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泓
[關鍵詞]中國文化;流行音樂;中國風
當今流行樂壇已經漸漸步入中國化的領域,中國流行音樂正在以迅猛的速度邁向國際化行列。在小品中出現的一句話,得到了我們中國人的認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闭沁@句話,使我們中國的各個領域進入了國際市場,打開了邁向世界的大門。中國流行音樂也是如此。說起中國流行音樂自然要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當時的中國流行樂壇正處于成立的狀態(tài)。就在80年代末的時候,中國的流行樂壇刮起了一陣不小的“西北風”,就是那一句“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使我們永遠記得這西北風給我們留下的痕跡,至今,這句話還會在我們的耳邊回響。正是《黃土高坡》、《信天游》等這股“西北風”讓我們國人意識到,只能將自己獨特的民族元素加入到音樂中,才能使得中國流行音樂在世界上取得一席之地。因此,中國流行樂壇便開始刮起了一陣持續(xù)至今的“中國風”。而到了90年代,中國流行樂壇便出現了很多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各類歌曲不同形式,不同創(chuàng)意,不同內容,使得中國流行音樂迅猛發(fā)展。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流行音樂在以王力宏、周杰倫、陶喆等實力派歌手的帶領下,分別以各自的曲風極力地運用中國化民族化的音樂元素,大力發(fā)揚中國流行音樂。將這陣“中國風”繼續(xù)地刮下去。
然而,對于“中國風”的定義又是什么呢?“中國風”,在字面上解釋,就是中國樂風,以中國文化產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風格。有些人認為:“中國風”就是歌曲中的詞或者曲結合了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和中國古典元素,從而聽起來有一種韻味,充滿著藝術感染力;還有些人認為:“中國風”就是結合了中國特有的樂種,其歌詞上具有中國文化的內涵,演奏上運用其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洋樂器相互結合,從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音樂風格;然而,當下眾人對“中國風”又多了一種新的說法:“三古三新”,其“三古三新”的定義譯為“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也就是說“中國風”就是以其“三古三新”結合的,中國特有的樂種。其歌詞具有中國文化的內涵,使用新派唱法和新的編曲技巧來烘托歌曲的藝術氛圍,歌曲以懷舊的經典中國背景與現代節(jié)奏相結合,產生了含蓄、憂愁、幽雅、輕快等歌曲風格。事實上,在中國音樂的相關資料上,并沒有對“中國風”的確切定義,也沒有確切提出過“三古三新”的說法,但是,“民間”的這一定義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說明還是具有一定道理。那“三古三新”被認可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呢?我們先對其六大條件進行一下分析:
古辭賦,也就是古代的詩詞歌賦,歌曲的歌詞部分中含有古代的詩詞歌賦的內容,就是“中國風”。比如SHE所演唱的《長相思》中的RAP歌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就是運用了古代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中的一部分;鄧麗君最早演唱的《水調歌頭》也正是運用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弊鳛槿康母柙~;還有曹穎演唱的《天凈沙》也是運用了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弊鳛槿柙~中的一部分……
古文化,即中國古文化,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將中國各個傳統(tǒng)文化通過一定的形式加入到流行歌曲當中就成為了“中國風”。其實說白了,就是“中國風”中帶有中國文化的流行音樂。例如:謝津演唱的《說唱臉譜》、杭天琪演唱的《唱臉譜》都是借鑒了中國經典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京劇”,作為主要內容,一句“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zhàn)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可以說是延續(xù)至今,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屠洪綱演唱的《霸王別姬》則是講述了一段經典的古代西楚霸王項羽戰(zhàn)敗后與其寵妃虞姬訣別的歷史故事;而SHE在《中國話》中則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的語言藝術——“繞口令”,“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扁擔偏要綁在板凳上,板凳偏偏不讓扁擔綁在那板凳上,到底扁擔寬還是板凳長”、“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臥著一只鵝,坡下流著一條河,哥哥說寬寬的河,弟弟說白白的鵝,鵝要過河,河要渡鵝,不知是那鵝過河”,將其作為主要內容,主要發(fā)揚“中國話”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古旋律,就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旋律或者是中國獨特的戲曲、民族器樂聲樂,極其具有中國特色的元素。比如說,屠洪綱演唱的《霸王別姬》就是運用了京劇的藝術形式,樂曲帶有京劇的旋律,其唱法加入了凈角(花臉)的唱腔,在周杰倫演唱的《霍元甲》中,“小城里歲月流過去,清澈的勇氣,洗滌過的回憶,我記得你驕傲的活下去”這一段的唱法,運用的正是京劇中旦角(花旦)的唱腔,帶有鮮明的中國藝術特色,突顯中國特有旋律;在《在梅邊》這首歌中,王力宏不僅加入了我國古老的戲種——“昆曲”,而且在配器方面,還加入了中國特有的民間樂器——“單皮鼓、板、堂鼓、鑼、鈸”,更加具有中國民間藝術特色,明顯表現了“昆曲”的經典旋律;還有我們熟知的《前門情思大碗茶》正是以“京韻大鼓”的基本音調和腔調來譜寫與演唱的。
