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西
“高官院士”養(yǎng)成記
◎徐小西
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教育部原副部長吳啟迪、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中石化副總經(jīng)理曹耀峰……這些引人注目的名字,出現(xiàn)在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名單中。
他們并不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前,時任鐵道部部長傅志寰和副部長孫永福,時任大慶油田董事長王玉普,時任中煤能源集團公司總經(jīng)理王安等人已經(jīng)成功當選院士。
“在院士隊伍中,官員色彩越來越濃。”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院顧海兵教授說。
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匯聚了最多的政府高官和央企高管。這個被顧海兵批為“怪胎”的工程管理學部,尚未出生即爭議不斷。
上世紀末,中國工程院時任院長宋健等人希望增設管理學部,但這個設想在交付全體院士表決之前就已夭折。直到2000年——中央定調的“管理年”,工程院正式提出設立管理學部,并于當年6月7日的院士大會上由院士們投票表決。
最后的結果,236票贊成,147票反對,62票棄權,以微弱優(yōu)勢通過。
按照目前的工程院院士章程,只有三分之二以上贊成票才能設置和調整學部。但當時只需超過二分之一贊成票即可通過。
此后,高官和高管們紛紛奔向管理學部,各個部委多位現(xiàn)任或卸任的部級領導成為管理學部的有效院士候選人,寶鋼、鞍鋼、武鋼、邯鋼、唐鋼、中石化、中石油等大企業(yè)的老總副總是參選院士的??停瓦B茅臺集團董事長季克良也來湊過熱鬧。
如今,管理學部已有44位院士,其中28人是管理學部2000年剛成立時從其他學部“拉”過來的,這28人里只有3人有過政府部級高官背景,僅1人曾任國企高管。其余16人則是后來陸續(xù)增選的,他們中有部級高官背景的7人,有國企高管背景的3人。
按照國際慣例,院士候選人通常由院士提名。但中國特色的院士選舉還多出來一個重要渠道:由省市自治區(qū)、部委、央企等組織的單位遴選。原本是學術圈內的事務,也因此從一開始就被賦予濃重的行政色彩。
以重慶市為例,成立了由副市長吳剛掛帥的遴選委員會,成員包括13位在重慶工作的院士和5位政府官員。中石化、中石油等多家大型央企角色特殊,它們享有與一個省份相同的地位,可以往工程院的每個學部各提名3位候選人。
通常,高官高管獲得提名不在話下,“一個省的副省長,一個部的部長,或者大企業(yè)的老總,在系統(tǒng)內肯定很有地位,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初選對他們很有利的?!鳖櫤1f。
為了參選院士,一些候選人及其單位不惜代價,甚至不擇手段地進行“包裝”。時任工程院副院長沈國舫在2005年院士增選評審會議上透露,有單位對院士候選人刻意包裝,論文請人寫,著作組織人來編,科技進步獎也通過包裝取得。有的甚至將本單位的大多數(shù)科研成果都用來包裝一位候選人,并對投訴者加以勸阻,施加壓力。
在1998年就成為浙江省衛(wèi)生廳廳長的李蘭娟,公務不可謂不繁忙。而她在廳長任上依然拿到多項科研課題,獲得大量經(jīng)費,其中包括浙江省衛(wèi)生廳直接掌控的課題經(jīng)費。然后,她與人以各種方式合作發(fā)表論文多篇,并成功攬下浙江省唯一的2004年首屆“中國醫(yī)師獎”等榮譽。這樣的背景,幫助她在2005年當選為工程院醫(yī)藥衛(wèi)生學部院士。有人因此指控其利用職權,涉嫌學術不端,工程院也組織過調查,但調查報告并未公開。李蘭娟則對媒體表示:“我能當上院士,已經(jīng)說明問題了?!?/p>
被提名之后,要想成功當選院士,最終得贏下本學部應投票院士三分之二的選票。管理學部的候選人,還需通過一個相關專業(yè)學部的評審投票。
耐人尋味的是,有院士向工程院反映,一些單位和個人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和渠道進行不正當?shù)幕顒?,為被提名人助選和拉票。據(jù)稱,有的候選人是單位領導,他們以博士生答辯、學術咨詢等名義邀請相應學部的院士,“場面隆重,規(guī)格極高,甚至付高額報酬”。
工程院的知情人士透露,一次院士選舉中,某學部一位候選人已經(jīng)獲得院士們三分之二的選票,眼看就要戴上院士桂冠,此時有院士站出來提醒,該候選人向自己送過禮金。
幾位工程院院士均表示,接到過院士候選人的拉票請求或禮品。
中國工程院也為此發(fā)出公開信,希望參與投票的院士們不參與以“助選”、“拉票”為目的的各類活動或會議,不接受各種名目的禮品禮金。
為了保證公正性,各學部院士對候選人進行評議和投票的情況,應當保密。但工程院副院長沈國舫承認,有的院士將投票排序等信息告訴了候選人。結果呢,已經(jīng)有院士感到在評議討論中不能暢所欲言,難以發(fā)表不同意見。
獲得工程院院士這一“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后,各種好處都會隨之而來。
院士頭銜的好處之一是,此為終身榮譽。院士的另一好處是話語權。在整個中國的體系里,很多地方都得院士說話,從重大科研課題的確定和經(jīng)費的分配,到直通中央的意見反映渠道,院士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優(yōu)勢。
很多地方都將院士奉若神明,并且拋出物質誘惑。2011年5月,大連市就將引進院士的安家補貼從過去的30萬提升至100萬元。
一些高官高管或許并不在乎安家費或科研經(jīng)費,但院士稱號還會帶來非物質的、無形的好處。
中煤能源集團公司總經(jīng)理王安,2009年年底當選為工程院管理學部院士,2010年年初即被聘為中國礦業(yè)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沒多久,他又成為母校太原理工大學的“雙聘院士”。當選院士之前,他在學術界并未獲得如此認同。
院士頭銜還有一個好處:即使出現(xiàn)嚴重學術問題也不易落馬,其保險程度遠高于高官高管職位。
中國科技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和清華大學公共安全中心主任范維澄教授,有多篇論文被認定構成剽竊。其弟子陳曉軍稱,他冒用了范維澄及其他作者的名義進行投稿。無論如何,范維澄在事發(fā)后不僅未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反而將剽竊內容作為課題研究進展上報科技部。
工程院院士章程規(guī)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可依據(jù)程序撤銷其院士稱號,但工程院2007年僅給予了范維澄全院范圍內的通報批評。
工程院成立管理學部的初衷,并非方便高管和高官們行事,而是“有責任為提高我國管理科學和工程的水平,推動其發(fā)展和推廣應用做出自己的努力”。不過,幾位工程院的院士都表示,目前看不出管理學部對中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有什么大的推動。
摘自《南都周刊》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