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濤+孫瑞
內(nèi)容摘要:本文通過對理想的內(nèi)涵、理想與理念之間關系進行了探討,對大學理想教育的特征進行論述,以期對大學開展理想教育有所裨益。
關鍵詞:大學 理想 內(nèi)涵
做一個有理想、有覺悟、有知識、有文化的新時代大學生,是大學教育的核心。本文將圍繞“大學理想”這一概念做些探討,與諸位同仁商榷。
一.理想的含義
“理想”有如下兩重含義。一是對未來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據(jù)的、合理的設想,與空想、幻想不同),如茅盾《開荒》:“如今,懷抱著崇高理想的人們,正在改造這黃土高原”。二是如所希望的、使人滿意的、達到要求和標準的,如這項技術革新還不夠理想,尚需進一步鉆研和試驗。簡言之,理想是指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及其超越的企圖。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人是有理想的動物,他“思考著未來,生活在未來,這愛情片是人的本性的一個必要部分?!币粋€人,正是因為懷抱理想才可以超越現(xiàn)實,也必須超越現(xiàn)實?;蛘哒f,理想是人所固有的一種存在方式,是人性的一個標志。因為人不僅擁有一個物質(zhì)的、現(xiàn)實的世界,而且還擁有一個意想的、可能的安樂窩,其生存不僅有一個實然的向度,而且還有一個應然的向度。人之為人不能沒有理想。理想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創(chuàng)造,是指向“尚不存在”的未來,是對現(xiàn)實存在的批判或否定。正如德國社會學家克尼斯所言:理想的本質(zhì)就在于時刻召喚人們脫離盲目平淡的日?,F(xiàn)實,上升到圓滿的觀念世界。理想的追求能夠喚起人們的極大熱忱和獲得精神上的充實感與幸福感?!皼]有理想和理想的追求,人就只能像其他動物那樣成為客觀必然性鏈條中的一個被動環(huán)節(jié),按必然性而生,循必然性而死。它不具有任何意義。理想才賦予人以生存意義。人的生存意義只能寓于為實現(xiàn)理想的自主、自覺努力之中。確立和追求理想的過程也是人的生活意義化的過程”。
二.理想與理念之間的關系
對于“理想”和“理念”之間的關系,有的認為“理念”包容了“理想”,有的則認為“理想”涵蓋了“理念”,還有的認為“理念”與“理想”屬于異詞同義。對此,我們持有不同意見:首先“理念”與“理想”是具有各自內(nèi)涵的不同概念,并非異詞同義。這不僅可以從漢語釋義中區(qū)別開來,還可以從英語詞匯中得到明證。在英語中,“理念”為idea,“理想”為ideal,可謂涇渭分明。其次,“理念”與“理想”是具有一定聯(lián)系的不同概念,“理念”中含有“理想”的成分。因為“理念”作為一種具有前瞻性、向?qū)?、超越性的認識的意念,其中就蘊涵了“對未來事物的想象或希望”。理想是一種整合性目標,而理念是構(gòu)成這種整體目標的基礎。如果說,“理想”屬于一種“應然”的思想觀念,而“理念”則屬于包括“實然”、“必然”和“應然”這三種狀態(tài)的思想觀念。就此而言,理念應為屬概念、大概念或上位念,理想應為種概念、小概念或下位概念。再次,理念是以抽象的、概括的、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的方式所體現(xiàn)出來的思想觀念。理想則是既受理念的制約又受種種歷史的現(xiàn)實的條件所制約的可變的思想觀念。
三.大學教育的特征
理想性是大學教育的永恒性?!按髮W理想”,乃是大學人或關心大學發(fā)展的人的教育理想。有的學者認為:“大學是學術機構(gòu),它主要從事的是文化活動,而推動大學運作的觀念就是大學的理想。它包含大學的教育目標、社會功能與責任,涉及大學新的教育觀念和思想體系以及人們對理想大學模式的構(gòu)想,它具有前瞻性、導向性、激勵性、超越性、批判性等。簡單來說,大學的理想就是人們對于理想的大學應是什么樣子的一種系統(tǒng)構(gòu)想”。還有學者認為:“所謂大學的理想,是指作為大學主體的所有大學人,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對發(fā)展大學以及大學的力量來造福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的一種追求與抱負。……它總是通過大學追求的發(fā)展目標、口號或一種辦學傾向、精神來具體體現(xiàn)?!贝髮W的理想,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人們對大學的一種展望、追求和向往,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設計與構(gòu)想,是導引大學乃至整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目標和燈塔。
