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艷王顯志
(1.河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唐山063009;2.唐山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公共外語部,河北唐山063004)
基于恭維策略的性別差異
劉彩艷1,2王顯志1
(1.河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唐山063009;2.唐山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公共外語部,河北唐山063004)
恭維策略;性別差異;社會文化規(guī)約
性別差異體現(xiàn)在語言使用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恭維語這樣高度程式化的禮節(jié)性語言中。通過研究表明,男性更傾向于使用間接恭維和不恭維策略,在回應(yīng)恭維時,傾向于不接受策略;而女性更喜歡使用直接恭維策略,回應(yīng)恭維時,傾向于直接接受策略。男女恭維策略使用上的差異是受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影響的。
為了更好地把握語言與性別之間的關(guān)系,作為“社會交往的潤滑劑”的恭維語是社會語言學常見的研究對象。恭維語具有維系和諧社會關(guān)系、表達禮貌、交流情感、獲得信息等多種社交功能;同時,恭維語也是“社會文化的鏡子”(Manes,1983),它能折射出特定社會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和社會規(guī)約。因此,對恭維語的研究在國外社會語言學研究中一直是熱點。本文對漢語語境下男女在恭維策略使用上的性別差異進行了研究,并力圖找出這些差異背后的社會文化因素,以引導男女更好的語言交流和溝通。
研究中主要采用DCT(語篇補全測試)問卷收集數(shù)據(jù)。許多語言學家都論述過DCT問卷收集語料的優(yōu)點:它使研究者能夠控制受試者的地位、權(quán)勢、年齡、受教育程度和性別等變量,并且它能使研究者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收集到需要的語料。本文的DCT問卷采用了Ye(1995)的研究問卷,并根據(jù)實際需要作了適當修改。該問卷中包含16個場景,前8個是關(guān)于恭維的場景,后8個是關(guān)于恭維回應(yīng)的場景;16個場景中的恭維話題都是以往研究中被公認為最常見的話題,即外表和表現(xiàn)。同時,為了彌補DCT問卷收集語料的不足,在DCT問卷后本文輔以多項選擇問卷,用以收集訪談問題的相關(guān)信息。多項選擇問卷包含8個問題,這些問題選自史耕山(2008)的研究問卷。之所以用多項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訪談,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并能對回答DCT問卷者進行訪談,保持收集數(shù)據(jù)的一致性和真實性。根據(jù)Wolfson(1988)“親密的人或陌生人都會使用恭維,但大多數(shù)恭維不是發(fā)生在他們之間的,而是發(fā)生在相對熟悉的人之間。”因此,本研究改變了以往對單一受試群體的靜止研究的方法,對唐山某高校年齡處于45-55歲的男女教師各50名和年齡處于19-23歲的男女大學生各50名進行了動態(tài)調(diào)查研究。這些教師是多年的同事,相對較熟悉,并且有相同的地位、權(quán)勢關(guān)系,其他一些細微的個人差異將忽略。學生是處于第二個學期的一年級新生,他們也有相同的地位和權(quán)勢關(guān)系。這樣,本文以性別作為變量,年齡作為受試分組的依據(jù),對男女受試者的恭維策略和恭維回應(yīng)策略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研究最終收回教師組和學生組有效問卷各100份,其中女性各50份,男性各50份。根據(jù)Ye(1995)的研究分類標準,將恭維策略分為直接恭維、間接恭維、不恭維和不反應(yīng)四種策略。根據(jù)史耕山(2008)的研究分類,將恭維回應(yīng)策略分為直接接受、間接接受、不接受和不反映四種策略。把恭維和恭維策略分類后,以性別為自變量,恭維策略和恭維回應(yīng)策略為因變量用SPSS統(tǒng)計軟件的Chi-square作了檢驗分析,看教師組男女和學生組男女在恭維策略和回應(yīng)策略上是否都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1 教師組
在恭維策略的使用上,教師組男女受試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如表1所示:
表1 男女教師恭維語策略使用的百分比情況
表1中Chi-square的檢驗結(jié)果為X2=87.439>7.815,p =0.000<0.05。說明在整體上來說,性別因素在教師組男性和女性恭維策略的使用上具有顯著的作用。男性多使用間接恭維和不反映策略,而女性多使用直接恭維策略。這一結(jié)果和訪談問卷的結(jié)果是一致的。訪談問卷中51%的女教師選擇直接恭維策略,而27.3%的男教師選擇直接恭維策略,18.2%的男教師選擇間接恭維策略。
在恭維回應(yīng)策略的使用上,教師組男女受試也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由表2可以看出,和女教師相比,男教師使用更多的不接受策略來回應(yīng)恭維,而女教師使用更多的直接接受策略回應(yīng)恭維。表2中Chi-square的檢驗結(jié)果為X2= 42.470>7.815,p=0.000<0.05。這說明在恭維回應(yīng)策略的選擇上,男女教師具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并且訪談問卷的數(shù)據(jù)印證了這一結(jié)果,42.4%的男教師選擇不接受策略,82.5%的女教師選擇直接接受策略回應(yīng)恭維。如表2所示:
表2 男女教師恭維回應(yīng)策略使用的百分比情況
2 學生組
總體上來看,男女學生的恭維策略使用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男女學生恭維語策略使用的百分比情況
盡管直接恭維策略是男女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但女生直接恭維策略的使用頻率要比男生高許多。這個結(jié)果也體現(xiàn)在訪談問卷的數(shù)據(jù)中,54%的男生和66%的女生選擇直接恭維策略。此外,男生的間接恭維策略和不反應(yīng)策略比女生使用的多。表3中Chi-square的檢驗結(jié)果為X2=14.120>7.815,p=0.003<0.05,說明男女學生在恭維策略的使用上具有顯著的性別差異。
表4中是男女學生恭維回應(yīng)策略的使用情況,如表:
表4 男女學生恭維回應(yīng)策略使用的百分比情況
男女學生在恭維回應(yīng)策略的選擇上,Chi-square的檢驗結(jié)果為X2=18.511>7.815,p=0.000<0.05,同樣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從表4可以看出,在回應(yīng)恭維時,男生和女生使用頻率最高的都是直接接受策略,但女生比男生使用的頻率高。這個結(jié)果也體現(xiàn)在訪談問卷的數(shù)據(jù)中,56%的男生和66%的女生選擇直接接受策略。此外,男生比女生使用更多的間接接受和不接受策略。
上述研究表明,教師組和學生組在恭維策略的使用上都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具體來說,男性更多的使用間接恭維策略和不反應(yīng)策略,而女性使用更多的直接恭維策略。在回應(yīng)恭維時,男性使用更多的不接受策略或間接接受策略,而女性使用更多的直接接受策略。許多人認為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進步、世界范圍的婦女運動和西方文化的影響,以往研究中所證實的恭維策略性別差異會減弱甚至消失,尤其是在青年學生中,但為什么差異還如此明顯呢?
