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小學一年級時,學校組織校外教學活動(其實就是帶孩子到游樂場玩),擔心一個老師照顧不了幾十個孩子,就募集了一些媽媽做“義工”,于是我便跟著一起去了口
到了目的地,老師說:“解散,大家可以去玩自己想玩的游樂器械和玩具?!?br/> 只見那些平日在班上調皮搗蛋的“壞分子”,在發(fā)出一聲高興的歡呼后,便鳥獸四散般地去玩耍了。
而那些在班上常得到“乖寶寶”獎勵卡的孩子,則是瞪大一雙眼望著老師,站在原地像“小木頭人”一樣,因為他們沒等著老師下一步的指令“可以去玩什么”前,不知道該如何行動。
這就是中國人“乖寶寶”教育下的產(chǎn)物。為了讓孩子在成長學習過程中,能省掉走彎路所浪費的時間,更因為擔心孩子會因不懂事“誤入歧途”,于是父母、師長們習慣用“指示”來向孩子發(fā)令,要孩子做個“聽話”的乖孩子,卻全然沒考慮到給予孩子太多的“匡正”與“指示”所埋下的隱患。孩子習慣聽令于人,又無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家長的過度干涉,反而增加了他們長大后“入污泥而染”的“變壞”的可能性。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應躲在一個安全距離內,留給孩子一些讓他們能從錯誤中學習如何“轉好”的機會。讓他們在面對問題時,可以自己去推想、行動、體驗錯中學的過程。
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的壞坯子,他們之所以犯錯,只是在摸索著學習長大而已。
責編 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