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雪梅
古人作文有所謂鳳頭、豬肚、豹尾的說法?!傍P頭”是說作品的開頭要像鳳凰的頭那樣秀氣、漂亮,方能引人入勝。我認為,語文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導入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堂課的成敗。好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前奏、戲劇的序幕,會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蕩學生的情感,開拓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成功地把他們帶入課文所描述的意境之中。因此,我們應當精心設計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使它成為一個漂亮的“鳳頭”。
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特級教師于漪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都擁有這樣一個成功的導入。
我有幸聆聽過賈志敏老師執(zhí)教的《兩個名字》一課,收獲很多,至今仍記憶猶新。賈老師的導入大概是這樣的,他先和藹地向一年級孩子們問好,然后走到一個孩子旁邊,友好地伸出手:“你好!”孩子站起來回答:“你好!”遲疑地伸出手,與老師相握。賈老師又走向其他孩子,伸手,問好……老師的親切平和一下子使孩子們的膽怯消失了,他們一個個大方地站起來,伸出手,跟老師問好。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們受到了一次禮貌教育。接著,賈老師問孩子們:“你叫什么名字?”“在家叫什么?”孩子們紛紛舉手,說出了自己的學名和小名。于是,這堂課便在師生平等、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開始了。
課堂導入如此重要,我們如何去設計呢?對于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且要因時因地,因人因課而異。成功的導入,可以是一段風趣生動的語言,可以是一幅優(yōu)美宜人的畫面,可以是一段輕松明快的音樂,可以是一個蘊涵哲理的問題,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動……常見的導入方式有以下幾種。
1.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我很欣賞來自福建的林莘老師《為人民服務》一文的導入。上課了,林老師親切地向同學們問好:“同學們,下午好!”學生訓練有素:“老師,下午好!”林老師又說:“同學們,辛苦了!”學生有些不知所措,參差不齊地回答:“老師辛苦了!”這時,林老師宕開一筆,對學生們說:“假如這時我問坐在下面聽課的老師們同樣的問題,他們一定回答的和你們不一樣,相信嗎?”學生們面面相覷,半信半疑。林老師轉過身來,大聲地對下面的老師說:“老師們辛苦了!”聽課的老師早已心領神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道:“為人民服務!”隨后,會場上爆發(fā)出一陣熱烈的掌聲。這一導入真是別具一格,可謂神來之筆。接下來,林老師對感到莫名其妙的學生說:“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們搖搖頭,好奇寫在了他們的臉上。此時,林老師恰到好處地過渡到《為人民服務》一文的教學中來。學生屏息靜聽。毫無疑問,他們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被成功地激發(fā)了起來。
2.創(chuàng)設情境,以境激情。
特級教師李吉林開創(chuàng)了情境教學法,為小學語文教學打開了一片充滿魅力的新天地。多年來,這一方法被很多教師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導入新課時,我們經??梢詣?chuàng)設情境,以境激情。
如一位教師教《草原》一文,先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首歌:“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苯又靡欢问闱榈恼Z言深情描述內蒙古大草原的景象:“那兒一碧千里,空氣清新,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百鳥歌唱……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將內蒙古大草原的遼闊美麗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他們產生了無比的向往,喚起了他們豐富的想象,激起了他們喜愛的情感,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3.釋題引申,緊扣重點。
題目往往是一篇課文的“眼睛”,透過它可以瞥見課文的主旨。如蘇教版第七冊教材中《三顧茅廬》一文,我針對課題本身就是一個成語的特點,導入時先解題:“顧”是拜訪的意思;“茅廬”是草房子。然后提出問題,進行引申,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與想象:“誰三顧茅廬?”“三顧茅廬干什么?”“三顧茅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那么,‘一顧’、‘二顧’茅廬又是怎樣的呢?”這樣的導入,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強烈愿望,產生“點石成金”之效。
