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召青,張衛(wèi)強,殷祚云,曾令海,周 平,王明懷
(廣東省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廣州 510520)
水勢是植物水分狀態(tài)的基本度量單位,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水分生理指標(biāo)[1],在植物水勢中,葉水勢是反映植物體內(nèi)水分虧缺最靈敏的生理指標(biāo),并因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是植物水分狀況的表征,反映了植物各種生理活動受環(huán)境水分條件的制約程度[2],盡管葉水勢是水分狀況的最佳度量,但是水分在植物體內(nèi)的運輸取決于各組織水勢的高低[2]。目前,植物水勢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干旱脅迫下植物水勢特征[1-9]和植物葉水勢與環(huán)境因素[10-16]等方面。有關(guān)南方季節(jié)性干旱的東江流域植物水勢特征研究甚少,筆者依托廣東東江源森林生態(tài)定位研究站,通過分析主要造林樹種土水勢、根水勢、莖水勢、葉水勢及大氣水勢變化特征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guān)系,為研究樹種吸收水分受到土壤-植物-大氣連續(xù)體系(SPAC)中的水勢梯度的影響過程和調(diào)節(jié)機理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對東江中上游水源林建設(shè)具有指導(dǎo)意義。
研究地位于東江中上游龍川縣西塘(E115°14′11″,N24°06′41″),海拔160m,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時數(shù)1704 h,年均氣溫21.0℃,年均降水量1718 .7mm,研究區(qū)土壤屬紅壤,土壤容重為1.20g/cm3。試驗區(qū)原為人工馬尾松、杉木、尾葉桉的殘林,2003年通過人為煉山和砍伐,在火燒和砍伐跡地上種植闊葉樹種進(jìn)行人工植被恢復(fù),主要造林樹種有:木荷(Schima superba)、陰香(Cinnamomum burmannii)、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山烏桕(Sapium discolor)、藜蒴(Castanopsis sfissa)、甜錐(castanopsis eyrei)、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灰木蓮(Manglietia glanca)、麻楝(Chukrasia tabularia)、青岡(Cyclobalanopsis glauca)、紅錐(Castanopsis hystrix)、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iaris)、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假萍婆(Sterculia lanceolat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等。林分改造后林下植被有:鹽膚木(Rhus chinensis)、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拔葜(Smilax china)、楊桐 (Cicycra Japonica)、梅葉冬青(Ilex asprella)、五指毛桃(Ficus simplicissima)、葫蘆茶(Tadehagi triquetrum)、梔子花 (Gardenia jasminoides)、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等。
在6年生樹種紅錐、火力楠、藜蒴和荷木為主的混交林內(nèi),郁閉度為0.65,密度為1650 株/hm2,設(shè)定20m×20m樣方進(jìn)行調(diào)查,每樹種調(diào)查3個樣方,調(diào)查樣方內(nèi)樹木株高、冠幅、胸徑等基本生長狀況,見表1。
表1 試驗樹種生長狀況
