木材富含松脂,耐腐,適作建筑、家具、枕木、礦柱、電桿、人造纖維等用材。亦可采松脂供工業(yè)用。
繁育栽培:以種子繁育為主。幼苗生長較慢,一般從第五年起開始生長加速,持續(xù)至30年后,生長速度減緩。油松為深根性樹種,苗木需要多次斷根移植,才有利于根系發(fā)育。
油松不僅是中國北方地區(qū)荒山造林的主要樹種,也是水源涵養(yǎng)、水土保持及四旁綠化的重要樹種,因此需要大量質量高的苗木。
種子應從母樹林和種子園采集。如不能滿足生產(chǎn)所需時,也可在現(xiàn)有林及散生樹木中采種。采種母樹應選擇20~50年生、干形好、健壯、抗性強、病蟲害少的樹木。
油松種子9月下旬~10月成熟,主要標志是球果由深綠色變?yōu)辄S褐色,果鱗微裂,種子呈黑褐色,種仁飽滿。采種過早種子不熟,過遲球果開裂,種子飛散。采回的球果放在通風良好的場地,攤開晾曬,每天翻動1~2次,十多天就能全部脫凈。種子脫出后搓揉脫翅,曬干揚凈,即可貯藏備用。調制得當?shù)膬?yōu)質種子,純度可達95%以上,發(fā)芽率在90%以上。
就地育苗,就地造林成活率高。油松育苗有平地固定苗圃育苗、山地設臨時苗圃育苗和容器育苗3種方法。
應選擇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層深厚、微酸性或中性沙壤土或壤土。油松苗根部有菌根菌,育苗連作效果較好。
育苗圃地應深翻整平,施入基肥,以廄肥、堆肥等有機肥為主,拌入適量過磷酸鈣(每畝15 kg左右),為了預防猝倒病,在施肥的同時,每畝可混硫酸亞鐵5 kg,進行土壤消毒。
油松育苗有床作和壟作兩種。高壟育苗便于側方灌溉,機械化撫育、起苗,通風透光良好,有利于苗木生長,但單位面積產(chǎn)苗量不如床作高。播種季節(jié)春、秋均可,一般以早春播種為好。播前要進行種子消毒催芽處理,通常用0.5%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泡5min~30min或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 h,然后進行催芽處理。催芽方法常用雪藏法或水浸法兩種。
播種方法以條播為主,播幅3 cm~7 cm,條和條的中心距離20 cm左右,一般每畝播種量15 kg~20 kg。在灌足底水的前提下,一般在播種后出苗前不必灌水,也不必覆蓋。發(fā)芽出土后,種殼脫落前要注意防鳥害。油松幼苗性喜密生,因此間苗不要太早,6~7月生長旺盛時期進行為宜。一般每畝1年生苗保存15~20萬株比較合適。油松幼苗耐早、怕淤、怕澇,灌溉要適當控制,要勤松土除草。每次灌溉或暴雨之后要為油松苗扒淤脫“泥褲”。為了防治碎倒病,在苗木出齊后一周開始,每隔7 d~10 d噴一次0.5~1.0%等量式波爾多液或0.5%~1.5%硫酸亞鐵溶液。到7月份苗莖基部半木質化,不見病癥蔓延時停止噴藥。油松苗在一年半或兩年生時出圃。不必經(jīng)過移植,要求苗高15 cm,地徑0.4 cm以上。如果要用兩年半以上大苗造林時,應進行移植培育。
油松山地育苗具有就地育苗、就地造林,成活率高的優(yōu)點,因此,有條件的林場應進行山地育苗。山地育苗技術與平地育苗技術大體相似,只是選地的原則是離造林地近,比較平緩的陰坡和半陰坡中下部、土層肥沃深厚、質地疏松的壤土做苗圃地。切忌選用荒地、山頂、風口、常年不見陽光的死陰坡,以及水土沖刷嚴重的地方。夏秋深翻整地,蓄水保墑。苗床視地形整修成水平梯田或反坡梯田。伏耕深翻,秋季耙耱,施足底肥,“三九”天碾地鎮(zhèn)壓,早春作床并進行土壤消毒,種子處理、播種與平地育苗相同。
