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學儉
檢察人員的證據意識與刑事錯案的預防
文◎秦學儉*
什么是刑事錯案?筆者認為,公訴案件的被告人經人民法院判決無罪的,均屬于錯案。錯案分為兩種:一是法律適用上的錯案,二是證據適用上的錯案。錯案的形成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對法律的錯誤理解而導致的錯案,這是一種法律適用上的錯案。二是由于違反證據規(guī)則而導致的錯案,這是一種適用證據認定事實上的錯案。從司法實踐的情況來看,這兩類錯案均有發(fā)生,但多數情況還是后者,即適用證據認定事實上的錯案。
錯案,直接影響檢察機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與形象。增強檢察人員的證據意識,提高辦案質量,預防錯案的發(fā)生是執(zhí)法人員的共同目標和職責。在崇尚法治以及人權保障的現(xiàn)代社會,如何最大限度的減少錯案,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就成為當務之急。檢察人員證據意識的強弱與刑事錯案的預防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必然聯(lián)系?怎樣才能通過增強檢察人員的證據意識,有效預防并且盡量避免錯案的發(fā)生呢?本文試結合實踐中的具體案例進行探討。
錯案的成因究竟是什么?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錯案的產生是由于我國刑事訴訟證據制度的設計不夠科學合理、檢察人員在辦案中的證據意識不強、沒有樹立“疑罪從無”的現(xiàn)代執(zhí)法理念等原因造成的。把產生錯案的原因,歸結為現(xiàn)行的證據制度本身存在問題,這是一種在當今法學理論界比較流行的觀點。不能說這種觀點就是錯誤的,但是它至少是片面的。
在目前相關制度暫時無法改革與完善的情況下,如果只是簡單化的把錯案成因單純歸結為現(xiàn)行證據制度的不夠完善,對錯案的預防將收效甚微,因為任何國家的證據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筆者以為,檢察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不高是導致檢察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錯案的最主要、最直接原因。檢察人員的政治素質不高主要是指工作不負責任、辦案責任心不強以及違法辦案等。檢察人員的業(yè)務素質不高主要是指審查案件時把不住證據關、辦理案件研究案件的質量有待提高等。如果檢察人員能夠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將能彌補證據制度上的疏漏。
(一)證據意識較強,防止了錯訴
近年來,檢察機關辦案追求“判得了”。這個提法對于增強證據意識,預防錯案,提高辦案質量很有益處。
以下案例是某檢察院辦理的一個案件,有一定的典型意義。該案能夠“判得了”,但是證據證明沒有犯罪事實,不符合起訴條件,檢察機關堅決不提起公訴,防止了錯訴。
案例一:這是某檢察院在“兩法”修改以前辦理的一個共同搶劫案件,法院審判委員會認為檢察院漏訴三名被告人,發(fā)函要求檢察院追加起訴。審查發(fā)現(xiàn),法院的意見是錯誤的。證據證實該三名被告人僅僅是偶然路過犯罪現(xiàn)場,并非到犯罪現(xiàn)場實施犯罪。因此,該三名被告人的行為與犯罪毫無關系,應當全部做法定不起訴處理。辦案人當場宣讀證據并經檢委會委員傳看卷宗,確認證據宣讀準確無誤,檢委會采納了辦案人的觀點,否定了法院的意見。此案獲得了檢委會絕大多數委員的好評!為什么沒有獲得一致好評呢?原因是提交檢委會研究時,檢委會發(fā)生了爭議。個別委員的觀點認為:既然法院審委會要求檢察院追加起訴,肯定能夠“判得了”,我們檢察院只管起訴就行了。但是,檢委會多數委員的意見認為,案件證據非常清楚,這三名犯罪嫌疑人沒有參與犯罪,即使法院審委會要求檢察院追加起訴,檢察院也不能提起公訴。在事關人權保障的原則問題上,檢察院的法律監(jiān)督權不能放棄,最終檢察長決定不起訴。
如果檢察院遷就法院,不進行認真獨立的審查,追求所謂“判得了”,無視證據提起公訴,就會辦一個百分之百的錯案!這個案件之所以能夠防止錯訴,與辦案人和檢委會證據意識強,在辦理案件研究案件時嚴把證據關是分不開的。
(二)證據意識不強,導致錯訴
案例二:不能堅持起訴標準,導致錯訴
2003年,某檢察院檢委會研究馬某某販毒案件,由于公安機關在偵查階段取證時存在證據瑕疵,沒有當場抓住馬某某販毒,僅憑兩名“特勤”的證言定案。在檢委會上,公訴部門承辦人評估起訴后判處有罪的 “把握”只有50%。但是檢委會會議主持人以本案屬于公斤級的案件,販毒克數大,擔心做不起訴處理后檢察機關會承擔打擊不力的責任,主張起訴,其他委員隨聲附和,意圖是想讓法院就案件事實證據再把一次關。結果起訴后馬某某當庭拒不承認販毒的事實,間接證據未能形成鎖鏈,被法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判處無罪。