2.2.1 水勢 在2009年8月20日-2009年8月28日(雨季)和2009年10月23日-2009年10月31日(旱季),典型晴朗天氣,采用美國產(chǎn)的PSYPRO露點水勢儀,從6:00-18:00,每隔2h測定一次。葉水勢測定:選擇樹冠上、冠中和冠下部向陽面發(fā)育良好的枝條上部的葉片,用打孔器取葉,放入露點水勢儀C-52樣品室,每5min記錄一次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作為該時刻的葉水勢;莖水勢測定:選擇樹冠中部生長發(fā)育正常且太陽直射部位的小枝,立即裝人密封塑料袋中,隨后,在枝條中部剪截長度約3mm的小枝,置于C-52樣品室中,每10min記錄一次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作為該時刻的莖水勢;根水勢測定:在20cm和50 cm淺層土壤和深層土壤處,選擇生長正常的細(xì)根,剪截長度約3mm,置于C-52樣品室中,每10min記錄一次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作為該時刻的根水勢;土水勢測定:在離選擇木基干1m處取土,取土深度分別為20cm和50cm,置于C-52樣品室中,每15min記錄一次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作為該時刻的土水勢。
2.2.2 大氣水勢 大氣水勢采用如下公式[17]:
式中:φa——大氣水勢;T——空氣絕對溫度;RH——空氣相對濕度。
2.2.3 氣象因子 大氣溫度(Ta)、相對濕度(RH)和光合有效輻射(PAR)等氣象因子采用小氣象站(HOBO)進(jìn)行觀測。
2.2.4 土壤水分 在距離選擇木基干1m處取土,取土深度為100cm,每20cm為一層,采用烘干法測定。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利用Excel 2003和SPSS 16.0,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同一樹種不同水勢差異的顯著性。
8月,雨季,Ta的日變化呈典型的“單峰”曲線,Ta變化范圍為33.7~40.0℃,8:00左右最低,此后,由于光輻射強度的迅速增加而上升較快,到14:00左右達(dá)到最高溫度,之后隨著光輻射強度的減弱,Ta緩慢下降;RH的變化趨勢與Ta相反,在8:00左右RH最高為90.7%,此后,隨著Ta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到14:00左右降到最低值46.3%,之后隨著Ta的下降又有所回升,至18:00,RH上升到64.8%;PAR在8:00-18:00期間的變化范圍為108.0~1435 .9μmol/(m2·s),從早晨8:00開始測定時,PAR為536.8μmol/(m2·s),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PAR逐漸增加,至12:00左右達(dá)到其高峰值1435 .9μmol/(m2·s),之后逐漸下降,至18:00降為最低值,為108.0μmol/(m2·s)。
圖1 氣象因子日變化
10月,旱季,日出后PAR逐漸增大,在12:00時達(dá)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漸減小,日變化幅度為34.0~1222 .4μmol/(m2·s);RH 在早晨最高,之后隨著PAR的增強和Ta的升高而逐漸下降,在14:00時降至最低,之后由于PAR和Ta的下降,RH又逐漸升高;Ta變化范圍為19.4~30.1℃,8:00左右最低,此后,由于PAR的迅速增加而快速上升,到14:00左右達(dá)到最高,之后隨著PAR的減弱,Ta緩慢下降。
在雨季,4種樹種土壤重量含水量為27.03%~29.85%,基本保持同一水平。從圖2-3可以看出,4種樹種葉水勢日變化均具有一個明顯的峰值,呈單峰狀分布,峰值大多數(shù)情況出現(xiàn)在下午14:00左右,自上午6:00起,各樹種葉水勢呈現(xiàn)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于隨著光照強度和溫度的上升,大氣濕度下降,葉片表面蒸汽壓差變大,葉片蒸騰失水加劇,而所形成的根壓促使根系吸收的水分來不及補充所致,在12:00-14:00,各樹種葉片蒸騰量進(jìn)一步增大,植物體根系吸水能力持續(xù)增強,但葉片水分收支進(jìn)一步失衡,致使葉水勢在14:00左右達(dá)到最低值,且不同樹種葉片水分收支失衡的程度不一,表明不同樹種的耐旱能力及耐旱機理存在差異;葉水勢日均值表現(xiàn)為木荷(-1.53MPa)>火力楠(-1.55MPa)>紅錐(-1.61MPa)>藜蒴(-1.65MPa),方差分析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雨季,4種樹種葉水勢沒有顯著差異(P>0.05)。
圖2 雨季藜蒴與火力楠葉水勢日變化
圖3 雨季紅錐與木荷葉水勢日變化
在旱季,4種樹種土壤重量含水量為19.57%~22.54%,基本保持同一水平。從圖4和圖5可以看出,4種樹種土水勢>根水勢>枝水勢>葉水勢,主要由于水分從根輸送到枝再到葉而導(dǎo)致植物葉片的水勢均低于枝的水勢,枝水勢低于根水勢。只有在土壤中水分含量能夠滿足植物需要的情況下,植物的根系才能將其從土壤中吸收來的水分源源不斷地運輸給枝,再由枝將水分輸送到葉片以彌補葉片的蒸騰耗水,在這樣的水勢梯度下,植物各器官的水勢大小應(yīng)該表現(xiàn)為根水勢>枝水勢>葉水勢[1],說明在旱季土壤水分含量能夠滿足林木生長需求。
