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德國功能翻譯理論誤讀誤用的反思

2010-08-15 00:53李廣榮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0年1期
關(guān)鍵詞:萊斯目的論學派

李廣榮

(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揚州225002)

一、引言

在流派紛呈的當今譯學界,德國的功能主義學派無疑擔當著無可替代的角色,其地位堪比以韓禮德功能語言學為基礎(chǔ)的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斯內(nèi)爾 -霍恩比(Snell-Hornby,2006:56)認為,德國功能主義是翻譯研究文化轉(zhuǎn)向的首要動因是推動翻譯研究成功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主要力量。根茨勒(Gentzler,2004:70)在評價德國功能主義時說:“過去二十年翻譯理論研究出現(xiàn)了兩個極其重要的轉(zhuǎn)變:一是以原文文本為導向的理論研究轉(zhuǎn)變?yōu)橐宰g文文本為導向的理論研究;二是翻譯培訓模式既考慮語言因素的影響,又考慮文化因素的作用,德國功能主義學派是這兩個領(lǐng)域的先驅(qū)。”(Gentzler,2004:70)功能學派為譯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為譯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德國功能學派在本世紀初引入國內(nèi)后被用于解釋各種翻譯現(xiàn)象,指導各類翻譯實踐,成績顯著,但同時新問題也隨之產(chǎn)生。何慶機(2007:16)分析了功能主義應用研究的兩大問題:“一類是有名無實,即掛功能派理論之名,卻沒有或幾乎沒有應用分析;二是新瓶裝舊酒。這類文章往往會套用功能派理論作一些分析,但大量的內(nèi)容還是傳統(tǒng)的語言層面的分析?!睂嵺`的失誤大多源于思想認識的混亂,國內(nèi)對功能主義的認識仍然存在誤解和偏差。例如,王東風(2007:8)認為:“德國功能觀追求語篇類型的目的性,瞄準的是語篇的接受效果,可為意譯或改寫提供理論上的支持。”事實上,功能主義不僅僅是“追求語篇類型的目的性”,更重要的是追求交際的目的性或者翻譯的目的性;也不僅僅是“為意譯或改寫提供理論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為各種類型的翻譯和翻譯策略提供理論依據(jù)。認為功能主義是一種改寫理論是譯學界普遍存在的誤解,因此諾德(Nord,2001:121)反復強調(diào):“以目的為導向通常并非指要適應目的語的情景要求。(Purpose-orientation does notgenerallymean adaptation to target situation standards.)”她還指出:“功能主義使得用同一種理論模式解釋紀錄式翻譯和工具式翻譯提供了可能,當然,其中包括任何形式的等值翻譯。(The functional approach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one and the same theoretical model to account for both documentaryand instrumental forms of translation,including of course,any form of equivalent translation.)”(ibid.:124)國內(nèi)了解德國功能學派主要是通過諾德的著作《目的性行為——析功能翻譯理論》。這本著作視德國功能學派為一個整體,注重闡述各種功能觀點之間的聯(lián)系,對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論及較少,這給我們?nèi)嬲_認識功能學派帶來不少麻煩。例如,國內(nèi)研究功能學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中曾有這樣一段分析:“諾德稱贊萊斯的文本類型理論頗具里程碑意義?!鶕?jù)萊斯的文本類型論,翻譯的功能優(yōu)先于對等的標準。翻譯批評家不再依賴對原文特征的分析,而是要根據(jù)翻譯的環(huán)境來判斷譯文是否具有特定功能?!?張美芳,2006:71)這里犯了一個實質(zhì)性的錯誤,混淆了萊斯翻譯批評理論的兩個不同方面:文本類型理論和改寫理論。諾德稱贊的不是文本類型理論,而是她的翻譯批評理論:“Her book(Possibilities and Limitsof Translation Criticism)may be regard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cholarly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in German.”(Nord,2001:9)翻譯的功能優(yōu)先于對等的標準所根據(jù)的不是文本類型論而是她的改寫理論。諾德 (ibid.)說:“Reiss excludes these cases from the area of‘translation proper'and suggests they be referred to as‘transfer'.In such situations the functional perspective takes precedence over the normal standards of equivalence.”在論述目的論和翻譯行為理論的關(guān)系時,這本專著指出:“弗米爾既受到萊斯的理論的影響,也受到霍斯 -曼特瑞的翻譯行為理論的影響?!?張美芳,2006:84)但“目的論先于翻譯行為理論問世(Skopos theory p redates Holz-Manttari's theory of translationalaction)”(Munday,2001:79),那么這個結(jié)論在邏輯上就值得懷疑了。因此,有必要對功能主義的歷史沿革進行梳理,縷清其發(fā)展脈絡(luò),弄清各種功能理念在理論上的貢獻以及存在的問題,了解功能主義的倡導者們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的,以提高應用研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中國譯學體系的建立才剛起步,德國功能主義的成功經(jīng)驗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借鑒作用。本文把德國功能主義的歷史流變分為三個時期:萌芽期、確立期和完善期,依據(jù)劉宓慶的翻譯理論層次三分法對這三個時期的翻譯觀念進行價值評估。劉宓慶(2005:3)把翻譯理論分為三個層次:方法論、對策論和認識論。方法論研究翻譯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翻譯技巧;對策論研究如何從宏觀上引導、規(guī)管翻譯行為,使之符合科學規(guī)律以及相對的規(guī)范,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翻譯策略;認識論是從廣泛的經(jīng)驗富集中獲得的卓識與洞見,是一種高視角、整體性透視,也就是對翻譯性質(zhì)的把握。在分析德國功能學派發(fā)展過程中的承接關(guān)系及理論體系完善途徑的基礎(chǔ)上,本文認為一個學科體系的建立依賴于對傳統(tǒng)的繼承和在社會科學新成果的支撐下對傳統(tǒng)的突破。