新唱法,是運用當今現代不同的流行唱法并借鑒國外傳統(tǒng)唱法與我國傳統(tǒng)曲藝形式以及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體現出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樂風。例如:陶喆在《蘇三說》中就是將中國戲曲《蘇三起解》中的唱詞“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內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言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奔右孕薷摹疤K三離了洪桐縣,掛了個牌子在那大街前,被那兇惡群眾包圍稍微等一下,過往的君子請你聽我言,哪一位去我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轉就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一只狗一只馬,我當報還?!迸c美國RAP(說唱)進行完美結合,是歌曲更具中國化;也正是這位“R&B;天皇”將一首經典老歌《月亮代表我的心》進行加工處理,運用自己擅長的R&B;唱法,將這首歌曲改變屬于自己的《月亮代表誰的心》……
新編曲,就是將中國經典曲藝或是經典文化加入新鮮流行音樂元素,進行重新編曲,使得具有國際化流行化。阿里郎組合就是將朝鮮族民歌《阿里郎》進行現代編曲,使其更加具有流行化元素;江凱文將越劇《紅樓夢》中的選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進行流行編曲加工,唱出了具有流行風格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同樣,鄧麗君的《水調歌頭》正是將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加以編曲,具有中國特色……
新概念,顧名思義,就是將中國的各類文化加入新的概念從而達到“中國風”的境界,就像羽·泉組合所演唱的《辛棄疾》,就是運用了新概念,將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賀新郎》、《西江月·醉里且貪歡笑》《南鄉(xiāng)子·何處望神州》、《青玉案·元夕》中的部分詞作為該歌的歌詞,并配上古代旋律與現代搖滾風格結合的伴奏,使人朗朗上口,可以稱得上是一首極具中國特色的經典歌曲;國家一級演員吳瓊演唱的《對花》就是將中國傳統(tǒng)戲曲——“黃梅戲”與現代流行音樂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形成了一種獨具中國化風格的流行音樂;林俊杰則是將我國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的生平加以描述,運用流行音樂元素,使得人們對曹操又有了新的認識……
從這六大條件看來,可以算是對“中國風”進行了進一步的詮釋。每一首“中國風”的歌曲都逃不出這六大條件的范圍,這也是為什么人們會漸漸肯定“三古三新”的主要原因。但有人認為“中國風”還分為“純粹中國風”和“近中國風”兩種,也就是說“純粹中國風”是滿足以上六大條件的歌曲;“近中國風”就是某些條件不能滿足而又很接近于純粹中國風的歌曲。對于這一看法,本人并不認同,本人認為,只要是滿足以上六大條件的中國流行歌曲,就是“中國風”,不存在“純粹”與“近”的關系。但是,這六大條件也是存在著一種互相“幫助”的關系的,它們六個可以同時存在,但其“三新”不能夠獨立存在。也就是說,“三古”獨立存在也是“中國風”,但“三新”獨立存在則并不一定就是“中國風”。當“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同時或者獨立存在的時候,我們只能說,這首歌曲是流行歌曲,并不能說是“中國風”,因為“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的含義并沒有代表獨特的中國文化元素,“中國風”中帶有其“三新”,但“三新”并不只包含“中國風”。而“三古”就不一樣了,“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就是代表著中國特有的文化元素,也就是說“三古”與“中國風”之間是交集的關系,而“三新”與“中國風”則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所以“中國風”是“三古”與“三新”相互結合的產物,有“一古”至少必有“一新”,有“一新”至少必有“一古”,就是說“中國風”中至少存在著“一古一新”的條件。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社會就像是人體機能一樣,同樣具有新陳代謝的存在,流行音樂也是一樣,就是在不斷的發(fā)展中逐漸進步的。傳統(tǒng)的元素固然經典,但也有其陳舊的一面,現代元素固然新穎,但也有其不足之處,為了中國流行樂壇更好的發(fā)展,“新陳代謝”是必然現象,但在這一必然現象發(fā)展的同時,我們同樣不能忘記繼承先輩給我們留下的瑰寶,也不能忘記當今人們的需求,我們必須做到取其傳統(tǒng)的精華,去其現代的糟粕,這樣才能把先輩的心血發(fā)揚光大,使其繼續(xù)傳唱流傳千古。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我們中國在世界的大舞臺上放射出璀璨耀眼的光芒,將我們的“中國風”像龍卷風一樣,吹得更猛烈,吹向世界的各個角落?!?/p>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