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正德年間刊印的《大明會典》,因用了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對朝鮮評價的一句話,引起了朝鮮國王及大臣們的高度關注,他們針對這句話中的“宗系”和“弒四王”兩個問題對明朝開始了長時期的奏辨活動。奏辨活動主要集中在嘉靖和萬歷兩朝。該活動以萬歷年間續(xù)修的《大明會典》中增加了部分朝鮮宗系奏辨的內容后而告一段落。朝鮮王朝在這場奏辨活動中,不但得到了辨白的機會,也達到了向明朝證明朝鮮王朝的正統(tǒng)性及朝鮮王朝是禮義之邦之目的。明朝對朝鮮的奏辨活動給予積極的回應,在滿足朝鮮要求的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中朝政治一體化關系。
關鍵詞:明朝;朝鮮王朝;宗系奏辨
作者簡介:高艷林,男,歷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從事明史研究。
中圖分類號:K2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7504(2011)04-0141-07收稿日期:2011-03-05
一、“宗系之辨”之緣由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政權,當時,高麗王朝第三十一世國王王顓在位。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璋遣使高麗,“告有天下”,國號大明,建元洪武。五月,高麗停元至正年號,遣使如金陵,賀朱元璋即帝位,貢方物,奉表稱臣。八月,朱元璋復遣使高麗,封王顓為高麗國王。三年七月,高麗始行洪武年號。
先是,王顓無嗣,密養(yǎng)佞臣辛旽子牟尼奴(后改名辛禑)于后宮,為己子,封江寧府院大君。七年九月,宦者崔萬生與幸臣洪倫弒王顓,當朝宰相李仁任奉辛禑即國王位,禑時年10歲。李仁任懼朱元璋問弒君之罪,密遣金義殺害在高麗買馬的明使蔡斌等,與北元和親,由此,高麗朝中大臣形成“事北”、“事南”兩派。禑年幼,事北派代表人物李仁任掌控時局。事北派在與明朝往來的前提下,與北元政權保持更為密切的聯(lián)系,使介往來較前更為頻繁[1](第3冊,P361,365),不但接受北元冊封授爵,更于十年三月停洪武年號,行北元宣光年號。李仁任明顯的政治傾向對辛禑產生了很大影響。二十年十二月,朱元璋命戶部咨告高麗立鐵嶺衛(wèi),禑大為不滿,遂與事北派大臣崔瑩密謀攻取遼東。二十一年三月,遼東百戶王得明來告立衛(wèi)事宜,辛禑與崔瑩怒殺持榜文至兩界之遼東軍士21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