二、功能理念的萌芽

如果說功能主義理論的實質(zhì)是把文本類型和譯文功能與翻譯方法相聯(lián)系,在德國最早提出翻譯類型決定翻譯方法的就是施萊爾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他在 1813年的《論翻譯的不同方法》中把翻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簡單解釋(simple interpretation),指口頭翻譯及日常事務的翻譯,這種類型的翻譯比較簡單,通常采用機械的方法;第二類是真正翻譯(genuine translation),指學術(shù)著作、科學文獻和文藝作品的翻譯(Schleiermacher,2004:144-166)。真正翻譯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翻譯學術(shù)著作和科學文獻用的釋義法(paraphrase),另一類是翻譯文藝作品的模仿法。釋義法試圖用機械的方式克服語言之間的不相容性,它視兩種語言成分為機械的符號,可以通過增詞和減詞獲得相同的意義。模仿法是承認語言之間的不相容性,認為譯文不可能和原文一一對應,只有在整體效果上力求和原文接近。1968年,德國萊比錫學派的凱德(Otto Kade)出版了專著《翻譯中的偶然性和規(guī)律性》。他根據(jù)文本成分劃定文本特點(Snell-Hornby,2006:29),認為文本包括內(nèi)容和表達兩部分,內(nèi)容分為知識內(nèi)容和情感內(nèi)容,表達即形式。在被凱德稱為實用翻譯的非文學翻譯中,知識內(nèi)容比情感內(nèi)容重要,而在宣傳和廣告翻譯中,情感內(nèi)容則起決定作用。在文學翻譯中表達形式最重要。凱德由此得出結(jié)論:“不存在一個對這三種文本都同樣適用的翻譯模式,因為它們的性質(zhì)大相徑庭?!?Reiss,2004:21)這是萊斯翻譯文本類型的先聲。上述兩位學者的翻譯理念對德國功能學派均有開拓之功。雖然他們沒有提出功能和文本類型這樣的概念,但他們的思想理念和功能主義一脈相承,即文本類型不同,翻譯方法也不同。施萊爾馬赫和凱德的翻譯理念是德國功能主義學派的雛形。

這兩位學者的翻譯理念烙有時代的印記,都受到所處時代的局限。施萊爾馬赫身處 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當時德國文化上的首要任務是創(chuàng)立自己的語言。文學翻譯和科學著作翻譯具有極高的地位,因為它們可以豐富德語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方式,非文學翻譯等而下之也就不足為怪了。從今天的視角來看,施萊爾馬赫的分類不免有失偏頗。在全球商業(yè)經(jīng)濟一體化的今天,商務翻譯和口譯如果不是比文學翻譯更重要的話,至少也是同等重要。凱德的文本分類缺少理論基礎(chǔ),對實用文本的分析過于詳盡,而對文學文本卻一筆代過。如果從翻譯理論的三個層次來看,這兩位功能主義先驅(qū)的翻譯觀點都還停留在經(jīng)驗的層面,大致對應翻譯理論中的對策論,既沒有對翻譯本質(zhì)的認識,使自己的觀點升華為系統(tǒng)的理論思想,也沒有方法論上的具體操作步驟和分析。完善和發(fā)展他們翻譯理念,使之成為系統(tǒng)理論的重任就落在功能主義學派的第一代學人身上。

