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日益發(fā)展和音樂的不斷更新,人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對單簧管的熟識程度有所提高,這就更要求學生提高專業(yè)水平和演奏能力來迎合觀眾的品位。在單簧管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水平,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演奏能力,是其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課題。
首先在練專業(yè)時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確的演奏方法上。這需要足夠的耐心去提醒學生要注意口型、手型、以及氣息的控制,不斷提醒學生“要學會相對放松”,同時,常把雙手搭在學生兩肩上讓他體會持管的姿勢。
“氣息是管樂的生命”。氣息的應用對單簧管的演奏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們通過正確的口型,加之氣息的正確應用,才可以使學生吹奏出優(yōu)美的聲音。同時,手指的靈敏度,舌頭的松弛度,都要很好的協調起來,這樣才能在演奏中“游刃有余”。所以學生們應該學會這些方法的協調配合,最終使自己在單簧管聲音和技術的演奏中達到自如的狀態(tài)。
如何培養(yǎng)樂句感? 首先注意音樂聽覺的培養(yǎng)。
音樂是聽覺藝術。單簧管音樂演奏效果的優(yōu)劣首先取決于演奏者是否用聽覺去感知樂曲的旋律特點、節(jié)奏變化、調性的色彩等。如果演奏者離開了用“音樂的耳朵”去監(jiān)控自己的演奏,則他也無法在音樂的理解、布局、設計等方面與雙手、舌頭在樂器上的操作達到協調吻合。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便能敏感而又生動地感知音樂樂句結構生動具體的形態(tài)特征。
其次注意音樂的歌唱性。通過學生有聲或無聲(內心)的歌唱與演奏相結合來培養(yǎng)與發(fā)展“聽覺表象能力及調式感”。這種培養(yǎng)與歌唱活動的聯系最直接、最緊密,所以許多教育家及演奏大師常在教育中極力提倡演奏要有歌唱意識。
音樂的旋律總是在流動著的,樂句經過起句——推動——走向高點(高潮)——收束結尾,這是音樂語匯的基本方式。把這些樂句的結構表達清楚,像平時講話一樣有語調、語氣、呼吸,就能賦予音樂自然的生動性,使之“像說話一樣”。
有的學生練專業(yè)經常不動腦筋,純粹是機械般的演奏——至少在練習一個艱難樂段是這樣。在學習新曲目時,首先要看樂譜的調式調性,拍號,形成一個總的概念——要用腦,然后找出最困難的段落,標出指法——要用腦。指法和氣息非常重要,可能決定一個樂句是否能連貫,指法是把握性的基礎。有時,需要很慢的演奏一首樂曲,以便鞏固對某一部分的記憶。慢奏同樣幫助檢查音符的準確性及句法,因為慢速演奏時,如同看到慢放的電影一樣,你看到每一個細節(jié),并同時加強了記憶,也能更清楚的用心去感受到手指的運行。
說到呼吸,我深有感觸。在任何一種生命體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永遠都是呼吸。當一個人剛出生時,用什么來證明他是活著的,那只有呼吸。如果一個人停止呼吸,他的生命便隨即終止。當音樂藝術出現的時候,人類首先是用嗓音,聲音和語言將音樂唱出來和表現出來,任何音樂都是被呼吸所分解的,任何一個從事吹奏樂的演奏家,任何一個弦樂演奏家,都懂得這一點??梢韵胂笠幌?如果歌唱家一口氣唱完兩三分鐘的歌曲,聽這種歌唱要有多么受罪。巧妙的呼吸是任何一種演奏活動的神經,每當學生演奏他自己不知是什么旋律的樂句時,我便會讓他唱出來,慢慢體會音樂的呼吸。
在器樂演奏和教學的諸多因素中,人們往往過分地強調技術和技能技巧的意義,而對于演奏的歌唱性、思想情感的表現等重要因素則往往重視不夠。曾經有位老師說過,我們應當是在“唱單簧管”。那怎樣唱?簡單的說就是要把內心的感受、感情通過手指以及正確的氣息在樂器上唱出來,實際上是心在歌唱。聲音只是傳達感情的媒介,嗓子、樂器都是發(fā)聲的器官,它們只有發(fā)自內心才能唱或奏出優(yōu)美如歌的聲音來。所以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聲音是由內心發(fā)出的,是由于對客觀事物有感而發(fā)的,有什么樣的感情就會有什么樣的聲音。沒有感情,聲音再純凈再華麗也是無生命的,蒼白無力的。猶如人們說話:心情好,說起話來就和緩、悅耳動聽;煩躁、憤怒就急速、粗厲。前者是悅耳好聽的關鍵,后者是動聽感人的關鍵。其實音樂也是一種語言,一種國際語言,直接表達感情的語言。
李斯特也認為音樂有一種最高的性能——“它能夠不求助任何推理的形式,而復制出任何內心運動來;它是具體化的、可以感覺得到的我們心靈的實質”。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認為:音樂是最崇高的藝術,它對情感最敏感,它可以表達人們各種情感的波動與轉換,是“感情的速記”。 單簧管被譽為是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它的音域十分寬廣,差不多4個八度,各個音區(qū)都有獨特的音色,低音區(qū)深沉,中音區(qū)渾厚,高音區(qū)明亮,適合表現各種不同的音樂性格,是樂隊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由于它的技術的復雜,往往需要長期的艱辛練習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久而久之,教者與學者就把技術看得頭等重要,夸大技術在教與學、表演中的意義,甚至把思想感情的表達剝離開而專攻技術,進而陷入重技輕藝的誤區(qū)。
在單簧管教學中,應根據學生掌握演奏技術、技巧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法,充分認識其演奏技術、技巧形成的規(guī)律性和階段性,才能提高演奏能力,把教學搞得更好,進而完成教育培養(yǎng)目標和任務。
[1]劉慶剛.鋼琴演奏與教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7.
[3]葛德月.朱工一鋼琴教學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