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芬芝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76100)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胸外傷合并嚴重肺挫傷的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自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胸外傷患者120例,其中嚴重胸外傷52例,同時并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36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機械通氣,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3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齡23~67歲,平均(36.7±11.2)歲。交通傷20例,擠壓傷9例,墜落傷8例。單純胸外傷6例,多發(fā)傷或復合傷30例(多發(fā)肋骨骨折、血氣胸、肺挫傷26例,胸椎骨折2例,腹腔臟器傷2例)。傷后24h內發(fā)生ARDS者31例,24~72h發(fā)生者5例?;颊呔窬o張,意識淡漠,口唇發(fā)紺,自主排痰能力差,呼吸道分泌物經輔助排痰效果不滿意,R>30次/min,SaO2<70%,PaO2<9.31kPa,PCO2>6.65kPa,呈進行性升高,經加大吸氧濃度后未見好轉。
根據(jù)文獻診斷標準[1],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血析分析,有以下幾點表現(xiàn)可考慮ARDS:①患者有外傷史;②患者有呼吸困難、呼吸頻率>35次/min,經吸氧后缺氧癥狀不能緩解;③血氣分析結果示PaO2<60mmg;④SpO2<90%;⑤胸片示:肺內有大量云絮狀陰影,肺部聽診有廣泛濕ā音;⑥排除心源性肺水腫所致。
本組26例行氣管插管,10例行氣管切開。選擇呼吸方式為間歇正壓通氣(IPPV),潮氣量為8~10mL/kg,F(xiàn)iO2為40%~l00%,呼吸頻率為14~20次/min,I∶E=1∶1.5~2,人機對抗者給予鎮(zhèn)靜或肌松,如靜脈注射冬眠合劑、咪唑噠侖、丙泊酚等。呼氣末正壓(PEEP)自2cmH2O開始,每次增加1~2cmH2O,直到血氣分析或SaO2滿意為止,一般在5~15cmH2O范圍內。同時密切觀察氣道內壓(不應>35cmH2O和動脈血氧分壓>8kPa)的變化,隨時調整潮氣量和PEEP,防止氣道峰壓過高造成氣壓傷的危險。在機械通氣12~24h,PaO2改善后,逐步調整 FiO2(<0.4)及PEEP值(先FiO2后PEEP值),保持PaO2在80mmHg以上即可。然后改IPPV為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方式,同時調低潮氣量和呼吸頻率,直至脫機。機械通氣治療平均時間為3.5d。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成組t檢驗或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機械通氣后較通氣前動脈血pH值及PaO2均有提高,PaCO2明顯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撤機后的pH值、PaO2、PaCO2的改變不明顯(P>0.05),本組病例中,除2例因嚴重顱腦外傷而死亡外,其余34例經通氣治療1~32d,平均(5.5±4.8)d,均成功脫機,并存活出院(表1)。與上機前比較,P<0.01;與撤機前比較,P>0.05。
表1 25例患者機械通氣前后動脈血氣變化
ARDS形成的原因一般是肺組織出血,肺間質水腫,而嚴重胸外傷因合并多發(fā)性肋骨骨折及肺挫傷是其根本原因?;颊叱T?4h內形成通氣功能、氧彌散功能障礙,肺順應性下降,通氣血流比值失調等呼吸窘迫及頑固性低氧血癥從而發(fā)展為ARDS。ARDS必須嚴密觀察病情,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免被胸外傷及合并傷的癥狀所掩蓋而不易發(fā)現(xiàn)而出現(xiàn)誤診或漏診,從而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
