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消費者義務

2010-12-26 06:04王群仿
行政與法 2010年3期
關鍵詞:消費行為義務消費

□ 王群仿

(武漢科技大學,湖北 武漢 430081)

論消費者義務

□ 王群仿

(武漢科技大學,湖北 武漢 430081)

本文基于消費者義務而展開論述,先對非理性消費行為的表現形式從三個角度作了界定,然后分析其成因和社會危害并論證了建構消費者義務規(guī)范體系的必要性。最后,從受教育義務和消費者特定信息的提供義務、守法義務和遵守約定義務、依法行使權利的義務、不得為害的義務和誠實守信的義務以及尊重社會公序良俗的義務等角度提出建議。

消費者義務;非理性消費;違法性消費;消費者義務規(guī)范體系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義務雖作了一些規(guī)定,但不系統(tǒng)不全面。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修改列入了十一屆人大的立法規(guī)劃,[1]就此對消費者義務問題予以研究以回應當前比較嚴重的非理性消費問題很有必要。

一、構建消費者義務規(guī)范體系的合理性

目前,隨著消費者維權觀念日漸深入人心,社會公眾整體的消費維權意識日益增強;但是,消費者的理性消費意識和消費義務責任觀念還存在嚴重的缺位現象,當前的非理性消費及其社會危害比較突出。非理性消費行為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主觀上或者客觀上缺乏合理性的行為。非理性消費行為的本質是——與健康和諧的消費秩序、穩(wěn)健發(fā)展的社會整體利益以及維持資源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存在沖突,在不同程度上妨礙了社會整體利益發(fā)展的協調、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性。

(一)形式合法但實質上不合理的消費行為

不合理的消費行為指消費行為在形式上與既有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要求不相違背,滿足了消費者特定利益訴求的合理性要求,如炫耀性消費、浪費性消費、超前消費等。炫耀性消費是通過消耗時間金錢來炫示財富,以期獲得與自己的財富相當的社會評價。這種行為存在于有錢群體中,也存在于中低收入群體中。如純粹滿足占有欲的消費、攀比性消費、奢侈品消費等。浪費性消費實際上是過度消費,超出了正當的生活需要消費。[2]如: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婚宴喪事講排場,應酬消費等,忽視商品和服務的實用性、功能性,造成了對資源環(huán)境的不必要消耗,破壞了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超前消費指消費行為的增長幅度超過了資源、環(huán)境、社會提供能力和消費者消費能力的可持續(xù)滿足幅度。如:信用貸款能夠滿足消費者近期較大的消費自由,但以喪失未來的消費自由作為代價,而且導致稀缺資源配置的扭曲,阻礙社會整體利益的發(fā)展。

這類消費行為雖然微觀合法,但可能構成對健康和諧的消費秩序的宏觀損害,妨礙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穩(wěn)健發(fā)展,不利于促進資源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目標的實現。消費者是社會的人,消費行為是社會化行為,如果消費者的特定消費行為基于主觀過錯妨礙社會整體利益,從經濟法角度予以規(guī)范、引導、約束是很有必要的。

(二)形式上不違法但實質違法的消費行為

從“法無禁止不為過”來看,表現形式上不違法但實質違法的消費行為是現有強行性法律不禁止,但是與公序良俗、誠實信用、社會整體利益是相抵觸的。如:一度存在的女體盛、男女同浴等惡俗低俗的消費現象,帶寵物進出公共消費場所,享用不安全的、珍稀的野生動物,購買假冒偽劣產品等。[3]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應該以誠實信用為權利行使之基本原則,因為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基本道德規(guī)則。社會個體的消費行為應該符合現代社會良好的道德風尚的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應該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從法律日趨社會本位化的角度而言,消費者應該使自己的行為內在地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發(fā)展的需要。誠實信用原則為消費活動確立的“誠信消費人”的道德標準,其實是市場經濟客觀規(guī)律的要求。[4](p259-269)從外在的社會約束角度而言,消費行為必須在一定的道德限度內作出,超過正當之界限而行使權利,就構成消費者權利之濫用。