在比較干旱的地方,裸根苗造林,時常失敗或成活率不高,采用容器育苗是一種發(fā)展趨勢。容器苗造林的優(yōu)點有:①容器內的土團可保持一定的濕度,使栽后苗木的根系短期內不會干燥;②容器內的土可給造林地帶來菌根菌;③裸根苗由起苗一直到發(fā)出新根為止,會遭受水分虧缺的生長沖擊,而容器苗則沒有這個問題。容器苗可有不同的類型,有的是無壁并且是連同容器一起栽植的,有的是去掉容器而栽植帶土苗木的。最簡單的稱為營養(yǎng)磚和營養(yǎng)缽,都屬于無壁類型。塑料袋和塑料管也是常用的容器。育苗時要選用營養(yǎng)土壤配方,一方面要考慮到對苗木生長有利,另一方面要能夠就地取材,資源豐富,價格便宜。
甘肅省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在油松容器育苗中采用的配方是:森林土95.5%、過磷酸鈣3%、硫酸鉀1%,硫酸亞鐵0.5%;中國林科院林研所采用的配方是:草炭土50%、蛭石30%、珍珠巖20%或松林表土50%、蛭石50%;此外,每立方米加過磷酸鈣2.3 kg、硫酸鉀1.7 kg、硫酸鎂50 g、硫酸錳50 g、高錳酸鉀10 g,硼酸25 g。
塑料大棚育苗技術常與容器育苗一起配套使用。塑料大棚有提前播種日期的作用。在夏天增溫作用強烈,所以要揭去大棚塑料棚膜,以利油松的光合作用和提高幼苗生長量與抗性。
油松造林有植苗和直播兩種方法。
(1)植苗造林的苗齡以2~3年生為最好,成活率高。油松宜在荒山的陰坡、半陰坡、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栽植,干旱山地最好選造喬灌疏林地。造林前要先進行整地,蓄水保墑,改善立地條件。整地方式,干旱山地以反坡梯田、水平階、水平溝、魚鱗坑、穴狀整地等為好,面寬1.5m~2.5m,根據(jù)地形和栽植株行距,每段長度定為5m~10m,上下間水平距離為3m~7m。栽植油松苗一行,株距0.5m~1.5m,植樹點在中部和距外沿1/3處。寬田面可在田面前沿栽植紫穗槐、沙棘等灌木,初期擋風庇蔭,并改良土壤。春、雨、秋三季節(jié)都能進行栽植。春季造林常出現(xiàn)久旱不雨,苗木多枯死,雨天或秋天比較合適栽植。
(2)直播造林只有在降雨多、濕度大、立地條件好的地方才能進行,宜穴播,每穴10~20粒種子,覆土2 cm~3 cm,播后用雜草或樹枝葉覆蓋。鳥、鼠、兔害嚴重的地方直播造林不易成功。
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幼林生長,造林當年必須進行三次松土除草。連續(xù)松土除草撫育5年,以后按不同立地條件,也要隔年進行一次,到8~10年生。
油松與紫穗槐、側柏等混交效果較好。油松與刺槐不能混交,油松林內常見的灌木有胡枝子、沙棘、黃櫨等。油松不能過早修枝。幼齡期喜歡群體生長,8~10年生后,喜光性增大,開始出現(xiàn)自然整枝時,開始修枝,這時選留健壯的優(yōu)勢株,剪除其余植株,并修去選留株最下層的輪生側枝,以后每隔3~5年進行一次修枝撫育,至15~25年生,能做椽材時可進行撫育間伐。
通過對油松的采種育苗及造林技術的試驗,能夠大大提高油松的質量并滿足中國油松的需求量,從而改善并達到中國北方地區(qū)的水源涵養(yǎng)、水土保持及四旁綠化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