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軍
(江西大宇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文法系,江西 南昌 330004)
《水滸傳》自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問世以來,至今已有將近五百年的歷史,水滸故事和梁山好漢的名字也一直廣泛流傳于民間。這部書對中國歷史和文學(xué)藝術(shù)的發(fā)展影響很深,是文學(xué)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一部《水滸傳》洋洋灑灑幾十萬字,塑造了眾多形象各異的英雄好漢,他們活靈活現(xiàn)、有聲有色、呼之欲出,這也正是其成功之處?!端疂G傳》百二十回本中出現(xiàn)過的女性有七十六位,其中略為提及不作具體描寫的有四十七人。而全書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五百七十七個,有姓無名的有九十九個,有名無姓的九個,共寫了六百八十五個人物。書中提到但未出場的人物還有一百零二個,共七百八十七個人物。①在整部小說中,女性形象所占比例不大。而且,在這樣一部“英俠傳奇”之中,幾乎沒有一位女性是小說的“主流人物”,她們或者在小說中充當(dāng)被梁山好漢們屠殺虐待的反面角色,或者同化于好漢群體之中,或者融化在蕓蕓眾生之中,根本不能算作一個完整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
對于《水滸傳》中所出現(xiàn)女性的群體劃分,不同學(xué)者有不同的標(biāo)準(zhǔn),并為不同類別取了不同的名稱,但是,把這七十余位女性分為三類是大多數(shù)學(xué)者的主要取向。依照不同的標(biāo)準(zhǔn),有的學(xué)者把這些女性分為:作者揭露、批判的對象,歌頌、贊美的對象和寄予了同情的對象。這是以“作者對這些女性所持的態(tài)度”的角度。還有學(xué)者把這些女性分類為“天使型”、“惡魔型”和“雄化型”,取的是人物形象本身的形象特征。另有學(xué)者把這些女性分類為“弱女子”、“女英雄”和“淫婦”,則是依照情節(jié)所作的劃分。在一些“漫說《水滸》”類的書籍中,作者則把這些女性分類為“妖女”、“魔女”和“無面目女子”,這種劃分,主觀性較強(qiáng)。②
良母賢妻的形象有這樣幾個:王進(jìn)之娘,雷橫之母,公孫勝之母,李逵之母,林沖之妻等。該形象在小說中著墨不多,其中描寫最為出彩的應(yīng)該是林沖之妻。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中林沖娘子一出場就被人欺侮。她因為容貌出眾被高衙內(nèi)看中,甚至為之迷倒。這從側(cè)面刻畫了林沖之妻的容貌氣質(zhì)及其魅力。林沖之妻第一次拒絕,隨后一次又一次反抗高衙內(nèi)的威逼利誘,最后寧肯選擇死,也不屈服于淫威之下。這充分表現(xiàn)了她品性貞一而倔強(qiáng)的性格。因此,林沖之妻是小說中一個既有著美麗容顏又有著貞潔品德的賢妻形象。
這一類女性以金翠蓮為代表。第二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敘金翠蓮有些容貌,寫出了她的膽小與無助。從她的語言還透露了更多的痛苦。她一家流落此間,身子被鄭屠強(qiáng)占,還要還虛錢實契的三千貫錢,每天只好在酒店賣唱,賺的錢大部分要給鄭屠,而沒有客人又怕違限,心中哀苦萬分卻投訴無門,除了啼哭想不出辦法來改變這種局面。金翠蓮雖然遭損害受侮辱,但她心地善良,知恩圖報,后來盡一切力量幫助救過她的魯智深。這樣的女性在《水滸傳》還有不少,如桃花村里的劉氏女子等。
在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中有三個女性英雄,她們是孫二娘、顧大嫂、扈三娘。其中孫二娘是較早出場的一個,在第十六回中魯智深就稱贊張青“其妻母夜叉孫二娘,甚是好義氣”。顧大嫂是在第四十八回《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中出現(xiàn)的。顧大嫂為救人,為義氣,敢說敢干,完全是女豪杰的氣派。扈三娘的情況要復(fù)雜一些,她本是梁山好漢對立陣營的,被林沖生擒后歸順了梁山,由宋江作主嫁給了王英。她的主要特點是武藝了得。《水滸傳》對這一組女英雄形象的塑造,一方面,讓千百年來深受封建制度雙重壓迫的婦女揚眉吐氣。這種徹底掙脫禮教枷鎖,爭取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民主思想,激勵反抗黑暗的斗爭精神是極其可貴的,對后世農(nóng)民革命隊伍的影響和整個社會的進(jìn)步是不容忽視的。另一方面,從藝術(shù)手法上分析,這種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不可取的,而且是嚴(yán)重失真的,是一種不成功的嘗試。她們共性多于個性,性格顯得僵化、雷同,其反抗性格也似乎是天生的,看不出任何形成發(fā)展的過程。在林沖、宋江、武松等血肉豐滿、形象生動的個性映襯下,她們更顯得蒼白暗淡,當(dāng)然也不存在藝術(shù)的借鑒意義。