三、功能學派的確立

萊斯、弗米爾和霍斯 -曼特瑞被認為是德國功能學派的第一代代表。萊斯是其中承前啟后的人物,她奠定了德國功能學派的基礎(chǔ)。作為功能學派的奠基人,她的貢獻集中體現(xiàn)在1971年出版的《翻譯批評——潛力與制約》上。首先,她繼承和發(fā)展了前輩對文本類型的劃分,提出了和翻譯相關(guān)的文本類型學理論,使得文本類型的研究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其次,她第一次提出了和譯文功能相關(guān)的改寫理論,即如果翻譯中出現(xiàn)譯文功能和原文功能不相一致的情況,應該以譯文功能為依歸。這兩種理論是德國功能學派的兩大支柱。文本類型學理論在德國功能學派第二代人物身上得到進一步完善,改寫理論也被演化為目的論。

在認識論上,萊斯(ibid.)認為:“翻譯的目的是把原文文本沒有縮減沒有擴展地轉(zhuǎn)移到(transfer)第二種語言中,用譯語中的對應文本表示原文文本?!痹谶@種情況下,文本種類決定翻譯方法,它是左右譯者選擇恰當翻譯方法的主要因素,這也使得對譯文文本進行客觀評價成為可能。但有時文本種類起不了應有的作用,此時翻譯一般是為了某個特殊功能。如果特殊功能和文本主題有關(guān),翻譯目的和原文目的就可能不是一回事;如果特殊功能和人有關(guān),譯文所指向的讀者就可能和原文不同。此時決定翻譯方法的就不再是文本種類,而是譯文的特殊功能。

在對策論上,通常首先要確定原文的文本種類。在翻譯研究史上,文本種類和翻譯方法之間的關(guān)系一直受到關(guān)注。萊斯認為,傳統(tǒng)的分類方法既不系統(tǒng)又缺乏理論依據(jù),因而提出文本類型學的主張。她以布勒的功能語言學為理論框架,提出了著名的文本類型四分法,即內(nèi)容突出型文本(content-focused texts)、形式突出型文本(form-focused texts)、感染突出型文本(appeal-focused texts)和視聽媒介文本(audio-medial texts)。萊斯(Reiss,2004:124)為這四種文本提出了相應的翻譯方法,稱為文本導向型(text-oriented)方法。翻譯內(nèi)容突出型文本時,應保持原文內(nèi)容不變,譯文的形式以譯語語言的習慣用法為導向。翻譯形式突出型文本時,譯者不能機械地復制原文的語言形式,而要在領(lǐng)會原文形式功能的基礎(chǔ)上,在譯文中尋求相似(analogous)的表達方法,以產(chǎn)生相同的印象。在翻譯感染突出型文本時,譯文是否和原文取得相同的效果是譯者關(guān)注的焦點,譯文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可以和原文有所出入。視聽媒介文本與其他三種類型的文本不同,它是語言、圖像、視聽媒體等因素高度集合的產(chǎn)物,翻譯這類文本時有特殊要求,主要看在綜合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的基礎(chǔ)上譯文效果是否和原文相匹配。在運用文本導向型方法時,譯者要考慮文本類型、語言因素和非語言(extra-linguistic)因素等。

如果翻譯是為了某個特殊功能,決定翻譯方法的不再是文本類型及相關(guān)的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而是翻譯的具體功能。由具體功能決定的翻譯方法萊斯稱為目的導向型 (goaloriented)方法(ibid.)。她認為,用目的導向型方法翻譯出來的譯文不應該被稱為翻譯,而是改寫(adaptation)(ibid.:90)。改寫時所要考慮的是功能范疇 (functional category)的因素。譯文功能多種多樣,改寫形式也不盡相同。萊斯列舉了簡介和概要、粗略翻譯、學校和學習版本、不同版本的《圣經(jīng)》翻譯、文學作品的變形、字字對譯、學術(shù)型翻譯等改寫形式。