(三)違法性消費行為

指消費者基于過錯實施的違反現有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的消費行為。即消費者為了實現自己狹隘的利益偏好,置他人權益和社會整體利益于不顧,違反現有法律關于保護資源環(huán)境、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行為,這種行為將危害社會整體利益的協調、穩(wěn)定和發(fā)展。如:破壞性公害性消費、非理性非法維權等。破壞性公害性消費是指為了滿足不合理利益期待而違法消費,危害健康和諧的消費秩序,損害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穩(wěn)健發(fā)展、破壞資源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行為。[5]如:購買盜版產品、假冒偽劣商品、游客不文明消費行為、食用國家保護野生動物,買“竊電器”等,其消費是不道德的或違法的,其購買和使用都必然會對社會產生壞的影響。非理性非法維權是指維權過程中對經營者違法采取的挑釁性侮辱性行為,如使用侮辱性語言、自虐性損壞消費品等。

非理性消費現象的成因很多,既有現有法律制度在硬性規(guī)制上的缺位,也有市場調節(jié)機制本身內涵的不足,還有一些落后消費觀念的消極影響。具體來講有以下幾點:

第一,有關消費者的法律法規(guī)和消費者政策制定的滯后和缺位。作為制度轉型國家,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還處于初創(chuàng)時期,現行法律和消費者政策及執(zhí)法司法機制還存在一定的滯后和缺位的問題。如:消費者維權機制還不能夠及時回應社會利益的調節(jié)需要,加上消費者法律觀念還不成熟,導致一些不當消費維權現象的出現,這不僅不能有效地解決消費者權益糾紛,甚至導致矛盾激化。如:前些年發(fā)生的“牛車拉寶馬游街事件”以及恒升訴王洪等網上商業(yè)誹謗侵權案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6](p3)

第二,社會媒體的不合理甚至畸形的消費暗示和誘導。新聞媒體和商人基于不合理甚至違法的營利需要,利用商業(yè)廣告等社會媒介對消費者產生了各種消極的消費意識影響。商人要考慮“消費者需要什么我就生產什么”,甚至須走到消費者前面,創(chuàng)造消費觀念,使商品和服務價值與合理需求之間的必然聯系日益模糊甚至毫不相干。非理性消費現象會促成某種消費惡俗,不僅不利于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而且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第三,市場調節(jié)機制本身的負面效應。市場調節(jié)機制擔負著三重經濟功能:提供充足的消費品;通過廣告媒體以及其他促銷手段刺激人們的購買欲和消費欲;塑造消費者。這就必然導致消費者淪為“需要”或“物”的奴隸,陷入“拼命工作、拼命消費”的怪圈中,人本身的主體價值卻被忽略了。另外,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在社會財富的分配中出現了嚴重的分配分化現象,社會進步和經濟發(fā)展所帶來的巨額財富被小部分人所占有。貧富懸殊致使少數富人能夠享受大多數人難以享受到的高水準的物質消費、精神消費和閑暇消費,甚至于一些不健康、腐朽頹敗的消費。這種消費不僅敗壞了社會風氣,而且會引發(fā)不平衡的攀比心理,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第四,追求享樂的公款消費行為產生的消極示范作用。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黨政干部的生活作風具有強烈的示范作用。由于我國還處于社會體制轉型階段,各種權力運行機制還不健全,公款消費行為亟待進一步規(guī)范。名目繁多費用驚人的公款消費行為不僅引起了廣大群眾的強烈不滿,而且在社會中樹起了追求享樂的“標桿”。

第五,非理性的消費主義觀念的侵蝕。消費主義是一種把對數量、種類日益增長的物品和服務的消費視為至高無上的生活目的的價值觀念或文化態(tài)度。如今,消費主義日益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和推崇,中國也正被卷入世界性的消費主義浪潮中。勤儉節(jié)約本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但傳統(tǒng)消費觀念中封建腐朽的思想殘余還滯留于今,封建迷信等消費陋習有一定的抬頭就是明證,而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和消費方式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根本轉變。[7]此外,不健康的市場價值觀念滲透到對個人價值的衡量,消費者依其能對市場提供什么以及能消費得起什么而被賦予價值。有些人試圖通過非理性消費來“實現自我”價值,進而導致消費者個體消費不可持續(xù)的危害,甚至導致消費者破產,進而損害到社會整體利益的協調穩(wěn)定發(fā)展。如:美國最近由于次級貸款抵押危機導致的經濟影響就是一個典型的個案。