4.介紹背景,幫助理解。
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上《月光曲》一課,是這樣導入的,他先播放起貝多芬的《月光曲》,然后緩緩道來:“同學們,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偉大的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簧V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我們現(xiàn)在聽到的這首優(yōu)美動聽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保ò鍟涸鹿馇┫襁@樣介紹背景式的導入,開門見山,不僅可以幫學生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而且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5.開展活動,巧妙鋪墊。
在導入時,教師巧妙地組織學生開展精心設計的小型活動,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對接下來的課堂教學起到巧妙的鋪墊作用。
如周益民老師執(zhí)教的《繞繞繞繞復繞繞》一課,在眾多的觀摩課中獨樹一幟。對繞口令,學生本來就興趣盎然,加上周老師俊逸儒雅的風度、親切風趣的語言,使得整節(jié)課妙趣橫生,將孩子們都帶入了祖國語言文字的樂園。他這節(jié)課的導入尤其值得稱道。上課了,周老師說:“同學們,上課了,我們先來做一做口腔操,看看你們的口舌靈活不靈活,好嗎?”“好!”學生齊聲回答。周老師接著說:“第一節(jié)雙唇運動:劈里啪啦?!毕仁痉叮骸芭锱纠玻锱纠??!痹捯魟偮?,學生們便迫不及待地跟著說起來。一時間,用來上課的禮堂里像炸開了鍋,“劈里啪啦”“劈里啪啦”……生動一片,熱烈一片?!暗诙?jié)舌齒運動:嘰嘰喳喳?!敝芾蠋熡中甲鱿乱还?jié)。學生們饒有興趣,練得不亦樂乎。這樣,上課伊始,周老師就輕松地吸引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fā)起了他們學習繞口令的濃厚興趣,使他們感受到了繞口令的神奇魅力。后來,課堂上的一則則繞口令,學生們都能說得很精彩,不能不說得益于周老師課前讓他們做的這兩節(jié)口腔操。
6.音樂導入,激起共鳴。
用音樂激趣有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二泉映月》一課時,用阿炳的《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導入,學生很快進入角色,陶醉其中,隨著委婉曲折的旋律展開遐想,感受到琴聲的如泣如訴,似乎是作者在娓娓道來,表達他對音樂、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此時,老師因勢利導,介紹曲作者阿炳的苦難經歷,讓學生在動人心弦的二胡聲中水到渠成地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之中。
7.故事導入,引人入勝。
精彩的導入如同一首好詩、一篇美文一樣感人至深,像精彩的戲劇、電影一樣引人入勝。如在教學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絕句》時,一位教師先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位廚師善于給詩配菜??h官聞知,命令他來做菜,且故意刁難,只提供兩個雞蛋和一撮蔥,要他立即做成4個菜,否則給予懲罰。廚師接過蛋和蔥,思索片刻,到廚房去了。不久,他端出了4個菜:一盤是蒸蛋黃兩個,旁邊豎有幾根去掉蔥白的蔥;另一盤是蒸熟的蛋白刻成的一行“白鷺”,下邊也放著幾根去掉蔥白的蔥,正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第三盤是用青蔥擺成山嶺的樣子,再把蛋白和蔥白切成顆粒撒在山嶺上,第四盤是把蛋殼做成船的樣子,浮在湯水中,此為“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縣官笑道:“真是名不虛傳!”故事講到這里,學生的情緒高漲,自覺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除此之外,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謎語導入法、朗誦導入法、實驗導入法、比較導入法等,只要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就能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既令人拍案叫絕,又讓人回味良久,給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1.針對學生、教材、教師的特點。
2.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引起學生對下文的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盡可能設計得短小精悍。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更是充滿了藝術性,需要我們精心設計,細細推敲。如果課堂教學有了一個精彩的“鳳頭”,那它一定會帶領整個課堂教學這艘巨輪順利地駛向語文教學的廣闊天地,讓孩子愉快地徜徉在祖國的語言文字中,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