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萍
(甘肅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20)
中藥應用的臨床護理體會
何 萍
(甘肅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20)
中藥;臨床護理;體會
中藥的應用是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的,其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特點??诜兴幨侵嗅t(yī)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須掌握用藥劑量,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做好辨證施護,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本文對中藥應用的臨床護理的體會予以總結,以期與同仁共饗。
“四氣”是中藥的藥性,即寒、熱、溫、涼四種。祖國醫(yī)學的精髓在于辨證施護,而中醫(yī)護理的關鍵也是辨證施護,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好藥物的性能與禁忌。其中溫與熱、寒與涼均有其共同性和差異性,對人體均有不同的作用和副作用。如臨床上用的清熱藥,藥性屬寒涼,其功效是清熱、瀉火解毒,用于治療高熱等,但用藥過量,則易傷陽氣,損耗津液,導致脾失健運,易引起腹瀉及食欲不振等。而溫熱藥具有溫陽救逆,發(fā)散風寒,健脾醒胃,散寒止痛等功效,但該類藥物性熱且燥,易傷陽化火,傷耗津液,如藥量過大且長期服用,可出現(xiàn)咽痛、便秘等陰虛癥狀。如虛寒型泄瀉患者,給予附子理中湯加減治療,此方中有附子,用藥一周后患者出現(xiàn)了便秘和咽喉疼痛等癥狀,患者認為泄瀉未愈又添新疾。通過了解病情,向患者做了解釋,使之了解可能是藥性太燥引起,不必擔心,經(jīng)調整方藥,癥狀消失。由此可見,掌握藥性對臨床觀察病情、判斷疾病的轉歸和預后很有幫助,否則會給患者帶來不應有的痛苦。
中藥的“五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不同的藥味有不同的作用,雖方劑由單味藥物組成,但湯劑的味道還是由方中的主要藥物而定。臨床用藥常隨證加減,故湯劑的味道亦隨之改變。筆者在臨床護理中發(fā)現(xiàn)患者對味道的改變十分敏感,味道的改變往往會使患者產(chǎn)生錯覺和疑問。如有一位急性淋癥患者,經(jīng)辨證其證型屬熱淋,于是給予八正散加減,因方中苦寒之藥較多,故湯劑的味道非常苦,患者服用幾天后,病情好轉,又給予其六味地黃湯加減,方中藥味較甘甜,當患者服藥時發(fā)現(xiàn)藥味改變,以為服錯了藥,但護理人員立即給患者做了解釋,解除了患者的顧慮,使之能夠安心服藥。由此說明,掌握藥性、藥味對臨床護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服藥的溫度也是中藥服藥過程中應注意的一項內(nèi)容。服藥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藥湯劑的藥液溫度或用于服藥的酒等的溫度,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常用于寒證或真熱假寒證。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服藥的水等放溫后再服用,一般湯劑均采用溫服。冷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熱證或真寒假熱證。
服藥劑量在中藥的服藥過程中也是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雖用藥劑量一般由醫(yī)生確定,但護理人員也應掌握和了解,以便在患者服用錯誤時給予及時指正。除了認真學習服藥劑量外,還應做好服藥護理。
(1)囑患者服藥后應注意休息,并觀察其有無不良反應,尤其是服用烈性或有毒性的藥物后,更要嚴密觀察和記錄。
(2)觀察服藥效果和反應。如服解表藥后,應給患者喝些粥或熱飲,以助藥物發(fā)揮作用。若冬季感冒還需稍蓋衣被,讓其出汗。服涌吐藥后要觀察患者嘔吐物的性質、量和嘔吐次數(shù)。服瀉下藥后應觀察患者的瀉下次數(shù),大便性質、量等。服排石湯后要觀察患者二便的情況,檢查有無結石排出。在患者服用逐水或劇毒藥時,應事先向患者及其家屬交代注意事項和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服藥后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3)注意食物對藥效的影響。中醫(yī)歷來有“藥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藥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和“五味”。同時某些食物本身既可食用,又可當藥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藥、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蜂蜜等。雖然食性和藥性有共同的性味,食性與藥性相順應時,食物能增強藥物的作用,但食性與藥性相反時,食物便會降低藥物的作用。如熱證患者用寒藥治療的同時,食物應選用寒涼之品,以順應病證和藥物的藥性。同樣,寒證患者使用熱藥治療時也應食用溫熱性食物,這樣治療效果才能得到提高。反之就會降低治療效果。總之,選擇正確的食物,對提高藥物療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是有重要作用的,必須認真掌握。此外,飲食還對中藥的吸收有影響。護理人員也應對此做到心中有數(shù),充分利用適宜的食物來提高藥物療效。
首先,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床號,藥物名稱、劑量,煎藥方法,給藥途徑,服藥方法,服藥時間,飲食宜忌等均應在查對準確無誤后方可給藥。其次,要認真按醫(yī)囑要求執(zhí)行給藥方法。應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再次,了解患者的過敏史,熟悉中藥的不良反應。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過敏或不良反應,要及時停藥并配合搶救。如附子可引起急性中毒或速發(fā)性反應,表現(xiàn)為頭痛、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嘔吐、腹瀉、心律失常、休克、體溫降低等。最后,觀察服藥反應及治療效果。一是觀察服藥后有無療效,二是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三是決定之后的治療方法。如外感表證患者,服藥后周身微汗出,感覺全身輕松,則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服藥物。若汗出不透,患者仍有惡寒畏風之感,說明表邪未解,應再服藥物。
中藥以湯劑為主,其口感會給患者帶來強烈的心理沖擊,因此給藥時的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在具體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對于患兒,要激發(fā)其表現(xiàn)欲,增強其依從性。通過與家長認真交談,了解每名患兒的不同性格特點;利用講故事、做游戲等方法,發(fā)現(xiàn)患兒的愛好,并根據(jù)每名患兒的心理特點分別因勢利導,爭取其配合,同時要對患兒進行技巧性訓練,如模擬服藥訓練等。根據(jù)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讓較懂事、表現(xiàn)欲強的患兒做榜樣,讓其在其他患兒面前喝藥,喝完后及時給予鼓勵和適當?shù)莫勝p,并對家長的配合也及時給予肯定,以獲得更多的支持。要注意不同藥物的喂藥技巧,若所服藥物的苦味不重,可直接用溫開水送服;如果苦味較重,則可適當加糖;如果服用的藥物是散劑、片劑或丸劑,可將其研細后溶入水中(腸溶片或膠囊不用水溶),不溶于水的藥物可用食糖混勻后加水調和再喂服,以免出現(xiàn)嗆咳。中藥湯劑稍涼后可減輕苦味,也可加適量冰糖、蜂蜜或濃縮糖漿后分次喂服。另外,要尊重患者需求,充分體現(xiàn)人性化護理,并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這樣既使患者有效地配合了治療,同時護理人員也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贊譽。
綜上所述,護理工作對中藥療效的顯現(xiàn)是很關鍵的,因此臨床護理應給予其充分重視。
R195
B
1671-1246(2010)06-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