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漢川市實驗中學(xué) 葉乃初
?湖北省漢川市劉家隔中心中學(xué) 劉 玲
“一童子燒酒爐正沸”(人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biāo)準(zhǔn)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第6單元第29課《湖心亭看雪》),《教師教學(xué)用書》相應(yīng)的譯文為:“一個童子正把酒爐的酒燒得滾沸?!钡降资蔷茽t的“酒沸”,還是酒爐的“水沸”?
就飲酒的習(xí)慣而言,再聯(lián)系下文的“余強飲三大白而別”來看,那三大杯“滾沸”的酒恐怕是不宜或不好“強飲”的吧?
再說,不論白酒的度數(shù)是高是低,將它燒得滾沸,恐怕是不宜飲用的,筆者也很少聽說有這樣飲酒的。只聽說有喜歡喝熱酒的,但也不至于喜歡到“滾燙”的程度。
想到《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張岱是浙江紹興人氏,那酒爐裝的應(yīng)該是黃酒吧。黃酒的“傳統(tǒng)飲法”是溫飲,將盛酒器放入熱水中燙熱,或隔火加溫。但加熱時間不宜過久,否則酒精揮發(fā)掉了,反而淡而無味。一般在冬天,盛行溫飲。
黃酒一般“燙熱喝較常見”。原因是黃酒中還含有極微量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為了盡可能減少這些物質(zhì)的殘留量,人們一般將黃酒隔水燙到60~70度左右再喝。因為醛、醚等有機物的沸點較低,一般在20~35度左右,即使對甲醇也不過65度,所以其中所含的這些極微量的有機物,在黃酒燙熱的過程中,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fā)掉。同時,黃酒中所含的脂類芳香物隨溫度升高而蒸騰,從而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濃郁。
這樣看來,黃酒是不宜加熱到“滾沸”的程度。由此想到魯迅先生筆下在咸亨酒店打工的小伙計專管溫酒的事情,想必酒爐里燒得“滾沸”的應(yīng)該是“水”而不應(yīng)是“黃酒”。既然隔火加溫加熱時間不宜過久,一般在冬天,又盛行溫飲,那么絕對到不了“滾沸”程度。而且文中的那位金陵人氏所攜帶的酒爐想必制作一定很精致,設(shè)計也極為合理:酒爐可分為里外兩層,外層用來裝酒,較多,內(nèi)層用來裝水,較少。童子即使把內(nèi)層的水燒得“滾沸”,那外層裝的酒也絕對“滾沸”不了,這樣加溫之后的酒飲用起來既不涼嘴又不燙口。
所以上句譯文應(yīng)是:一個童子正把酒爐的“水”燒得滾沸,酒正溫?zé)嶂_@樣譯來更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