二、構建消費者義務規(guī)范體系的必要性

(一)構建消費者義務是保護有限的資源環(huán)境的需要。

自然界是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積極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維持生態(tài)平衡,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xù)利用。資源環(huán)境問題的出現與個人消費活動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如:汽車大量消耗著石油并排放大量廢氣污染大氣。過量消費、一次性消費更是加速了資源短缺和浪費,任意丟棄或不適當處理的垃圾都會污染環(huán)境,這將會制約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構建消費者義務是抑制非理性消費、促進理性維權的需要

非理性消費會影響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引起諸多社會責任問題。如有的消費者在使用空調時,夏天氣溫調得很低,冬天調得很高,這種花自己錢進行消費看起來很合理,但浪費了人類和社會的公共資源,實際上也會影響到他人利益。有的消費者貪圖便宜購買假冒偽劣產品,不僅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還造成經營者之間的不公平,為不道德商品和服務提供了市場空間。在消費活動對自然和社會的影響力日益深刻的當今社會,遵循基本的消費倫理規(guī)范變得日益重要:不傷害原則,包括不能傷害人類健康、損害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有利原則,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發(fā)展有利;尊重原則,包括尊重他人的生存權、自主權、知情同意權、隱私權和保密權;公正原則,包括利益分享、代際公正等。消費者在使用技術前應該負責任地去思考、評估消費可能帶來的社會后果,并運用這些基本的倫理原則去約束和引導自己的消費行為,作出負責任的消費選擇和決策,以維護社會的健康、和諧和穩(wěn)定。

(三)構建消費者義務是建立節(jié)約型社會的內在要求

在資源環(huán)境問題日益尖銳化的今天,我們積極地推進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是我們的社會健康有序發(fā)展的迫切要求。我們必須促進良性的消費生產、消費文化、消費行為的健康發(fā)展,要促使消費活動朝著對資源環(huán)境和社會的消極影響最小、使用價值最大的方向發(fā)展。推進消費行為向著生態(tài)化、人性化和科學化方向發(fā)展,反映當代社會經濟健康發(fā)展的基本趨勢。如消費者傾向于選擇環(huán)保型產品,就會引導生產者更多地關心環(huán)保、開發(fā)和采用環(huán)保技術與工藝。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既要符合自身的合理性需要,也要符合國家利益、社會整體利益以至人類整體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四)構建消費者義務是維護社會公德、樹立善良風俗的需要

消費者作為社會的人,其消費行為必須遵守社會公德,不危害善良風俗。這是誠實信用原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消費行為應該符合現代社會良好的道德風尚的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應該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消費者拒絕不道德的產品和服務其實是社會整體利益的基本要求。因為消費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商人經營行為的發(fā)展方向和社會后果,消費者用對社會負責任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己的消費活動,盡量避免對他人、社會以及自然環(huán)境造成不利后果。[8](p6105-6109)

(五)構建消費者義務是權利義務一致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權利與義務、責任是相伴相生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完善消費者應承擔的社會義務與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經濟法社會本位不相矛盾。傾斜性規(guī)定消費者權益以及對應性地規(guī)定經營者義務的消費立法,目的在于通過公法性干預來平衡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權益。構建消費者社會義務的規(guī)范體系,規(guī)范消費者的非理性消費行為,目的在于平衡消費者個體利益的合理實現與社會整體利益健康發(fā)展之間的關系,使消費者對于社會整體利益承擔義務。消費者承擔基本的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也是既有法律法規(guī)之要求。如《民法通則》第6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第7條還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規(guī)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三、建構消費者義務規(guī)范體系的建議