主要是潘金蓮、潘巧云、賈氏。潘金蓮是《水滸傳》中著筆最多的一個女性,用了整整兩回進(jìn)行刻畫。小說先交待了潘金蓮的出身,她本是清河縣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女,那大戶纏她不到,就將她白白地嫁給了武大郎。清河縣浮浪子弟時常來吵擾,并口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小說對潘金蓮容貌進(jìn)行了描寫,她的能力也略有些交待,如會料理家務(wù),一手好女工。其潑辣的性格也有所刻畫。當(dāng)然小說還交待了潘金蓮作為“淫婦”的特點——“他倒無般不好,為頭愛偷漢子”。寫的最多的還是潘金蓮與西門慶的通奸,以及如何害死武大郎。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小說的成功之處在于對潘金蓮的心理進(jìn)行了比較深入的刻畫。潘金蓮對嫁與武大郎是不滿意的,這使她有直接勾引武松的行動。遭到武松拒絕后,也就抵不住王婆與西門慶的算計和攻勢了。她與西門慶通奸后,一開始并沒有想害死武大郎,先還是心虛,怕武大郎,事情敗露后,更怕武松,最后在王婆和西門慶的指使與幫助下才毒死武大郎,招來殺身之禍。潘巧云的情況與潘金蓮有所不同。潘巧云與楊雄是二婚,與和尚裴如海是青梅竹馬的朋友,與裴如海通奸后雙雙被殺。相對來說,小說對潘巧云的心理刻畫比較少。賈氏,作為一個淫婦形象,對她為何通奸小說也交待了一定的原因,當(dāng)然也寫了她與李固如何陷害盧俊義。閻婆惜、白秀英可以歸在這一類,但她們罪不至死,小說也特地寫了她們被殺的這種偶然性。這一組人物雖是類型相近的人物,但由于作者寫出了她們性格的復(fù)雜性與多樣性,做到了人人有性情、人人有氣質(zhì)、人人有形狀、人人有聲音,令讀者讀來無雷同之感,這是《水滸傳》中女性描寫的成功之作,其涉及的篇幅也比梁山女英雄多得多。
即所謂三姑六婆之類。在小說中有閻婆、王婆等。王婆的描寫比較多一些。除了潘金蓮?fù)?,王婆可以說是《水滸傳》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女性形象,給人的印象極深刻鮮明。她的突出性格特征是貪婪,對金錢的渴望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王婆道:“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會收小的,也會說風(fēng)情,也會做馬泊六。”這樣就自己交待了素日就是靠坑蒙拐騙為生的。其坑害的手段也十分高明,是她的設(shè)計和一手操持,造成了西門慶與潘金蓮成奸并毒殺武大郎。這里充分表現(xiàn)出了王婆為了錢財不擇手段甚至連殺人之事也視為平常。閻婆這一形象在小說中并沒有王婆那么壞,主要表現(xiàn)了她如何籠絡(luò)住自己的衣食主顧。小說中對虔婆的評價更差。丑化老年女性形象,是世界文學(xué)的通病,從中世紀(jì)開始,巫婆的形象在歐洲就被扭曲成人們嚇唬小孩的鬼臉。而在受幾千年封建男權(quán)思想的影響的中國文化中,老年女性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水滸傳》中的閻婆、王婆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
這類女性在《水滸傳》中非常少,以劉高妻為代表。劉高妻被綠林好漢抓住后,宋江說情,將她放回,她卻唆使丈夫抓宋江。她的壞事還不只這一件,花榮說:“打緊這婆娘極不賢,只是調(diào)撥他丈夫行不仁的事,殘害良民,貪圖賄賂?!?/p>
雖然在《水滸傳》中的女性可以細(xì)分為多種類型,而且有的還描寫得個性突出,形象鮮明,各具情貌。但其實女性在全書中的地位還是十分低下的。歷經(jīng)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王朝中晚期幾千年的歲月,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女性在封建倫理道德的壓迫下,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人們的思想打上了“男尊女卑”的烙印。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在《水滸傳》是隨處可見。
