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江有誥《詩經韻讀》之成就與不足

2010-08-15 00:47荊兵沙
巢湖學院學報 2010年2期
關鍵詞:古音王力古韻

荊兵沙 曹 強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論江有誥《詩經韻讀》之成就與不足

荊兵沙 曹 強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通過深入研究江有誥的《詩經韻讀》發(fā)現,其中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失誤中還包含著某些合理的因素。其成就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1.首次以韻讀形式系統(tǒng)地展示出《詩經》的用韻情況;2.對《詩經》用韻研究多有發(fā)明;3.在處理《詩經》“合韻”上成就頗多;4.訂正了段玉裁、王念孫等研究《詩經》用韻的諸多紕繆;5.能以音變理論審視《詩經》的韻腳字;6.分古韻為二十一部,對上古韻部體系的建構貢獻良多。其不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對某些篇章用韻體例的理解錯誤;2.在《詩經》“合韻”處理上有缺失;3.韻字注音理論認識上有缺失;4.早期對上古聲調的認識錯誤。

江有誥;《詩經韻讀》;成就;不足;影響

江有誥,字晉三,號古愚,清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他認為顧炎武、江永、段玉裁等人所定的古韻部類的多寡與平入相承的關系都不盡與《詩經》音、《楚辭》音相合,于是繼承段氏研究《詩經》韻的方法,將《詩經》305篇一首一首地分析其中的韻腳,審查其韻部,寫成《詩經韻讀》?!对娊涰嵶x》是江氏研究古音學的核心材料,也是研究古韻必讀之作。其中包含江有誥諸多古音學的理論,同時也是其古音學理論的具體實踐??疾?、分析和研究《詩經韻讀》,不僅有助于全面了解江有誥古音學的理論,重新認識江有誥的古音學成就,而且對清代古音學的研究大有裨益。我們以江有誥的《詩經韻讀》為基礎,旁及其《群經韻讀》、《楚辭韻讀》、《廿一部諧聲表》、《唐韻四聲正》和《入聲表》等著作,深入挖掘原材料,并與段玉裁的《詩經韻分十七部表》、王念孫的《古韻譜》和王力先生的《詩經韻讀》等進行窮盡式地比較,總結歸納江氏的《詩經韻讀》的得失。

1 江有誥《詩經韻讀》之成就

《詩經韻讀》創(chuàng)獲頗多,總結起來,其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1 首次以韻讀形式系統(tǒng)地展示出《詩經》的用韻情況

《詩經》是唱出來的“天籟”,是押韻的。系聯(lián)歸納《詩經》的韻腳字,就可以大致弄清上古韻部的狀況。自朱熹以來,學者不斷系聯(lián)歸納《詩經》的韻腳字,如顧炎武的《詩本音》,江永的《古韻標準》,段玉裁的《六書音韻表》,孔廣森的《詩聲類》,王念孫的《古韻譜》等。顧氏的《詩本音》考訂《詩經》韻腳字的本音,但顧氏定古韻為十部,終不免有疏失。江永、段氏、孔氏、王氏則以韻譜形式展示《詩經》的用韻情況。而江有誥的《詩經韻讀》將《詩經》三百篇一首一首地分析其中的韻腳,“于正韻者,○之,隔韻者,□之,其可韻而不必以為韻者,║之?!盵1]第一次以韻讀形式系統(tǒng)地展示出《詩經》的用韻情況。韻讀比起以前諸家的韻譜更為優(yōu)越。韻譜只把入韻字匯集在一起,而韻讀則把用韻的背景材料一并呈出,誠如王力先生所說:“這不但更利讀者,而且使讀者能更清楚地看見古人的韻例,更確切地知道二十一部的分立是證據確鑿的?!盵2]《詩經韻讀》對先秦古韻的研究以及對《詩經》的學習和研究都有巨大貢獻。