萊斯的主要貢獻是在翻譯理論的認識論方面。她深化和拓展了人們對翻譯本質(zhì)的認識,從理論上闡明了文本類型和翻譯策略的關(guān)系。她還把一直被忽視的一個翻譯現(xiàn)象納入自己的解釋框架,即特殊目的所導致的譯文與原文不對應的翻譯現(xiàn)象。這對后來的目的論及相關(guān)的理論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萊斯的翻譯思想“使得翻譯理論不再停留在較低的字詞層面,甚至也不再停留在字詞所產(chǎn)生的效果,而是把交際的目的作為考量的重點”(Munday,2001:76)。

但萊斯的理論在方法論和對策論上仍有不少缺陷。在對策論上,諾德在她的文本類型分類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寒暄功能文本(phatic function)(Snell-Hornby,2006:30)。斯內(nèi)爾 -霍恩比批評萊斯的文本類型分類過于涇渭分明,不符合復雜的翻譯現(xiàn)實。她在借用完型心理學和原型文本類型分類學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翻譯綜合法的新理論。在方法論上,萊斯只是在宏觀上指出針對不同文本要注意的事項,并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操作方法。后來曼迪(Munday,2001:74)將她的翻譯方法歸結(jié)為內(nèi)容突出型文本用樸素的散文體方法(plain prose),形式突出型文本用識別方法(identifying method),感染突出型文本用編譯方法(adaptive method),但依然不甚明了。這些問題都將在第二代功能學派人物身上得到完善。后來萊斯把她的文本類型學作為目的論的一個特例融入到她和弗米爾合著的《普通翻譯學基礎(chǔ)》里,這顯示了她翻譯思想的根本轉(zhuǎn)變,標志著她的文本功能等值理念開始從中心走向邊緣,而原來為某個特殊目的而進行的改寫理論卻從邊緣進入中心,這也是那個時代翻譯研究范式轉(zhuǎn)變的開始。

弗米爾和萊斯合著的《普通翻譯學基礎(chǔ)》被認為是目的論的宣言(Snell-Hornby,2006:52)。從淵源上看,目的論是對萊斯改寫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弗米爾以社會行為理論為支撐,使得翻譯中的改寫合法化和系統(tǒng)化。他認為,翻譯是把交際中使用的語言和非語言符號從一種語言轉(zhuǎn)換為另一種語言,是人類行為的一種。根據(jù)行為理論,弗米爾將人類行為定義為在某一具體場合下發(fā)生的有意圖、有目的的舉動,它既是場合的一部分,又改變場合(Nord,2001:12)。任何行為都有目的或目標,而翻譯行為的目的用專業(yè)術(shù)語 Skopos表示,這種翻譯理論也稱目的論。目的論首先關(guān)注翻譯目的,認為它決定翻譯策略和方法,能否完成交際目的是衡量譯文好壞的標準,而不是傳統(tǒng)譯論中的等值。

在對策論上,翻譯的首要任務是決定翻譯目的。弗米爾認為,翻譯委托書(translation commission)會提供關(guān)于翻譯目的的信息。翻譯委托書規(guī)定需要什么樣的翻譯,這是翻譯發(fā)起人或譯者決定翻譯目的的依據(jù)。翻譯目的有時需要經(jīng)過翻譯發(fā)起人和譯者協(xié)商后方能獲得。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在譯文沒有特殊目的的情況下,譯者可以從翻譯情境中推斷出翻譯目的。通常譯文的接受者是決定翻譯目的的最主要因素。他們關(guān)于世界的認識有著特定的文化特色,有自己對翻譯的期待和需求。譯者應該以這種期待和需求作為翻譯的指南。在確定翻譯目的后,翻譯操作中必須遵守連貫原則(coherence rule)和忠實原則(fidelity rule)。連貫原則規(guī)定,根據(jù)接受者的背景知識和交際情景,譯文文本應該充分連貫,讓他們心領(lǐng)神會。忠實原則涉及譯文和原文的關(guān)系,含義比較模糊,只是說在確定翻譯目的和滿足連貫原則的情況下,譯文和原文必須保持某種關(guān)系。

