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同的側重點出發(fā),人們對于“出版是什么”可以有很多種回答,但從本質上講,出版是弘揚、傳承文化的活動大概并無疑義。作為文學編輯的使命,應該是將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高品質的文學作品送達需要它們的讀者手中。在我看來,文學編輯不是機械地改正錯字病句的匠人,也不是只為“稻粱謀”的單純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商人,而是具有人文理想、文學理念和原創(chuàng)激情的出版人。一名合格的文學編輯應該有所堅持,憑借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眼光投入文學出版工作,把自己心目中的文學精品奉獻給讀者。不過,文學作品的出版并非是如此簡單和順理成章的事情。
“陳酒佳釀”效益好
當下很多讀者乃至業(yè)內人士慨嘆:出版界出書多,好書少,精品少。相應的,“跟風”和重復出版的圖書卻很多。這的確是目前文學出版業(yè)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出版既是文化行為,也是商業(yè)活動。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相較于投入高、收益低甚至不賺錢的原創(chuàng)文學出版,出版社很容易把工作基點放在追求圖書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上。作為企業(yè),出版社追逐利潤,實現(xiàn)經濟目標是重要的功能。不說別的,編輯們的“稻粱”難道不得從出版收益中來?出版社擴大再生產的資金不得從出版收益中積累?市場是殘酷的,“無形的手”吸引我們的目光轉向最好賣、最容易讓出版社賺錢的書。
比如,經過時光流逝的篩淘,積淀下來的優(yōu)秀文本,那些長銷書,就是出版社的“最愛”。像《穆斯林的葬禮》,每年都維持不低的銷量。不僅擁有經典名作單行本版權的出版社得益于這些重印率高的長銷書,就是以“文集”等形式重新包裝名家1日作者也可獲得可觀的利潤。2009年,舊作新裝的《平凡的世界》風行一時,銷售看好。即使像《瓦爾登湖》《新月集·飛鳥集》這樣并非獨家授權的文學經典,銷量也很好。這些具有較高市場價值的經典文本和已享盛名的“大家”作品,好像陳酒佳釀,味美質醇,歷久彌新。
通過成功的營銷手段把這樣的文學精品傳遞到廣大讀者手中,是文學出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這樣的陳酒佳釀是文學作品中極小的部分,文學出版者不能只圍繞這部分有限的出版資源做文章。出版社轉企改制、走向市場是為了解放和發(fā)展文化生產力,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創(chuàng)造和傳播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倘若我們只從經濟角度考慮問題,是不是丟失了一部分出版的題中應有之義?
推出優(yōu)秀原創(chuàng)作品是當務之急
文學精品的產生,只能從大力開掘和發(fā)展原創(chuàng)作品中來。怎樣才能更多更好地推出原創(chuàng)精品,是我們文學出版業(yè)面臨的一大課題。當前,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的出版遭遇到極大的困局。
綜觀近年來的文學出版,看看我們是如何對待文學原創(chuàng)作品的吧。詩歌基本上就不考慮出版了,或者只能是作者自掏腰包自費出版了——我國還曾經被稱為“詩的國度”;沒名氣或名氣不大的作者,對他們哪怕是相對好賣一些的長篇小說也只能說“抱歉”了,更不要提什么中短篇集子——除非能找到炒作的“點”,我們以找到的“點”并不惡俗安慰自己……和一窩蜂地出版經典文本、“摘桃子”時的歡欣鼓舞相比,出版者在“栽樹”的工作面前禁不住再三躊躇……看上去最“合理”、最利己、最省事的做法,實際上也讓出版的路越走越窄——今天我們趨之若鶩的經典文本、名家大家不也出自當年的新人新作?“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蓖啤瓣悺钡耐瑫r,我們不能忘記出“新”這一當務之急。
在《我與蘭登書屋》一書中,美國著名出版家貝內特·瑟夫說道:“把約翰·奧哈拉或詹姆斯·米契納的書做成暢銷書并不算天才,但出版的許多樂趣在于發(fā)現(xiàn)完全陌生的新人?!睂τ谏蜻@句話,想來中國的出版人會“心有戚戚焉”。