(一)加強對消費者社會責任的規(guī)范、引導和監(jiān)督

國家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調節(jié)主體,促進社會整體利益的協調、穩(wěn)定和發(fā)展是國家調節(jié)的基本出發(fā)點和主要目標。加強對消費者社會責任的規(guī)范、引導和監(jiān)督是國家調節(jié)微觀消費活動的基本著眼點。這就要求:第一,發(fā)揮國家在消費者責任倫理建設中的輿論導向功能,規(guī)范國家機關的公款消費行為,完善對于新聞媒介、經營者的廣告行為的監(jiān)督管理,營造健康和諧的消費文化和消費觀念。第二,要制定完善的消費者義務規(guī)范體系,培養(yǎng)人們的社會責任意識。第三,要不斷健全消費行為監(jiān)督機制,規(guī)范人們的消費行為,對不合理的超前消費、破壞性消費和奢侈品消費科以高額的消費稅;強化產業(yè)政策、稅收政策、消費政策等對生產者經營者的經營行為的引導規(guī)范,避免在源頭上導致的非理性消費。[9](p8)

政府是可持續(xù)消費的規(guī)范者、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F代市場經濟作為法治經濟,促進可持續(xù)消費急需國家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調控和引導。[10](p3)可持續(xù)消費應該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模式,成為一種制度。政府要加強環(huán)境法、消費法及消費制度建設,加強產業(yè)政策、資源使用政策尤其是與環(huán)境資源保護有關政策的制定,建立起將環(huán)境和資源成本內化的價格體系,確立并宣傳可持續(xù)消費的道德準則,發(fā)展其他社會組織,切實提高消費者素質,提高公眾的可持續(xù)消費意識,做可持續(xù)消費的模范。

(二)加強商人在消費行為上的社會責任

商人是商品與服務的提供者,只有商人進行可持續(xù)生產,提供利于理性消費的服務,消費者才能真正地進行可持續(xù)消費。如果強化商人在理性消費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也有利于社會各方面更好地監(jiān)督經營者的這一責任。[11](p460-466)企業(yè)生產本身就是消費,消費各種原材料、人力、財力,因此,要特別重視改變傳統(tǒng)的線性經濟,大力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開展綠色營銷和綠色管理,積極承擔企業(yè)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例如:如果商人的經營行為違反法律或者善良風俗,或者屬于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濫用經營權利的行為,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危害,就會受到社會的指責甚至要承擔相應的不利后果。日本的商業(yè)捕鯨行為引起的各國環(huán)保人士的抗議就是明證。

(三)對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教育,努力提升可持續(xù)消費的觀念

必須努力增強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和可持續(xù)消費觀念,使之內化為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準則,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承擔自己對于社會整體利益健康有序發(fā)展的社會責任。消費者微觀的消費行為從根本上決定著社會可持續(xù)消費目標的實現與否。消費者作為消費活動的主體,在進行生活消費活動的同時,又作為國家社會事務的管理者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具體的消費政策的決策中或作為生產者參與生產經營活動。因此,消費者應該提高自身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能夠充分預見消費行為可能造成的各種影響,從而使消費行為成為一種真正負責任的行為。[12](p340-343)培養(yǎng)消費者科學的、理性的和可持續(xù)的消費意識,是可持續(xù)消費的關鍵。

必須大力提倡綠色消費、生態(tài)消費。消費者要關注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節(jié)約,關注產品生產過程的生態(tài)性,關注消費的環(huán)境影響,盡量選擇對人和環(huán)境無害、污染小、用料少、可回收重復利用的技術產品,實行節(jié)約消費。聯合國環(huán)境署1994年在內羅畢發(fā)表的報告《可持續(xù)消費的政策因素》中提出了可持續(xù)消費的定義:“提供服務以及相關的產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使自然資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廢物和污染物最少,從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沙掷m(xù)消費包括原料提取、預處理、制造、產品生命周期以及影響產品購買、使用、最終處置諸因素等環(huán)節(jié)的所有組成部分。綠色消費要求避免使用下列商品:危害到消費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在生產、使用和丟棄時,造成大量資源消耗的商品;因過度包裝,超過商品物值或過短的生命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費的商品;使用出自稀有動物或自然資源的商品;含有對動物殘酷或不必要的剝奪而生產的商品;對其他國家,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有不利影響的商品。綠色消費不僅對象是綠色的,而且包括消費觀念、行為、方式和過程以及結果的“生態(tài)化”。

