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對語文教材的批判聲一浪高過一浪?,F(xiàn)行教材中,確實有部分文本差強人意,諸如語言不夠優(yōu)美,教化意味偏濃,編排走向失真等。但是不是真如那些批判者所言,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一文不值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潛心領會教材,就會發(fā)現(xiàn)教材中蘊含著的教育教學價值。那么,究竟該采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與方法勇敢地承擔起現(xiàn)行教材的“重”呢?
審慎批判:立足編者視界,肯定教材的參照作用
隨著對語文教材批判思想的日益濃烈,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的現(xiàn)象:文本的價值日漸被遮蔽,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材教學匆匆“走過場”,對精妙語言的積累運用、文字背后的人性光輝等都浮光掠影,而補充了很多自以為有用的課外內容。補充的課外內容是否可靠,依賴于教師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如果教師自身沒有過硬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在課堂上補充的內容是否有效是需要考量的。
而教材的編撰經(jīng)過細致斟酌與推敲,既立足于培養(yǎng)人的宏觀角度,又處于促進學生個體語文能力發(fā)展的微觀視野。教材的編排都要講究體例,更為重要的是教材都是經(jīng)過諸多實驗學校實踐驗證的,由此可見,教材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實用性與通行性。因此,批判教材時應該審慎,不是一窩蜂似的跟上,提起教材就倒戈聲一片;也不是故作驚人語,為了吸引別人的眼球;而應該立足自身的課堂,根據(jù)學生發(fā)展的實際,拿出最真切的意見來,或是吸納,或是改變,這樣才能保證方寸不亂。
價值重估:立足理性視角,重估教材的教學價值
理性視角能夠給予我們一種合理的引導。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對于教材我們更需要重估教學價值。何謂教學價值?就是指文本“如何傳播信息的信息”,也就是蘊藏在作品中的言語智慧。如何才能重估教材的教學價值?首先,應秉持一種審美情懷,教師要讓學生喜歡課文,教師必須首先喜歡上課文;教師要讓學生有所收獲,教師必須首先要有所收獲。教師應該對文本中詞語使用的妙處、句式的變化、語段的表達等方面,琢磨參悟,著力品味其中的妙處。只有這樣,才能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角度,挖掘出教材的教學價值。
其次,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對教材的讀解能力。教師應該讓自己不斷地在各類文本中游歷,增加解讀經(jīng)驗,只有這樣,才能解讀出文本的深層內涵,挖掘價值。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在執(zhí)教《驚弓之鳥》一課時,出示了一道題,讓學生根據(jù)“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fā)現(xiàn)________”、“更羸告訴魏王________”、“魏王不信,于是更羸_______,果然_______”這三個填空題復述課文內容。此題的巧妙設置博得了在場教師的贊嘆,如果賈老師沒有深厚的解讀功底的話,是不能發(fā)現(xiàn)教材如此這般的教學價值的。
品質提升:立足有效視野,提升教師的課堂質效
如何提升時下語文課堂的教學品質,這是一個更為急切的話題。要提升教師的課堂質效,要有將教學價值與學生發(fā)展需求鏈接起來的能力,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將所解讀出的教學價值進行篩選,將對學生言語發(fā)展、精神成長有用的教學點教學化。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理解“掃路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不存在任何的困難,相反,他們對文本中描寫語言的方式很感興趣。于是,課堂上,我就著力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此文的語言描寫有什么特色,課后再進行遷移運用。如此,課堂才能實現(xiàn)高質與高效。
要能將教材的教學價值與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進行對接,轉換為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始終心中有學生,眼中有文本。這是一個“山重水復疑無路”痛苦琢磨的過程,教師首先會進入一個困頓的時期,百思不得其解是這個時期的重要特色,但是只要走過去,就會有一種忽然明朗的豁達。我在教學《石灰吟》一文時,不知道該如何讓學生體會“托物言志”寫作方法。于是,我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經(jīng)過一番磨礪之后,我突然明白,應先讓學生思考是“什么樣的石灰石”、“什么樣的詩人”。然后再比較石灰石與詩人之間的共同點,就可以發(fā)現(xiàn)詩人寫這首詩所用的手法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在不知不覺之中得到了提高。
教材不是教師的承受之“重”,而是教師實施教學的有效參考。教師要潛心于教材之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教學價值,將之化為高質的課堂,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學習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責編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