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學術界,在一浪高過一浪的理論熱潮中,黑格爾的名字似乎有些被淡忘了,但其實不然,黑格爾一直無處不在。當代法國著名思想家福柯在1970年就曾斷言:“我們整個一個世紀都在掙扎著擺脫黑格爾的影響?!睙o論接受也好,抵擋也好,黑格爾的影響難以掙脫。
作為德國古典思辨哲學的頂峰的黑格爾,其實遠比人們通常想象的更為復雜。在當代美國批評家韋勒克的《近代文學批評史》中黑格爾被劃歸“浪漫主義時代”。在諾克斯和克朗納合譯的黑格爾《早期神學著作》的序言中,克朗納指出:“黑格爾是最大的浪漫主義者,也是一個非理性主義者,他所以是非理性主義者,因為他是辯證法大師,而辯證法是理性——非理性的東西?!痹诳死始{眼中,黑格爾還是存在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黑格爾的體系似乎無所不包,無處不在,它整合了理性與非理性、現(xiàn)實與浪漫的一切。
黑格爾是一個建立了龐大理論體系的思想家。任何體系的建立必然包括兩個方面:體系的建構者與體系本身。如果體系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無所不包的,那么體系建構者也必定包含在其中,這樣體系的建構者必定只能是體系中的一部分或一個方面,由于體系的建構者的局限,這個體系也一定是有缺憾的、不完整的;如果體系的建構者是全能的、萬能的、無所不包的,那么,體系的建構者本身就是體系,因此,體系的建構就是沒有意義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黑格爾的體系也并非沒有問題。但是,由于黑格爾體系的完備,并且能夠一貫到底,自圓其說,因此,對于我們建構體系結構的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科學表達能力等方面的訓練顯然是十分必要的。
黑格爾在《耶穌傳》一開篇就指出:“那打破一切限制的純粹理性就是上帝本身。因此世界的規(guī)劃一般講來是按照理性制定的。理性的功能在于使人認識他的生活的使命和無條件的目的。誠然理性常常被弄得晦暗了,但卻從來沒有完全熄滅過,即使在晦暗之中,理性的微弱的閃光也還是保持著?!焙诟駹栍美硇詠硪?guī)劃世界,代替“道”,代替上帝。
這樣,世界的本源就不再是“道”或上帝,而是絕對精神。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絕對精神的產(chǎn)物。絕對精神又可稱為絕對理念?!耙磺写嬖谖锏恼胬碇淮嬖谟诶砟钪校驗槔砟钍俏ㄒ坏恼嬲膶嵲?。”“黑格爾稱上帝為理念,意思指的是潛在的宇宙,即一切演化的可能性的無時間性的總體。精神或心靈是理念的實現(xiàn)?!薄皼]有理念,有限的世界不能存在,它不是獨立的:沒有上帝,它就沒有實在的存在:它所有的任何真理性,都依賴于上帝。猶如在人的頭腦中,思想和感情不能窮盡頭腦,自然現(xiàn)象出現(xiàn)而又消逝,也不能窮盡神圣的精神?!?梯利《西方哲學史》,葛力譯,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第510、512頁)
理念的矛盾運動分為三個階段:邏輯階段(即邏輯學,這是關于存在、本質(zhì)、概念的研究)、自然階段(即自然哲學,這是關于機械的、物理的、有機的三種狀態(tài)的研究,其研究學科分別為力學、物理學、有機學)、精神階段(從有機的植物、動物必然發(fā)展到人,這就進入了精神階段)。精神階段又包括主觀精神、客觀精神、絕對精神。
主觀精神就是個人意識。其相關研究包括人類學、精神現(xiàn)象學、心理學。在黑格爾看來,作為個人意識的主觀精神是內(nèi)在的、有限的,所以必然要轉(zhuǎn)化為客觀精神??陀^精神就是社會意識。其相關研究包括法哲學和歷史哲學。作為社會意識的客觀精神雖然克服了主觀精神的內(nèi)在性,卻由于其外在的依賴而仍然是有限的,要徹底克服有限性,就必須進入絕對精神。絕對精神與絕對理念是同一的。主觀精神、客觀精神都有發(fā)生、發(fā)展和過渡的歷史,而絕對精神則通向永恒。絕對精神完全克服片面性,實現(xiàn)了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的統(tǒng)一,最終發(fā)展為絕對精神。
黑格爾認為,絕對理念通過三種形式認識自己,這三種形式是藝術、宗教、哲學。絕對理念在藝術中以直觀(Anschauung)形式認識自己,在宗教中以表象(vorstellung)形式認識自己,在哲學中以概念(Begriff)形式認識自己。但藝術只是絕對理念對自己的感性直觀認識,宗教是對絕對理念的敬畏和崇仰,只有哲學才能以最適合絕對理念的形式來認識自身。哲學是絕對理念發(fā)展的頂點。
“思想”思想“思想”是哲學:思想虔誠的想象其內(nèi)在本質(zhì),是宗教;思想在自由中直覺它的本質(zhì),即思想通過感覺呈現(xiàn)出來,就是藝術。這樣,黑格爾藝術哲學的基本命題就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黑格爾從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這一基本概念出發(fā),根據(jù)理性內(nèi)容與感性形式之間關系的變化發(fā)展,即表現(xiàn)形式壓倒理念內(nèi)容、表現(xiàn)形式與理念內(nèi)容相契合、理念內(nèi)容壓倒表現(xiàn)形式,區(qū)分了藝術的三種不同類型:象征型藝術、古典型藝術和浪漫型藝術。在藝術類型的發(fā)展過程中,藝術的內(nèi)容最終要壓倒形式,離開后者,使藝術不再成為藝術,藝術類型的發(fā)展最終必然走向更加純粹的哲學。用黑格爾的話來說,就是“藝術就否定了它自己,就顯示出意識有必要找比藝術更高的形式去掌握真實”。“一種思想必然從另外一種思想而來,一種思想激起一矛盾的思想,同這種矛盾的思想相結合而形成另一種思想。辯證運動是思想的邏輯上的自我展開?!蓖昝赖乃囆g最終否定了自己,走向宗教和哲學。
黑格爾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體系也體現(xiàn)在那句我們經(jīng)常引用的名言上:“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簡言之,“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存在?!睋?jù)查,這句話首先出自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序言第11頁),其德語原文是:Was Vern—unftig ist das jst wi rklich;und was wiekl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