嚴重低氧血癥是ARDS患者的常見征象,改善癥狀的方式一般有面罩給氧方式,但效果不好,目前均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由于救治ARDS成敗的關鍵是迅速有效的糾正嚴重的低氧血癥,所以臨床我們采用機械通氣的方法。ARDS標準呼吸機治療的適應證參照1992年歐美聯(lián)席會議有以下方面[2]:①急性起病時,一般在嚴重胸外傷、復合傷后;②進行性呼吸閑難,呼吸頻率快(>28次/min)而造成明顯發(fā)紺的癥狀;③肺部聽診出現(xiàn)呼吸音減弱形成廣泛濕ā音;④胸部平片示浸潤影且廣泛彌漫;⑤血氣分析示SaO2<80%,PaO2<40mmHg;⑥氧分壓的上升在高流量吸氧后仍不滿意。本組36例患者面罩給氧均不能改善癥狀又同時符合上述適應證,被診斷為嚴重低氧血癥。
一方面,防止呼氣肺泡萎縮,改善氧合,提高肺的順應性,提高Pa、肺泡氧分壓等是機械通氣的優(yōu)點,另一方面,保證患者度過創(chuàng)傷急性期的目的可以通過應用PEEP能減少滲出,改善通氣,減少患者功耗的達到。在臨床上通氣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方面:①PEEP應從小開始,根據(jù)病情增加,一般控制在5~15cmH2O,一般不超過18cmH2O,否則會產生氣壓傷,影響心排氧量;②在機械通氣時,還應隨時調整呼吸參數(shù)、吸氧濃度,以免高氧濃度對肺組織造成損傷;③在使用呼吸機的過程中,常有低氧血癥的情況發(fā)生,處理不好可危及患者生命。我們的經驗是:首先檢查呼吸機管道包括供氧系統(tǒng)和濕化系統(tǒng)有無故障;可攝片檢查氣插管或氣管切開的管道是否合適、到位;檢查呼吸道是否通暢,如有無痰液阻塞;呼吸機的使用模式和參數(shù)是否恰當;攝片檢查有無并發(fā)氣胸和(或)肺不張;考慮繼發(fā)ARDS可能。④IPPV通氣能與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吸氣流為減速波型,有利于氣體的交換和氧合,保證氣道壓不超過預定吸氣壓從而避免肺損傷;⑤適當減少潮氣量(5~7mL/kg),以確保吸氣平臺壓不超過35cmH2O的危險水平[3],另一方面通過低VT而降低吸氣壓(P1),減少通氣機誘導的肺損傷(VILI)的發(fā)生,合適的PEEP使萎陷的肺泡復原,提高肺順應性,改善氣體交換,減少肺內分流量,并提高氧分壓[4];⑥建立較理想的氣道途徑應盡早行氣管切開,尤其對可能需較長時間利用呼吸機的患者,是防止機械通氣時呼吸機肺炎發(fā)生的有效手段;⑦肺挫傷致ARF進一步發(fā)展為ARDS的高危因素是感染,所以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進行有力的抗感染治療,同時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及時吸痰,嚴格無菌操作,還要防止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fā)生,要求定期行氣管內分泌物培養(yǎng)并根據(jù)藥敏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4];⑧要保證氣道濕化,適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我們應用1.5%碳酸氫鈉濕化氣道效果理想,與張淑敏等[5]觀點相符合;⑨應用機械通氣支持治療的同時要注意對呼吸衰竭早期患者大劑量、短療程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科學合理地糾正酸中毒,控制晶體液體量的輸入,輔以利尿劑及擴血管藥物等,也是搶救成功不可忽視的重要措施;⑩逐漸減少呼吸機的頻率,降低氧濃度,逐漸減少PEEP的使用。當呼吸機輔助的頻率<5次/min后,患者無呼吸困難的癥狀,SpO2能維持在90%以上后停機,以避免呼吸機的依賴。
總之,在嚴重胸外傷合并肺挫裂傷并發(fā)ARDS時,及時開放氣道,機械通氣,同時進行積極綜合治療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1]宋志芳.實用危重瘸綜合救治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165.
[2]Bernard GR,Arigas A,Brigham KI,et a1.Report of the American European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RDS:Definitions,mechani sms,relevant outcomes and clinical trial coordination[J].Intensive CareMed,1994,20(3):225.
[3]施毅,陳正堂.現(xiàn)代呼吸病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148.
[4]潘海燕,張辛.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薈萃,2003,18(10):549.
[5]張淑敏,李麗華.氣道插管機械通氣患者氣道濕化液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