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雁 林 杰 阮 毅 賀付松
(福建省古田科興食用菌研究所,古田 352200)
茶薪菇古茶2號的玉米芯栽培
阮 雁 林 杰 阮 毅 賀付松
(福建省古田科興食用菌研究所,古田 352200)
玉米芯;茶新菇;古茶2號;栽培
茶薪菇 (Agrocybe cylingracea)又名茶樹菇,其口感獨特,香濃味美,營養(yǎng)價值高,是近年來發(fā)展較快、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的一種珍稀菌菇,市場前景廣闊。福建省古田縣菇農踴躍種植,規(guī)模迅速擴大,成為我國茶薪菇主產區(qū)。據(jù)統(tǒng)計,2009年古田縣茶薪菇種植量達5.5億袋,年產鮮菇19.3萬噸,產值5.8億元,產品行銷全國各地。
古田科興食用菌研究所經過多年研究,從野生品種分離、馴化、選育出 “古茶2號”茶薪菇菌株,2008年8月通過國家農業(yè)部品種認定 (認定編號:國品認菌2008037),并具有知識產權保護,是古田縣當家栽培品種。該品種的特點是:①出菇時間短,從原來的120天縮短到50天;②產量高,單袋產量從原來的150克提高到350~500克;③栽培場所由原來的室內改為野外蔭棚。
古茶2號屬于中溫偏低型品種,早熟、耐寒、好氧、轉潮快,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菌絲生長溫度5~38℃,最適為23~26℃,子實體形成溫度15~35℃,最適為17~28℃,pH值7~7.5。子實體叢生,菇柄長,菌蓋褐色,耐低溫。冬季出菇量多,轉潮快,抗逆性強,不易開傘,適合保鮮、即食品加工,柄脆香濃、純正、口感好。
(1)玉米芯30%,棉籽殼43%,麥麩20%,玉米粉5%,石灰2%,含水量60%~62%。 (2)棉籽殼50%,玉米芯33%,麥麩15%,石灰2%,含水量60%~62%。
培養(yǎng)袋采用15×30×0.00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裝袋要緊實,料高以15~17厘米為宜,袋口用紗線扎緊或用塑料套環(huán)蓋緊。將裝好的培養(yǎng)袋裝入編織袋里,上灶進行常壓滅菌。滅菌時火力掌握 “攻頭、保尾、控中間”,要求5小時內菌袋內部溫度上升至100℃,保持30小時,中間不?;稹⒉唤禍?以確保滅菌徹底。滅菌后搬入經消毒過的接菌室冷卻。
接種選擇晴天或陰天為佳,避開暴雨、臺風和西北風天氣。接種前關閉接種室門窗,按每立方米用氣霧消毒劑5~8克,點燃煙熏消毒5~8小時。然后打開門、窗通風30~60分鐘后進行接種。接種時袋溫必須降到28℃以下,菌種應菌絲粗壯、潔白、無雜菌,一般栽培種是塑料袋裝的菌種。每袋菌種可接25~28袋,接種時把栽培種袋底撕開,然后從袋底往袋口方向挖取菌種,離袋口2~3厘米處菌種塊屬老化菌種,應棄之不用,以防菌絲不萌發(fā)。接種后的菌袋采用架層式集約化立式擺放或墻式擺放。墻式擺放以疊放2層為宜,不能過多,菌袋前后列之間要留3~4厘米的空隙,以利于空氣流通散熱。
菌絲培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室溫度保持在23~28℃,陰暗培養(yǎng),每天早、晚各通風60分鐘,接種后培養(yǎng)10天左右開始檢查菌袋是否被雜菌污染,若有雜菌污染的菌袋須及時清理出培養(yǎng)室。在適宜溫度下培育50天左右菌絲可長滿袋,此時可移入濕房(棚頂配噴頭)進行出菇管理。
將培養(yǎng)好的菌袋移入出菇房,在茶薪菇棚的作業(yè)道前后窗門各安裝一塊80目的細目網紗,防止成蟲飛入,并在成蟲盛發(fā)期窗門外點熏金鹿牌蚊香以減少蟲源危害。在蔭棚內作業(yè)道中心每100~300平方米掛1盞佳多牌PSⅡ頻振式殺蟲燈,或2盞小型圓式殺蟲燈。
將菌袋立式排放到層架上,每平方米擺放100袋左右。出菇階段溫度控制在17~28℃,培養(yǎng)袋袋口子實體形成初期,濕度控制在85%~90%,保持正常通風。菇蕾形成后,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4%之間。每天噴水1~2次,早晚各通風1次,每次60~90分鐘。冬季出菇,如果在溫度低于17℃時噴水,菇蓋容易積水,易導致死菇現(xiàn)象。此時必須加溫,加快水分的揮發(fā)和吸收,使子實體能夠正常生長。在正常溫度和濕度條件下,菇蕾從形成到采收需5~7天時間。
圖1 古茶2號出菇
茶薪菇可干銷也可鮮銷。子實體生長達八成熟(菌膜未破)時即可采收,不論大小全部采下。采下的鮮菇剪除基部雜物后,擺放在烤篩上,放入脫水灶烘干,而后用塑料袋密封保存。鮮銷菇需仔細挑選,并按大小分級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