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文祥,趙 丹,宋 剛,葛菁萍,凌宏志
(黑龍江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亞麻是天然紡織原料之一,亞麻纖維具有透氣性好等優(yōu)良性能,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但在亞麻纖維中連接著大量的粘性物質(如果膠等),為提取其中的可紡纖維,必須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它們的連接,即進行亞麻原莖脫膠。亞麻原莖脫膠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厭氧溫水浸漬法和雨露法。雨露法受氣候、降雨量和光照等條件的影響,多被西歐國家所采用。我國和前蘇聯(lián)主要采用的是溫水浸漬法,俗稱“漚麻”[1-2],此法是利用麻莖及水源中微生物的自然發(fā)酵作用,產生果膠酶,它能將果膠分解成小分子還原糖,再通過DNS法[3-4]測定發(fā)酵液中還原糖的含量,間接反映菌株分解果膠能力的大小,該法被廣泛用于生產。使用生物(酶)脫膠,既能減少環(huán)境污染、改善勞動條件和減輕對纖維的損壞,又能節(jié)約能量消耗,降低成本。針對此特點,對果膠酶產生菌HDYM-02進行了發(fā)酵條件的初步研究和探討,并在實驗室條件下確定其最佳培養(yǎng)方案,以期能為亞麻原莖生物(酶)脫膠的工業(yè)化生產服務。
果膠酶產生菌HDYM-02,由巴彥縣亞麻有限公司漚麻池中分離選育得到。
DNS試劑:將6.3g的3,5-二硝基水楊酸、262ml的2mol/lNaOH加到500ml含182g的酒石酸鉀鈉的熱水溶液中,再加入5g苯酚及5g亞硫酸鈉,待溶解、冷卻后,加蒸餾水定容至1000ml,貯于棕色瓶中,一周后即可使用。
1)種子培養(yǎng)基:液體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
2)發(fā)酵培養(yǎng)基:果膠0.4%,蛋白胨1%,NaCl 0.5%,112℃滅菌30min。
1)DNS法測定還原糖。取一定量的發(fā)酵液,6000rpm/min離心5min,再取離心上清液0.5ml移入加有0.5mlDNS試劑的試管,加4ml蒸餾水,搖勻,沸水浴中加熱5min,迅速冷卻。用分光光度計在540nm處測其吸光度值。參比液配制:離心上清液0.5ml與4.5ml蒸餾水充分混合[3]。
2)發(fā)酵種子液的制備。以兩環(huán)的接種量將分離選育得到的菌株HDYM-02接種到種子培養(yǎng)液中,37℃靜止培養(yǎng)24h。
做溫度試驗時采用發(fā)酵培養(yǎng)基,分別考察了在29℃、31℃、33℃、35℃、37℃、39℃時,菌株分解果膠能力的大小,測定出發(fā)酵液中還原糖的含量,結果如表1所示:發(fā)酵溫度試驗表明,溫度對本研究所篩選的菌株HDYM-02分解果膠的能力有顯著的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當發(fā)酵液溫度為33℃時,菌株HDYM-02產生的還原糖量最高,相對而言菌株繁殖也最快,;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菌株HDYM-02的自身生長,并且產生的還原糖量相對低很多,所以發(fā)酵溫度選擇33℃為宜。
表1 溫度對菌株分解果膠能力的影響
采用發(fā)酵培養(yǎng)基,進行了不同初始pH值的發(fā)酵試驗,用1mol/ml的NaOH或HCl調節(jié)發(fā)酵液的初始pH值,分別考察了初始pH值為4.5、5.0、5.5、6.0、6.5、7.0時,菌株HDYM-02分解果膠的能力,結果如圖1,圖2所示:
圖1發(fā)酵液初始pH值對菌濃的影響圖2發(fā)酵液初始pH值對菌株分解果膠能力的影響
不同初始pH值的發(fā)酵試驗結果表明,培養(yǎng)基初始pH值不同,對菌株HDYM-02發(fā)酵分解果膠能力有顯著影響。在溫度為33℃的時候,如圖2所示,當發(fā)酵液的初始pH值為7.0時,菌株HDYM-02在各個時間點處分解果膠產生還原糖的量均較高,如圖1所示,此時菌株的繁殖也較快。而當發(fā)酵液初始pH值小于7.0時,產還原糖量有所下降,相對菌濃變化也不明顯,在發(fā)酵液初始pH值為4.5時,雖然還原糖產量在個別幾個時間點時很高,但菌濃相對較低。所以控制發(fā)酵培養(yǎng)液的初始pH值為7.0時比較適宜。