同古代現(xiàn)實社會一樣,書中女性大多數(shù)沒有名字,只有姓氏,有名字的多是藝妓、下人。翠蓮隨父唱小曲,賣身葬母做了鄭屠的小妾,受鄭屠娘子欺辱,被魯達(dá)解救后在五臺山下做了趙員外的外宅(連小妾都算不上);蔣門神的小妾的是西瓦子里說唱的頂老;閻婆惜本是在東京的行院行走的,與宋江的關(guān)系是“親眷往來”(非妻非妾);潘金蓮是大戶人家的使女;被雷橫打死的白秀英曾在東京的行院;李巧奴與李瑞蘭是煙花娼妓;一代名媛李師師是京師勾欄院的花魁;只有潘巧云是楊雄明媒正娶的夫人,卻也是改嫁過來的。婦女改嫁,在古代至少到宋代的時候,還是很平常的事,但到了明清,受《列女傳》影響,婦女不守貞節(jié)是人們所不恥的。作者安排有名字的潘巧云改嫁,也是為后來潘巧云的淫蕩做了伏筆。
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還表現(xiàn)在三個女將在梁山好漢的排名上。這三個女英雄之所以被留在英雄榜中,是因為她們都沒有談情說愛的興趣,符合梁山好漢“寡情才是真丈夫,多情就是淫女人”的標(biāo)準(zhǔn)。扈三娘武功高強(qiáng),戰(zhàn)功顯赫,但她排在了其手下敗將郝思文、彭玘、王英之后,顧大嫂、孫二娘也排在武藝、能力不如她們的孫新、張青之后。
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還表現(xiàn)在婚姻的不自主上。在《水滸傳》中,閻婆惜被閻婆出于報恩或是生存的目的“惜漢”給了宋江,潘金蓮被張大戶報復(fù)嫁給了武大郎,花榮的妹子被宋江一句話就嫁給了秦明,扈三娘下嫁王英,狄太公的女兒自己倒是選中了意中人,卻落個被李逵砍成十段的悲慘結(jié)局。
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還表現(xiàn)在《水滸傳》中對女人被殺過程的描寫充滿血腥,是極其殘忍的。
《水滸傳》中的女性既然多是淫賤、忘恩負(fù)義之流,她們自然是死有余辜的。(全書有名字的十五個女性中,有十人被殺身死)女子在封建社會中地位卑下,在受刑方面于男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尤以對女性出軌的刑罰最重。根據(jù)記載,唐宋明清以來,針對女犯人有特別嚴(yán)厲的刑罰,史稱“五刑”,分別是舂刑、拶刑、杖刑、幽閉(宮刑)、賜死,這些刑罰,聽了就讓人膽寒。同“五刑”相比,《水滸傳》中女人的被殺還算是“人道”的。
看書中四個淫賤的女人是被如何殺死的。書中第一個被殺的女人是閻婆惜,她是宋江唯一親手殺的人。宋江一個刀筆小吏,殺起女人來卻是毫不手軟?!白笫衷绨醋∧瞧拍?,右手卻早刀落,再復(fù)一刀,那顆頭伶伶仃仃落在枕上”。武松殺嫂為兄報仇,潘金蓮是武松生平殺的第一個人。書中這樣描寫,“那婦人見頭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楸倒來,兩只腳踏住他兩只胳膊,扯開衣裳,說時退,那時快,把尖刀卻胸前只一剜,口里銜著刀,雙手去斡開胸脯,取出心肝五臟,供養(yǎng)在靈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楊雄殺潘巧云“一刀從心窩里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臟,掛在松樹上,又將這婦人的七件分開”。賈氏則被盧俊義割腹剜心,凌遲處死。
書中對其他女人的死雖沒有作細(xì)致的描寫,但也極其殘忍。罪有應(yīng)得的王婆先被綁上木驢示眾,再受剮刑。忘恩負(fù)義的劉夫人、潘巧云的丫頭迎兒被燕順、楊雄一刀揮作兩段,白秀英被雷橫用枷梢打得腦漿迸流。因受牽連、侮辱而無辜慘死的女性更多:林娘子自縊身死;宋江的一個反間計令秦明的妻子被殺,頭吊在城頭;張順嫁禍安道全,用斧頭將李巧奴劈胸砍翻在地。李逵娘死的過程應(yīng)是最慘不忍睹的,書中雖只有一句描寫——“只見兩個小虎在那里舐一條人腿”,可以想像,老虎吃人的場面是何等的恐怖。
梁山女英雄的死倒是沒有血腥,孫二娘被杜微飛刀傷死,但是在梁山戰(zhàn)死的五十九位好漢中,五十七位都是正常的戰(zhàn)爭死亡,只有王英扈三娘夫妻死得莫名其妙,扈三娘被鄭魔君施妖術(shù)用鍍金銅磚砸中面門落馬而死。所以不管《水滸傳》如何重筆濃彩扈三娘的英雄了得,但是作為藝術(shù)形象單薄,沒有性格可言的人物形象,她只是一個概念,一個符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女性的一種態(tài)度。