案例三:“判不了”,勉強起訴,出庭公訴人非常被動
這也是“兩法”修改以前辦理的另一個共同犯罪案件:審查起訴時,卷宗證據證明有四名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依法應當全部作出不起訴決定。在提交檢委會研究時,檢委會認為同一案件就對四名被告人作出不起訴決定,不起訴面太大。沒有完全采納辦案人的意見,決定一名被告人不起訴,其他三名被告人提起公訴,結果提起公訴的三名被告人被法院全部當庭判決無罪!法庭辯論階段,辯護人做無罪辯護,指責檢察機關“踐踏法律”,造成公訴人在法庭辯論階段非常被動。
上述兩個案件之所以出現(xiàn)錯訴,原因是由于檢委會研究案件證據意識不強,偏離起訴標準造成的。能夠“判得了”,但是“訴不出”,堅決不能起訴;如果“判不了”,那就更不能起訴。訴與不訴,既依賴于對證據的審查判斷,也依賴于檢察人員整體素質的進一步提高。代表國家對被告人提起公訴的權利,是憲法和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獨有的權利。檢察機關無論什么時候都要牢牢守住自己的陣地,不能簡單化的以能否“判得了”來作為評判公訴案件質量的標準和試金石。那種僅僅以是否能夠“判得了”作為衡量檢察機關起訴權的行使正確與否的做法,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中也是有害的。這種做法,應當徹底予以摒棄。
在司法實踐中,還有一種現(xiàn)象:當檢察機關對公訴權的行使上感覺缺乏把握時,先提起公訴,利用檢察機關列席法院審判委員會的工作機制,了解法院能不能做有罪判決,如果法院不做有罪判決,就立即撤回起訴。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以審判權來代替檢察權。公訴案件的撤訴權成了檢察機關的“遮羞布”,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證據意識強,有助于預防錯案,但是不能夠保證百分之百不會辦錯案
證據意識不強,肯定會辦錯案;證據意識“很強”,仍然會在檢察實踐中辦錯案。前者容易理解,辦案不重視證據,把案件辦錯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后者不好理解,辦案中證據意識強,“重視”證據,似乎就能夠做到不辦錯案,怎么還會辦錯案件呢?
辦案中“重視”證據,仍然不能夠保證絕對不辦錯案。這個觀點,不是來自于專家學者,而是筆者法律從業(yè)三十年的參悟。僅僅是辦案中“重視”證據,仍然會辦錯案。其中的道理是:辦案,不但要明白法理,還要明白事理和情理。否則,是辦不好案件的。
2007年,筆者曾經就一件被法院判處無罪的案件與相關業(yè)務部門的辦案人員做過一次業(yè)務交流。辦案檢察官說,該案件當初審查批捕時,也是依據卷宗中的證據審查的。因為卷宗中“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就認為構成犯罪,同時也符合逮捕的其他條件,所以就批捕了。公訴部門審查起訴也是因為卷宗中“證明犯罪的證據確實、充分”,認為構成犯罪,并且符合起訴條件才提起公訴的,案件后來被法院判處無罪,實在是沒有想到。
由此產生了一個問題:在批捕環(huán)節(jié)“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否就認為構成犯罪?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證明犯罪的證據確實、充分”,是否就認為構成犯罪?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公道的說,如今檢察官在辦理案件的時候,普遍都有較強的證據意識。然而,為什么錯案依然像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時不時就冷不丁地出現(xiàn)呢?在批捕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錯捕,在公訴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錯訴,是否都與證據制度的不夠完善或者辦案檢察官缺乏證據意識有關系呢?問題似乎沒有這么簡單。
請看某檢察院在2008年起訴的一件過失致人重傷案件,或許多少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案例四:2007年6月25日上午10時許,被告人徐某某駕駛著手扶拖拉機在田間耕種。家住附近的丁某某到田間阻擋,向手扶拖拉機車頭左側撲來,徐某某大喊“小心”,熄滅油門將車停下,丁某某的左手拇指不慎觸到因慣性旋轉的手扶拖拉機皮帶輪被夾斷,經某某縣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為重傷。此案起訴后被法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判無罪。