1.2 對《詩經》用韻研究多有發(fā)明

江有誥雖未專文闡釋《詩經》用韻的體例,但《詩經韻讀》中對《詩經》用韻分析及《古韻總論》中的有關闡述已發(fā)凡體例。我們整理了《詩經韻讀》中圈定的韻腳及《古韻總論》中的相關闡釋,結果發(fā)現,江氏共列《詩經》韻式有常格不換韻式、變格換韻式、特殊韻式和無韻四大類,韻式共計51例。江氏總結歸納的《詩經》韻例格式已相當完備,對各種韻式的分析是可取的,對后人研究《詩經》韻式頗多啟示。我們統(tǒng)計,王力先生的《詩經韻讀》中共列韻式48例。通過二者比較發(fā)現,江氏所析《詩經》的韻式包括王先生總結出的全部《詩經》韻式,較王先生多“一句二韻”和“半句諧”等三種韻式。

江有誥不僅總結歸納《詩經》的用韻體例,而且還能以宏觀的角度,系統(tǒng)地來研究 《詩經》押韻,并采用內證法,辨別韻和非韻,校勘《詩經》的用句。如《小雅·正月》第六章,顧炎武以“局”、“厚”韻,孔廣森以“高”、“局”韻。 江氏認為“蹐”、“脊”、“蜴”押韻,并在“局”字下注“無韻”。 江氏指出“下六句,韻皆在次句之末,不應首二句異例,故不從”。[1]以《詩經》韻式整齊性的特點,否定了顧氏和孔氏對此章的理解。又如,《大雅·桑柔》第四章,江有誥認為“自西徂東”應為“自東徂西”,并以“西”字與“慇”、“辰”、“痻”押韻。 江氏的理由是《詩經》中八句交互押韻的都是第七句不入韻,并舉 《沔水》、《十月之交》、《桑柔》、《板》、《出車》等詩篇為證據。江氏認為《桑柔》第四章同樣是八句交互押韻,然而第五句“自西徂東”的“東”字與“慇”、“辰”、“痻”三字不能押韻,這是傳寫誤倒的原因。[1]江氏言之鑿鑿,其觀點為王力先生采納。

1.3 在處理《詩經》“合韻”上成就頗多

江氏在處理《詩經》“合韻”上取得成就頗多,對音韻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統(tǒng)計,江氏的《詩經韻讀》中,實際言《詩經》“合韻”的共99次,其中通韻67次,17種類型;合韻22次,11種類型;借韻10次,5種類型。[3]顧炎武從《詩經》本音出發(fā),講變音不講“合韻”,段玉裁講“合韻”不講變音。[4]而江氏在借鑒前人成就的基礎上,既講“合韻”又能以音變理念審視某些“合韻”現象。江氏指出或考證了“合韻”字的異文及其校勘問題,并參照“合韻”,修正了段氏十七部的排列次序。江氏的“合韻”說是對段氏“合韻”說的繼承和發(fā)展,他剔除了段說不合理的內涵,而給予更科學、更簡潔的解釋,使“合韻”說更具說服力。

1.4 訂正了段玉裁、王念孫等研究《詩經》用韻的諸多紕繆

我們將江氏的《詩經韻讀》與段玉裁的《詩經韻分十七部表》和王念孫的《古韻譜》進行了窮盡式地比較,結果發(fā)現,江氏的《詩經韻讀》于段氏、王氏有匡補之功,其中訂正了段氏、王氏的諸多紕繆。江氏對韻和非韻的辨別,較段氏、王氏高明;比段氏、王氏更注重同篇各章在韻式上的整齊性;對某些句子或篇章是否入韻,較段氏、王氏謹慎;分析句中字是否入韻時,較王氏謹慎;能擇善而從,兼采段氏的某些觀點;所析的韻式較段氏、王氏全面。此外,江氏在《詩經韻讀》中多次提及顧氏和孔氏的看法,并以充足的理由,確鑿的證據,否定了顧氏、孔氏的觀點,糾正了兩人的多處錯誤。