正如美國學者Wolfson(1984)所言“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在人們所用語言形式和社會禮節(jié)的表層結(jié)構(gòu)下,暗含著說話者價值體系的大量信息”。研究中男女體現(xiàn)在語言形式上的恭維策略的差異同樣表明男女深受中國文化價值觀及其由這種價值觀影響形成的“性別原型”的影響?!靶詣e”(gender)是指體現(xiàn)在男女心理、社會、文化認識等方面的不同(Giddens,1989)。不同的文化中,社會對男性和女性得體行為的期望,即“性別原型”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的使用上。因此,可以說語言是反映社會文化的鏡子;在一定程度上,社會文化規(guī)約影響語言的使用。中國社會文化規(guī)約期望男性表現(xiàn)出他們的男子氣、權(quán)勢和力量;而期望女性表現(xiàn)出她們的女子氣、順從和禮貌。這一點表現(xiàn)在恭維語的使用上即男性高頻率的使用間接恭維和不接受策略來顯示他們的權(quán)威和氣勢;而女性使用更多的直接恭維和直接接受策略來表現(xiàn)她們的禮貌和溫順。
雖然總的來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仍然占統(tǒng)治地位,但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多少也對漢語恭維策略的使用產(chǎn)生了一些影響。如男教師雖然不接受策略使用頻率很高,但他們并不像在以往研究中描述的那樣直接拒絕恭維,而是使用相對緩和的語言形式。例如,偏離話題,像“我是老黃瓜刷綠漆”或用習慣俗語像“僥幸,僥幸,其實也沒什么”來回應(yīng)對外表和表現(xiàn)的恭維。男學生和男教師相比較,受西方文化價值觀影響更明顯,他們使用了更多的直接恭維和直接接受策略。此外,學生組的顯著性別差異也由于男女大學生處于青年期,很浪漫,對異性很敏感,這種心理因素使他/她們很在意對方的評價,因此她們在言語交際中或多或少的“表現(xiàn)性別(doing gender)”(West&Zimmerman,1991)。
通過對恭維策略性別差異的研究,我們知道,性別(gender)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是受社會文化影響的,它會體現(xiàn)在生活的各方面,尤其是語言的使用上。因此,應(yīng)動態(tài)地而不是靜止地、一成不變地看待性別。掌握了這一點,就有利于男女語言交流溝通、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1] Giddens,A.Sociology[M].Cambridge:Polity,1989.
[2] Manes,J.Compliments:A mirror of cultural value.In N.Wolfson&E.Judd,(eds.).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wle y,MA:Newbury House,1983.
[3] West,C&D.Zimmerman.Doing Gneder.In Judith Lorber and Susan A.Farrell(eds.).,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London: Sage,1991.
[4] Wolfson,N.Pretty is as pretty does:A speech act view of sex roles[J].Applied Linguistics,Vol.5(3),1984.
[5] Wolfson,N.The Bulge:A Theory of Speech Behavior and Social (ed.).,Second Language Discourse:A Textbook
of Current Research.Norwood,NJ:Ablez,1988.
[6] Ye,Lei.Complimenting in mandarin Chinese.In Kasper,G. (ed.).Pragmatics of Chinese as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1995.
[7] 李經(jīng)緯.語言性別差異及其原因解釋[J].山東外語教學,1998(3):12-16.
[8] 史耕山.漢語稱贊語中的性別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9] 宋海燕.性別原型及其在兩性言語交際能力中的反映[J].外國語,1998(2):58-63.
[10] 魏耀章.恭維語的性別差異研究[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1(1):1-4.
Key words:complimenting strategy;gender difference;social cultural norms
Abstract: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 are common,especially in such highly formulated speech act as 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Study shows that men use more Implicit compliment and No Response strategies,in replying to compliments,they prefer to use Non-acceptance strategy;while women use more Explicit Compliment strategy,they prefer to use Direct Acceptance strategy to respond to compliments.These differences are due to different social cultural norms they value.
A Gender Difference Study on Compliment Strategies
LIU Cai-yan1,2,WANG Xian-zhi1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2.English Section,Tangsha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H 319.9
A
1673-2804(2010)06-0202-03
200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