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運卓 孫曉光
“炮制”又稱“炮炙”是根據(jù)醫(yī)療、調節(jié)、制劑的要求,對中藥進行各種加工與處理技術。近年來,一些中藥炮制人員在加工炮制過程中,不能嚴格按中藥炮制原理結合臨床需要進行炮制。為了圖簡單,圖經(jīng)濟效益,在炮制過程中,不但沒有達到炮制的目的,提高療效,卻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流失掉,嚴重影響著臨床效果,現(xiàn)將中藥炮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提出如下看法:
中醫(yī)有“逢籽必搗”之說,可是目前配方中的有多少是搗的那?如火麻仁,草蔻,不搗連殼用;肉桂,厚樸,杜仲不刮栓皮;牛膝,丹參不去殘莖;蟬蛻不篩去泥沙等。以上諸法雖簡單易做,卻常被忽視,雜物殘莖,核,泥土等非藥用部分不除去,混在藥物內(nèi),配方時從用量上雖已滿足處方用量要求,但實際上其非藥用部分就占去了藥量的一大半,這樣就很難達到如期效果,嚴重影響了中醫(yī)治療效果。
修制法也稱“凈選”,此法是指在選取藥物的有效成分,除去非藥用部分,灰土砂石等異物,以達到藥物清潔純凈。但目前其法有不少炮制人員已廢除,就連該炒的藥物也生用之,從藥庫領來直接入藥房藥兜斗。
根和根莖類藥物的蘆頭,皮類藥物的粗皮,動物類的頭足翅等部位應除凈。有的雖是一種植物,但由于部位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如麻黃莖發(fā)汗,根止汗,故需分開,蒲黃生用性滑偏與活血行瘀止痛,炒炭后性澀便于止血。
炮制人員在炒炭,清炒時將藥物倒入鍋中,很少翻動,炒出的藥物容易灰化,變色,不能達到醫(yī)用目的。如萊菔子,車前子等用文火,炒扁豆,棗仁等藥用時應先用中火,后轉文火,炒時勤翻動,藥物很少起火星,無須噴水,但有的年輕藥工,將藥物倒入鍋中任其燒。待炒黑時才翻動,認為炒炭就是把藥炒黑。若藥物燃燒則倒水滅之,須不知炒炭淋水太多影響藥效,因為藥物高溫炒后,一經(jīng)噴水,其有效成分即溶解,隨水分蒸發(fā),影響藥效。
知母:本品苦寒可滑利,瀉火之力較強。能清肺,涼胃,瀉腎火及潤腸通便。用于腎經(jīng)引藥下行則增強滋陰降火的功效時就需要用鹽炙。厚樸:本品生用較為峻烈,其味辛辣,對咽喉有刺激性,因需要用姜炙,姜炙可消除對咽喉的刺激性,并能增強寬中和胃的功效。
生物堿一般都不溶于水,或難溶于水,而溶于有機溶劑,如乙醚,氯仿,乙醇等,若于酸作用生成鹽后則易溶于水,為加強生物堿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有更多的有效成分溶出,故中藥炮制選用醋做輔料,如醋炒元胡,香附等。
含甙類藥材常常同時存在著分解此種甙的酶,這種酶能將甙分解成糖和甙元減弱或失去藥理作用,通過炮制破壞酶等,如黃芩遇冷水變綠是酶解作用使有效成分降低,故黃芩用熱水或蒸好,含甙類多溶于水遇酸常被分解,故少泡多潤選用輔料多用酒和蜜,避免用醋。
含揮發(fā)油類藥材經(jīng)過加熱炮制后,可使揮發(fā)油顯著減少,其變化如下炒炭減少 80%,炒焦減少 40%,煨或土炒減少 20%,加各種輔料炒減少 10%,因此炮制此種藥材不宜高溫處理,應當用水處理,時間不宜過久,多用淋,潤或搶水洗以免香氣溢失,若含揮發(fā)油過多,服后易引起對胃腸道的刺激,產(chǎn)生腹瀉等,可通過適當?shù)奶幚沓]發(fā)油,如米泔水制蒼術,煨豆蔻等。
含樹脂類主要通過炮制可以:1除去芳香油和樹脂以緩和其藥性減少刺激,2炮制后可增強療效。
油脂常有潤腸致瀉的作用以防止過猛而損害身體,而醫(yī)療不需要其潤瀉作用時就宜采取制霜法如巴豆去油。
鞣質是一類復雜的分類化合物,炮制對鞣質的影響,因藥材而異,有的炮制后鞣質被破壞,有的破壞不大,如酒大黃,蒽甙的含量減少,而鞣質的含量變化不大,因此對此類藥材炮制,根據(jù)臨床藥理和理化實驗而進行合理炮制。
此類藥以礦物,貝甲,化石較多,為除去雜質,以適用臨床需要提高療效,常將藥材煅透后再用醋淬,這能使有效成分生成醋酸鹽,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有的研成極細的末便于服用,又能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中藥的加工炮制與現(xiàn)代科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只要加工炮制得當,就能發(fā)揮出藥物的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