1.5 能以音變理論審視《詩經》的韻腳字

《詩經韻讀》中有大量音注材料,是其古韻理論的實踐。我們統(tǒng)計,《詩經韻讀》中直音共計268字例,直音283個,652次;反切共計195字例,切語206條,520切次。江氏已認識到今音與古音不同,并能以音變理論審視《詩經》的入韻字。《詩經韻讀》中于六處加注“如字”,有些韻腳本來相諧,江氏仍然加注讀音,這說明江氏并非在今音讀來不諧的地方才加注讀音。我們將江氏所注的直音與陳第《毛詩古音考》所考的古音比較,二者有193字相同或相近,占江氏直音總數的72.01%,這說明江氏所加的注音是他心目中的古音。據初步觀察,江氏注音目的是為便于初學者學習,注音時常常折中今古。江氏的注音除標明讀音外,大部分注音具有以音表義的作用。

通盤考察《詩經韻讀》中作為術語出現的58處“葉”字,都可以理解為“與……押韻”或“押韻的話應當讀……”。據我們觀察,江氏的葉音標準是他心目中的古音,他不注葉的韻字,就是他認為古今相同的音,他注葉的韻字,就是他認為古今不同的音。他的葉音本意是多音中選擇一讀,即說明押韻時涉及到多音字時,為韻字選擇一個合于詩韻的讀音。[5]

從中古等呼的角度,將《詩經韻讀》中的被注字和注音字進行了全面比較,結果發(fā)現,江氏韻字下的注音有兩呼四等,其中三等多于一二四等。通常學者們說,江有誥等古韻學家只求音類,不講音值,這不是說在他們心目中就無假定的古讀。據我們初步觀察,江氏不是依據中古的開合系統(tǒng)來研究上古語音,他幾乎每一部都有假定的古讀,只是他不能用音標系統(tǒng)地擬定。他這種探求的精神值得肯定。

1.6 分古韻為二十一部,對上古韻部體系的建構貢獻良多

江有誥精研顧炎武的《音學五書》和江永的《古韻標準》,在江永分部的基礎上,析古韻為二十部,后接受孔廣森的東、冬(中)分部說,析古韻為二十一部。江氏的二十一部之分,創(chuàng)獲頗多。我們統(tǒng)計,《詩經韻讀》中東部獨用40韻段,中部獨用14韻段;東、中部合用的共計4韻段,合用數僅占總數的7.41%。中部、侵部獨用總數為51韻段,合用7韻段,合用數占總數的13.73%。如果略去可韻可不韻的2韻段,合用數僅占總數的9.80%。祭部獨用55韻段,祭部與脂部、元部、支部合用總數為17韻段。祭部與脂部合用韻段占總數的17.91%,祭部獨用韻段占總數的82.09%。緝部獨用13韻段,合用3韻段,獨用韻段占總數的76.92%;葉部共5韻段,獨用4韻段,獨用韻段占總數的80%。此外,《詩經韻讀》中祭部獨用55韻讀,其中去聲獨用20韻段,入聲獨用21韻讀,去聲和入聲通押的有14韻段。去聲獨用者和入聲獨用者共占全部的74.54%。這說明東、中、祭、緝、葉各部當分立。江氏著書時不知道王念孫的二十一部,也未見到段玉裁的《六書音韻表》,但他的支、脂、之三分,幽、侯二分,真、文二分與段、王二家不謀而合;脂、祭之分與戴震相合;祭、月相配,與戴、王二家之說相合。尤其是祭部的獨立,其價值重要在于祭部獨立而引起的古韻系統(tǒng)內部相鄰韻部的局部性質變。另外,“緝”、“葉”二部的建立,江氏功不可沒。江氏以考據為主,輔以審音,定古韻為二十一部,參照《詩經》“合韻”,修正了段氏十七部的次序,江氏的二十一部次序為:之、幽、宵、侯、魚、歌、支、脂、祭、元、文、真、耕、陽、東、中、蒸、侵、談、葉、緝。他的二十一部以音近為鄰,始之終緝,環(huán)環(huán)相扣,反映了韻部遠近的親疏關系,其排列次序為王力先生等采納,成為后世擬測古音的基礎。

2 江有誥《詩經韻讀》之不足

《詩經韻讀》的不足,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2.1 對某些篇章用韻體例的理解錯誤

