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 放
1、期貨市場具有發(fā)現價格功能的原因。首先,期貨交易的參與者眾多,匯聚了眾多的生產者、銷售者、加工者、進出口商以及投機者等,成千上萬的買家和賣家聚集在一起進行競爭,可以代表供求雙方的力量,有助于價格的形成;其次,期貨交易中的交易人士大都熟悉某種商品行情,有豐富的經營知識和廣泛的信息渠道以及一套科學的分析、預測方法。他們結合自己的生產成本、預期利潤,對商品供需和價格走勢進行判斷、分析和預測,報出自己的理想價格。這樣形成的期貨價格能夠比較接近地代表供求變動趨勢;再次,期貨交易的透明度高、競爭公開化、公平化,有助于形成公平的價格。
2、期貨價格可以彌補現貨市場價格缺陷
(1)期貨價格具有預期性。在期貨市場中,期貨交易者大都熟悉某種商品行情,有豐富的經營知識和廣泛的信息渠道以及比較完善的分析和預測方法,他們結合市場中本行業(yè)的生產成本、預期利潤以及對商品供求和價格走勢進行分析和判斷,報出自己的理想價格,與眾多的對手競爭,這樣形成的期貨價格實際上反映了大多數人的預測,因而能夠反映供求變動趨勢。因此,期貨價格具有對未來供求關系及其價格變化趨勢進行預期的功能。
(2)期貨價格具有連續(xù)性。期貨交易是買賣期貨合約的交易,實物交割的比例非常小,交易者買賣期貨合約的本意大多不是為了實物交割,而是利用期貨合約做套期保值交易或投機交易,因而,在買進或賣出后,必須再賣出或買進相同數量的期貨合約,同時,期貨合約是標準化的,轉手極為便利,買賣非常頻繁,這樣,就能不斷地產生期貨價格。因此,期貨價格是連續(xù)不斷地反映供求關系及其變化趨勢的一種價格。
(3)期貨價格具有公開性。期貨價格是集中在交易所內通過公開競爭達成的,依據期貨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所有在期貨交易所達成的交易及其價格都必須及時向會員報告并公之于眾,通過傳播媒介,交易者能夠及時了解期貨市場的交易情況和價格情況,并能迅速傳遞到現貨市場。
(4)期貨價格具有權威性。正是因為期貨價格真實地反映供求及價格的變動趨勢,具有較強的預期性、連續(xù)性和公開性,所以在期貨交易發(fā)達的國家,期貨價格被視為一種權威價格,成為現貨交易的重要參考依據,也是研究世界市場行情的依據。
1、在農業(yè)資源配置中應充分發(fā)揮期貨價格的作用
(1)資源配置是社會生產的基本問題。資源配置是指各種社會資源在社會生產各個領域、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地區(qū)之間的安排、流動的分配,以求獲得最佳投資效益的過程。資源配置是社會生產所面臨的基本問題,在一定時期內社會資源是有限的,人們的需求卻是無限的,為了有效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合理、高效地配置社會資源。為此,就必須解決以下方面的問題:一是解決生產什么、生產多少的問題。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多生產某種產品就必須以減少另一種產品為代價。這就是說,在資源有限的社會里,存在著產品與產量的選擇問題;二是怎樣生產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在資源投入量既定的條件下實現產量的最大化,或者說是生產要素組合問題、生產技術的選擇問題。
(2)價格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首先,在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下產生了產品、勞務以及生產要素的價格,某種產品或要素短缺時,其價格上漲,相反則下跌,市場價格是社會資源稀缺的直接表現;其次,市場價格向生產者、消費者傳遞著市場上各種產品和要素的信息,為其進行經營決策提供指導,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取決于獲利的大??;最后,市場價格在指導生產什么、生產多少以及怎樣生產的同時,也決定了產品(收入)的分配。
(3)利用期貨市場合理配置資源,保證農業(yè)生產的正常進行。農業(yè)是一個特殊行業(yè),農產品價格的有效發(fā)揮受到農業(yè)生產、農產品消費的特殊性制約,利用農產品期貨價格,可以有效發(fā)揮價格的指導作用。期貨價格具有兩方面的作用,在宏觀方面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地制定價格政策、分析經濟形勢、調節(jié)資源配置;在微觀方面可以對市場價格起到指導作用、比照作用和約束作用。實際上,期貨價格所起的作用是人們通過期貨價格合理配置資源,保證農業(yè)生產正常進行,進而防止農產品價格的周期性波動而實現的。農產品期貨價格具有預期性的特征,可以彌補現貨價格的不足,生產者可以利用期貨市場的遠期合約價格,安排生產,這樣既合理地配置了資源,又減少了農產品價格的周期性波動,保證了農業(yè)生產的正常進行和正常的農業(yè)收入。
2、利用期貨市場優(yōu)化配置資源,保證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農收資源是否達到優(yōu)化配置,首先體現在農業(yè)生產系統(tǒng)之中。一個健康良性的生產系統(tǒng)應該體現三個標準,即結構合理、功能高效、關系協(xié)調。結構合理是功能高效和關系協(xié)調的基礎和前提,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結構合理的最終反映。經濟效益是近期的、直接的一種表現,而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則是一種相對較為遠期的反映,在資源配置的決策過程中,三者都是理論上的預期。由于期貨市場有著眾多的研究者以及交易的連續(xù)性和規(guī)范性,期貨市場就具有預期性和權威性的特征,期貨市場的價格是期貨市場預期性的集中反映,期貨市場的價格和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就成為配置資源的依據之一。因此,利用期貨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可為達到優(yōu)化資源配置,保證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服務。
[1]胡榮華,羅照華.糧食價格政策分析.財經論叢,2002.6.
[2]黃春花.改革期貨市場管理制度.財經科學,2003.5.
[3]黃景貴.論創(chuàng)新理論的產生及其發(fā)展.青島海洋大學學報,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