(四)完善消費者義務的內涵,構建消費者義務體系

目前,我國很多法律對于消費行為有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法律規(guī)制,有些規(guī)制屬于強制性的,有些屬于引導性的。消費行為應該遵守公法性規(guī)定,不得妨礙公共秩序,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當然,民商法上也包含了一些消費者義務之規(guī)范。如:我國《合同法》第7條規(guī)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钡牵同F有的消費者義務之規(guī)定而言,盡管已經涉及方方面面,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規(guī)范體系性邏輯性嚴重不足,零零星星;現有制度收集成本高,現有規(guī)定缺乏協調一致;缺乏對于消費者義務之適用上的針對性;有些領域的規(guī)定還存在缺位等。因此,很有必要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訂之際對消費者義務體系進行構建。當然,構建消費者義務體系的目的不是要取消對消費者權益的傾斜性保護,不是要抹殺和否定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弱勢地位,而是為了在保護消費者基本權益的同時,使消費者承擔起其對于社會整體利益之責任。

消費者義務,按照消費者權利的運行過程而言,包括消費前的義務、消費合同訂立和履行階段的義務和消費糾紛解決階段的義務。就具體內容而言,至少要涵蓋以下內容:受教育義務,即積極獲取和運用相關消費知識的義務;消費者特定信息的提供義務;守法的義務,遵守約定的義務;依法行使權利的義務;不得為害的義務,誠實守信的義務,尊重社會公序良俗的義務,等等。

第一,消費者的受教育義務,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服務之前以及具體使用、修理甚至維權過程中,有依法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知識的義務。這是消費者整體權益有效實現和維護的前提條件。我國《消費者權利保護法》第13條第2款規(guī)定:“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边@一法律條文雖然置于消費者權益之章節(jié),但從法律用語看,包含著對消費者義務層面的規(guī)制,用語中使用了“應當”。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立法范例,甚至更為全面,覆蓋到消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日本《消費者保護基本法》第5條規(guī)定:“消費者為適應經濟社會之發(fā)展,須自行修得有關消費生活之必要的知識,并有采取自主的、合理的行動,以積極的促使消費生活安定及改善之任務。”如韓國《消費者保護法》第4條第2款規(guī)定:“消費者主動吸取專業(yè)知識來維護利益,并可采取自主、合理的行為來促進消費者生活水準提高?!?/p>

第二,消費者特定信息提供義務。建立我國的消費者重大消費信息征信制度,收集、整理、查閱、復制、更新消費者對社會整體利益有影響的消費行為信息,便于有關社會機構和個人能夠依法行使對特定消費者的知情權,預防消費欺詐和社會傷害,以防范和規(guī)避消費記錄不良者對他人和社會的可能危害。如:我國首例“航空黑名單案”原告敗訴,法院一審認定廈航不構成侵權。判決理由:公共航空運輸企業(yè)如果認為旅客的運輸要求可能構成對航空安全的影響,其應有權作出判斷并基于合理的判斷拒絕承運,此種拒絕既是對其他旅客合法利益的維護,亦是對其法定義務的履行,此種拒載亦符合相關國際慣例。[13]仿效其他國家的做法,應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消費者破產制度,依法宣告特定消費者個人為破產人,監(jiān)督制約其個人的非理性的消費行為。當前,在消費信貸、消費融資等領域,信貸欺詐已經是比較嚴重的違法現象,其社會危害很嚴重,亟待構建相關信息體系。

第三,守法的義務、遵守約定的義務。如果消費合同對于消費者一方的義務已經做了約定,或者法律有規(guī)定,這就要求消費者在行使權益時,能夠認真地履行相應的義務。譬如:電子產品的私自開拆和自行修理的禁止性約定,一些包含商業(yè)秘密如藥方信息需要保密的約定,就需要消費者認真遵守。這些義務的履行既有利于消費者利益的實現,也有利于對商人利益的維護。當然,這些義務的約定應該是公平合理的,是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要求的。