江有誥所析“半句互諧”式是錯誤的,我們觀察,那類只是語音的偶合,而非詩人有意用韻。通過與段玉裁的 《詩經韻分十七部表》、王念孫的《古韻譜》和王力先生的《詩經韻讀》窮盡式地對比,[6]結果發(fā)現,江氏對某些篇章用韻體例的理解是錯誤的。如《唐風·蟋蟀》第一章,江氏只認為“莫”、“居”、“瞿”韻,段氏、王念孫、王力先生都以“堂”、“康”、“荒”韻,“莫”、“居”、“瞿”韻,認為屬于交韻?!疤谩薄ⅰ翱怠?、“荒”三字,上古同屬陽部,可以押韻。江氏以其不入韻是錯誤的。

2.2 在《詩經》“合韻”處理上有缺失

江氏將《詩經》個別本韻的篇章誤認為“合韻”,個別本為“合韻”的篇章,卻理解為本韻,個別地方舍《詩經》韻而取諧聲歸部,致使韻字歸部錯誤等。 如《大雅·綿》第八章,江氏以“拔”、“兌”、“駾”、“喙”韻,他認為“喙”字,從彖聲,古屬元部,因此認為此章屬祭元“合韻”。 驗之以《詩經》等上古韻文及異文材料等,“喙”字上古當歸祭部(王力先生歸月部)。江氏依據諧聲歸部,誤將此章理解為“合韻”。又如,《邶風·新臺》第二章,江氏以“灑”、“浼”、“殄”韻,認為“灑”、“浼”二字古屬元部,“殄”字從聲,古屬文部,此章屬元文“合韻”。 按:“灑”字,《詩經》中僅此一見,《楚辭》等上古有韻之文亦不見入韻。“灑”,《廣韻》兩讀:所賣切,汛也,卦韻;先禮切,灑掃,薺韻?!都崱酚衷隽校禾K很韻,驚貌,很韻;所寄切,汛也,寘韻;思晉切,灑也,稕韻;先見切,灑也,霰韻;取猥切,高峻貌,《詩·新臺》有“灑”,賄韻;肅恭貌,蘇典切,銑韻。從諧聲偏旁看,“西”,《詩經》中入韻一次,江氏歸元部,江氏的《諧聲表》中,“西”聲亦歸元部。王力先生的《詩經韻讀》中歸“西”字為文部,《漢語史稿》中歸“西”聲為文部?!渡瞎彭嵞赶到y(tǒng)研究》文中,王先生說:“‘西’字,依《說文》是與‘棲’同為一字,古文字學家釋甲骨文仍用其說;按《詩經》‘妻’聲的字入脂部,‘西’聲的字入諄(文)部?!盵7]但在《古韻脂微質物月五部的分野》一文中,王先生又說:“段玉裁、朱駿聲以西聲入文部(十三部屯部),江有誥入元部。我認為江氏是對的。高本漢把西聲劃歸脂部,不可靠。”[7]而王先生的 《古代漢語·上古韻部及常用字歸部表》中“西”字又兼入脂部和文部。[8]陳復華、何九盈二先生根據韻文材料及異文等,歸“西”聲為文部,并指出從“西”得聲的“灑”字,也應該歸文部。[9]據以上分析可見,“灑”字上古當歸文部。江氏以“灑”字歸元部是錯誤的。