在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按照各培養(yǎng)基含氮量為0.1%,分別添加豆?jié){、(NH4)2SO4、尿素、(NH4)2CO3、NH4NO3各種氮源來代替蛋白胨,并以發(fā)酵溫度33℃,初始發(fā)酵液pH值為7.0的條件對菌株HDYM-2進行發(fā)酵培養(yǎng),結果如表2所示:尿素對菌株分解果膠的能力有顯著的影響。其中,添加尿素對菌株分解果膠有利,還原糖產量相對較好,菌濃相對較高。另外,有機氮源比無機氮源更有利于還原糖的產生。
采用發(fā)酵培養(yǎng)基,進行了不同NaCl濃度的發(fā)酵試驗,考察了NaCl濃度為0.1%、0.3%、0.5%、0.7%、1.0%時的還原糖產量,結果如表3所示:發(fā)酵試驗結果顯示,當鹽濃度為0.5%~0.7%時,菌株HDYM-02分解果膠能力相對較強。但是,各鹽濃度試驗的還原糖產量差別不大,菌濃變化也不明顯,說明鹽濃度試驗對菌株分解果膠能力的影響不顯著。
表2 氮源對菌株分解果膠能力的影響
表3 鹽濃度對菌株分解果膠能力的影響
在以上單因子試驗的基礎上,選取對發(fā)酵影響較大幾個因素,即發(fā)酵溫度、發(fā)酵液初始pH值、尿素三個因子做L9(33)正交試驗,試驗設計方案見表4。
表4正交試驗設計方案
連續(xù)發(fā)酵60h,試驗結果如圖3,圖4所示。針對還原糖產量而言,圖4顯示:
1)0~6h時,各試驗方案的發(fā)酵液中還原糖含量均處于上升階段,其中方案3的還原糖含量相對較少,而方案5的還原糖含量最高,其余方案產還原糖量介于兩者之間;
2)6~24h時,有的方案如方案8,還原糖產量有所下降,但總體而言仍呈上升趨勢,到24h的時候,還原糖產量達到最大,在此階段,方案3發(fā)酵液中還原糖含量相對較低,而方案9的含量相對較高;
3)24~48h時,各實驗方案發(fā)酵液中的還原糖含量均處于下降階段。針對還原糖產量下降的幅度而言,方案4下降的幅度最明顯,方案2最緩慢,其余各方案還原糖量下降幅度介于兩者之間;
4)48~60h時,發(fā)酵液中的還原糖產量有所上升。其中,方案9及方案2的發(fā)酵液中還原糖含量相對較高。
綜合圖3,圖4分析,方案9發(fā)酵液中還原糖產量相對較高,菌株HDYM-02分解果膠的能力較強,相對的菌濃也較高,菌株HDYM-02繁殖較快,菌體長勢較好。所以,筆者認為方案9為最佳發(fā)酵條件,最佳組合為A3B3C1,即菌株HDYM-02的最適發(fā)酵條件為:發(fā)酵溫度35℃、發(fā)酵液初始pH值6.5、尿素濃度為0.5%。
圖3 正交試驗菌濃變化 圖4 正交試驗還原糖量變化
果膠酶屬于誘導酶,菌株HDYM-02必須在果膠物質的誘導下才能產生原果膠酶,進而將果膠分解,產生還原糖。菌株HDYM-2不能利用或者很少利用果膠,在發(fā)酵培養(yǎng)基經112℃滅菌后,果膠由于物理(如壓力、溫度等)作用而少量分解成小分子還原糖,菌種正是利用該部分的還原糖,產生果膠酶,此時菌株處于產酶階段,降解果膠生成還原糖,發(fā)酵液中還原糖含量增加。當分解代謝產物即還原糖量達到一定值時,該代謝物阻遏果膠酶的繼續(xù)產生,酶合成終止,相對應的發(fā)酵液中還原糖含量也逐漸減少。隨著分解代謝物的消耗,阻遏作用被解除,果膠酶生產恢復正常,發(fā)酵液中的果膠被逐步分解,發(fā)酵液中還原糖量再次上升。隨著時間的延長,營養(yǎng)物質大量消耗,再加上菌株自身產酶能力的退化,使得菌種產酶量降低,其分解生成的還原糖量也相對減少,所以,發(fā)酵過程中雖然菌濃呈上升趨勢,但產生的還原糖量卻始終呈波浪型分布。
[參考文獻]
[1] 于翠英,夏敬義.亞麻紡紗工藝學[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2] Tang S W, Xiong HP.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hemp, flax, etc. and their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J]. Sci&Technol Rev, 2000(3):44-46.
[3] 顧燕松.紡織生物助劑果膠酶酶活的測定方法[J].紡織科學研究,2002(3):29-34.
[4] 崔莉,張陳虎,錢國坻,等.果膠酶酶解產物DNS比色法測定條件的研究[J].印染,2002(12):32-35.
[5] 汪甫仁,陶熙春.生物酶在前處理加工中的應用[J].印染,2003,29(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