實質上這個案件存在的問題是,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因果關系。如果該案是手扶拖拉機把人撞傷或者軋傷,另當別論。該案被害人的手指受傷,妙就妙在既非撞傷亦非軋傷,而是“夾斷”。一個“夾”字決定罪與非罪。皮帶是固定在皮帶輪上的,皮帶不會主動去夾斷人的手指。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被害人自己把手指伸進了皮帶輪被皮帶夾斷,亦即手指被夾斷是被害人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因此,該案的因果關系是,被害人把手指伸進皮帶輪的行為與手指被夾斷的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某檢察院在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是,錯誤的認為被告人開手扶拖拉機沒有及時剎車的行為與被害人手指被夾斷受傷的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該案表面上似乎“證明犯罪的證據確實、充分”,檢察人員在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的證據意識也很強,但是做出起訴決定卻是錯誤的。這個案件被判無罪,與證據制度證據意識無關,而與檢察環(huán)節(jié)對因果關系的誤判存在直接關系。
筆者的體會是:要想把案件辦好,你就必須對所辦案件從法理到法條,從證據到案情,研究琢磨透了才行。
(四)怎樣理解“檢法兩家對證據的認識不同”
在司法實踐中,時常出現(xiàn)因為“檢法兩家對證據的認識不同”法院判無罪這種情況。筆者認為,除了檢法兩家的司法解釋沖突屬于特殊情況外,多數案件法院判無罪實際上是由于檢察人員在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對證據的標準掌握過低造成的。
2009年,筆者在某檢察機關的內部交流刊物上看到這樣一個案件:某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一個販毒案件,證據只能夠證明販毒金額而不能夠確實、充分的證明販毒克數,提起公訴后被法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判處無罪,檢察機關沒有深刻反省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對證據的把握上有什么不足,卻認為是“檢法兩家對證據的認識不同”。
在檢察工作中,有一種觀點認為錯案是無法避免的,因而把提起公訴的案件被法院判決無罪認為是一種正?,F(xiàn)象。理由是:在立案、偵查、批捕、起訴、審判各個訴訟階段對證據標準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批捕環(huán)節(jié)的證據標準高于立案偵查環(huán)節(jié),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的證據標準高于批捕環(huán)節(jié),而審判環(huán)節(jié)的證據標準高于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如果檢察機關在辦案中能夠以高于審判環(huán)節(jié)的證據標準審查起訴,有效的預防錯案就不是一句空話,錯案的發(fā)生就能夠大為減少,甚至在某一特定區(qū)域或者特定時間段內能夠徹底消滅錯案。要做到這一點,有賴于檢察人員整體業(yè)務素質的全面提高。
(五)預防錯案的檢察實踐
請看來自網上的一條消息:
檢察機關恢復重建30年來,永和縣人民檢察院在辦理公訴案件中,堅持“五種做法”,創(chuàng)下了30年沒有無罪判決案件的紀錄?!拔宸N做法”即:(1)立足“無罪推定”,避免先入為主;(2)突破口供束縛,注重證據鎖鏈;(3)認真對待翻供,尋找案件細節(jié);(4)庭前潛心研究,庭上有條不紊;(5)嚴格內部管理,虛心請示請教。
如果把出現(xiàn)錯案的原因歸結為證據制度的不夠完善,顯然不能夠解釋永和縣人民檢察院30年沒有無罪判決案件的檢察實踐佳績。如果檢察人員沒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取得這一成績是不可想象的。
通過進一步完善證據制度,增強檢察人員的證據意識,有助于預防錯案的產生。但如果僅僅是單純的完善證據制度,增強檢察人員的證據意識,仍然不能夠徹底預防錯案的產生。只有努力提高檢察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才能夠有效地預防、減少乃至消滅錯案。筆者十分贊同這樣一種工作思路:通過大規(guī)模培訓干部的方式,大幅度提高檢察人員的政治業(yè)務素質,才是有效預防、減少乃至消滅錯案的唯一可行途徑。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人民檢察院[7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