2.3 韻字注音理論認識上有缺失

江氏在《詩經韻讀·古韻凡例》中說:“字母之學雖出于后世,然實天地自然之理。今音雖與古音異,而母不異。 ‘索’,《中庸》作‘素’,而‘索’、‘素’同心母;‘曷’,《孟子》作‘害’,而‘曷’、‘害’同匣母;‘州’,《谷梁》作‘祝’,而‘州’、‘祝’同照母;‘毫’,《公羊》作‘蒲’,而‘毫’、‘蒲’同滂母;‘姬’,魯人作‘居’,而‘姬’、‘居’同見母;‘登’,齊人作‘得’,而‘登’、“‘得’同端母;‘昧’,《左傳》作‘沒’, 而 ‘昧’、‘沒’ 同明母;‘戲’,《大學》音“‘呼’,而‘戲’、‘呼’同曉母。 故注古音者,必從字母轉紐乃確不可易?!盵1]認為“今音雖與古音異,而母不異”,所以,江氏注古音時以三十六字母為綱。他的《入聲表》以韻圖形式呈現古音系統(tǒng),聲母也采三十六字母,說明三十六字母是他心目中的上古聲母系統(tǒng)。江氏篤信“今音雖與古音異,而母不異”,理論認識上有失,在注音實踐中就不能不犯錯誤,這是其古音學說的一大缺失。但據我們整理,《詩經韻讀》中,江氏也非嚴格地以三十六字母為被注字注音,遇到舌上、輕唇和正齒音,無字可音時,江氏只好采用古類隔切;于個別字,江氏只注意到被注字和注音字的古韻部相同,對其聲母是否相同,卻無暇顧及;由于江氏自身方言的影響,被注字和注音字中有清音和濁音互作切上字,以及疑母、影母和云母互作切上字現象等,這些是江氏韻字的缺點,但從另一方面看,卻為研究清代歙縣方音提供了有價值的材料。

受時代學術水平限制和歷史觀點的局限,江氏相信“古音多斂,今音多侈”的說法,他在《古韻凡例》中說:“佳與支、皆灰與脂、咍與之、寒刪與元仙、談與鹽、去聲泰夬與祭廢、入聲沒屑與質、曷與薛、德與職,雖相去不遠而斂侈迥異。戴氏謂“古音多斂,今音多侈”。茲悉取侈音而斂之,所以復古音也,亦以便人誦讀也?!盵1]江氏相信了戴震的“古音多斂,今音多侈”的說法,于“皆”、“咍”、“寒”、“刪”、“談”、“泰”、“屑”、“曷”、“德”等韻字,以 “脂”、“之”、“元”、“仙”、“鹽”、“祭”、“廢”、“質”、“薛”、“職”等韻字注音,志在于復古,而且便于誦讀。例如(括號內為《廣韻》的等、韻、呼。舉平聲以賅上去):

偕(皆開二),音幾(脂開三) 哉(咍開一),音茲(之開三)枚(灰合一),音眉(脂開三)

岸(寒開一),音彥(仙開三) 慢(刪開二),音面(仙開三)藍(談開一),音廉(鹽開三)

噦(泰合一),音喙(廢合三) 沒(沒合一),音密(質開三)噎(屑開四),音壹(質開三)

渴(曷開一),音朅(薛開三) 北(德開一),音逼(職開三)

王力先生據此批判江氏道:“他 (江有誥)以為之韻是古本音,于是硬說‘采’讀此止反,‘來’音厘;由此推知職韻是古本音,于是硬說‘得’讀丁力反。他以為祭韻是古本音,于是硬說‘帶’讀丁例反;以為歌韻是古本音,于是硬說‘皮’音婆;以為元韻是古本音,于是硬說‘嘆’讀他連反,等等?!盵10]王先生的批評可謂一語中的。江氏相信戴氏“古音多斂,今音多侈”的說法,這是他理論認識上的缺失,所以,在注音實踐中難免會出現將侈音注為斂音的現象。這與他所處的時代及當時的學術水平有很大的關系,江氏以前的學者注古韻文音多將侈音注為斂音,如陸德明的《經典釋文》引沈重《毛詩音》:“南,協(xié)句,宜乃林反。 ”[11]其中,“南”字是侈音而“林”字是斂音。朱熹《詩集傳》注《周南·桃夭》“家”字“古胡反”,[12]其中,“家”字是侈音而“胡”字是斂音。吳棫《韻補》:“展,張連切”,其中,“展”字是侈音而“連”字是斂音。陳第、顧炎武、戴震、段玉裁等人把許多侈音注成斂音。由于當時知識水平和歷史觀點的局限,缺乏比較語言學知識的古代學者看來,兩個斂侈互押同部的韻中,選擇其中一個作為正音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江氏受時代學術水平限制和歷史觀點的局限,致使他的古音理論有失,這不能不說是江氏古音學的一大缺點。