第四,依法行使權利的義務。消費者依法行使權利是社會秩序的要求,是體現他人合法權益的要求,也是體現社會整體利益的要求。目前,主要是著眼于維權階段,如網上商業(yè)誹謗第一案:恒升訴王洪等侵權案,就是基于維權瑕疵導致的糾紛。[14]當然,這個案件也表明我國需要積極探索消費者權益糾紛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建立完善便捷的消費者維權制度。如對于消費糾紛案件,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情況下,節(jié)約消費維權成本,以快捷的程序化解權益糾紛。這是激活消費者維權社會機制的社會效應的基礎和前提。

第五,不得為害的義務、誠實守信的義務、尊重社會公序良俗的義務。市場經濟社會應該是信用社會,理性運作的社會,健康的社會。這就要求消費者作為個體應承擔起對于社會的基本義務,即要求消費者的行為不得為害,誠實守信,尊重社會公序良俗。這是社會整體利益對于消費者的最低要求。在有些消費領域,法律已經有比較詳細的規(guī)定。如:修訂后的《保險法》對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從誠實信用角度做的規(guī)定就非常詳細。[15]

第六,完善商人在產品責任上的免責制度,促進消費者義務的履行。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1條第2款規(guī)定:“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fā)現缺陷的存在的?!逼鋵?,對于消費者的過錯導致的產品損害,如沒有積極主動的獲取產品使用知識導致的損害,也應該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義務。對非正常使用產品、誤用濫用產品、擅自改動產品、自愿承擔風險等顯著的消費者過錯導致的消費損害,也應該成為經營者減免責任的合理理由。通過立法、司法實踐不斷及時地完善消費者義務之規(guī)定,其實也是社會有序發(fā)展的需要。

總之,人們負責任的消費意識和可持續(xù)消費意識的養(yǎng)成,有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社會的構建,有利于社會整體利益的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改中的前沿問題[N].法制日報,2009-11-09.

[2]張桂枝.構建健康消費的責任倫理規(guī)約[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19-22.

[3]周中之.消費的自由與消費的社會責任[J].道德與文明,2007,(2):97-99.

[4]梁慧星.民法總論(第2版)[M].法律出版社,2001.

[5]羅天強,李曉樂.論消費者對技術的社會責任[J].人大復印資料,2007,(10).

[6]易繼明.私法(第1輯.第2卷)[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7]周中之.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消費倫理觀念的變革及其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14-20.

[8](德)施利斯基.經濟公法[M].喻文光譯.法律出版社,2006.

[9](美)諾內特,塞爾茲尼克.轉變中的法律與社會[M].張志銘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10](英)哈特.法律、自由與道德[M].支振鋒譯.法律出版社,2006.

[11](日)金澤良雄.經濟法概論[M].滿達人譯.法律出版社,2005.

[12](美)孫斯坦.市場自由與社會正義[M].金朝武,胡愛平,喬聰啟譯.法律出版社,2001.

[13]張蕾.中國首例“航空黑名單案”原告敗訴 廈航不構成侵權[N].北京晚報,2009-11-10.

[14]張新寶.網上商業(yè)誹謗第一案:恒升訴王洪等侵權案評析(一)[EB/OL].民商法律網,2009-06-08.

[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Z]第16條,第21條,第22條,第27條,第176條,第177條等.

(責任編輯:張雅光)

To Comment on the Consumer Obligations

Wang Qunfa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bligation of the consumer,firstly,to discuss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non-rational form of expression which was defined from three angles,then,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social harm of it,and then discuss the normative system of obligation to construct the need for consumers.I put forward my own proposals,from the obligation to receive education,to the obligation to provide specific information of consumers,to the compliance with the law,to comply with contractual obligations,to the obligation to exercise their rights according to law,and to the obligation without prejudice to other,to the obligations of honesty and trustworthiness,to respect for social public order and good order,and so on.

consumer obligations;obligations of non-rational;illegal consumption;Consumer obligations normative system

D923.8

A

1007-8207(2010)03-0110-05

2009-12-28

王群仿 (1971—),男,湖北天門人,武漢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法律系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商法、經濟法。

猜你喜歡
消費行為義務消費
大眾滑雪消費行為的研究——以萬龍滑雪場為例
國內消費
幸福的人,有一項獨特的義務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高中生日常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調查研究
40年消費流變
“九零后”大學生消費行為誤區(qū)和疏導方法
三十載義務普法情
跟蹤導練(一)(4)
新消費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