中國古代蔑視女性,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這種現(xiàn)象同樣反映在其他的文學(xué)作品中。比如元稹的《鶯鶯傳》,鶯鶯與張生的愛情再可歌可泣,也不可能替代父母的媒妁之約?!段饔斡洝分械呐源蠖嗍浅匀搜?,《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又成了男人的政治工具?!都t樓夢》中女性的地位在所有傳統(tǒng)文學(xué)中應(yīng)是最高的(“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但她們依然沒能擺脫凄慘的結(jié)局。蘇東坡的婢女春娘在被主子換馬后,曾哀嘆曰:“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今日始知人畜賤,此身茍活怨誰嗔。”一語道出了中國古代婦女具有普遍性的低賤地位和悲慘命運。
女性在 《水滸傳》中始終處于一種極度的被貶斥狀態(tài),書中為數(shù)不多的女性形象要么無知、粗魯,要么淫賤、薄情,她們的社會地位可以說是卑微甚至是低賤的,她們的出場僅僅是為了更好地突出男人的英雄氣概,或者是為故事的發(fā)展提供鋪墊。
可以這樣說:《水滸傳》既寫女性,又排斥女性。寫女性是客觀需要,排斥女性便是主觀傾向了。有些文章運用極端化的女性形象來評價這一做法,也有人將之說成是壓女癥。③那么,造成這種情況是作者無心的巧合,還是有意而為之?從對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應(yīng)是有意而為之的。
作者所處的時代為這種排斥女性的思想奠定了基礎(chǔ)。
首先,由于封建統(tǒng)治的根深蒂固與封建思想的毒害之深,“惟女子與小人所難養(yǎng)也”的儒家輕視婦女的思想很濃。社會輕視、鄙薄女性的作風(fēng)盛行,女性的地位低下,長期處于受壓迫的底層。在這種情況下,在許多男性眼中,女性就是一些思維不正常、心理不正常、行為不正常的人,這是另一種文化專制主義在文學(xué)作品中的反映。在這種背景下,男性作家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按照男性讀者的欣賞口味,毫無顧忌地捏造女性形象就一點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男女兩性本身的不等,為排斥女性提供了溫床。從性別優(yōu)勢來說,男性有著比女性強(qiáng)大有力及智力方面的優(yōu)越條件,即使家庭中承擔(dān)的生育負(fù)擔(dān)對男女來說也是很不平等的,女性為此所付出的時間和心血要比男性多得多。男性在社會化的大世界里越走越遠(yuǎn),女性則在家庭育幼的小天地中越陷越深?;谶@種原因,即使在今天,也沒有人指責(zé)《水滸傳》在搞性別革命,很多女性讀者也并不感到不舒服。
最后,《水滸傳》的成書背景及所賞識的英雄觀,為排斥女性構(gòu)造了理由?!端疂G傳》產(chǎn)生于民間,成書于明代。它在市民社會發(fā)育成長,聽眾多為城市閑漢、販夫走卒、江湖人士等,這種成書氛圍就是排斥女性,與愛情無緣的。
總之,《水滸傳》中的女性是一些特殊的群體,她們穿插在以男性為主體的世界里,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況,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維意識形態(tài)和觀念,牽動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深化了主題思想,增強(qiáng)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許,沒有這樣獨特的女性描寫,《水滸傳》的藝術(shù)成就達(dá)不到這樣的高位。
注釋:
①轉(zhuǎn)引自《〈水滸傳〉女性群像的類化與解讀》,曲靖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2年第一期,以及《〈水滸傳〉的女性景觀》,濟(jì)寧師專學(xué)報2000年第二期,等等,原始數(shù)據(jù)來自汪運平《漫說水滸傳婦女形象的塑造》,東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984年第1期.
②第一種劃分可參見《〈水滸傳〉的女性景觀》,濟(jì)寧師專學(xué)報2000年第二期,等等;第二種劃分可見《〈水滸〉女性形象淺議》,江漢大學(xué)學(xué)報1999年八月刊;第三種見于《〈水滸傳〉:一個反女性的文本》,作者魏崇新;第四種來自新近出版的《漫說水滸》,作者孫勇進(jìn).
③“厭女癥”這一說法參見夏志清《〈水滸傳〉的再評價》,現(xiàn)代文學(xué)196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