2.4 早期對上古聲調的認識錯誤

江氏早期堅持“古無四聲”的說法,未能認識到聲調的發(fā)展變化,為追求“聲韻諧適”,[3]修改了小部分韻字的聲調,這是江氏在理論認識上的缺失,也是其古音學理論的一大缺陷。同時我們也發(fā)現,江氏并非隨意修改韻字的聲調,據我們整理,江氏韻字下標注聲調者,共計277字例,江氏改易聲調的,共31字例,占總數的11.19%。也就是說,江氏為韻字標注的聲調大多數是正確的。

3 江有誥《詩經韻讀》的影響

《詩經韻讀》的研究是很全面精到的,前代古音學家做過的工作,江氏幾乎都重新做過,然而江氏并不是簡單地重復別人的工作,而是更高、更深的鉆研,取得的成就自然超過以前各家。段玉裁稱贊江氏的 《詩經韻讀》“精深邃密”,“集音學之大成,于前五家(指顧、江、戴、孔、段)皆有匡補之功”,[1]這些評價與事實相符,一點也不過譽?!对娊涰嵶x》對治古音學者影響甚大。

以研究《詩經》的用韻為例,陸志韋先生稱贊江氏說:“江有誥的《詩經韻讀》最為適用,音理上也比較容易教人明了?!盵13]陸先生于1948年作《詩韻譜》,文中陸先生多處兼采江氏對《詩經》用韻的理解,不同江氏之處,大多列江氏的觀點以備參考。王力先生也認為“江有誥于《詩經》用韻,所定是基本可從的”。[14]王先生于八十年代又作《詩經韻讀》,通過兩部《詩經韻讀》的全面對比可知,王先生的《詩經韻讀》繼承并發(fā)展了江氏的《詩經韻讀》,王先生的《詩經韻讀》中多處借鑒或采納了江氏的觀點。[6]李葆瑞、王顯、李毅夫、史存直和邵榮芬等先生討論《詩經》韻例時,也多次引用或參照江氏《詩經韻讀》的觀點。周祖謨先生曾說:“江有誥的《音學十書》是研究古韻必讀之作”,[1]此言甚是,而江有誥的《詩經韻讀》可謂必讀中之必讀。

江有誥參照《詩經》通韻、合韻和借韻,修訂段氏六類十七部的古韻次第,以音的遠近排列成,始之終緝,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二十一部次序,反映出上古各韻部間音的遠近關系,剔除了段玉裁“合韻”說不合理的內涵,使“合韻”說更具有說服力,為后來學者研究“合韻”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江氏以考古為據,輔以審音,以《詩經韻讀》等材料證明東部、中部、祭部、緝部、葉部、真部、文部等獨立的合理性。江氏的古韻分部及排列次序,理清了古韻部間的關系,成為后世學者擬測古音的基礎。

江有誥早期堅持“古無四聲”的說法,未能認識到聲調的發(fā)展變化,為追求“聲韻諧適”,修改了小部分韻字的聲調。江氏經過反復深入研究后,敢于修正自己以前的錯誤,認為詩文中間有四聲通用、合用的情況,明確指出“古無四聲”說是拾人牙慧,指出古人實有四聲,只是所讀之聲和后人不同而已,這種精神是非??少F的。[1]近年來,唐作藩先生通過對《詩經》全部297首、1134章有韻詩篇共1755個韻段的同調與異調相押材料進行分析、統(tǒng)計與研究,指出:“從《詩經》中去聲獨用、與平上聲相押以及入聲通押的情況看,上古去聲的獨立性還是很強的,至少在王力先生的古韻體系里屬于陰聲韻部的去聲字在 《詩經》時代是已經存在的?!薄皬摹对娊洝酚庙嵒蛴迷~來看,由于詞義的發(fā)展、分化或詞性的變化,在《詩經》時代已出現一字(詞)異讀的現象(有的是通過假借而產生的異讀),其去聲一讀可能是新產生的。”[15]上古有平、上、去、入四聲說,為后來大多數學者所接受。