在方法論上,弗米爾和萊斯列舉了實現(xiàn)翻譯目的的五種翻譯方法:一是字字對譯,這種方法只是復制單詞的線性序列,不考慮目的語的任何規(guī)則,過去的《圣經(jīng)》翻譯就采用這種方法;二是語法翻譯,這種方法遵守目的語的句法規(guī)則,語義清楚,但只在句子層面操作,不考慮語境,常用于在外語學習課堂檢查學生的詞匯和語法知識;三是紀錄式翻譯或?qū)W者型翻譯,這種方法把文本作為一個整體,譯文以原文文本為導向;四是交際式翻譯或工具式翻譯,它以目的語文化為導向,使用目的語文化的常規(guī)和習慣用法,原文文本和目的語文本的功能保持不變;五是改寫,它以原文文本為原始材料,服務于某一具體目的(Snell-Hornby,2006:20)。至此目的論在認識論、對策論和方法論三個層面構(gòu)建了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

和目的論一樣,霍斯 -曼特瑞的翻譯行為理論也是以行為理論和交際理論為基礎(chǔ),兩者有許多共同點,但“他們都聲稱他們的理論是各自獨立發(fā)展起來的”(ibid.:55)?;羲?-曼特瑞視翻譯為“為實現(xiàn)某一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復雜行動,其目的是由專家創(chuàng)建一個信息轉(zhuǎn)換器,以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來傳遞信息”(Nord,2001:13)。她認為,翻譯行為是其他行為系統(tǒng)的一部分,并受自身以外因素的影響。霍斯 -曼特瑞的理論強調(diào)翻譯行為參與者之間的互動合作關(guān)系,包括用戶、翻譯行為發(fā)起者以及為翻譯產(chǎn)品負責的譯者。判斷翻譯產(chǎn)品好壞的標準是看它有沒有完成預設(shè)的功能。

在對策論上,翻譯行為理論強調(diào)譯文文本必須實現(xiàn)接受者的交際目的,這一點與目的論殊途同歸。在方法論上,斯內(nèi)爾 -霍恩比(Snell-Hornby,2006:57)認為,翻譯行為由客戶委托任務開始,客戶提供源語材料和包括目的語文本及其用途信息在內(nèi)的合同,接著制定出該翻譯項目的過程,并且對翻譯產(chǎn)品作出規(guī)定,在分析源語文本和更多背景材料的基礎(chǔ)上生產(chǎn)出文本,然后和客戶或該領(lǐng)域的專家核對,看是否有需要修正之處,并且向他們解釋作出每一個翻譯決策的理由,最后由譯者承擔最終產(chǎn)品的所有責任。因為翻譯行為理論注重翻譯作為社會行為的方方面面,而每一個行為的方式千差萬別,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模式,并且都受到各自社會文化背景的制約,所以,翻譯行為理論只能提供一個大致的操作過程,而不可能為每一次行為都作出詳細的描寫和規(guī)定。這是翻譯行為理論的特點,也是它的缺陷,不少學者都對翻譯行為理論作出過較高評價。曼迪(Munday,2001:78)認為:“霍斯 -曼特瑞著作的價值是把翻譯(至少是非文學的職業(yè)翻譯)置于社會文化背景之中,其中包括譯者和發(fā)起者之間的交際互動?!绷_賓遜(Robinson,1991:128-129)更是對霍斯 -曼特瑞的理論褒獎有嘉,認為她為我們提供了差不多是最全面的翻譯全景圖,拉開了把翻譯比作情景戲劇活動的序幕。

因為目的論和翻譯行為理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一些思想和方法上的缺陷也為它們所共有,只是程度上稍有差異。曼迪(Munday,2001)、斯卡夫娜(Schaffner,2004)、諾德(Nord,2001)等學者都對目的論的批評言論進行過綜述。我們可以從翻譯理論的三個層面上對這些言論進行歸納。在認識論上,有人認為并非所有翻譯都有目的,即便有也是千差萬別,不能把所有為了某些目的對原文進行的改寫都稱為翻譯,應該在翻譯和改寫之間劃出界限。在對策論上,目的論視翻譯為為目的語讀者提供有關(guān)原文所提供信息的行為,目的是提取相關(guān)信息的唯一標準,而忠實原則又語焉不詳,因此,有些時候某些譯文雖然很好地實現(xiàn)了預期的目的,但在其他方面卻未必盡如人意,特別是在語義和文體方面。所以,有人認為目的論的方法不適用于文學翻譯。在方法論上,目的論把原文看作是翻譯任務(commission)所提供信息的一部分,不太關(guān)注原文的語言分析,也不太關(guān)注譯文的語言對應分析。離開語言談翻譯的可操作性和規(guī)范性不強。功能學派第二代代表人物諾德的貢獻主要是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使得該學派的理論進一步得到完善。