從歷史上看,自中世紀始,不少學者就在潛心勾畫大學的理想藍圖。“理想”作為一種“合理的設想”或前景預測,總是具有超越性和前瞻性的,否則就難以稱為“理想”。但大學理想并不是“空想”,它超然于現(xiàn)實,又植根于現(xiàn)實,具有展望未來、導引社會的獨特功能。大學理想是適應時代和大學個性化的要求將理念加以具體化而確立的,因此會隨時間、場所、個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0世紀30年代,浙江大學教授鄭曉滄曾將西方的大學理想概括為英、德兩種,而美國大學則為二者的融合。他認為:“英國的大學理想,在養(yǎng)成Gentlemen,可以牛津大學為代表;德國的大學理想,在養(yǎng)成專門學者Scholar,可以柏林大學為代表。至于美國大學,最早成立為哈佛大學,其初原依英國劍橋大學為矜式,故多少沾染牛津大學之遺風,偏重于人格的陶冶。四五十年前,學子紛紛負笈于新興之德國。引德國風習以俱還。……于是美國大學,逐漸染德國之風習。然近20年來,感覺人格陶冶之不可怠忽,則又稍回復于英國之理想與其途轍”。這一分析是頗為中肯、透徹、符合實際的?,F(xiàn)代大學發(fā)展史表明,大學作為求真求善求美的高層次高水平教學科研機構(gòu),若沒有積極向上的理想,便將是沉寂的,甚至是沉淪的??梢赃@樣說,不論一個民族如何貧窮落后,只要它懷抱中的大學還蘊蓄著遠大的理想與蓬勃的生機,那么這個民族就有走向振興、擺脫困境的希望。
大學的理想既是空靈抽象的,又是現(xiàn)實具體的。它既是牽引大學各項工作的精神力量,又是與各項具體工作融合在一起的。大學理想的實現(xiàn)有賴于每一位干部、老師、職員和學生的躬行實踐。而理想的實現(xiàn)總有一個過程,總需要一定的條件,有時需要經(jīng)過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才能最終實現(xiàn)。但正如修建大廈必須首先進行設計一樣,大學理想的研究與構(gòu)想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應該指出,“大學的理想”與“理想的大學”這兩種提法在角度上是不同的。“大學的理想”是以實踐為邏輯起點來設想大學的發(fā)展,客觀性較強;而“理想的大學”是以理論為邏輯起點來設想大學的發(fā)展,主觀性較強。“大學的理想”是大學內(nèi)部對自身發(fā)展的認識、向往和構(gòu)想;而“理想的大學”則是大學外部對大學未來發(fā)展的理解、希望和追求。一定的大學理想源于并基于一定的大學理念。
四.大學理想的類型
關于“大學理想”的類型,顧明遠先生將其分為四種:“第一種大學理想是人文主義理想,可以英國的大學為代表”;“第二種大學理想是功利主義理想,可以美國高等教育為代表”;“第三種大學理想是科學研究的理想,可以德國高等教育為代表”;“第四種大學理想是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而“中國的大學理想應是科學的、民主的、民族的理想”。也有的學者從教育哲學的角度把“大學理想”分為三種:一是“理性主義的大學理想”,其代表人物是紐曼、洪堡、懷特海、赫欽斯、弗來克斯納等人;二是“工具主義的大學理想”,其代表人物是克拉克.科爾和瑞德、博克等人;三是“存在主義的大學理想”,其代表人物是尼采、加塞特、雅斯貝爾斯、艾肯、沃爾夫等人?!袄硇灾髁x的大學理想主要強調(diào)理性的啟發(fā)和對永恒真理的追求;工具主義的大學理想主要強調(diào)大學應為國家服務;存在主義的大學理想主要強調(diào)個人的存在與自覺”。還有的學者把大學理想分為“實用主義的教育理想”、“專家化的教育理想”、“多元化巨型大學教育理想”等等。雖然這些分類是從高等教育的功能、哲學基礎、培養(yǎng)目標、社會要求等不同角度所提出來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大學的理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國政治經(jīng)濟的制約和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大學理想的產(chǎn)生和升華離不開各國的民族土壤和現(xiàn)實需求,否則大學的理想就失去了其社會價值。而大學通過培養(yǎng)人才、發(fā)展科學而成為為社會服務的特殊部門,正是各民族發(fā)展途中的一個彌足珍貴的支撐點。
總之,明確大學理想的內(nèi)涵,才能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才能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為培養(yǎng)四有新人做出大學應有的貢獻。
(作者介紹:石永濤,邢臺學院教師;孫瑞,河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