從圖4-5可以看出,土水勢日變化表現(xiàn)為自早晨6:00開始逐漸降低,下午16:00達(dá)到最小值,在傍晚18:00略有升高,日變化不明顯。根水勢、枝水勢和葉水勢一般表現(xiàn)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變化趨勢。其中,根水勢自早晨6:00開始降低,下降幅度大于土水勢,下午16:00時,藜蒴、火力楠和木荷達(dá)到最小值,而紅錐在下午14:00時達(dá)到最小值,傍晚18:00略有升高;6:00左右枝水勢和葉水勢是白天的最高值,隨著光照強度和氣溫的增加,枝水勢急劇下降,在14:00左右達(dá)到最低點,之后一致保持低值,在16:00之后開始逐步回升,這主要是由于從早晨開始,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氣溫升高,樹種生理活動力如葉片蒸騰作用和光合能力逐漸加強,在土壤水分并不充足的情況下,一方面生理耗水增加造成植物體含水量的下降,另一方面植株生理需水量卻在上升,導(dǎo)致枝水勢和葉水勢的降低[18]。與雨季相比,旱季主要造林樹種葉水勢有明顯降低,葉水勢表現(xiàn)為火力楠>木荷>紅錐>藜蒴。
圖4 旱季藜蒴與火力楠水勢日變化
圖5 旱季紅錐與木荷水勢日變化
通過方差分析可知(表2),藜蒴和木荷葉水勢與枝水勢、根水勢、土水勢差異顯著(P<0.05),枝水勢與根水勢差異不顯著(P>0.05),而根水勢、枝水勢與土水勢差異顯著(P<0.05);火力楠和紅錐土水勢、根水勢、枝水勢和葉水勢之間差異顯著(P<0.05)。
表2 主要造林樹種水勢日均值
在植物各部位的水勢中,葉水勢代表植物水分運動的能量水平,是組織水分狀況的直接表現(xiàn),反映植物在生長季節(jié)各種生理活動受環(huán)境水分條件的制約程度[13]。氣象因子是影響植物葉水勢日變化規(guī)律的重要因素。植物葉水勢在一天的變化中呈先減小后增大的總體趨勢,這種變化規(guī)律與大氣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及大氣水勢的節(jié)律性日變化密切相關(guān)。在雨季,以葉水勢為因變量,大氣溫度、太陽輻射、大氣相對濕度和大氣水勢為自變量,進(jìn)行回歸分析,見表3。
表3 主要造林樹種葉水勢與氣象因子回歸關(guān)系
表4 主要造林樹種葉水勢與氣象因子之間相關(guān)系數(shù)
從表3-4可以看出,大氣溫度、空氣相對濕度、光合有效輻射和大氣水勢是影響該地區(qū)主要造林樹種葉水勢的氣象因子,且具有高度相關(guān)性,可用氣象因子對主要造林樹種的葉水勢日變化進(jìn)行預(yù)估[1]。葉水勢與大氣溫度和光合有效輻射呈極顯著負(fù)相關(guān)(P<0.01),而與空氣相對濕度和大氣水勢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氣象因子對東江流域主要造林樹種葉水勢直接作用由大到小結(jié)果如下:火力楠和藜蒴(Ta>RH>Фa>PAR)、紅錐(RH>Фa>Ta>PAR)和木荷(Ta>Фa>RH>PAR),說明火力楠、藜蒴和木荷葉水勢最易受大氣溫度的影響,而紅錐葉水勢最易受空氣相對濕度的影響。
(1)在雨季,4種樹種葉水勢日變化均具有一個明顯的峰值,呈單峰狀分布;葉水勢日均值表現(xiàn)為木荷(-1.53MPa)>火力楠(-1.55MPa)>紅錐(-1.61MPa)>藜蒴(-1.65MPa);4種樹種葉水勢日均值無顯著差異(P>0.05)。
(2)在旱季,4種樹種土水勢、根水勢、枝水勢和葉水勢表現(xiàn)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變化趨勢,水勢日均值表現(xiàn)為土水勢>根水勢>枝水勢>葉水勢。方差分析表明,藜蒴和木荷葉水勢與枝水勢、根水勢、土水勢差異顯著(P<0.05),枝水勢與根水勢差異不顯著(P>0.05),而根水勢、枝水勢與土水勢差異顯著(P<0.05);火力楠和紅錐土水勢、根水勢、枝水勢、葉水勢間差異顯著(P<0.05)。
(3)植物葉水勢與大氣溫度、太陽輻射、大氣相對濕度及大氣水勢具有顯著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葉水勢與大氣溫度和光合有效輻射呈極顯著負(fù)相關(guān)(P<0.01),而與空氣相對濕度和大氣水勢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氣象因子對主要造林樹種葉水勢直接作用由大到小為:火力楠和藜蒴(Ta>RH>Фa>PAR),紅錐(RH>Фa>Ta>PAR),木荷(Ta>Фa>RH>PAR)。
[1]莊麗,陳亞寧,李衛(wèi)紅,等.滲透脅迫條件下植物莖葉水勢的變化: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楊為例[J].中國沙漠,2006,26(6):1003-1008.