四、功能學派的完善

諾德整合了語篇類型學和目的論的合理成分,集德國功能學派的大成。她的功能理論克服了語篇類型學片面的客觀性和翻譯行為理論的極端主觀性,使得功能理論得到很大程度的優(yōu)化。在認識論上,語篇類型學主張翻譯策略完全取決于原文文本類型,這樣就排除了譯者的主體性和社會文化因素對翻譯策略的影響,而翻譯行為理論卻賦予翻譯行為的參與者左右翻譯行為的絕對權(quán)力。針對這兩種傾向,諾德認為,決定翻譯策略的與其說是原文文本類型,不如說是譯文的預設(shè)功能。她還認為,盡管譯文功能是決定翻譯策略的關(guān)鍵因素,但原文文本和譯文文本之間還是應該有某種關(guān)系,至于具體是什么關(guān)系則取決于翻譯目的。這個主張既有萊斯改寫理論的影子,又有弗米爾目的論的痕跡。這樣就提高了原文文本在翻譯過程中的地位,分析原文功能和譯文功能的異同可以判斷原文中的哪些功能應該保留在譯文中及采用什么方法保留等。在此理論認識的基礎(chǔ)上諾德提出了她的翻譯類型學理論。

既然翻譯策略取決于譯文功能,在翻譯過程中首先就要確定譯文功能。它一般包含在翻譯發(fā)起者所提供的翻譯綱要(translation brief)中,可歸納為兩種基本功能:一是元語功能,即譯文用來說明原文文本的特點;二是求同功能,即譯文力求在某種程度上和原文文本的功能保持一致。這兩種譯文功能是基于譯語文本和接受者之間的關(guān)系及譯語文本和相對應的源語文本之間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的。這兩種關(guān)系決定翻譯過程,進而生成某種功能的文本??晒┳g者選擇的翻譯過程有兩類:一是紀錄式翻譯,二是工具式翻譯。紀錄式翻譯產(chǎn)生元語功能文本,可側(cè)重反應原文文本的某個方面,產(chǎn)生元語功能的不同變體,譯文和原文也就呈現(xiàn)出不同的關(guān)系,具體的方法有字字對譯(interlineal translation)、直 譯 (literal translation)、學 術(shù)型翻譯(learned translation)和異化翻譯 (exoticizing translation)。如果翻譯目的是通過譯文反映另一種語言的結(jié)構(gòu)特點,譯文的功能就是元語功能,采用的方法是紀錄式翻譯。具體表現(xiàn)為能體現(xiàn)源語語言系統(tǒng)的詞素、詞匯、句法特征的字字對譯。如果譯文是為研究古代重要文本提供材料,一般采用學術(shù)型翻譯,這種方法緊貼原文,必要時附以注釋,幫助讀者了解源語文化和語言上的特征。工具式翻譯對應于求同功能,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求同功能的三種變體。采用這種方法時,除了翻譯目的以外,原文文本功能是決定翻譯方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譯文功能和原文功能完全相同,工具式翻譯就表現(xiàn)為同功能翻譯法(equifunctional translation),這種方法主要用來翻譯實用文本。如果譯文功能和原文功能部分相同,工具式翻譯就表現(xiàn)為異功能翻譯法,此時原文扮演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譯者從中提取能夠完成翻譯功能的有用信息。如果譯文志在取得和原文同樣的效果,工具式翻譯就表現(xiàn)為同類翻譯法(homologous translation),譯者采用和原文體裁相同的形式進行翻譯,譯文必須遵從譯語文體的常規(guī),如用漢語格律體詩翻譯英語的十四行詩。

在認識論上,諾德還把倫理學的概念引入功能理論,以修正目的論和翻譯行為理論對翻譯性質(zhì)認識的不足和操作上的偏激,這把翻譯理論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領(lǐng)域,即翻譯倫理學研究。目的論和翻譯行為理論都主張翻譯目的決定翻譯過程,翻譯目的的極端主觀性就會扭曲原文文本,進而扭曲翻譯本身。因此,諾德認為,只有在翻譯目的和原文作者的交際目的并行不悖的情況下,這個主張才能成立,否則就成了目的決定手段。她提出了功能加忠誠的原則,以規(guī)范目的的合理性。功能和忠誠是兩個平行的原則,權(quán)重一樣。忠誠有兩層含義:一是每個語言文化都有自己對翻譯的認識和期待,譯者應該在翻譯中滿足這種期待和要求,否則就應該加以說明;二是譯文目的應該和原文作者的意圖相協(xié)調(diào)(Nord,2001:126-127)。

