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柳州府志》中漢字記載的壯語詞

2010-09-21 02:48韋名應(yīng)
漢字文化 2010年4期
關(guān)鍵詞:臺語聲母音節(jié)

韋名應(yīng)

《柳州府志》編撰于清代乾隆年間。柳州府轄地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廣西柳江、宜山一帶?!陡尽分杏幸欢斡脻h字記錄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行文:“獞語食曰哏,飲咽,飯噯,衣服不,鍋寡,蓋空,筷子特,水缸八蕩,魚璧拉,肉糯,米侯,菜迫勒……”這段話共有12個小句,每個小句的行文特點是:先列出詞項,然后用漢字摹寫壯語的讀音。整段話的意思是說,在當時柳江一帶的壯語中,“吃”念為“哏”,“飯”讀作“噯”,“衣服”稱為“不”,等等?,F(xiàn)在根據(jù)當?shù)貕颜Z方言,用國際音標注明相關(guān)例詞的讀音,以供比較:

如上表,這些詞的標音注義,大多比較清楚。只是“魚璧拉”和“菜迫勒”這兩小句不太好理解。按照整段話的行文特點,“魚璧拉”這一小句的“魚”表示要說明的詞項,“璧拉”則表示壯語“魚”的讀音?,F(xiàn)代柳江一帶的壯語方言中,“魚”只有一個音節(jié),按常規(guī),只需用一個漢字標音即可。例如,方塊壯字就只用一個“”字來記錄。(覃曉航2007)可是,這里卻用兩個漢字來記載,令人費解。

有人猜測是壯語“大刺魚秋”pja1lat7的標音。誠然,“璧拉”與pja1lat7讀音相似,可以構(gòu)成標記關(guān)系,但它們?nèi)狈σ饬x上的一致性。因為“璧拉”指的是魚的泛稱,而不是專指某一種魚。所以這種說法站不住腳。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史籍作者用兩個漢字來記錄呢?

覃曉航(1997,2009)指出:“璧拉”和“迫勒”所記的是壯語“魚”和“菜”的復(fù)輔音形式*pla1、┆*plak7。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從整個漢藏語系語言來看,*pl->pj-這種音變相當常見。比如瑤語:

漢義標敏話龍勝勉話

毛pli1pjei1

房pla3pjau3

上述幾個例詞,在瑤語標敏話中還保留復(fù)輔音,而龍勝勉話中復(fù)輔音的流音成分已經(jīng)腭化:*pl->pj-。(鄧方貴、盤承乾1984)類似的音變有時在同一方言的不同年齡層次中也有體現(xiàn),往往是老一輩人讀復(fù)輔音,而年輕的讀腭化音,共時的變異體現(xiàn)了音變的方向。假定300多年前的乾隆時期“魚”和“菜”讀復(fù)輔音聲母*pl-,現(xiàn)在變?yōu)殡窕膒j-,是發(fā)生了*pl->pj-音變,這符合普遍的音變規(guī)律,因而是很可能的。

其次,從壯語內(nèi)部來看,在有些方言中還保留有復(fù)輔音形式,如武鳴、橫縣壯語:

漢義 武鳴橫縣宜山羅城柳江

魚pla1pla1pja1pja1pja1

菜plak7plak7pjak7pjak7pjak7

山pla1pla1pja1pja1pja1

走pla耰3 pla耰3 pja耰3pja耰3pja耰3

根據(jù)pj-<*pl-這種普遍音變,推測柳江地區(qū)的“魚”和“菜”這兩個詞的聲母在300多年前還讀復(fù)輔音聲母,這種推測,在武鳴等地的壯語方言中得到印證。

再次,魏晉以后的漢文史籍中,用兩個字或兩個音節(jié)記錄少數(shù)民族語言中的一個復(fù)輔音音節(jié),這種現(xiàn)象在侗臺語中并不少見。例如:仡佬族自稱klau是復(fù)輔音聲母,人們用兩個漢字標記為“仡佬”、“革老”、“仡僚”、“告佬”、“鳩僚”、“仡僂”等。再如:(李錦芳2002)

桄榔<原始侗臺語*kla(壯語kwaa仟1/kuu,布依語kua仟1,木佬語ko仟1,黎語-luu);

橄欖<原始侗臺語*klam(壯語kjam3/kw簃3,泰語、老撾語kjam3);

干欄、干蘭、干闌、葛欄、閣欄<原始侗臺語*ɡla;

仡伶、仡覽(中南地區(qū)古代族群)<侗族自稱klam;

皋盧、過羅、拘羅、瓜盧(古代嶺南方言“茶”)<侗臺語“茶”*ɡla;(德保壯語kja2,雅郎布央kjau31,仡佬語khɑu55,傣語la4,普標語ɑ33)