和外國同行一樣,發(fā)掘、培養(yǎng)年輕作者,推出精品原創(chuàng)作品,也是國內任何一個希望持續(xù)發(fā)展的出版社無可回避的問題,是出版社生存和發(fā)展的百年大計。國內許多出版社在這方面都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留下了許多佳話。比如,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與著名作家凌力的合作關系,就可以追溯到將近30年前。凌力的長篇歷史小說處女作《星星草》投到編輯部,當時的老編輯慧眼識珠,發(fā)現(xiàn)了作者的潛力,決定大力扶植。《星星草》寫的是捻軍起義的故事,背景主要在安徽北部的淮河、渦河流域。在修改書稿的過程中,兩位老編輯陪同作者根據(jù)故事線索,一一尋訪了這些地區(qū)。凌力就是從《星星草》起步,開始了與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長達30年的合作。當年,十月文藝出版社還有一套“希望文學叢書”。從叢書名看,這就是一套著眼未來、著力培養(yǎng)文學新人的叢書。后來的許多知名作家,如張承志、史鐵生、曹文軒等,最初的成名作都是收錄在這里的。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也是在這套叢書中出版了他出國前可能是唯一的一個中短篇小說集《有只鴿子叫紅唇兒》。
但是,面對原創(chuàng)文學銷售不佳的客觀情況,迫于經濟壓力,當下出版社在推出新人新作的問題上要謹慎、小心翼翼得多,輕易不敢出手。內中況味,有幾分苦澀,有幾分無奈,有些英雄氣短,也有些力不從心。編輯們手里經過的不少優(yōu)秀的原創(chuàng)作品,得不到幸運的出版機會。
在文學與市場的夾縫中起舞
十余年前剛入行時,還聽到一位老編輯說起20世紀80年代文學出版業(yè)的“盛況”——那時哪用編輯操心印數(shù)、宣傳營銷啊,把編好的稿子一交,印刷10萬冊太平常了。如今,這位老編輯已經退休了。倘若他還在責編崗位上,估計連憶舊都提不起興致,只能嘆氣了。文學出版業(yè)的現(xiàn)狀和20世紀90年代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學編輯面對著在文學與市場的夾縫中起舞的尷尬處境。
善于借助外力,不失為原創(chuàng)文學出版的一條路數(shù)。例如,北京市優(yōu)秀長篇小說出版資金每年都會為優(yōu)秀作品提供資助。再如,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實施的“出版原創(chuàng)推新工程”,為45歲以下,名不見經傳的青年寫作愛好者提供出版機會。這樣的活動和工程弘揚了出版業(yè)的另一層要義——出版不止于商業(yè)活動,它負有文化使命。與理想和激情同行。
毋庸置疑,僅靠這樣的活動和工程是不能包攬繁榮原創(chuàng)文學創(chuàng)作重任的。這更多的是體現(xiàn)出一種倡導、一種帶動、一份政府責任的擔當。出版社和編輯做了什么、做了多少,才是業(yè)內對推動原創(chuàng)文學出版所做的努力,才能擔負起出版界的職責。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組織的第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連續(xù)6年持續(xù)走低,國民閱讀率首次低于50%。我國人口眾多,但人均每年讀書量甚至與很多不發(fā)達國家相比都相距甚遠。除了為孩子準備的教輔、少兒圖書以外,有多少成年人在功利性的實用目的之外掏錢買書,讓自己沉浸在書香中?在網絡文學、電子書的沖擊下,傳統(tǒng)紙質文學出版的受眾再遭分流。
市場是如此殘酷,我們又要在文學理想、出版理念上有所堅持,作為編輯個人,只能勤練“內功”,提高鑒別、把握文稿的能力,去蕪存菁,優(yōu)中選優(yōu)。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出版的目標讀者群細分很重要。社會上人手一冊成為時尚,這樣的文本是越來越難找了。具體到優(yōu)秀文學原創(chuàng)作品,只要能把它送達相應的目標讀者群,就是成功和勝利了。這樣一本本做下來,在實現(xiàn)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能獲取可觀的經濟收益。對真正看中的作品,責編應該有堅持選題的勇氣、不將其出版不罷休的韌勁。憑借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和市場分析作出的判斷,是理性的,有論據(jù)支撐的。我們要以此說服或許會心存疑慮的領導和同事,把作品推向市場。在營銷手段上,利用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宣傳推介自然不是新鮮事。但如何找準宣傳點又是今天編輯的基本功,是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作品實現(xiàn)經濟效益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梢哉f,原創(chuàng)精品出版的全程都有賴于高素質、高水平的編輯在出版理念下的堅持、擔當和推動。
出版社的品牌和榮耀及其經濟實力,是它的出版物帶來的,是它的作者隊伍帶來的。讓作者凝聚在出版社旗下,多出精品好書,是編輯的職責。盡力在文學和市場的夾縫中優(yōu)雅地舞蹈,是這個時代的大勢所趨,也是文學編輯的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