盡管諾德把功能學派的理論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但依然遺留下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如工具式翻譯的具體方法不甚明了,可操作性不強。忠誠理論雖然對翻譯行為中的主觀性有所限制,但在實際操作中“要同時忠誠于委托人、原文作者、和讀者三方并不容易做到”(張美芳,2006:91)。事實上,諾德在舉例說明該原則時的前后矛盾之處(Nord,2001:126-127)也證實了這一點。

五、結(jié)語

作為一個學術(shù)傳統(tǒng),德國功能學派經(jīng)歷了較長時間的演化與發(fā)展和許多人的薪盡火傳,這里論及的只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又為它注入新的學術(shù)因子,使得這個傳統(tǒng)生機不斷。萊斯在前輩文本分類的基礎(chǔ)上把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融入到翻譯研究之中,使得翻譯研究規(guī)范化和系統(tǒng)化。她注意到語言外因素對翻譯的制約作用,為未來的翻譯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弗米爾發(fā)展了老師萊斯的理論研究,將行為理論用于翻譯研究,提出目的論的思想,使得語言外因素對翻譯制約作用的研究進入有序狀態(tài)。諾德整合和優(yōu)化了在她之前的功能理論,使得功能理論的系統(tǒng)性和實用性都得到進一步加強,并且把翻譯研究推向道德倫理層面。我們在借鑒和應用功能理論時應該對它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既要了解各種思想觀點之間的聯(lián)系,更要了解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否則就會斷章取義,失之偏頗。德國功能學派傳統(tǒng)的建立對中國譯學理論的創(chuàng)建也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我們應該尊重和發(fā)揚自己的譯學傳統(tǒng)。翻譯是每個語言文化所特有的概念,會因國家和歷史的不同而不同。翻譯研究也應該如此,因為它不能離開和獨特的語言文化相聯(lián)系的翻譯現(xiàn)象而存在。

*本文承蒙郭建中教授審閱,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1]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4.

[2]Lefevere,André(ed.).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Sourcebook[C].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4.

[3]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and Applications[M].London:Routledge,2001.

[4]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Erroll F.Rhodes(tran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6]Robinson,Douglas.The Translator's Turn[M].Baltimore: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1.

[7]Schaffner,Chrittina.Criticism of Skopos Theory[A].In Monal Baker(ed.)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Z].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8]Schleiermacher,Friedrich.On the DifferentMethodsof Translating[A].In AndréLefevere(ed.)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book[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9]Snell-Hornby,Mary.The Turnsof Translation Studies[M].Amsterdam:John Benjam 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6.

[10]何慶機.國內(nèi)功能派翻譯理論研究評述[J].上海翻譯,2007,(4).

[11]劉宓慶.中西翻譯思想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12]王東風.功能語言學與后解構(gòu)主義時代的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7,(3).

[13]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萊斯目的論學派
先上馬,后加鞭——中國戲曲的演化路徑與“前海學派”的深度闡釋
翻譯目的論下江蘇菜系英譯研究
目的論視角下的宜興特產(chǎn)翻譯實踐研究
對“京都學派”元雜劇曲詞評點的詮釋
創(chuàng)建梵凈山學派 培育梵凈山學
新疆外宣英譯特色探究——以目的論為視角
試析子思學派的“誠敬”論
目的論視角下的影視劇字幕翻譯研究
Nothing,你能在海上漂幾天?
大冶市| 宜兰县| 晋宁县| 阜新| 辛集市| 衢州市| 通海县| 孙吴县| 疏勒县| 洛宁县| 白水县| 绥中县| 贺州市| 日喀则市| 文化| 桑植县| 眉山市| 左贡县| 韩城市| 邛崃市| 齐河县| 青冈县| 新昌县| 两当县| 凤庆县| 成武县| 乐至县| 中牟县| 绥芬河市| 鄂托克前旗| 句容市| 台山市| 康保县| 湘阴县| 珲春市| 江城| 怀柔区| 河曲县| 托克托县| 淳安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