[2]付愛紅,陳亞寧,李衛(wèi)紅,等.干旱、鹽脅迫下的植物水勢研究與進(jìn)展[J].中國沙漠,2005,25(5):744-749.
[3]曾凡江,張希明,李向義,等.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檉柳和胡楊水勢季節(jié)變化研究[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2005,16(8):1389-1392.
[4]付愛紅,陳亞寧,李衛(wèi)紅.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怪柳莖水勢變化與影響因子研究[J].干旱區(qū)地理,2007,30(1):108-114.
[5]付愛紅,陳亞寧,陳亞鵬.塔里木河下游干旱脅迫下多枝檉柳莖水勢的變化[J].生態(tài)學(xué)雜志,2008,27(4):532-538.
[6]段愛國,張建國,張俊佩,等.金沙江干熱河谷主要植被恢復(fù)樹種葉水勢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J].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2007,20(2):151-159.
[7]王海珍,韓路,李志軍,等.塔里木河上游胡楊與灰楊光合水分生理特性[J].生態(tài)學(xué)報,2009,29(11):5843-5850.
[8]徐炳成,山侖,李鳳民.半干旱黃土丘陵區(qū)五種植物的生理生態(tài)特征比較[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2007,18(5):991-996.
[9]彭羽,薛達(dá)元,劉美珍,等.渾善達(dá)克沙地不同光合途徑植物葉片氣體交換和水勢特征[J].西北植物學(xué)報,2009,29(10):2000-2006.
[10]張鳴,張仁陟,蔡立群.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麥和豌豆葉水勢變化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guān)系[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2008,19(7):1467-1474.
[11]姚素梅,康躍虎,劉海軍.噴灌條件下冬小麥灌漿期葉水勢日變化及其影響因子研究[J].干旱地區(qū)農(nóng)業(yè)研究,2009,27(4):1-6.
[12]韓磊,賀康寧,蘆新建,等.青海高寒半干旱區(qū)蒙古蕕葉水勢變化及其與環(huán)境因素的關(guān)系[J].水土保持通報,2008,28(6):1-5.
[13]王華田,馬履一,徐軍亮.油松人工林SPAC水勢梯度時空變化規(guī)律及其對邊材液流傳輸?shù)挠绊懀跩].植物生態(tài)學(xué)報,2004,28(5):637-643.
[14]徐軍亮,馬履一,王華田.油松人工林SPAC水勢梯度的時空變異[J].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3,25(5):1-5.
[15]劉靜,賀康寧,韓磊.黃土高原西部高寒區(qū)引進(jìn)樹種銀水牛果葉水勢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5):194-198.
[16]宋耀選,周茂先,張小由,等.肖洪浪額濟納綠洲主要植物的水勢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guān)系[J].中國沙漠,2005,25(4):496-499.
[17]康紹忠,劉曉明.土壤-植物-大氣連續(xù)體水分傳輸理論及其應(yīng)用[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4.
[18]卜崇峰,劉國彬,許明祥.陜北黃土區(qū)狼牙刺水勢研究[J].西北植物學(xué)報,2003,23(8):1393-1397.