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賓 郭淑珍
▲化州柚
▲五爪
▲六爪
▲七爪
化橘紅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層果皮,為較常用的中藥。臨床習(xí)慣稱化州柚為“毛橘紅”,稱柚為“青光橘紅”,始載于《本草綱目》,均為栽培。毛橘紅主產(chǎn)于廣東,青光橘紅主產(chǎn)于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偌t具有散寒、燥濕、利氣、消痰的功效。
夏季果實未成熟時采收,置沸水中略燙后,用刀將果皮縱割成5 或7 瓣,將皮剝下,除去果瓤及部分中果皮,干燥;再以水稍濕潤后,5 瓣的將裂片先端向內(nèi)折回3cm 左右呈截角五瓣花狀,7 瓣的對折折好呈交錯的“山”字形;最后用木板壓平,扎成小捆,曬干。5 瓣的稱大五爪,7 瓣的稱七爪紅。化州柚一般加工成七爪,偶爾也加工成五爪?;蓁州^幼嫩果實的果皮加工時,剝下果皮后一般不去中果皮、劃成6 裂片,先端向內(nèi)折回2cm,呈截角六瓣花狀,稱六爪毛化紅。柚的加工方法基本同化州柚,較嫩的加工成七爪,較老的加工成五爪。
化橘紅按照商品規(guī)格分為毛橘紅和青光橘紅二種。因加工方法不同又分為正毛七爪、副毛七爪、光青七爪、光青六爪、大五爪等。以片薄均勻、氣味濃者為佳。
化州柚 呈對折的七角或五角星狀,單片呈柳葉形。完整者展平后直徑15 ~28cm,厚0.2 ~0.5cm。外表面黃綠色,密布茸毛,有皺紋及小油室;內(nèi)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脈絡(luò)紋。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外緣有1 列不整齊的下凹的油室,內(nèi)側(cè)稍柔而有彈性。氣芳香,味苦、微辛。
柚 外表面黃綠色至黃棕色,無毛。
大五爪 呈扁扎狀截角形五花瓣狀,直徑20~25cm。外表面淡黃色或黃綠色。有密集的油室小凹點。內(nèi)皮黃白色至黃棕色,海綿狀。質(zhì)堅脆。氣微香,味酸微苦。
七爪紅 呈扁扎狀重選交錯的山字形,長15 ~24 cm,高8 ~12cm。正毛綠七爪外表面綠褐色,有密集的短茸毛及細(xì)密的油室小凹點,內(nèi)皮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折斷時有油外射及浸潤,氣芳香,味苦;副毛綠七爪惟外表面毛茸稀少,含油稍差;光青七爪外表面淡綠色或灰綠色,稍粗糙,密生凸凹交錯的油室小點,內(nèi)皮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具多數(shù)突起的點或線狀維管束。質(zhì)堅硬,斷裂時無油外射,中果皮干枯,海綿狀,氣微香,味苦微酸;光黃七爪和光青七爪相同,惟外表皮偏黃棕色。
六爪紅 呈高裝扎狀截角六瓣形,直徑8 ~10cm,每扎厚15cm。外表面綠褐色,略平滑,有密集的短茸毛及細(xì)密的油室小凹點。內(nèi)皮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折斷時有油外射及浸潤。氣芳香,味苦。
附表 柚種品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