江有誥處于他的時代,“自奮于窮鄉(xiāng)孤學”,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實屬不易??傮w而論,《詩經韻讀》的成就遠遠大于其缺失。通過深入挖掘《詩經韻讀》中的原材料,結果發(fā)現,《詩經韻讀》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其失誤中還包含著某些合理的因素。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研究江氏的古音學不僅要總結其得失,還應該更深入地研究其得中之失和失中之得,這樣才能客觀、公允地評價江氏的古音學成就。

[1]江有誥.詩經韻讀//江有誥.音學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3.

[2]王力.中國語言學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3]曹強.論江有誥對詩經合韻處理之得失[J].漢語史學報(待刊).

[4]張民權.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5]曹強.江有誥詩經韻讀葉音本意考[J].語言科學,2009,(5).

[6]曹強.江有誥詩經韻讀與王力詩經韻讀用韻之比較[J].寧夏大學學報,2009,(2).

[7]王力.王力語言學論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8]王力.上古韻部及常用字歸部表[C]//王力.古代漢語(第二冊),1999.

[9]陳復華,何九盈.古韻通曉[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10]王力.詩經韻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1]陸德明撰,黃焯匯校.經典釋文匯校[M].北京:中華書局,2006.

[12]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3]陸志韋.詩韻譜序[A]//陸志韋.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二)[C].北京:中華書局,1999.

[14]王力.清代古音學[M]//王力.王力文集(第十二卷)[C].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

[15]唐作藩.上古漢語有五聲說——從詩經用韻看上古的聲調[J].語言學論叢,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JIANG YOUGAO’S RHYME ANALYSIS OF THE THE BOOK OF SONGS

JING Bing-sha CAO Qiang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Shanxi 714000)

Through in-depth study of Jiang Yougao’s Rhyme Analysis of the the Book of Songs discovery,which shall in any errors,lost in something to make mistakes but also contains a some reasonable factors.Its was mainly in six areas:1.The first time,rhyme-time basis to systematically demonstrate the Rhyme Analysis of the the Book of Songs with the rhyme situation;2.On the"Book of Songs" with the study of more inventive rhyme;3.In dealing with"Poetry The"" Hop Dance"on the achievements of many;4.revised Duan Yu-cai,Wang Nian Sun and other research" Book of Songs"with the rhyme of the many defects;5.be able to tone change theories,"Book of Songs"to rhyme characters;6.Sub-rhyme for 21,right on the rhyme contribution to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The loss mainly reflected in four aspects:1.Rhyme style with some chapter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error;2.In the"Book of Songs,""Hop Dance"handling flaws;3.Rhyme the word phonetic theory,there is lack of understanding;4.Early on the ancient knowledge of the error tone.

Jiang Yougao; Rhyme Analysis of the the Book of Songs(《詩經韻讀》); achievements; inadequate; impact

H113

A

1672-2868(2010)02-0073-06

2009-11-29

陜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項目編號:09JK073)。

荊兵沙(1977-),女,陜西蒲城人。渭南師范學院教師。

責任編輯:陳 鳳

猜你喜歡
古音王力古韻
保險理賠知多少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王力手跡
《韻補正》“不合者”研究
古韻今和
古韻今和
古韻今和
古韻今和
藝術百家:王力
從上古文獻看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構擬
扶风县| 法库县| 璧山县| 且末县| 宜章县| 诸城市| 嘉定区| 大足县| 杭锦旗| 阿瓦提县| 武山县| 郴州市| 固原市| 新乐市| 阿巴嘎旗| 惠来县| 华阴市| 清水河县| 巴彦淖尔市| 九龙城区| 视频| 奎屯市| 沽源县| 隆化县| 红原县| 黎平县| 界首市| 贺兰县| 靖边县| 项城市| 屏东县| 遵义市| 闻喜县| 巫溪县| 河北省| 张家港市| 明星| 英超| 英吉沙县| 玛沁县|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