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鍵 王涂路 歐愛華 李云英
鐙骨肌聲反射潛伏期測試(acoustic refles latency test,ARLT)是指聲刺激開始到鐙骨肌收縮引起聲導抗變化中間的時程[1]。關于初潛伏期(信號聲開始至聲反射到達最大振幅的10%處)的測試或潛伏期各個時程的正常值,國內外報道較少。魏永祥等[2]對正常人聲反射潛伏期的初潛伏期、上升時間、下降時間及終潛伏期進行了測試和統計分析。本研究擬觀察耳蝸性聾患者與正常人非交叉聲反射潛伏期初潛伏期之間的差異,探討聲反射潛伏期對診斷耳蝸性聾的意義。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納入病例152例(208耳),均為2008年9月~2010年5月在廣東省中醫(yī)院耳鼻咽喉科確診為耳蝸性聾的患者。包括老年性聾患者25例(50耳),年齡61~79歲,平均69.44±6.16歲;梅尼埃病患者45例(45耳),年齡18~74歲,平均40.09±16.83歲;噪聲性聾患者31例(62耳),年齡24~58歲,平均41.97±7.00歲;突發(fā)性聾患者51例(51耳),年齡19~77歲,平均45.92±17.42歲。全部病例均符合納入標準,除突發(fā)性聾組病程均小于2周外,其余3組病程均大于3年。另選50例(100耳)正常人作為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18~46歲,平均21.2歲。均無聽覺及前庭系統疾病史,無耳毒性藥物使用史,純音聽閾正常,鼓室導抗圖及聲反射閾均正常。
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 經臨床診斷符合耳蝸性聾診斷[3],其中老年性聾診斷標準參考1998年《實用耳鼻咽喉科學》[4],梅尼埃病診斷標準參考梅尼埃病的診斷依據和療效評估(2006年,貴陽)[5],噪聲性聾診斷標準參考劉炳智等[6]的噪聲暴露容許標準與噪聲性聾的診斷標準,突發(fā)性聾診斷標準參考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突發(fā)性聾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05年,濟南)[7]。專科檢查符合:①外耳道和鼓膜正常;②聽功能檢查要求符合:聲導抗鼓室導抗圖“A”型曲線;純音測聽為感音神經性聾;Metz重振試驗、短增量敏感指數實驗(short inc rement sensitivityindes,SISI)、交叉雙耳響度平衡試驗(alternate binaural loudness balance test,ABLB)等一項以上重振試驗陽性;③誘發(fā)性耳聲發(fā)射未通過;耳蝸電圖-SP異常增高,-SP/AP>0.4;影像學檢查等手段可明確病因。病例排除標準:①雙側聲反射消失,無法引出聲反射潛伏期的病例;②不符合納入標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者;③年齡在12歲以下,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2ARLT檢測方法 ARLT測試采用美國GSI公司中耳分析儀(TYMPSTAR VERSIONⅡ),探測音為226 Hz,刺激頻率為1 000 Hz,刺激強度為高于同側耳1 000 Hz聲反射閾10 dB,最大刺激強度120 dB HL,平均疊加次數為5次,交叉及非交叉刺激。重復檢查,保證所得曲線沒有因吞咽、呼吸、血管搏動等因素引起的偽跡,取平滑曲線圖所對應的數值。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處理,應用均數配對t檢驗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各組數據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4組能引出非交叉和交叉聲反射的患者聲反射潛伏期(ARLT)非交叉和交叉的平均值均明顯小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各組聲反射潛伏期值的平均值中位數(M)和四分位間距(Q)
注:* 與正常組比較,P<0.01
聲反射潛伏期測試在鑒別診斷耳蝸性聾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與其他行為測聽重振試驗方法對比發(fā)現:Metz重振試驗檢查時間短,是目前最簡便快捷的檢查,但易受純音聽閾測定結果影響;同時,進行此項測試的先決條件是對側耳必須無傳音障礙,否則蹬骨肌反射不能引出[10]。雙耳響度交替平衡試驗(ABLB)受兩耳聽閾有無差別的限制;短增量敏感指數試驗(SISI)、Békésy測聽需要患者主觀配合,受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影響,音衰變試驗和以上重振試驗檢查的缺點都是檢查時間長,客觀性差。聲反射潛伏期檢查時間短,適應年齡范圍廣,其客觀特性和測試時不受兩耳聽閾有無差別的限制,與其他重振試驗相比,測試方法簡單,方便,且無創(chuàng),價廉,更具有優(yōu)越性,因此有值得推廣的前景。
但是,聲反射潛伏期測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潛伏期也會因定義不同而不同,且受到儀器本身敏感度及時間特性的影響[11]。第二,研究表示藥物因素會影響聲反射潛伏期,如服用巴比妥類藥物或重癥肌無力患者可使?jié)摲谘娱L[11];第三,由于聲反射潛伏期是鐙骨肌反射變化中間的時程,聲反射閾是否準確地引出也可以直接影響潛伏期的結果;第四,操作時探頭是否保持密閉,耳道密閉與否直接影響中耳壓力的調節(jié)。鼓室導抗圖峰壓為負壓時,如果外耳道密閉不好,聲反射就會消失[12]。
雖然目前有些電生理方面的客觀測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行為聽力測試,但在一些基層醫(yī)院或者診所可能沒有這些客觀測試儀器,由于行為聽力測試除了Békésy測聽外,還包括雙耳響度交替平衡試驗(ABLB)、短增量敏感指數試驗(SISI),音衰變試驗等方法,都可以用診斷型聽力計完成,這樣就可以減少經費的投入,所以醫(yī)生們多先用這些方法作為初步篩查,必要時再選擇費用較高的客觀測試。本研究所納入病例數相對較少,并且研究數據較單一,未進行兩耳間差值比較,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運用循證醫(yī)學、臨床流行病學方法進行嚴格設計,增大樣本量,使取得結果更加穩(wěn)定、科學,以便指導臨床實踐。
4 參考文獻
1 姜泗長,顧瑞.臨床聽力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219~223.
2 魏永祥,李建瑞,陳海燕.正常人聲反射潛伏期測試[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1996,2:16.
3 李富德,周祥寧.畸變產物耳聲發(fā)射對耳蝸性聾和蝸后性聾的鑒別診斷意義[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9:109.
4 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老年性聾[M].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 002~1 005.
5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梅尼埃病的的診斷依據和療效評價(2006年,貴陽)[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42:163.
6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突發(fā)性聾的診斷和治療指標(2005,濟南)[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569.
7 劉炳智.噪聲暴露容許標準與噪聲性耳聾的診斷標準[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1989,7:86.
8 唐傳金.蹬骨肌聲反射常用參數的測定[J].交通醫(yī)學,1996,10:66.
9 韓東一,翟所強,韓維舉.臨床聽力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228~230.
10 常偉,杜小平,柯朝陽,等.兩種響度重振檢查方法的比較[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1995,3:164.
11 Jack Katez,韓德民,主譯.聲反射[M].臨床聽力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93~194.
12 Surr RK,Schuchman GI.Measurement of the acoustic reflex without a pressure seal[J].Arch Otolaryngol,1976,1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