這種標音法的特點是:頭一個字摹寫侗臺語復(fù)輔音聲母的首輔音(塞音),后一個字摹寫后輔音(流音)及韻母??磥?在300多年前,柳州府的漢人也是用“璧拉”和“迫勒”兩個字的形式記錄柳州一帶還保留復(fù)輔音聲母的“魚”*pla1和“菜”plak7這兩個詞。其中,“璧”對應(yīng)“魚”的第一復(fù)輔音成分,“拉”對應(yīng)第二復(fù)輔音成分及韻母;另外,壯語“菜”是塞音韻尾,所以lak用“勒”(來母德韻)來摹寫,而由于發(fā)塞音韻尾時氣流較強,所以聲母有點像送氣的,于是用“迫”來摹寫。當然,當時的漢人并不懂得聲韻母的分析,他們是憑聽感上的整體形象來摹寫的。對于母語中沒有復(fù)輔音聲母的聽者,他在記錄復(fù)輔音聲母的例詞時,往往會把單個復(fù)輔音聲母音節(jié),聽成兩個音節(jié)。甚至受過一定語音學(xué)訓(xùn)練的調(diào)查者,在剛接觸復(fù)輔音時,也可能聽成兩個音節(jié)。比如,我們在調(diào)查六枝仡佬語的“桃子”時,乍一聽以為是p吉0la仟31,經(jīng)發(fā)音人重復(fù)之后才確定是pla31;而有些壯語方言中的復(fù)輔音聲母p糽-、k糽-,在首輔音(塞音)和次輔音(流音)之間連接得并不是很緊密,也確實稍帶點混元音的色彩。由于清代柳江地區(qū)的漢語中沒有復(fù)輔音,只能用單音節(jié)的漢字來摹寫,而*pla1聽起來更像兩個音節(jié),所以漢人便憑聽覺將壯語“魚”的形式摹寫為“璧拉”。

其實,漢文典籍中除了用兩個字或兩個音節(jié)來記錄侗臺語的一個復(fù)輔音音節(jié)外,也有用一個字來記錄的。不過那是在漢代以前。例如,《越絕書》中說:“越人謂鹽曰余”。“鹽”,壯語kju1,侗語ko1,水語kwa1,早期侗臺語*kla或*kra。漢語“余”,中古以母三等,李方桂先生擬上古音*raɡ,鄭張-潘擬*la。比較侗臺語的情況,可知上古“余”還有一個塞音聲母,當為*ɡla。與此類似并可相互印證的是:“茶”,古作“荼”,從余得聲?!稜栄拧贩Q茶為“槚”,系音譯,來自侗臺語。(李錦芳2002)侗臺語“茶”*ɡla?!皹枴?李方桂先生擬*kragx,鄭張-潘擬*kraaQ。漢語與侗臺語均為復(fù)輔音聲母,音近。(當時,可能漢語的*ɡl已變?yōu)?kl,所以用*kl聲母的“槚”摹寫)?!对浇^書》和《爾雅》用一個漢字記錄侗臺語的復(fù)輔音音節(jié),表明當時漢語中還保留復(fù)輔音。晉以后,漢語復(fù)輔音簡化,就用“皋盧、過羅、拘羅、瓜盧”等兩個字的形式來摹寫還保留復(fù)輔音的侗臺語“茶”*ɡla。

用漢字記錄的民族語詞,對于民族語和漢語的歷史語音研究,是有一定意義的。

參考文獻

覃曉航《〈廣西太平府屬土州縣司譯語考〉的壯語方言詞》,《民族語文》2007年第6期

QinXiaohang(覃曉航)Evolution of the Initial Consonant Clusters pl,kl,ml in the Hongshuihe Vernacular of Zhuang.MON-KHMER STUDIS, 1997

覃曉航《侗臺語語源探索》,民族出版社,2009

李錦芳《侗臺語言與文化》,民族出版社,2002

鄧方貴、盤承乾《從瑤語論證上古漢語復(fù)輔音問題》,《民族語文論叢》,中央民族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1984

張均如、梁敏、歐陽覺亞、鄭貽青、李旭練、謝建猷《壯語方言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通訊地址:100081中央民族大學(xué)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xué)系)

猜你喜歡
臺語聲母音節(jié)
臺當局擔(dān)心“臺語生存危機”
r(re)音節(jié)單詞的拼讀規(guī)則
聲母順口溜
連拼音學(xué)畫畫
聲母歌
拼拼 讀讀 寫寫
根據(jù)中韓聲母差異針對韓國學(xué)生的聲母教學(xué)對策
看音節(jié)說句子
石台县| 射阳县| 洛阳市| 珠海市| 沂南县| 龙泉市| 永福县| 铁岭市| 枣阳市| 饶平县| 永善县| 顺平县| 永新县| 新田县| 江津市| 珠海市| 辽阳市| 霍州市| 澎湖县| 晴隆县| 中方县| 上饶市| 阿合奇县| 甘德县| 正阳县| 佳木斯市| 馆陶县| 得荣县| 嵊泗县| 内丘县| 梧州市| 专栏| 陇南市| 平邑县| 玛多县| 汪清县| 禹城市| 湖南省| 广丰县| 句容市|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